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隊友之子入籍日本 13歲震驚乒壇
雖然如今的職業體壇已經向著全球化不斷邁進,但「歸化日本」在中國的體壇依然是敏感詞。經濟、體制方面的差距「逼迫」越來越多中國運動員出走日本。
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016年國際乒聯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在南非開普敦產生男單冠軍,代表日本參賽的華裔13歲小將張本智和4-3戰勝韓國的趙承敏,成為世青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
張本智和的父母都來自中國,曾經效力於四川乒乓球隊,母親張凌也曾和鄧亞萍當過隊友,參加過世乒賽。圖為張本智和一家合影。
從2歲開始,張本智和就和父母一起泡在球館,而從8歲開始,張本智和就是日本同年齡段中最好的球員。
加入日本國籍後,張本智和也成為日本乒協「2020年人才培養計劃」中重點培養的球員。
日本奧委會每年撥款1億日元(約600萬人民幣)支付計劃內小球員的教練薪水、差旅和訓練費用。
張本智和獲得了平均每年超過10次的海外比賽機會。2015年,12歲的他在波蘭公開賽資格賽中連勝譚瑞午等名將,一路殺進正賽,成為躋身國際乒聯巡迴賽正賽最年輕的球員。
《東京體育日報》發文稱,在張本智和身上看到了2020年奧運奪金的希望。而這位被《日刊體育》稱為「小學怪物」的乒乓神童在接受採訪時說:「非常想憑實力為日本拿下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金牌。」
這番言論隨後在國內網路上引發了爭議,而張本智和的父親張宇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自己特意給兒子的名字加入了一個「本」字,就是表明自己一家並沒忘本。
這些年日本花費大量精力和物質投入在乒乓球項目中,也有不少神童在成年後丟掉了光環。即便是入籍日本的韓陽、張一博等國內球員,在短暫閃光後就泯然眾人。
「相比中國乒乓球的訓練質量和訓練強度,日本在訓練方面無法比擬。」一位乒乓球教練告訴記者,「其實對於國乒來說,有競爭才有發展,能夠湧現出強大的對手,對球員、教練乃至這個項目都是好事。」
更改國籍替他國出戰在二十多年前的接受程度遠沒有今天接受程度高,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原為中國上海運動員,國家隊隊員,右手橫握球拍兩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國的多年訓練,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術基礎,她的兩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對手的進攻,一旦對手露出破綻,她亦能後發制人,致對方於死地。
1987年,印度新德里舉辦的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賽程進入女子單打半決賽,由中國選手何智麗對戰隊友管建華,中國選手戴麗麗對戰韓國選手梁英子。在代表著世界乒壇最高水平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的賽場上,中國代表團教練組出於求成獲勝之考量,決定讓何智麗故意輸給管建華。何智麗並未聽從教練組的安排,3比0戰勝管建華,此舉不僅讓管建華,更讓教練組領導大為震驚。然後在決賽中,國家隊沒有一位教練和助手去現場,但是何智麗還是在決賽中擊敗了另一位外國選手,從而獲得那次世錦賽的冠軍。 儘管這樣,回國後,何智麗被要求寫檢查。
組織十分震怒並決定處罰,後來是何智麗的一個老師(原國家隊隊員)知道了,寫信給國務院,當時的國務院常務委員做了批示:「我們從不批判英雄」。儘管這樣,在第二年的奧運會名單中還是沒有何智麗的名字。這直接導致了她1989年退出乒壇,遠嫁東瀛,遷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為小山智麗。
剛剛拿到國籍的那段日子,她說雖然國籍上已成為日本人,為同化為被認同而努力著,可無形的線仍難以逾越。在大阪乒協尋找何智麗的過程中,在提到池田銀行俱樂部時,工作人員本能的用中文寫出「何智麗」,而非她的日本名字「小山智麗」。在中國人眼裡,何智麗是日本人;在日本人眼裡,她是中國人。
其實,當年遠嫁日本、入籍,再到1993年底獲得全日本冠軍,何智麗並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更被視為「中日友好」的橋樑。70年代,隨著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破冰」,作為盟友的日本也向中國伸出橄欖枝,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1994年3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原上海市市長朱鎔基訪問大阪時,兩度接見了何智麗一家。見面時,朱鎔基更風趣地對何智麗的公公小山藤兵衛說:「你們娶了我們的一個世界冠軍,也得還給我們一個世界冠軍呀!
