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講稿][李清照](三)《喜憂參半》

[百家講壇講稿][李清照](三)《喜憂參半》

百家講壇 2009-09-29 20:02 閱讀9評論0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上一集我們說到李清照和趙明成喜結良緣,終成百年之好,我們就特別感興趣的是這一對新人這麼有才華,這麼般配,他們的生活是怎麼幸福的,換句話說他們的幸福指數能有多高?這是我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關於幸福這個話題,李清照有一首詞做了一個回答,這首詞的詞牌叫《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實寫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賣花郎挑著這個花擔賣花,李清照看到了,買來了一枝鮮花,這個鮮花上面還有點點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動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會兒啊,就看出點猶豫來了,也看出點擔心來了,她擔心什麼呢?她擔心說,這花這麼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後,讓我丈夫趙明誠看了,他就老喜歡這個花了,就不一定喜歡我了,因為什麼呢?他可能會覺得這個花比我這個人長得還漂亮,所以她說: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我就害怕他看見這個花以後犯猜疑,就覺得這個花怎麼長得比我夫人還要漂亮。其實我們想想,李清照這會也就才十八、九歲,本來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煥發,她又飽讀詩書,氣質是清麗而高雅,怎麼會擔心連一枝花都比不過呢?她之所以這麼故意要猜疑趙明誠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這麼樣去嫉妒這一枝鮮花,有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訴趙明誠,我是多麼多麼地在乎你,也是想順帶著告訴別人,在我們家趙明誠的眼睛裡頭,我永遠都是最漂亮的那個惟一。這個詞人寫詞,尤其是女性詞人寫詞,那種纖細的內心的活動,往往她要表達一個意思,要從反面去說,當她說是的時候,往往是說她不是;當她說不是的時候,往往說就是。所以她接下來才說「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好,你這朵鮮花,你不是很漂亮嗎?好,我們就來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雲鬢間,插在我的頭髮裡頭,鮮花和美人的臉龐並列,然後等到趙明誠從太學放學回來以後,看一看咱們倆到底誰更漂亮,那就得讓趙明誠來說個答案。其實她心裡很清楚,非常喜歡她的趙明誠肯定會有一個肯定的答案說,這朵鮮花確實是美啊,不過我的夫人確實更美。

畫外音: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李清照《減字木蘭花》

所以我們說通過這樣一首詞,我們能夠非常細微地體察到李清照對自己婚姻的狀態那種滿意的程度,她恨不能給全世界的人都宣布,我太喜歡,太欣賞,太愛我的丈夫趙明誠了,我太喜歡太愛我這個家庭了,但是她藉助的意象只是一枝鮮花而已,她翻來覆去地說,看上去是在嫉妒這枝鮮花,其實還是在突顯自己的美麗。這首詞寫得這麼好,以至於有人懷疑這詞根本不是李清照寫的,為什麼呢?李清照是大文學家呀,這首詞思想內容不是那麼深刻,立意不是那麼高遠,甚至顯得有點太淺切、太通俗了,大文學家寫的東西應該看不懂才對,這不是李清照寫的。他們不知道有一句話叫什麼,叫「真名士,自風流。」往往是大文學家,卓越而傑出的文學家寫出的作品才那麼意味深長而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們發現凡是偉大的文學家寫的那些傑出的作品,為什麼能夠流傳,就是我們老百姓喜聞樂見,一看就懂。

畫外音:從《減字木蘭花》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詞活脫脫地道出了一個嬌媚無比的新娘子,描繪出了李清照和趙明誠兩情相悅的幸福生活。當李清照帶著閨中少女的天真爛漫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典。不過,面對李清照的甜蜜生活,也許有人會問,新婚燕爾的趙明誠和李清照,無非就是恩恩愛愛、卿卿我我,他們的生活也沒有超出我們的想像。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清照覺得他們的婚姻是如此地幸福呢?

