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三冊15)
【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何一切法中無礙相,應學、應知?」
佛告須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須菩提,是名一切法。菩薩摩訶薩,是一切法無礙相中應學、應知!」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間善法?」
佛告須菩提:「世間善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敬事尊長;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定福處,勸導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間十善道;
九相,脹相、血相、壞相、膿爛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燒相;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間善法。」
「何等不善法?」
「奪他命、不與取、邪淫、妄語、兩舌、惡口、非時語、貪慾、惱害、邪見,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何等記法?」
「若善法、若不善法,是名記法。」
「何等無記法?」
「無記身業、口業、意業,無記四大,無記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無記報,是名無記法。」
「何等名世間法?」
「世間法者,五眾、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名世間法。」
「何等名出世間法?」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三無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三三昧,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明、解脫、念、慧、正憶;八背舍,
何等八?內有色相外觀色,是初背舍;內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背舍;凈背舍,身作證,是三背舍;過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空處,是四背舍;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是五背舍;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是六背舍;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是七背舍;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是八背舍。
九次第定,何等九?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滅諸覺觀內清凈故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二禪;離喜故,行舍,受身樂,聖人能說能舍,念行樂,入第三禪;斷喜樂故,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舍,念凈,入第四禪;過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空處;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
復有出世間法,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間法。」
「何等為有漏法?」
「五受眾、十二入、十八界,六種、六觸、六受,四禪乃至四無色定,是名有漏法。」
「何等為無漏法?」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無漏法。」
「何等為有為法?」
「若法生、住、滅,欲界、色界、無色界,五眾乃至意觸因緣生受,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有為法。」
「何等為無為法?」
「不生、不住、不滅,若染盡、瞋盡、痴盡,如、不異、法相、法性、法住、實際,是名無為法。」
「何等為共法?」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如是等名共法。」
「何等名不共法?」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菩薩摩訶薩於是自相空法中,不應著,不動故。菩薩亦應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動故。是名菩薩義。」
【論】問曰:須菩提何以故先問世間善法,後問出世間法?
(【論】問:須菩提為什麼先問世間善法,後問出世間法?)
答曰:先問粗,後當問細;先知世間相,後則能知出世間相。
(答:先問粗,後當問細;先知世間相,後則能知出世間相。)
世間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報,有今世、後世,有世間、有涅槃,有佛等諸賢聖,今世、後世,及諸法實相證。所謂孝順父母等,乃至十念;如法得物,供養供給沙門、婆羅門。
(世間善法是,知有罪、有福果報,有今世、後世,有世間、有涅槃,有佛等眾賢聖,今世、後世,及一切法實相證。所謂孝順父母等,乃至十念;如法得物,供養供給沙門、婆羅門。)
沙門,名為出家求道人;婆羅門,名為在家學問人。是二人於世間難為能為,利益眾生故,應當供養。尊長者,叔伯、姊兄等,恭敬供養,是一切修家法。布施、持戒、修定、勸導,如初品中說。
