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搞清楚日本天皇制

︱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先叨叨幾句︱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個國家有皇帝或國王?坐觀君想到的有英國、日本、泰國、柬埔寨、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等。中小國咱不說,大國中似乎也就英國和日本吧?英國太遙遠,今天不聊它,以後找時間。先看看就在我們身邊的日本吧。

坐觀君綜合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坐井觀天(ID:china_2049)"

天皇是怎麼來的呢?】

天皇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和國家的象徵,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是當今世界唯一使用皇帝稱號的國君。據日本史書記載,天皇族系一脈相傳,綿延至今,稱為「萬世一系」,不像中國、韓國、越南等國經歷改朝換代。

日本皇室是現存最古老的皇室。根據《古事記》的描述,太陽女神也就是天照大神(上圖),派她的孫子瓊瓊柞尊來到人間,用他的三件寶物--神鏡、八尺鉤玉和草雉之劍來平定日本列島。(關於這三件寶物後面還會介紹哦)直到公元前660年,瓊瓊柞尊的玄孫神武,這位神與人結合所生的英雄,才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大業,並成為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到現在的明仁天皇,日本經歷了125代天皇。《古事記》是日本皇室在大化革新後授意編撰的,結合了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神靈故事,宣揚天皇一系是最偉大的天照大神的後裔,通過神力來闡釋統治的合法性,所以該書中也有許多虛妄之說。根據日本史學家的考證,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天皇應該是第34代女天皇推古的侄子聖德太子,而以上的33代天皇都是虛構出來的,用以完成天皇由神到人的過渡。即使從推古女皇即位的公元592年開始,天皇的統治也近1500年了。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不論世事如何變遷,天照一脈一直是這個島國的統治者,這真是一個奇蹟。

當今天皇為明仁,年號平成,1989年12月23日即位。自登基後,日本政府規定每年12月23日為天皇誕生日。天皇誕生日當天會舉辦很多活動,日本皇宮中有祝賀儀式、茶會,天皇還將接受一般民眾的朝賀。而伊勢神宮等神社則會舉行天長祭。

【日本皇室有所謂太后/親王/世子嗎?】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皇室成員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但有專門的《皇室典範》規定。皇族在在脫離皇籍之後,可根據《皇室典範》規定以宮家名為姓氏。

管理日本皇室事務的機構被稱為宮內廳,舊時也稱為宮內省、宮內府。宮內廳有職員千餘名,受轄於內閣總理大臣,其組員很多都是高官出身的華族。宮內廳除了掌管與皇室有關的國家事務外,也協助天皇接見外國使節與舉行儀式相關事務,並保管御璽、國璽。天皇和皇太子及其家族成員的生活費近年大約三億日元。皇室主要通過股票投資獲得收入來源。天皇的皇居中傭人數量不足兩百名。

除了皇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在成年或成婚後,會經宮內廳批准建立一個宮家,這與幼時的宮號不是一回事,譬如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宮號是「禮宮」,成年後建秋筱宮。而女性子孫出嫁後即脫離皇籍,隨夫家稱號或隨夫姓。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皇室有五個宮家,分別為:伏見宮、桂宮、有栖川宮、閑院宮、山階宮。到了明治天皇時期又新設了十個宮家:久邇宮、賀陽宮、朝香宮、東久邇宮、小松宮、北白川宮、竹田宮、華頂宮、東伏見宮、梨本宮。以上宮家成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新的《皇室典範》均脫離皇籍。目前日本的五大宮家均為大正天皇的後代所設,分別是:秋筱宮、常陸宮、三笠宮、桂宮和高圓宮。

脫離皇籍的宮家將被授予親王爵位。親王是天皇的直系子孫稱號,直系三代以內皇子、皇孫稱親王,公主稱內親王;直系三代之外皇孫稱王,皇孫女稱女王。

由於天皇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和國家的象徵,只負責執行儀式和凝聚國民人心,並無實際行政權力,加上日本是個典型的男性主義社會,皇族中的女性在產子之後就幾乎退下檯面頤養天年,直到下一任天皇登基。因此,日本皇太后形同虛設不為世人所知。