康震:我們說其實這兩個人還真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樣耳鬢廝磨,天天在一起,為什麼呢?趙明誠當時不是在上太學嗎?這太學有規定,每個月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時候才能請假回家,他們兩個並不是整天在一起。所以能夠讓李清照對自己的婚姻,對自己的丈夫,有這麼大的滿意度,有這麼樣的滿足感,一個很重要的深層的原因在於他們兩個志趣相投,特別是她嫁給趙明成之後,很快地對於趙明誠的金石字畫文物收藏,也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們兩個不但是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而且在這種很深層的志趣和愛好上也非常地相投,這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們都知道,要收集文物,要鑒別文物,你要去買,你要去選購,這需要什麼呢?需要大量的錢。有人說那還不成問題,趙明誠他爸爸三品大員,後來都做了宰相了,還缺這點錢嗎?李清照的爸爸官小點兒,六品,買個什麼字畫也是應該有的。這個大家就全想錯了。趙挺之和李格非雖然都是高官,但是他們當初的出身都是貧寒的讀書人,所以他們的門風和家風都很嚴,從來不會慣小孩子亂花錢的毛病,沒有把趙明誠和李清照嬌慣成為胡亂花錢的那種嬌寵的富家子弟,所以他們沒有什麼更多的來自長輩的這種零花錢和私房錢。再加上趙明誠當時是一個太學生,就本來沒有經濟收入,後來他從太學畢業了以後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個俸祿養家剛剛好,哪還有富裕的錢去買什麼金石字畫呢?

那大家說,你要這麼說,這等於是倆窮人在這兒從事非常昂貴的文物收藏事業,沒錯,我們雖然說他倆不至於特別清貧,但起碼不是大富翁在從事文物收藏工作,他們完全是出於對這項事業的無比地熱愛和喜愛。那怎麼辦呢?有個好辦法,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裡邊如實地記錄了他們的好辦法:典當衣服。每次趙明誠從太學回來了以後,他們夫妻倆結伴到當鋪去,比方說現在是夏天,那就把冬天的衣服先典當了;那要是冬天呢,先把夏裝典當了之後,換回來的五、六百錢,高高興興地揣上這點錢,到著名的大相國寺去淘去,淘文物。大相國寺大家都很熟悉,為什麼呢?在《水滸傳》裡邊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魯智深結識英雄林沖,就是在大相國寺里發生的。其實大家還有所不知,這個大相國寺不但是東京汴梁最大的寺廟,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行廟會的地方,每個月都要舉行好幾次大型的廟會,那賣什麼的都有,也可以說那裡邊有民間的文物市場。這小兩口揣著典當衣服得來的五、六百錢就去挑選,要是買到了有合適的,回到家之後挑燈夜觀,心滿意足,那樣一種愉快的、喜悅的心情真是任何金錢都換不來的。有一次,有一個人拿來了一幅畫,是南唐著名的畫家徐熙的《牡丹圖》,要價也不便宜,二十萬,李清照後來回憶說,當時在東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拿出二十萬來也不容易,更何況像我們倆哆哆嗦嗦的小夫妻,哪能拿出二十萬來呢?掏不起錢,可是又放不下這顆心,把那畫拿到家裡連著看了兩個晚上,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自己沒錢,就是買不起,沒辦法,後來在連連的嘆息聲中把這畫又還給人家,為這個事,這小夫妻兩個好長時間都不高興。就是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來,我們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幸福生活它的內涵是什麼?它是一種非常純真的、純樸的、淡泊的,卻又是非常高雅的一種生活,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來的。

