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職業」:現代盜墓業
盜亦有「道兒」
說來很是有趣,盜墓這個行當,發展到今天這種大工業般產業化的規模,文化卻亦如當年威虎山上的土匪,仍流行著道兒上的語言和稱謂。「掌眼」、「支鍋」、「腿子」、「下苦」這些古怪的名詞,是一個盜墓基礎產業鏈條中的人員稱謂和基本建制。
一次盜墓活動的全班人馬統稱為「一鍋兒」,鍋子里級別最高的是「掌眼」,又被稱為大哥。大哥可是這「鍋」人馬的靈魂,不僅具有找尋古墓的本領,也有著鑒別文物的能力。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提出買斷該「坑」出土文物的初級收購商,還可能同時兼任「支鍋」。
「支鍋」是每一次盜掘活動的老闆,也被圈兒里稱做小老闆。盜墓前期投入的資金、設備,以及後期工人的工資都由他來籌措。他們的投入是有風險的,挖出的文物如果沒有被掌眼或投資人買斷,只有全部自行處理。
「腿子」是盜墓活動中的技術工人,成熟與經驗使他們大多成為老闆的親信。老闆不在現場時,「腿子」有著絕對的權威。
最底層的是「下苦」(幹活的)。「下苦」就是民工,又被叫做苦力。通常,「下苦」們挖一個墓只能得到幾百元或千元的報酬,哪怕老闆收入達到千萬。社會地位無情地在淘金者中划出一條鮮明的鴻溝,「腿子」與「下苦」們通常是清一色的農民,信息、知識和社會關係的不對等,使他們很難逾越這條看不見底的溝壑。
不過,對於盜墓者而言,這就是「道」。
「支鍋」的活兒得有章法。沒有鍋,你就是有糧也吃不到嘴裡,所以支鍋人首先得有錢。找線索是支鍋人的首要任務,有了確切目標後要請「掌眼」幫助驗收,然後馬不停蹄地選好技工和民工。選中的人既要安全可靠,又要幹活穩妥,還得懂得道兒上的規矩。所以,只能去道兒上找。價錢也至關重要,大墓有大墓的價錢,小墓有小墓的行市,清代墓與漢代墓肯定不同。
還有「生坑」(沒被盜過的墓)、「熟坑」(曾經被盜過的墓),吃水(出水)、不吃水等等差異。採買器材和炸藥也是支鍋職責,炸藥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禁品,所以還得去道兒上求。
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使千百個盜墓賊們離不開這個「道兒」上的道兒。一單活幹完,無論這一「坑」出貨(文物)還是沒出貨,價值高與低,「支鍋」都得向合作者支付事先談好的價錢。
如果人家一看東西好不給你了怎麼辦?一般不會。行有行規,除非他不想在圈子裡混了。如果誰違反了遊戲規則,報復性的舉報就會把蓄謀已久的交易變成一次毀滅性的警察抓小偷遊戲。 高科技盜墓賊有媒體稱,現在中國盜墓人有十萬之眾。特別是每年秋冬兩季,因為此時一是地里人少,「幹活」(盜墓)不容易被發現;二是天寒地凍地氣小,在炸開豎井後,人下井不易出危險。
然而,在多年與盜墓者打交道的刑警看來,如今更專業的盜墓裝備已經讓盜墓者很難再被時間和環境所牽制。
盜墓賊們分工很明確,踩點、放風、掏洞、安炮眼、摸寶貝。以往,盜一個墓耗時三到五天,炸和挖至少需要兩天,而且不能性急。如果炸出的豎井裡還充滿硝煙就下去,很可能一個都不能活著上來。所以,爆炸以後必須作好偽裝,第二天再去。
然而,現在盜墓的時間周期正變得越來越短。比如,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6米,可以不用特殊辦法盜掘完成。快的話,一個墓兩小時完全搞定。漢墓一般距地表12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但一夜之間盜掘完成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這幾年警方繳獲的盜墓工具看,現代盜墓賊已經配備了氧氣面罩和紅外線探測儀,還有更為專業的探測儀器和爆破工具。
河北邯鄲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薛玉川曾描述過1997年盜掘戰國時期趙王陵2號使用過的現代技術:先用洛陽鏟打洞確定具體方位,然後用定向爆破新技術,裝入自製炸藥。這種炸藥即使在深夜,20米外也很難聽到聲音。炸出的圓洞直徑約0.6米,僅能容一個體瘦的人進出,並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不往上爆,只往兩邊擠壓,使盜洞十分牢固,不會塌方;為保證洞內作業,還配有通風、通氧設備;為保證夜間施工,配備了紅外線夜視儀;整個過程主犯在外地用手機搖控指揮;得手後,交由專司運輸的人員迅速轉移…… 販者無疆西安市著名的文物市場八仙庵,是與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齊名的文物市場。據說,這裡完成了全國地下出土文物20%以上的初次上市交易。
為了保證貨源,這裡的一般文物販子(中間商),手裡都控制著幾個「施工隊」(以「腿子」為首的盜墓群體),他們有的長期包養「掌眼」為自己尋找古墓;有的與一些專業盜墓的「支鍋」小老闆們保持著穩固的合作關係。
按照接近盜墓者一端價格低,遠離盜墓者一端價格高的原則,西安的出土文物賣價低於北京和上海。一件雕有朱雀白虎的四神漢代瓦當,拿在當地農民手裡時,中間商的買價是幾十元到幾千元,而到了中間商手裡(二級市場)就能賣到幾萬元,再轉到北京、上海大老闆手中時(三、四級市場),身價可以漲到十幾萬。又如一件錯金器,從農民手上收來時只有30元,而倒過幾手後就賣到了幾百萬。
一手地下文物,無論在誰手上都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它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暴露剛剛完成的盜掘。所以,文物到手後,「支鍋」老闆最關心的就是儘快找到安全穩妥、又出手大方的買家,這樣才能保證一干人馬的安全。
走私出境是他們慣常的做法,其好處一是隱秘,二是快捷。
產業鏈帶來的快捷究竟能快到什麼程度呢?盜出的好東西(文物)一小時就能出手;三天的時間可以通過二次倒手文物出境;如果是一條龍不倒手的話,兩天到達境外。只需兩三天的時間,文物順利出關,盜墓者就可以永遠逍遙法外。
文物出境的路是暢通的,一條通過廣州、深圳海關;另一條是先將出土文物彙集到河南、陝西、甘肅的幾個內陸文物集散地,之後取道香港、台灣再次集散,運往世界各地。出關的辦法很多,有個人夾帶、快件郵運、集裝箱夾藏,大批量多品種走私時,還貼上「出口藝術品」、「展覽品」的標籤掩人耳目。
令老闆們傷神的是,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盜掘速度帶來的文物價格貶值。由於出土的「東西」太多太快,一些品種的貶值相當驚人。例如,一件漢陽陵的裸體陶俑,國內原來可以賣到15萬元,如今兩三百元就搞定了,境外價格也由原來的幾十萬美元跌落到六七百美元。
據海關總署監管司官員披露,十年中,僅深圳、廣州海關就查獲走私文物5萬件,這個數字是在對出境貨物5%的抽查中發現的,按照這個比例換算,中國每年走私出境的文物數量驚人。 (據《重慶晚報》)推薦閱讀:
※八字與職業選擇
※有一本書叫 告別陋習:樹立良好職業習慣
※淺析媒體職業道德失范的對策
※八字看職業
※通過紫微星盤幫你找到職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