【日本天皇到底是個什麼角色?】

在日本,天皇不是實際的統治者,而只是一個象徵。天皇的隔絕塵世,一來不妨礙重臣掌握實權,控制朝政;二來無實權就不會犯什麼大錯,也不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這樣有利於維護天皇制的長久性和國民對天皇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為日本統一與永存的超凡脫俗的象徵,近乎宗教信仰。

皇室成員不具有選舉、被選舉權,也無需納稅。此外,皇室成員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而有專門的《皇室典範》規定。

天皇作為日本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後,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從10世紀開始,日本經歷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權。裕仁(昭和)在位時期發動了侵略中國和亞太其他國家的大戰。

日本戰敗後,在美國的主持下建立議會民主制。但為了順應日本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1946年,美國迫使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徵。現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內閣総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關於美國為什麼會保留日本天皇制,坐觀君(ID:china_2049)在後面還會詳細講述】

【皇室的榮耀—誰能繼承大統?】

自古以來「皇室」、「皇族」這類詞語總有些「高貴冷艷」的味道。在歷史的長流中,「君權神授」這一思想令皇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成為至高無上全力的象徵。然而時光流轉至今,在現代社會中,所謂「皇室」早已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存在。

天皇是沒有姓的哦!

天皇是沒有姓氏的,這是因為,在歷史上日本的姓氏是由社會等級高的人賜給等級低的人的,由於天皇的社會等級最高,因此無人能夠給天皇賜姓,因此天皇就沒有了姓氏,同樣因為在戰前天皇是「現人神」,當然不會擁有人間的戶籍,戰後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但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所以也沒有人去踩這個雷區,到現在天皇和皇族還是沒戶籍,名字和身份只是記載在歸宮內廳保管的《皇統譜》中。沒有戶籍也就沒有護照,日本皇族出國旅行的時候都是由外務省頒發一次性使用的旅行證件。和英國等存在貴族的國家不同,從法律上說日本是沒有貴族的,但是,英國的貴族和平民僅僅存在一些許可權上的區別,從法律上來說貴族也是國民的一員,而日本皇族在法律上的這種曖昧地位甚至使人對皇族是不是國民,皇族有沒有日本國籍都產生過懷疑,最後是在1989年東京高等法院的一份判決書裡面才指出「天皇是有日本國籍的自然人」,這樣天皇和皇族的國籍才總算有了結論。

誰能繼承皇位?

日本現行的皇位繼承製度規定在二戰後頒布的《皇室典範》當中,它規定日本天皇的繼任者需是男性皇嗣。女性皇族不但沒有皇位繼承權,在結婚同時喪失皇族資格,降為平民,不再享有封號和相應待遇,只賜予一定量的安家費。此外皇族成員不得收養養子。

現任的明治天皇與皇后美智子共育有子女三人。長子皇太子德仁,次子秋筱宮文仁親王,女兒紀宮清子(05年婚後隨夫姓稱黑田清子)。德仁與太子妃雅子婚後多年無所出,終於在01年生下了唯一的女兒敬宮愛子內親王。文仁與其王妃紀子早先育有兩女真子。佳子並在06年生下了兒子悠仁。因此按照現行法律,皇位繼承順序依次是德仁、文仁、悠仁。

但悠仁的降生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的皇室繼承問題。因為德仁文仁夫婦都已錯過了生育黃金年齡,基本不會再育有其他男性後裔。而排在悠仁順序之後的繼承人,都和明仁天皇同輩垂垂老矣。可以說悠仁即將成為唯一的繼承人。根據現行法律,若他沒能生出男性後裔,天皇制度將要解體無人傳承。而悠仁今年只有六歲,國家的重要制度的存廢完全指靠在一個孩子的生育能力上無疑是荒謬的。

在悠仁出生以前,日本政府為了打破僵局就提出了皇室典範修改計劃,後因悠仁的出生而被擱置。現在明仁天皇年事漸高身體頻頻出現問題,這一修規提案在此被提出。修改的主要爭議點如下:

1.是否允許設立女宮家

2.是否允許女性天皇的存在

3.是否允許女系天皇的存在

4.是否恢復舊宮家

宮家的意思在前面已經說過,這裡再強調一下:所謂宮家是指,日本皇族男性成年或結婚以後設立的獨立家族分支。除太子太孫外都要設立。日本皇室沒有姓氏,因此宮號就成為稱呼皇族的方式。如文仁宮號秋筱宮,那他就是秋筱宮文仁親王。妻子是秋筱宮紀子妃,兒子是秋筱宮悠仁.現有的宮家有三笠宮、常陸宮等。