畫外音: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裡,在人來人往的大千世界中,擁有這樣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愛情,對於李清照來講是何等地幸運。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李清照與趙明誠充滿閨房情調和學術氛圍的愛情生活,並沒有能夠維持太久。正當李清照沉浸在甜蜜美滿的情愛世界裡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厄運降臨在了李清照的頭上。那麼,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康震: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他們倆之所以能夠結合,那是老天爺給他們機會,正好是當時的政治氣氛比較緩和的時候,現在不一樣了,宋徽宗在新黨的領袖蔡京的鼓動之下,決心要繼承宋哲宗和宋神宗的變法的遺志,他要推行變法。很快的,蔡京和趙挺之就獲得了提拔,趙挺之是蔡京的追隨者,所以蔡京被提拔上去之後,他也很快得到提拔,沒過多長時間,兩個人就先後做副宰相,一直到後來做了宰相。宋徽宗現在打出的旗號是要推行變法,但是作為蔡京,還有趙挺之,還有其他的一些新黨人物,他們就開始對舊黨的人物進行打擊報復,特別是對那些在宋哲宗元佑年間得勢力的,像蘇軾、蘇轍這些人物以及他們的弟子,展開了報復和打擊,這下我們想想誰倒霉了?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沒有政治衝突和政治矛盾的時候,好好的兒女親家,但是現在一旦有了這樣的衝突,那李格非作為蘇門的後四學士之一,首當其衝。朝廷先後兩次下達詔書,列出了一個長長的黑名單,叫元佑黨籍,其中有一張很長的、一百二十一人的黑名單,宋徽宗親自書寫,把它刻到碑上,那個碑就叫「元佑黨人碑」。然後把那碑豎在宮殿的門外,那意思就是讓你永世不得翻身。那這個就很麻煩了,李格非官肯定是做不成了,接下來還會遭什麼罪,誰能知道呢?怎麼辦,這個問號就畫在了李清照的心裡邊,她總不至於想要看著她的老爺子,她的爸爸要受罪,可是她難受的是什麼呢?讓她的父親,讓她們家老爺子受這麼大罪的人,其中有一個就是她的公公。她就像這風箱里的老鼠一樣,兩邊都不討好,這怎麼辦呢?總得有所作為吧。有資料表明,李清照向她的公公趙挺之提出了援救的申請和請求。南宋有一個人叫張琰,他在給李格非的一篇文章,叫《洛陽名園記》寫序文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

「女適趙相挺之子,亦能詩,上趙相救其父云: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張琰《洛陽名園記》

這是一條很重要的材料和線索,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李格非的女兒嫁給了趙挺之的兒子,所以當李格非在這一場政治變故當中遭到不測的時候,李清照向她的公公提出了援救父親的請求,這個請求是以詩的形勢表現的,但是我們現在只能知道其中的一句,就是「何況人間父子情」,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這一句全部的了解她整個詩的含義,因為這一句顯然是核心句,是主題句,不然張琰也不會把它列到這句話裡邊來,那就是說,希望公公能夠看在我這個兒媳婦的面子上,看在我們兒女親家的面子上,看在天底下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夠平平安安的面子上,能夠對我的父親、對你的親家公施以援手,這是很正當的,也是很正常的。

畫外音:

一場突來的橫禍打破了李清照甜蜜的生活,李清照一下從幸福的峰巔跌入痛苦的深淵,自己的父親和公公由於政見上的不同,兩個兒女親家不能顧及平日的交情而產生對立,致使父親李格非離開了政治舞台遠走他鄉。為了解救父親,李清照向自己的公公求援,那麼,此時的趙挺之是什麼態度呢?他是否願意解救自己的親家公李格非呢?