(沙門,名為出家求道人;婆羅門,名為在家學問人。這二種人於世間難為能為,因為利益眾生,應當供養。尊長是,叔伯、姊兄等,恭敬供養,是一切修家的法。布施、持戒、修定、勸導,如初品中說的。)
方便生福德,如懺悔、隨喜,請佛久住不涅槃、轉法輪;如雖行空不著空,還修行諸善,如是等方便生諸福德。十善道乃至四無色,如先說。十念中,八事如先說。
(方便生福德,如懺悔、隨喜,請佛久住不涅槃、轉法輪;如雖行空不著空,還修行各種善,象這樣等方便生各種福德。十善道乃至四無色,如前面說的。十念中,八事如前面說的。)
善念者,思惟分別善業因緣,制伏其心。
(善念是,思惟分別善業因緣,制伏他的心。)
複次,涅槃是真善法,常繫心念涅槃,是善念。身念,即是身念處。與善法相違,是名不善法。
(又,涅槃是真善法,常繫心念涅槃,是善念。身念,即是身念處。與善法相違,是名不善法。)
無記法者,所謂威儀心、工巧心、變化心,及是起身業、口業;除善、不善五眾,餘五眾及虛空,非數緣滅等。
(無記法是,所謂威儀心、工巧心、變化心,及從這起身業、口業;除善、不善五蘊,其餘的五蘊及虛空,非數緣滅等。)
世間法者,五眾或善、或不善、或無記;十二入八無記,四三種;十八界八無記,十三種。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善法,凡夫人能得成就故;又自不能出世間故,名世間法。
(世間法是,五蘊或善、或不善、或無記;十二入八無記,四三種;十八界八無記,十三種。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這些善法,因為凡夫人能得成就;又因自不能出世間,名世間法。)
出世間者,三十七品、三解脫門、三無漏根、三三昧,如先說。明、解脫:明者,三明;解脫者,有為解脫、無為解脫。念者,十念。慧者,十一智慧。正憶者,隨諸法實相觀,如隨身法觀一切善法之本。
(出世間是,三十七品、三解脫門、三無漏根、三三昧,如前面說的。明、解脫:明是,三明;解脫是,有為解脫、無為解脫。念是,十念。慧是,十一智慧。正憶是,隨一切法實相觀察,如隨身法觀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複次,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先義中廣說。是四念處等,一心為道故。又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凡夫所不得,名為出世間。念、慧、正憶,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此中說出世間。
(又,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前面義中廣說的。因此四念處等,一心為道。又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凡夫所不能得,名為出世間。念、慧、正憶,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此中說出世間。)
有漏法者,五眾等四禪、四無色定。無漏法者,非世間,是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有為法略說三相,所謂生、住、滅。三界系及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雖為無為法,以作法故,是為有為法。
(有漏法是,五蘊等四禪、四無色定。無漏法是,非世間,是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有為法略說三相,所謂生、住、滅。三界系及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雖作的結果是無為法,因是作法,這些也是有為法。)
與有為相違,是無為法。複次,滅三毒等諸煩惱、五眾等不次第相續,如、法相、法性、法住、實際等,是名無為法。
(與有為相違,是無為法。又,滅三毒等各種煩惱、五蘊等不次第相續,如、法相、法性、法住、實際等,這些名無為法。)
問曰:色如,色不離如,如不離色。色是有為,云何如是無為?
(問:色如,色不離如,如不離色。色是有為,為什麼如是無為?)
答曰:色有二種:一者、凡夫肉眼憶想分別色,二者、聖人心所知色實相如涅槃。凡夫所知色,名為色,是色入如中,更不生不滅。如有為雖是五眾,而有種種名字,所謂十二入、十八界、因緣等。無為法雖有三種,亦種種分別名字,所謂如、法相、法性、法住、實際等。
(答:色有二種:一、凡夫肉眼憶想分別的色,二、聖人心所知的色,實相如涅槃。凡夫所知的色,名為色,此色入如中,更不生不滅。如有為雖是五蘊,而有種種名字,所謂十二入、十八界、因緣等。無為法雖有三種,也種種分別名字,所謂如、法相、法性、法住、實際等。)
共法者,凡夫聖人生處,入定處,共故名為共法。不共法者,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共法是,凡夫聖人生的地方,入的定,相同的而名為共法。不共法是,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菩薩分別知此諸法各各相,是法皆從因緣和合生,故無性;無性,故自性空。菩薩住是無障礙法中不動,以不二入法門,入一切法不動故。
(菩薩分別知這些法的各各相,這些法都從因緣和合生,所以無性;因為無性,所以自性空。菩薩住此無障礙法中不動,因用不二入法門,入一切法不動。)
推薦閱讀:
※14-2.《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白話選(下)
※《了凡四訓》白話文譯本(第三篇)
※白話文翻譯《延年九轉法》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下)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二冊46)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