如來藏、科學與哲學

節選:

如果了解「牛頓力學」、「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講物質的實在與不實在,再回頭看釋伽牟尼講如來藏,我們很驚奇:從「牛頓力學」、「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我們發展了那麼久的物理學,還不如2000多年前釋伽牟尼給出關於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有」還是「無」?這就要看怎麼定義那個「有」。

1、「既存在亦顯現」(屬於「有」,因為存在而且顯現)很簡單,我們現在就是了,我們現在在這裡存在了,也在這裡顯現了。

2、「不存在不顯現」(屬於「無」),如來藏思想主要是講不同的時空,你們很難相信釋伽牟尼居然講到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但根據佛經記載的確是這樣。我們是三維的空間與一維的時間,釋伽牟尼講到超越三維的空間與一維時間的時空。因此不同時空是存在對我們不顯現。「不存在不顯現」是什麼呢?是在任何時空裡面都不能顯現成為「有」的東西,這就暗示印度教的「梵」。釋伽牟尼是按「梵」來講的,這又要講到哲學的理論了。佛家講法界,在印度教就講「梵」,人、世界是「梵」造出來的。如果還有這個世界以外的時空,它說也是屬於「梵」,因為它也有「梵」性,這就比基督教廣一點了。耶和華只是造我們這個世界,卻沒有說耶和華可以造一切世界,因此牛頓物理學的發展讓耶和華的說法有些站不住腳了。可是「梵」不同,我們這個世界是大自在天做的,大自在天利用這個「梵」身來造我們這個世界,可另外不同時空的世界可是又由他畫自在天做的,不同的神做不同的世界。因此如果成立N個世界,「梵」可以成立N個天來造它們(這跟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只有一個耶和華,耶和華不能還造其他的天出來)。因此,釋伽牟尼把這個「梵」,定義為「不存在不顯現」,那是等於否定它了。

3、「雖存在不顯現」(屬於「有」,因為存在),就是別的時空的人,雖存在但不對我們顯現。這個需要大略地講些「相礙緣起」了。「礙」是局限,是條件,一切生命、一切世界都要適應它的局限、適應它的條件才能成為「有」。像我們人類,是三維空間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成為立體,才能存在與顯現;如果我們不能成為立體的,就不能在我們這個時空存在顯現了,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也沒有四維、五維、N維空間的生命,只有三維空間的生命,所以我們的東西凡是實物一定要立體。不立體就不能在我們這個世界裡成為「有」,而且所有物件都要服從一道時間,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會舊、會破,這就是一道時間在我們這個世界顯現的規律。我們這個世界是這樣,別的時空世界也是有它們的規律,我們也不能到別的時空世界去存在與顯現,可一切時空都存在只是不顯現而已,只顯現我們一個時空。

4、接下來講難講的是「不存在而顯現」(屬於「有」,因為它顯現)。剛才我們說「存在和或者顯現」,所以這個「不存在而顯現」也以說是「有」。這個「有」怎麼去理解?它超越了西方哲學,也超越物理學,也超越一切其他佛家宗派。在古代的佛論裡面,就提到殞星這個例子,這也很令人吃驚,在古代2000多年前說「雖不存在而顯現」於殞星。現在一說你們都明白了,我們看天空很多星,這些星對我們顯現了,可你敢說所有的星都存在嗎?我們現在看到的星光,是好多百萬年前的光,不是現在發出的光。那麼這幾百萬年前的星現在還一定在嗎?也許它已經殞落了、破了、滅了,可是它過去的光我們還能看見,所以對我們是顯現但不存在。寧瑪派這樣來講存在與顯現的時候,我大吃一驚,沒想到2000年前居然能這樣理解星空。如果我們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我們也可以找出一些例子來講不存在而顯現,假如我們站在粒子的角度來觀察,粒子存在但不顯現為粒子,顯現為波,我們是站在質量這個立場;如果我們站在能量的立場上,觀察它是有還是沒有?它不顯現為波,可它顯現為粒子。那麼也可以解釋「不存在而顯現」。粒子不存在而顯現為波,波不存在而顯現為粒子。我是這樣理解佛家所說的,所以即使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已經進步很多了,從牛頓的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但其實相對法界的物理來講,我們還是小學生的水平,我們了解的實在不多。從哲學上來講如來藏思想就廣大得多了,因此我們對佛家思想不能不讚歎。

講到「存在與顯現」,我們就回到了本題。

當你這樣定義如來藏思想講物質的「有」,用「存在與顯現」來定義的話,我們來看牛頓物理學存在的問題,牛頓所講的基本粒子雖然統一了力場的規律,但牛頓力學只能研究「既存在也顯現」這一方面,「雖存在不顯現」、「不存在而顯現」就不在牛頓物理學的範圍了;

如果從廣義相對論來看物質的「有」,物質怎麼樣是實在,它頂多是屬於「雖存在不顯現」這一方面,它不涉及到「不存在而顯現」這部分,所以「統一場論」還不是如來藏所說的場論。如來藏場論包括四個部分來講「有」和「無」是怎麼樣分別的。為什麼佛家思想這麼重視這個「有」與「無」呢?那是講「空性」的問題了。

現在要講一講「空」,把前面其他內容先按下不表。

「空」的梵文是sunya,在漢文翻譯是「空」,按梵文是0(零)的意思。在數學上首先發明0的是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因此講「空性」(梵文是sunyata),「空性」應該翻譯成「0性」,但漢譯為「空性」,0沒有任何數學上的數目,所有數目是1-9,0是用來定位。如1378,這1000因為是1後面有三個0在為其定位;300是後面有二個0為其定位,70是後面有一個0為其定位。這些就是「空性」,也就是「0性」了。雖然沒有數碼,可是所有數碼由它定位,這樣的性質就是「空性」,所以「存在與顯現」等於定位。如果物質是實在的,它這個定位就定在實在。實在與不實在?現在我們定位它「有」,怎麼樣而成為「有」?而定義為「無」,那我們就說它是「空」。定義為「有」也有「空性」,我們說一切法、一切事物都有空性,等於我們說一切數碼都有0性(0性就是定位了)。1000,因為1後面有三個0定位,它就可以被說成1000了。0性的定位,就是空性了。因此如來藏所講的空性思想,就是事先我所講的,等於拿0來定位一個數碼。一切事物都要給它一個定位,存在顯現的定位。憑什麼來定位,憑那個0性,一切數碼都要憑空性/0性來定位,那個數碼才存在與顯現。不然,給你個3,它可以有很多變化,3-1、3-100、3100,那個位置就完全不同了,那麼這些性就是空性。所以在空性中不是沒有,在空性中無量無邊,因為有不斷變化的數碼。我們可以從1負的無限大次方到正無限大次方,定位還不是無限不變。這個意義,你們念物理學的應當了解,所以在空性中,有無量無邊的一切法,可是一切法都是空性,因為要靠這個0來定位。我們要把這個空性/0性弄清楚,現在你們可以來提問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Is7DaJoWyQ

推薦閱讀:

如來藏心與修定
被蕭平實正覺同修會混淆視聽的央掘魔羅經
起信論導讀(一)
如來藏的開示
楞伽如來藏章講義

TAG:科學 | 哲學 | 如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