然而1994年廣島亞運會前,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允許台「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赴日出席廣島亞運會開幕式,對中日關係造成巨大的衝擊。此後,中日關係進入迅速「冰封」期。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廣島亞運會女單決賽的一場勝利,一聲「呦西」,何智麗變成全民公敵。
因為歷史原因,何智麗在當時更是遭到萬人的冷眼。國內各傳媒的反應卻相當強烈,許多報紙雜誌為此發表述評,內容以責罵為主。「漢奸」、「叛徒」、「賣國賊」......一時間,中國人久已不用的罵詞撲向了千夫所指的何智麗。
無緣88年漢城奧運會一直讓何智麗耿耿於懷,後來入籍日本拿到資格終於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但因為年齡的增長,她在奧運賽場上再難有建樹。
在2005年5月,當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上海舉行之際,她應世乒賽組委會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之邀作為嘉賓回到上海,這是何智麗十幾年來第一次在上海公開露面。
而這一回何智麗卻被稱為「海外使團」的友誼使者。從「海外兵團」到「海外使團」,一字之差,彷彿拂去了何智麗頭上的陰霾,使何智麗感受到祖國、故鄉陽光的溫暖。在那些日子裡,何智麗總是笑吟吟的,如沐春風。
時至今日更改國籍的歸化球員越來越多,雖然他們依舊會面對質疑甚至是責罵,但公眾更多的是表達出對這些體育人追求夢想的理解和尊重,這是時代的進步。
福原愛可能是最受中國球迷喜愛的日本運動員,而她的成長也離不開來自中國的教練。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不管福原愛在比賽還是生活中,甚至是與丈夫秀恩愛時,都會有一個神秘的美女出現。她似乎無時無刻的出現在福原愛身邊,福原愛也曾多次表示:如果她不在我心裡就不踏實。福原愛口中的她名叫湯媛媛。
湯媛媛,1983年出生在中國遼寧,曾入選中國國家集訓隊,從2002年擔任福原愛私人教練,於2008年加入日本國籍,改名為張莉梓。
從六歲第一次拿起球拍算起,湯媛媛已經和乒乓球相伴了將近二十年。從不喜歡到有感情再到離不開,一隻小小的乒乓球帶著她飄洋過海走遍了大半個地球,遍嘗甜酸苦辣人生百味。湯媛媛與福原愛14年的不離不棄、榮辱與共,早使湯媛媛成為福原愛最相信的人之一。從球拍要不要換膠皮到愛情中的懊惱,無論什麼都要和媛姐嘮嘮已經成為愛原愛的一種風俗。
和很多打乒乓球的中國孩子一樣,湯媛媛被父母送去打乒乓球不過是為了能多吃點兒飯,讓身體長得壯一點兒。但誰也沒想到,這個右手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小姑娘在張晶清、朱香雲等名師的點撥下,竟然從市體校、省體校、省專業隊一路順風順水地打進了全國少年賽前八名。
在師姐王楠入選國家隊後,16歲的湯媛媛當仁不讓地成為遼寧省隊的隊長,被省里寄予厚望。九歲就離開家四處闖蕩、非常有主見的湯媛媛卻對自己的人生有著另外一幅規劃。1999年,她與荷蘭一傢俱樂部簽約,正式加入「海外兵團」。
自覺在國內很難「出頭」的她決心「另闢蹊徑」,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來。而就在那一年,湯媛媛結識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人---福原愛一家。
1999年,帶著10歲的女兒到遼寧省集訓的福原愛父母,相中了當時只有16歲的遼寧省乒乓球隊隊長湯媛媛,力邀其前往日本作女兒的私人教練,但湯媛媛婉言謝絕了對方的好意。
誰料時隔3年後福原愛再次向她發出執教邀請,當時湯媛媛也不過19歲,還是中國集訓隊一員,在經過一番認真考慮之後最終決定幫助福原愛,為取得佳績共同努力。