現在除秋筱宮外所有宮家都沒有男性繼承人,按規定這些宮家都即將消失。到那時皇室不但缺少皇位繼承人,在女性皇族出嫁後連能夠分擔政務的皇室成員都不再存在。因此提出設立女性宮家。即允許皇族女性在結婚後成立宮家繼續保有皇族身份。但她們的丈夫以及子女的身份問題將是爭論重點。

舊宮家是指二戰後由美軍廢除的幾個宮家,簡單說就是現任天皇的遠親。他們也是天皇子孫,二戰後為了減少皇室開支被廢掉後淪為平民。有人提出恢復他們的皇室身份來緩解危機。

至於女性天皇古已有之,但都是些過渡性人物,最終還是傳到了她們弟弟侄子的手裡。因此還是保持了男系天皇制。日本保守派即便能夠允許女性天皇,即允許德仁之後由愛子繼位,也不情願愛子的子女繼承皇位。

最近日本正在討論女性宮家的問題,並明確表示不包括女性繼承權的解決。現任天皇在任期間應該該不會有大的變動。德仁繼位後也許會為女兒爭取些權益。女性地位提高是必然趨勢,至於能不能出現愛子女天皇就很難說了。

【皇室成員都住在哪裡?】

當然是皇宮了。日本皇宮是天皇的起居之地,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修築的佔地23000平方米的建築。它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其中正殿是整個宮殿的中心,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長和殿是天皇接受群眾朝賀的地方,豐明殿內有大宴會場,常御殿為天皇內宮。此外,宮內還有花陰亭、觀瀑亭、霜錦亭、茶室、皇靈殿、寶殿、神殿、舊御府圖書館等等。

走進東京市中心區,遠遠便看到一片四面環水的「綠島」,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頗為顯眼,綠島深處便是日本的皇宮。環繞四周的「護城河」把皇宮與喧囂繁華的現代城市隔離開來。皇宮與其說像世外桃源,不如說是座孤島上的孤城。即使在很多日本人心目中,這座宮殿也是神秘莫測的。

皇城是用大塊石頭壘成的,據說這些石頭是從日本各地運來的,很多石頭上都能看到都道府縣的印記。高大的城牆裡,古木森森,有近30萬株來自日本各地的樹木。皇宮建築就散落在樹叢中,房屋是日本風格的青瓦白牆,屋脊上的鎮獸是龍頭魚身,兩側刻著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整個建築不乏幽雅、古樸,卻少了幾分博大和恢宏。

皇宮對外開放的只有皇居東御苑部分,途經原來的帝國議會和宮殿東庭等幾處景觀,遊客們只能遠遠看看,不許進去觀賞。管理員用高音喇叭介紹完後,隊伍便立刻往前走,甚至連留影的時間都沒有。皇家禁地到底不同於一般景點。

天皇皇宮到底什麼樣?坐觀君(ID:china_2049)特意給大家搜羅了一些平時難得一見的圖片。下面這張是衛星圖,城市中的一座孤島啊:

再來看看內部:

(京都御所的承明門裡面為紫宸殿)

正殿

天皇皇后寢宮

圖太小?那就再來幾張高清大圖:

皇居的守護神——楠木正成的雕像。

日本皇居的前身是德川幕府的統治中心——江戶城,後來明治天皇將其改為宮殿,二戰期間被美軍炸毀,上世紀60年代重建。這是江戶城的遺迹——辰巳櫓。

通向宮殿區的道路,前面一溜兒石頭據說產於福建省,是中日復交之後,中國政府作為國禮送給日本皇室的。在古時候,為了保護將軍不受忍者軍團的襲擊,江戶城周圍都鋪滿了碎石子路,這樣一來,就算是最厲害的忍者也不可能無聲無息的走過去而不被發現。

這是日本皇居的標準照:正門石橋和伏見櫓。每次天皇召見外國使臣時,皇室專用的馬車都是通過這個石橋進入宮殿的。

有的時候,宮內廳(專門管理皇室日常事務的部門)會特別開放石橋前面的一個小廣場,讓人們遠遠的觀看皇居最著名的「二重橋」。這也是一般遊客所能看到的皇居最內部的景觀了。

