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想過後半生了

對,太難看了。

亦舒原著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播了一周,在網上掀起了海量吐槽。

吐槽主要分兩撥,一撥是評論馬伊琍的衣品太差。比如第一集開頭撲面而來的紅衣金裙盲人鏡河童頭。

還有這個造型,酷似一顆披著防彈背心的黃椒。據說劇中馬伊琍穿的都是自己帶來的衣服。

我想,無論喜不喜歡這部劇,只要不是文章本人,對馬伊琍衣品差這件事,大家應該有起碼的共識。

另一股吐槽大軍來自亦舒的原著黨:我們家子君明明是個溫文爾雅,與世無爭,有能力有知識的大小姐,只不過為了涓生選擇了家庭最終被拋棄了。馬伊琍為什麼就演得那麼low呢?

要了解原著黨心心念念的那個「子君」的人物形象,我們還得從……是的,你熟悉的魯迅先生談起。

魯迅講故事:五四女青年遇到了渣男

想必你知道,我國當代最早反映女性意識的作品,就是魯迅的《傷逝》。而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是《傷逝》的一個進化版。

兩個故事裡,女主都叫「子君」,男主都叫「涓生」,女主都遭到了男主的拋棄,只不過,亦舒的子君在新時代里,收穫了更好的結局。

魯迅的《傷逝》里,子君是一個受五四思潮影響的年輕人。她清麗可人,嚮往自由,跟涓生一起談男女平等、易卜生、泰戈爾,志同道合。

子君的叔叔反對她與涓生交往時,她堅定地喊出了這句名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子君還勇敢反對封建禮教,不顧一切與涓生同居——那可是1920年代。

不幸的是,同居後的子君操持家務,不注重打扮自己,與房東太太明爭暗鬥,陷在生活瑣事里。涓生覺得粗俗不堪的子君不再配得上他,將她拋棄。心碎的子君回了娘家,不久就傳出她結束生命的消息。

總之,這是一個悲傷的、五四女青年遇到渣男的故事。

但魯迅先生顯然沒有那麼膚淺。他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娜拉出走後,怎麼樣?

結論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1920年代,為愛情獻身的女性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她們沒辦法獲得物質上的獨立,除了依附父親或者丈夫,沒有其他路可走。

子君思想進步,卻沒有經濟基礎,也就沒有了獨立的基礎。被拋棄之後,除了回家和死,還能怎樣?

60年後,亦舒重新回答了魯迅的問題。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和涓生活在1980年代的香港。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就結了婚。子君當全職太太,終日在家打雜帶娃。她不再有理想,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完全依附於涓生。涓生另結新歡,兩人離婚後,子君被變相地趕出家門。

她痛定思痛,決心振作起來。在好友的幫助下,得到一份卑微但能自食其力的工作。她發現自己在陶藝上的天賦,並因此掙到了錢。涓生被她的改變吸引,提出複合,她一口拒絕。最後,子君找到她的終身伴侶、一位高薪建築師,但她仍然保持經濟獨立,與丈夫平等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好吧,這是一個80年代香港失婚婦女也沒怎麼努力,就又嫁給王老五的故事。

但亦舒其實是在說:吃人的舊社會裡,女性無法做到經濟獨立,所以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新時代的女性做得到。

新一代的子君,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超過了舊一代子君,她有了經濟基礎,實現了自我價值,自尊自立。

然而到了今天,又變了。這一切都太理想了。

她,好像一個土匪哦

馬伊琍在劇中說:「相比起你的婚姻和家庭,教養,是完全不值一提的東西。」

這就讓亦舒粉們出離憤怒了。

亦舒筆下的子君,是溫潤中藏著堅毅的大家小姐。她會對曹禺《日出》中陳白露的金句念念不忘:「好好的一個男人,把他逼成丈夫,總有點於心不忍。」也記得東坡詞里那句「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發如霜」。

她會時刻保持體面,堅信「人要臉,樹要皮。一個女人失去丈夫,已經是最大的難堪與狼狽,我不能再出洋相」。

而馬伊琍版的子君,雖然也「大學畢業,在外企工作過」,但無論言談行為,都十足沒教養。

她,更像是婚姻圍城裡一個狼狽守護著財產的土匪。

當袁泉扮演的唐晶問她,假如老公有外遇怎麼辦,她果斷地說,「死給他看」。

從魯迅的時代到亦舒的時代,女性有了更獨立的經濟地位,和更強的自我意識。

但從80年代的香港,到現在的中國大陸,前所未有的金錢至上主義,讓女性好不容易撐起來一點點的屋檐,又壓垮了一些。

亦舒版子君生活的80年代香港,房價哪有今天這樣嚇人。現在的香港,一個單身女子,光是要應付日常開銷,就必須傾盡全力了。TVB還有過自嘲:「香港十九個區,個個板著臉胸部小,發薪日才懂得撒嬌。」

