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之精奧:求美、求善、求仁義

摘要

儒家的道德文章是求美的標準注釋。形成儒家好文的根本原因在於漢字本身就是一種絕妙的審美載體。漢字不是抽象的工具性符號,而是具體的富於文化與美學價值的信息載體,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以往言儒家必數經史子集,道人倫義理,人們尤鍾孔子之仁義,孟子之心性,荀子之性惡,董子之君權神授,邵子之太極,周子之道德性命,二程之天理,陸子之心學,朱子之理氣,王船山之行先知後,王守仁之知行合一……不免精於粗而忽於細,明於理而蔽於形。儒家精奧在於儒家文化外形:求美,求善,求仁義;憂國,憂民,憂天下;重文,重禮,重氣節;畏天,畏地,畏天命。

  追求「有言之美」是儒家凸征。孔子以整理刪拾古籍而著稱,後人效法之。中國有不沾文字之道家,無不沾文字之儒家;有純粹的儒家文學家,無純粹的道家文學家。一流的儒家做學問,春玩其華,秋登其實,心物合一而歸於美,心態酷似佛家論世,不落我執之窠臼。這是因為儒家抱著強烈的求美之心,與美為伍足矣,「濟世」屬於意外收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種理想化的表述,能治國、平天下的少而又少,實際上儒家的骨子裡無不以求美為其人生追求) 。

  儒家的道德文章是求美的標準注釋。形成儒家好文的根本原因在於漢字本身就是一種絕妙的審美載體。漢字不是抽象的工具性符號,而是具體的富於文化與美學價值的信息載體,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儒家與道家之根本區別在於,前者盡量貼近與漢字的距離,與漢字結為一體;後者則盡量排斥漢字,盡量疏離漢字(實際上做不到) 。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親近漢字的一家,也是最擅長駕馭使用漢字的一家。儒家士大夫的文章,閱之動容,誦之淪髓。

  世間之物,凡美必善。求善乃求美的另外一種方式與路徑。儒家所主張的善,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讀書是善,寫文章是善,作詩是善,做對子是善,遊山玩水是善,聚會是善……因為這些舉動都會直接或間接把人引向善。善從來都不獨居中心,只有闡釋學意義上的「善心」才真正對人有意義。可以說儒家叫人在不知不覺地行善,而非刻意地行善(如同佛家施捨窮人那樣) 。

  孟子的性善論,其價值與意義在於讓人對其進行無數種解釋,讓人在無形中將行為定著於善。在這點上,儒家做得無懈可擊。儒者言必斯文,行必檢點,思必內斂,最終必歸於善。讀書、寫文章、作詩等都是教的具體方式,這種「教」比在規定的場所接受的「教」具有更大的影響力與可操作性。由於儒家廣施這種「教」,使得絕大多數中國人生活在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氛圍中。在中國,這種特殊的「教」已成為一種近於國民性的東西,耳濡目染著每一個中國人,避之亦難。這種無須投資的「教」為中國節約了大量教育成本與人際關係成本,是一種大智大慧。

TAG:儒家善精奧
推薦閱讀:

五四運動有哪些意義?
唐代哪些瓷器最少見,價值又高?
外國人用筷子為什麼那麼難?
什麼是「荷花定律」?
長治久安社會進步必須改造劣根性

TAG:文化 | 儒家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