其實皇居的宮殿區也不是完全封閉,它一年對外開放兩次:一次是新年(每年1月2日早9∶30-下午3∶00),另一次在天皇誕辰日那天(12月23日早8∶30-下午1∶00)。每到此時,總會有大批的日本民眾擁入皇宮。不過我比較走運,日本的宮內廳特許我在一般時間進入參觀,於是有機會一睹日本皇宮的真容。

皇居二重橋,遠眺皇居外苑的廣場。

古典和現代相融合的皇居景色。

二重橋的盡頭,就是皇宮的中門了。

日本的皇宮是一組仿古的銅頂建築,面積大概有115萬平方米。正面叫做長和殿,南北長163米。裡面有石橋間、春秋間、松風間等宮殿。宮殿很長,但是不高,正好適應日本多地震的國情。

宮殿的入口,旁邊的雕塑叫「松之塔」,是日本國民給皇室的供奉,晚上可以當照明燈使。最近大地震,東京要輪流限電,於是天皇下令,皇居晚上也必須停電。

宮殿區一直往東走,就是皇居的東御苑了。遠遠的就能看到當年江戶城的象徵——富士見櫓。這個大角樓是江戶城的遺物,建於1659年,歷經多少次大地震都紋絲不動,十分氣派。

總之,坐觀君覺得這還是蠻幽靜的一處好地方啊,難得!尤其是東京這個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城市。

【皇室的象徵是什麼?】

對了,就是上面這朵菊花。日本皇室的紋章是「十六八重表菊」。觀賞用菊花是在日本奈良時代才傳入日本的,到了鎌倉時代,不知為何後鳥羽上皇對菊花就是有特別的喜好,於是就將菊花作為自己的標誌。之後的幾個天皇繼承了後鳥羽上皇的這個喜好,再之後「十六八重表菊」便成了日本皇室的家紋。如今,日本在外的大使館的玄關上,都有雕刻著被當做日本國徽的菊花紋章。

在日本神話中,天孫降臨時,瓊瓊杵尊從天照大神那裡得到了鏡、玉、劍三神器,而這三神器一直由歷代天皇所繼承下來。這三件神器是指「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天從雲劍(草薙劍)」。相信經常看動漫的朋友對這三樣寶物應該不會太陌生,畢竟出現頻率還算高。

這三件寶物一直由歷代天皇所傳承,所皇室正統的象徵。儒學傳入以後,三神器還被賦予了三德的解釋,鏡代表「知」、勾玉代表「仁」、劍代表「勇」。

記紀神話中,八咫鏡是天照大神藏身於天之岩戶時,石凝姥命所製作出來的。後來天照大神將岩戶打開了一個細小的縫,看到了鏡中的自己,看到帥氣的自己,他又相信愛情了,於是從岩戶中出來,給世界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八尺瓊勾玉也寫作八尺瓊曲玉。是天照大神藏身於岩戶時由玉祖命所作,和八咫鏡一起掛在榊之木上。

天從雲劍是草薙劍的舊名,在古事記中草那芸之大刀。記紀神話中,這把劍是須佐之男命打敗八岐大蛇後,從大蛇尾部長出來的劍。看過《火影》的朋友們應該對這些比較熟悉吧。

【皇室和宗教有什麼關係?】

天皇與神道的關係

根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神話中的記載,日本的初代天皇是造物之神——伊奘諾和伊奘冉尊的第七個子孫——神武天皇。因而自古以來,神武天皇便被尊為神明。此外,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和以宮中三殿為中心的神命神社皆為歷代皇室所信仰。由此可見,天皇,乃至整個日本皇室與神道教之間的密切聯繫。

幕末,尊王攘夷派和討幕派將日本天皇神格化。隨後,明治政府繼承這一思想,將此作為統治國民的精神支柱,並提升至國家神道的高度。昭和初期,軍部開始把控國家權力,神格化的天皇作為鼓吹宣傳的工具被軍部大肆利用。

戰後,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的干預下,國家神道解體,昭和天皇發表著名的「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而非神。但時至今日,傳統的神道教思想仍根深蒂固。