有句對港女的評價是這樣說的:「香港女人不是不會撒嬌,是沒工夫跟沒錢沒房無法依靠的男人撒嬌。」

換做是北上廣深杭,只有更嚇人。在這些用金錢堆砌的一線城市裡,想要不談錢還不傷感情和婚姻,那是不可能的。

經濟越來越進步,女人看似越來越獨立,不安感卻與日俱增。於是出現了一個詭異的局面:一部分女性追求獨立,把安全感建築在提升自己的事業上,另一部分,則選擇扮演安分守己的全職太太,保住婚姻家庭,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錢袋。

前一種人,活成了唐晶,後一種則活成了絕望主婦馬伊琍。外面的世界太兇險,對女人不公平,她們將婚姻視作退路,總覺得那裡面會安穩些。可是,哪來的安穩?

馬伊琍們面對的是「當代婚姻」這顆世界性的毒瘤。女人們又更容易患上「遇到阻力就想通過結婚來解決」的病,這社會要求她們如此,也希望她們如此。

而已婚女人都在面臨差不多的問題:職場難混、家庭孩子難料理、婚姻還貌合神離。美劇《大小謊言》里幾位中產階級太太的生活,也是這個鳥樣。

想想橫行的「大奶教」,還有當紅的Ayawawa御夫術,你就知道,對很多當代女性來說,婚姻就是戰場,也猶如商場、股市,要賺,你要有資本,還得有知識、手段和運氣。

經營一段婚姻,和經營一段事業一樣辛苦。區別在於,前者的決定權,並不在自己手中。

所以,我不是不理解前半生的馬伊琍,那份不管不顧和歇斯底里。

好想死,兩個都不想選

我去問了我們公司的全體女生:馬伊琍和袁泉,你們更想活成誰?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好想死,兩個我都不想選……硬要選一個的話,袁泉吧。

袁泉飾演的唐晶(先將編劇把她寫得極其古怪這一點忽略),代表了一種典型的當代女性:她們深知性別遠沒有平等,為了證明自己能做得跟男人一樣好甚至更好,她們必須全力投入職場,與所有人拼殺,甚至必須放棄生活中其他重要的部分,比如愛情。

你看唐晶和靳東的對手戲,哪裡像在談戀愛,她根本就是一台戰鬥力全開而情商為0的機器。

我再問了一圈,發現大多數年輕女生,想成為第三種人:獨立得體,有姿態不卑不亢的進步女性。大概就是「亦舒女郎」的樣子。

本質上,馬伊琍和袁泉是兩種極端對立的女性,但她們都沒有真正的成長。

在亦舒逐漸退流行的日子裡,我在近年的影視劇里找了一圈,勉強在《北京愛上西雅圖》里,找到了湯唯。

她本是遭人非議的小三,終於成功上位,卻最終離開富豪,當起了單親媽媽自食其力,最後還找到了真正的愛情。我們總算看到一個女性從依附到獨立,實實在在的成長案例。

再來看《我的前半生》,人設扁平失真,劇情儘是狗血套路。

尤其是馬伊琍。前幾集,編劇讓我們見識了十足庸俗的馬伊琍。我們看到馬伊琍燙頭,馬伊琍罵保姆,馬伊琍穿成紅椒黃椒青椒,馬伊琍扯斷小職員的項鏈,馬伊琍哭,馬伊琍作,馬伊琍慘,唯獨沒有看到馬伊琍的美。

人設崩成這樣,我無法想像,編劇還能怎麼讓她胎換骨大反轉。結果,看到第十集,馬伊琍換了個短髮,穿個黑色衣服,突然就性格大變,歲月靜好起來。

當觀眾天(zhì)真(zhàng)啊?

比起前半段歇斯底里的馬伊琍,我更受不了後半段被拔苗助長的馬伊琍,因為前者起碼還真實生動那麼一丟丟,後半段,不可信。

這是為什麼?也許,編劇們更熟悉的是市儈的醜陋的女性,而沒怎麼見過經歷了全方位的毀滅還能成長起來的女性。也許,這種成長,現實中本來就罕見。

從追求純愛,到追求經濟獨立,再到「道理我都懂可日子還得過」這種接地氣想法的形成,其實不用一個世紀。子君到底活成了馬伊琍。

寫完這篇稿子,投筆棄劇的同時,我開始勸身邊的女性朋友:還是別看電視劇版《我的前半生》了,因為看完,你大概就不想過後半生了。

世道如此,我希望,你們都盡量活成小說《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

辦公室裝修辦公室設計上海辦公室設計 上海辦公室裝修
推薦閱讀:

《我的前半生》同款 | 職業裝要穿出高級感,不費腦子學唐晶就可以
《我的前半生》折射出「全職女性」困境
亦舒:比《我的前半生》更精彩的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男女交往,這一點是大忌

TAG:我的前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