湯媛媛2002年秋天首次抵達日本,住進了位於青森市的福原愛家裡,開始真正的私人教練生涯,每天224小時與福原愛形影不離。
由於湯媛媛之前沒有丁點執教經驗,訓練福原愛的過程也是不斷摸索和積累經驗的過程。「每次比賽打完都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我在迎接著新的挑戰!!」湯媛媛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兩人一塊在球房探討球藝、埋頭訓練,一起外出購物、大快朵頤美食,甚至衣服都可以互穿,真正成為同甘苦共的好姐妹。湯媛媛表示,「與福原愛之間沒有秘密可言,所有的話題都可以暢開說」,福原愛則坦言,「只要媛姐在跟前心裡就特踏實,可以集中精力打比賽,她是我的精神支撐。」。從2002年起執教至今,湯媛媛目睹了福原愛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蛻變成一個大姑娘和運動健將的過程。
2016里約奧運會上,福原愛獲得了女子單打第四名,這也是她獲得的最好成績。作為教練的湯媛媛也感到很欣慰。湯媛媛雖然也算是「海外軍團」,但她確實很特殊的一位,從來沒有和中國運動員比賽過,也沒有代表過別的國家打過一場比賽,不過卻她教出了福原愛這麼一個在中國深受歡迎的日本乒乓選手。
事實上,在中國對日本的優勢項目上,已經有多名中國運動員加入日籍。在籃球領域,張本天傑是第一個被日本歸化的華裔籃球運動員。
張本天傑原名張天傑,1991年出生於遼寧瀋陽。張本天傑出生於一個體育世家,他的父親張劍曾是遼寧省籃球隊員;他的母親強淑萍曾是排球運動員,退役後赴日本留學;他的爺爺曾是遼寧省擊劍隊總教練;他的伯父曾是省羽毛球隊員。
在張本天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父親就帶著他到日本與母親團聚,後來一家人都加入了日本國籍,改姓為「張本」。
在日本生活了多年,張本天傑小時候對日本的仇恨也漸漸消失了,他從高中開始就已經喜歡上了日本,他接受採訪時是這麼說的,「我進高中後,就再沒回老家過,我如果要融入日本,還抱持著那種心態不是很怪嗎?」
「在日本現在不算歸化球員,我已經參與了日本的義務教育,不算是歸化球員,」張本天傑說。
而他現在作為職業籃球運動員的待遇也相當不錯,歸化球員都能拿到隊伍里的高薪,而他就擁有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的「支援」。
2014年9月27日,張本天傑隨日本男籃參加仁川亞運會,在與中國男籃的比賽中,日本隊完成逆轉獲勝,這也是日本男籃第一次在亞運會戰勝中國隊。
張本天傑賽後非常高興,他說:「最開心的就是代表日本擊敗中國,這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張本天傑認為日本還會出現更多的歸化球員,用更多的高個子球員對抗內線實力佔優的中國男籃,而且日本男籃還希望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實現突破。
張本天傑還有一個願望,希望退役後能回到中國工作,他說:「如果把我分配到中國的分社就更好了。」
相比舉國體制的退役窘境,日本的退役運動員保障也是最令這些出走的運動員們痴迷的。日本運動員的培養體制具有典型的西方特點,一名運動員從小到大只能依託社會和民間的力量來完成冠軍夢想。
很多日本運動員結束運動生涯後往往會選擇自主經營來維持生計。當然,謀生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由於日本的職業體制近年才剛剛完備,除棒球、足球、高爾夫球等少數項目外,職業運動員的比例 並不高,多數人必須完成學校的教育課程,這也使得他們在放棄體育事業後仍擁有一技之長,並得以在社會上立足生存。在60歲之後,他們還可以享受高額的養老金保險,維持生活基本無虞 。
經濟、體制方面的差距「逼迫」越來越多中國運動員出走日本,他們不過是為過上更好的生活,無可指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