天皇與佛教的關係

根據《日本書紀》中的記載,552年,百濟的聖明王將釋迦佛金銅像和經論他敬獻給欽明天皇。佛教開始傳入日本。當時,家臣們關於是否信仰佛教展開議論,贊成派——蘇我氏與反對派——物部氏之間形成對立,並牽涉到用明天皇繼承人之爭。後因物部氏被滅,佛教信仰得以確立。用明天皇的第二位皇子——聖德太子興建法興寺、法隆寺,並頒布反映儒家、佛教思想的十七條憲法。此後,歷代天皇都大興寺院建設,大官大寺、藥師寺、東大寺等拔地而起。

進入平安時期,這些寺院甚至開始掌控政治權力。如白河法皇讓位出家後自稱「法皇」,頗有垂簾聽政的意味。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2012年日本NHK大河劇《平清盛》或讀讀《平家物語》。

【天皇的年號怎麼確定的呢?】

在《名偵探柯南》中,高中生偵探工藤新一被稱作「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日本歌壇中,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並稱為「平成三大歌姬」。日本最著名的特攝劇奧特曼系列中,也有「平成系」與「昭和系」之分。「平成」指的就是日本的年號。

明仁天皇

據《日本書記》的記載,日本最早的年號出現在645年「大化改新」時,當時以「大化」作為年號。在7世紀中後期,斷斷續續出現年號的記載。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寶」,此後,年號才作為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在明治時代以前,對於年號的變更並沒有太嚴格的規定,除了新天皇登基,也出現過因為其他原因更改年號的情況。但是,在明治年號建立之時,頒布了「一世一元制」的規定,此後,只有在新天皇即位時才能更改年號。

目前,日本所使用的年號為「平成」,於1989年1月7日改元,因此,1989年就是「平成元年」。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以及「平成三大歌姬」,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名偵探柯南》是從90年代開始連載,而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都是在98年出道走紅,故而得名。而奧特曼系列,則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而用「平成」、「昭和」加以區分。

在年份的表記上,日本並沒有硬性規定要用年號來進行表記。《年號法》對於公、私兩類文書的年份表記上,都不要求必須使用年號。但是,在公共文書上,幾乎默認採用年號表記法(如日本的駕駛證)。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後,為了與國際接軌,開始普及公曆與年號並存的年份表記方法,此後,「2010年(平成22年)」或「平成22年(2010年)」這樣的表記方式成為了主流,被廣泛地運用在媒體之中。

裕仁天皇

目前日本的天皇明仁是傳統繼承順序中第125任天皇。他於1989年1月7日登基,被日本人稱作今上天皇。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明仁出生於1933年,是第124代天皇昭和天皇的第一個兒子,母親為香淳皇后。

明仁於1959年與正田美智子結婚,後育有浩宮德仁親王(現為皇太子)、禮宮文仁親王(現為秋筱宮文仁親王)、紀宮清子內親王(黑田清子)兩男一女。此外,明仁還是一位魚類學者,專門研究鰕虎亞目。屬於日本魚類學會,並針對自己的研究在同學會志上發表了29篇論文。

附: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

1、昭和天皇(第124代)62年

2、明治天皇(第122代)45年6個月

3、光格天皇(第119代)37年4個月

4、后土御門天皇(第103代)36年2個月

5、後花園天皇(第102代)35年11個月

【天皇的一點野史】

日本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相傳他的祖先是天照大神,也就是說皇室都是天照大神的後代。

傳說中在彌生時代,住在如今宮崎縣附近的土豪的四子神武天皇覺得家太破,想要搬到風水更好的地方去,於是就到處搶地盤。結果雖然在奈良盆地附近找了塊好住處,可是他的好哥哥們全掛了。「神武天皇」是後來追封的謚號。

其實很多歷史學者覺得前幾代天皇都是架空出來的人物,因為沒有記錄可以考察。有人認為真實存在的天皇是從第15代開始、甚至還有說是從第26代天皇開始的。當然無論怎麼變,都無法改變日本皇室是當今世界皇室中最古老的一個家族這一事實。

到了平安時代,天皇娶了藤原氏的女兒為妻之後,外戚的勢力一下子增強,甚至威脅到了天皇的統治。到了平安時代末期,隨著「槍杆子里出政權」這一觀念的深入人心,實際權力基本已經落入了武將手中。到了戰國時代,皇室甚至連開party的錢都拿不出來了。江戶時代時,德川家對天皇政治權力的鉗制也很深,天皇完全沒有實權。

不過到了幕末,隨著尊王攘夷運動高漲,幕府統治搖搖欲墜。最後天皇終於奪回實權,改年號為明治,之後便開始了明治維新。

二戰中,日本戰敗。以美國政府為首的聯合國原本裁定天皇是戰犯,很多意見也要求廢除天皇,但是戰勝國為了能更好的統治日本,便免除了日本國民精神支柱天皇的罪。(前面說過,關於這個問題,後面還有更詳細的解讀哦!)

