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說「收視率」那點事兒|收視率|收視

《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2》、《最強大腦》在同一時段聲稱奪得收視冠軍。

關於「收視率」的事,最近又受到廣泛關注,原因是前不久的全國兩會,宋丹丹和馮小剛在政協小組討論時上演了關於「有價值的收視率」和「真實的收視率」之間的口水戰。數日前,《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又獲國家標準委批准頒布,即將於7月1日起實施。這一《準則》的出爐,讓收視率也第一次有了「國標」。

很多老百姓其實更關心的是:究竟什麼叫做收視率?誰在統計收視率?這玩意兒究竟靠譜不?本報記者採訪了包括多家影視製作公司負責人、電視台負責編排節目的工作人員等等在內的電視圈多位專家,為讀者揭開「收視率」那層面紗。

Q1:什麼是收視率?

關於收視率這樣的專業名詞,《廣播電視詞典》給出的解釋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收看某一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占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的百分比,即收視率=收看某一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

打個比方更容易理解,比如某城市人口約800萬,收視率1%就表示約有8萬人在看這個節目。

Q2:怎麼統計收視率?

目前中國電視收視率統計大多數採用傳統方法,即通過在樣本客戶家庭電視機上加裝收視測量儀來計算。樣本客戶家庭成員在收看電視時,只要在某個頻道停留一定時間長度,該裝置就會自動記錄,生成統計數據。

樣板戶,就是被收視率抽樣調查的用戶。樣板戶的選取標準一直被國內外的收視率調查公司作為「商業機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樣板戶的選取,要讓樣板戶在性別、年齡、收入水平的分布上,和調查地的數據保持一致。

很多讀者都好奇,在深圳的樣本戶究竟有多少呢?據記者內部消息,央視索福瑞目前在深圳地區的樣本戶為1725戶。當然了,樣本戶資料是嚴格保密的,原因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Q3:誰在統計收視率?

國內的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國外的AC尼爾森公司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兩家收視率調查公司。如今各大衛視多數採用索福瑞的數據,但央視-索福瑞卻有兩套統計來源——全國網和城市網。

據悉,全國網收視統計覆蓋全國13億人口,但只有不到60000戶樣本,而城市網的數據樣本為4萬戶。城市網之下又細分為好幾個統計類別,大多數衛視使用的就是48城(之前為44城,後來發展到46城,如今是48城)數據;還有一部分衛視使用的是32城數據,這32城為全國的各省會城市、直轄市和數個單列城市,覆蓋了內地一線、二線城市。

Q4: 為什麼出現「收視第一」之爭?

正是由於收視統計標準的不統一,市面上經常出現同一時段節目都號稱「收視第一」的亂象。最「經典」的案例是今年2月21日晚,《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2》、《最強大腦》均聲稱奪得收視冠軍。

原來,《中國好歌曲》奪得全國網第一;《我是歌手2》是48城收視第一——這個數據,本來就沒有包含央視,自然也不包含《中國好歌曲》的收視率;《最強大腦》則是48城收視份額第一。索福瑞既是遊戲的參與者,又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這種體系漏洞也一直為業內詬病。

為此,《準則》要求,收視率調查機構須遵照監管機構和ISO國際質量標準的各項規範要求,並接受獨立的第三方審核,以確保調查執行的科學、規範、客觀和公正。同時建立舉報制度,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接受舉報並履行核查。

Q5: 收視率「造假」是咋回事?

不僅收視統計標準不統一,收視率「造假」也飽受業內質疑。早在2010年,《人民日報》就曾報道,收視率樣本戶被收買控制、花錢買收視、「做」收視等惡意造假行為,成為個別地方衛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力爭上遊的「幕後法寶」。

2012年,湖南衛視遭遇了一次收視「過山車」。5月數據顯示,該衛視單日收視首次跌出前十,刷新了最差紀錄。而在6月20日,湖南衛視則又以較高的全天收視成績重回第一。湖南電視台製片人稱有人用非法手段操作收視率。

同年8月,中視豐德董事長王建鋒爆料:有電視研究機構稱可以以「推廣費」換取收視率,並表示只要通過交錢就可輕而易舉幫助拿到至少全國前10的數據。而前不久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電視劇制播年會上,SMG尚世影業CEO蘇曉也怒斥收視「造假」:「現在收視數據污染已嚴重到荒唐的地步!」 針對這一問題,此次出台的收視率國家標準對收視率樣本戶進行了規定。

Q6: 收視率為什麼要「造假」?

為什麼要造假?這證明收視率很重要唄!因為收視率帶來的不僅僅是關注,更是直接的經濟收益。

據了解,2012年國產電視劇最多達到1.7萬集,這個數字是同年美國電視劇產量的4倍左右,而每年我國電視劇總消費量不過7000集左右。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收視市場,收視率成為相當重要的參考數據。有製片人告訴記者,近來許多電視台都要求在購劇合同中增加「收視率承諾書」一條。也就是說,必須播到一定的收視率,才能付全款,否則就扣錢,甚至要求賠償。這樣的「買方市場」下,影視製作公司不得不為「承諾書」低頭。有時,只好「想盡辦法」提高收視率。一切向收視率看齊的後果是造成了惡性循環。

說到底,收視率造假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統計問題。正如導演趙寶剛所言:「即便是收視率造假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只能說在我們的文化隊伍里有很多低素質的人攪亂了市場。」


推薦閱讀:

《隱藏的歌手》第一季的版權出問題了嗎?
《快樂大本營》為何比《天天向上》收視率高?
今日關注節目形式是什麼?
除了收視率,品牌商對體育贊助還有更多期許
收視率調查3.0:造假已成產業鏈

TAG:收視率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