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芬故居 江南建築的齊魯版本

在無棣縣古城的南門裡,有一座明清時代的院落,氣勢恢宏,別具一格,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吳家大院,大院里有些斑駁滄桑的牆體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曾經的輝煌和往事,散發著安靜而內斂的文化氣質。

>>>一個故居半部無棣史

根據《濱州文物通覽》介紹,吳式芬故居舊稱「尚書第」,俗稱「吳宅」, 吳氏家族人丁興旺,支脈繁多。而吳家大院的主人主要是吳式芬這一支,因此,吳家大院也被稱為「吳式芬故居」,是一座沉澱了無棣人文歷史的記憶之居。原建築布局為一宅兩院式,呈東西長方形,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

吳家大院由南院、北院組成,南院,建於明正統六年(1441年),原為明戶部尚書王佐府第,該院由吳氏購置,後經過歷代擴建,現保存有南賬房、儀仗廳、南客廳、寶硯堂、吳重憙舍房、吳氏太太舍房等等。

「南賬房」原為王佐故宅,後為河東參議道贈刑部侍郎吳自肅購買,成為海豐吳氏南院的賬房。「儀仗廳」是咸豐初年建築,是吳式芬之孫、湖廣道監察御史吳峋所建。「南客廳」為雍正年間建築,乾隆年間改建,是吳氏家族以文會友的地方。

「寶硯堂」是乾隆年間建築,因珍藏蘇軾「雪堂寶硯」而得名。「吳重憙舍房」是道光建築,北洋大臣、駐滬電政大臣、倉場侍郎巡撫吳重憙光緒年間在此屋居住並輯錄《吳氏文存》、《吳氏詩存》、《吳氏試藝》和《吳氏世德錄》。「吳氏太太舍房」為嘉慶年間建築,是一品夫人、吳式芬祖母潘氏居所。門前棗樹是潘氏在道光初年親手所植,現枝繁葉茂,長勢頗旺。

北院是康熙三年建,門樓及三進大廳相繼毀於清末民國初期,僅剩「雙虞壺齋」保存尚好。「雙虞壺齋」為單體屋宇式建築,單檐立柱,跨步明廊。省建築專家認為此齋採用江南套梁插柱的內部結構建築法,在齊魯古建築中實屬罕見。兩個院落既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連,其大門均朝東。

吳家大院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廊廈圍院,單體建築由長廊連接起來。因此,整體建築風格布局既具明清官宅之氣勢,又備江南園林古建築藝術之情趣,是明清時期官宦府第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而在建設的過程中,吳家人自己挖土燒磚,愣是挖出了一個水灣兒,當地人稱之為吳家灣,吳家實力可見一斑。

2006年12月,吳式芬故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著名的科舉家族「海豐吳氏」

無棣古稱海豐,「海豐吳氏」是清代著名的科舉家族。自清代順治至光緒,歷九朝,計230餘年間,有20人科舉中試,其中進士9名,翰林學士3名。有仕錄考稽者逾百人,被稱為「進士門第」、「賢官世家」,有「儒林翰苑」之譽,成就了「九世朝臣」的榮耀,彰顯了「七侍郎八巡撫九封光祿」、「三翰林五資政十朝邦禁」的歷史地位。

吳式芬跟隨祖父長大,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加三級。咸豐三年吳式芬建雙虞壺齋,該房以青銅器「虞司寇壺」命名。虞司寇壺為吳式芬珍藏的一對同銘的青銅壺,原為西周晚期虞國司寇白吹鑄造,內鑄難得一見的金文。

「雙虞壺齋」前掛有楹聯:「四省承宣三掌節鉞,九封光祿兩列史晟」。「四省承宣」是說吳氏家族曾經出過四位巡撫,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或者省長;「節鉞」指的是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三掌節鉞」就是吳氏家族曾經有三位掌管朝廷「生殺」大權的人,都曾在刑部任高官。「九封光祿」是說吳氏家族歷史上有九位光祿大夫,「兩列史晟」是說其中有兩人載入清史。

吳式芬有子二人,19歲時得子吳重周,43歲時得次子吳重憙。吳重周有子吳峋,是吳氏家族最後一名進士,官至禮部郎中掌湖廣道監察御史,加二級。

吳重熹,以舉人仕至江西巡撫、郵傳部侍郎、河南巡撫,是吳家大院也是吳氏家族最後一個二品以上大員。吳重熹曾代替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一職,並在上海會辦電政大臣期間辦了三件大事。一是收回中國電報總局,二是贖回京漢鐵路管理權,三是參與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紅十字會(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成為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創始人之一。

吳式芬一生酷愛金石考古,收集的金石遺物和拓片僅周、秦、漢就達130多件,並著有《捃古錄金文》、《捃古錄》,兩書對金文著錄之多和詮釋之精,遠遠超越前人,被清末以來的金石學家所推崇和引證。同時,他與親家陳介祺合編了《封泥考略》10卷,是中國最早編輯封泥資料的專書。

(孫洪師)

推薦閱讀:

修行在路上,江南美女獨行14國
一路穿越小馬代、小桂林、小江南、小朝鮮...七彩遼東三千里美得意外!
江南蝦鋪之烤雞爪·每日商報
煙雨江南,尋你
煙雨江南【風景素材】

TAG:建築 | 版本 | 江南 | 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