雖然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2戰後,日本憲法中「天皇是國家的統治者」變成了「天皇是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簡而言之就是「天皇是偶像」,除了讓人膜拜就沒有其他用處了。

1989年昭和天皇駕崩,日本從此進入了平成時代,在21世紀的現在,天皇除了見見外國領導人、到災區慰問百姓也沒什麼其他公務可做,業餘時間也就打打網球、種種地瓜了。(以上素材來源於網路,坐觀君進行編輯和綜合)

好了,最後請大家隨坐觀君(ID:china_2049)一起來探究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二戰後日本的天皇制被保留了下來?


二戰後日本「天皇制」為什麼會被保留?

「天皇制」之所以得以保留,除了國內對天皇根深蒂固的信仰,美國在其中也起了不小作用。

美國天皇政策蛻變

1942年8月,美國設立了以哥倫比亞大學胡格·博頓等遠東問題專家為中心的研究班子,開始研究如何處置天皇和天皇制。研究重點在博頓題為《佔領日本的準備》一文有明確闡述:「是否應保留天皇制?如應保留,那麼是否應限制天皇的權力?如應限制,又應限制到何種程度?」1944年3月4日,該研究班子制定了題為《天皇制》的文件,以保留天皇製為前提,提出了三個具體方案:保留天皇的全部功能、完全不保留天皇的功能、保留天皇的部分功能。在經過激烈辯論後,該文件於同年5月9日成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正式文件。按當時美國駐日大使格魯的說法:「天皇的存在會令人信服地拯救成千上萬美國人的生命。至少,天皇的聲音是日本人民或日本軍隊有可能服從的唯一聲音」。

根據上述文件精神,美國在其提出的《波茨坦公告》草案中明確保留天皇制。但是,7月16日美國原子彈試爆成功後,美國的這一政策發生了變化。7月17日,正在參加波茨坦會議的國務卿貝爾納斯電告華盛頓,認為應該刪除「公告」草案中保留天皇制的內容。7月18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杜魯門總統的意見提出,將保留天皇制的內容改為「日本國之最終政治形態,由日本國國民自由表明之意願決定」,此即所謂「天皇地位未定論」。美國政府認為,「閃爍其詞」有三大裨益:第一,可以緩和內部「強硬派」和「穩健派」的矛盾;第二,令日本政府感到「國體」能否「護持」尚無定論,從而使日本各種勢力均對美國寄予期望;第三,能使美國根據日本戰後的政局,採取靈活的政策和策略。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布。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對廣島和長崎進行了原子彈攻擊。10日,日本外相東鄉茂德致電盟國代表、美國務卿貝爾納斯,內容如下:

「帝國政府注意到,昭和20年(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首腦共同決定並發表、後蘇聯政府簽署的對我國的公告所列舉條款,不包含變更天皇統治國家大權的要求。基於這一理解,帝國政府接受上述公告。帝國政府相信,上述理解正確無誤。切望即刻對此明示意向。」

8月11日,貝爾納斯根據「天皇地位未定」原則複電:「日本國之最終政治形態,當按照《波茨坦公告》,由日本國國民自由表明之意願決定。」接複電後,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核心成員就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進行表決,結果是3:3,只能「仰仗聖斷」。14日,天皇裕仁做出「聖斷」: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於翌日發表了《大東亞戰爭終結之詔書》(簡稱《終戰詔書》)。正如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所寫的:「在1945年8月以前,『忠』要求國民和敵人作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天皇一宣布投降,對『忠』的要求就發生了變化。」

保留天皇制的理由

二戰結束後,大部分美國國民要求追究天皇戰爭責任。美國著名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1945年秋進行的「如何處置天皇」的民調結果顯示,主張判刑的佔33%,主張終身禁錮的佔11%,認為應驅逐出境、讓天皇流亡國外的佔18%。也就是說,總計達71%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但是,這一「民意」並沒有被美國對日政策採納。1945年12月,日本輿論調查研究所也進行了類似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天皇制的為91.3%。日本的這一「民意」則在美國對日政策中獲得反映。

1945年8月8日,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簽署了作為《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附件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條例》(通稱「紐倫堡審判條例」)。1946年1月19日,盟軍總司令部宣布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並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條例》(通稱「東京審判條例」)。然而,這兩個作為審判甲級戰犯法律依據的條例,有一個顯著差別,即《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條例》明確規定,「反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是國際法中的罪行,犯有此等罪行的人,包括國家領導人,不得享受『國家豁免權』的保護,必須為此承擔個人責任」。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條例》則沒有這項規定。為什麼有此差別?東京審判結束後的記者會上,澳大利亞籍審判長威廉·衛勃的表述就是答案:「天皇的權威在終結戰爭時已得到毋庸置疑的證明。同樣,在發動戰爭時天皇所扮演的顯著角色也為檢方所闡明。但是,檢方同時明確表示對天皇不予起訴。」完全由美國主導的檢方為何不起訴天皇?美籍首席檢察官季南明確告知:「使天皇免受審判是盟國的政治決定。」

在美國輿論主張追究天皇戰爭責任時,美國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三院部協調委員會」發表了如下講話:「如果委員會要做出將天皇作為戰犯加以審判的決定,必須取得全體一致贊同,同時必須清楚,那樣的決定將增加多少佔領費用,需要延長多少佔領時間,甚至很可能需要派百萬軍隊無限期駐留日本。如果天皇受到審判、被宣告有罪並被判刑,日本的天皇制或許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鞏固。」此後,麥克阿瑟又多次表達了反對追究天皇戰爭責任的意見。他的意見雖非「一錘定音」,但具有關鍵作用。

麥克阿瑟反對追究天皇裕仁戰爭責任的立場,與他的軍事秘書波納·費勒斯准將的影響有直接關聯。波納·費勒斯在戰前曾跟隨日本惠泉女子大學校長河井道子學習「武士道的精神和天皇制」,他向麥克阿瑟遞交了一份意見書,強調:「在我軍實現無血進駐日本時,需要獲得天皇的幫助。由於天皇的命令,700萬日軍士兵放下了武器,迅速解除了武裝;由於天皇的命令,避免了700萬美軍士兵負傷,戰爭的結束超乎預期。如果一邊利用天皇,一邊將天皇作為戰犯進行審判,對日本國民是一種違背承諾的行為。因為,包括天皇在內的日本國民,接受了明確表示保存日本國體的《波茨坦公告》。如果將天皇作為戰犯加以審判。日本政府將會瓦解,各地的暴動將會此伏彼起,並引起日本國民暴動。即便他們沒有武裝也難以避免發生流血慘案。為此,需要有大量佔領軍和數以千計的官員去應付,從而勢必導致日本國民感情的惡化。」第二天,波納·費勒斯又遞交了一份意見書,作了三點補充:「第一,若廢黜天皇,可能在日本引發革命。第二,華盛頓若將天皇作為戰犯送交國際審判,必然引發日本全國性暴動。白人在特別警戒區之外必然會遭到暗殺。第三,始料未及的戰敗,已使日本國民感到恥辱。能夠依賴作為精神領袖的天皇,是日本國民唯一的安慰。」

看來麥克阿瑟顯然是接受了費勒斯的看法。因此,你可以說,是這兩個美國人共同決定了二戰後日本皇室的命運。(綜合自網路資料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發表在《新民晚報》上的文章)

━━━━━━

看完了,想不想給坐觀君打個賞?

那就請長按下面二維碼,多少請隨意!

━━━━━━━

關注坐觀君,請長按二維碼


推薦閱讀:

在現在日本普通人的心中,天皇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韓國人在二戰期間也是高喊天皇陛下滿賽,為何如今卻貶稱其為「日王」?
唯一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天皇是誰?天皇在華只為參觀一寶為何?
神吐槽:日本天皇想退位 其實是為奧運會
為什麼日本戰敗後沒有審判天皇?

TAG:日本 | 口氣 | 日本天皇 | 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