康震:那麼這個趙挺之他到底施沒有施這個援手呢?有沒有解救他的親家公呢?我們還有一條很重要的材料和線索能說明這個問題,南宋一個很著名的學者叫晁公武,他在《郡齋讀書志》這部專著裡邊提到了這件事,他說「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云『炙手可熱心可寒』」。你說這個事就這麼巧,李清照寫詩給他的公公請求解救自己的父親,寫了一首詩,留下那一句關鍵句,等到後來,我們想要了解趙挺之到底救沒有救她的父親,又是找到了李清照的一句詩,就剩下這一句,但通過這一句,我們依然可以了解到這首詩幾乎全部的內容。她說「炙手可熱心可寒」,典故出自哪裡?杜甫寫過一首詩《麗人行》,是諷刺楊貴妃、楊國忠兄妹的,原句說:炙手可熱勢絕倫。就是你們這些人手裡的權力太多了,太重了,你手握那麼多權你手不發燙嗎?你們的勢力沒有人能比得上,她說「炙手可熱心可寒」,給她的公公說你手裡的權力確實是太多也太重,你的手心都發燙了吧?你的手心越發燙,我的心裡越寒冷。這是她獻給她公公的一首詩,那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呢?因為她作為趙明誠的妻子,趙挺之的兒媳婦,她的公公官做得越大,爬得越高,那對她丈夫肯定越有好處,她反正也不吃虧嘛,那她幹嘛要寫這麼一首詩,說你爬得越高,你權力越多,我的心就越寒冷呢?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趙挺之根本就沒有理睬他兒媳婦這個請求,沒有對李格非施以援手。我們這兒並不是在指責趙挺之,因為什麼呢,因為這根本就不是趙挺之和李格非之間的私人的鬥爭,這是兩個政治集團、兩個政治派別之間的鬥爭,你要讓趙挺之選擇的話,第一,追隨蔡京,繼續打擊報復舊黨人物;第二,聽從兒媳婦的請求,解救他的親家公,但同時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那他作為當朝的宰相,作為新黨著名的領袖,他的選擇只能是選擇一,而不可能選擇二。但是就是他的這樣一個選擇,讓李清照感覺到了無比的寒心,也感覺到了政治的殘酷和冷血。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剛才前面也說了,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甜蜜而幸福的生活,她作為一個一天基本上是待在家裡邊的這樣一個**,過著甜甜蜜蜜的生活,哪裡會去了解那麼多的政治風雲的變幻呢?不可能,她可能以為這個世界非常美好,就象她自己這個小家庭一樣,那麼她公公的這一次舉動,雖然我們不去評價他是對還是錯,但是對李清照來講,是一次警醒,就好象給她敲了一棍子一樣,讓她知道在她的溫馨生活之外,依然有多麼嚴酷的環境,我想這個對李清照本人的成熟、成長,以及她後來詞的創作,有很重要的影響。

其實說到這兒啊,最讓我們吃驚的,倒還不是說李格非遭到了厄運,而是李清照怎麼能寫那樣一首詩給自己的公公,這倒是特別奇怪。你想想看,他不僅僅是自己的公公,還是當朝的宰相,還是一家之主,你給自己的公公寫一首詩,其中說「炙手可熱心可寒」,你就沒考慮趙明誠的感受?你就沒想到趙挺之收到兒媳婦寫的這首詩,會有什麼激烈的反應嗎?由此我們能看得出來,李清照這個人,愛就熱烈地愛,明白地愛,恨也是熱烈地恨,劇烈地恨,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地恨,愛憎分明的一個人。她愛這方面,對於趙明誠,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在詩詞裡邊一泄無餘,包括那些後來的衛道士都覺得這個詩寫得過於淫糜了,寫得太有點、甚至有點色情了。那你說一個妻子對丈夫表達愛,還用得著先講從三皇五帝說起呀,所以,她的愛,她對丈夫的愛,和對公公的這種做事情的不公道、不公平的這種恨,是交織在一起的,這恰恰讓我們感覺到了李清照的可愛。我們之所以很欣賞李清照,原因就在這些地方。

畫外音:面對李清照「炙手可熱心可寒」的直言不諱的譏諷,趙挺之也許會認為,這是一種冒犯與不敬,但面對李清照的求援,趙挺之當時肯定也處於兩難的境地。事實上,此時不僅是李格非的命運不可預測,就邊所謂元佑黨人的子孫,也面臨著不可預測的懲罰,李清照的的確確處在孤立無援的邊緣,那麼此時的趙明誠又是如何對待李清照的呢?

康震:趙挺之沒有去救他的親家公李格非,可是你要知道當時不光是李格非遭了殃,根據朝廷的規定,元佑黨人以及他們的子孫,不能在京城居住,也不能在京城作官,其他的官員不能跟元佑黨人聯姻,如果已經定了親,但是還沒有交換聘禮和聘帖的話,要退親。那你想想這個李清照得虧是早早已經嫁過來了,這要是沒嫁過來,還是「卻把青梅嗅」那會兒的話,恐怕趙明誠和李清照這個所謂的百年之好也就好不了了。那麼我們現在就有一個疑問了,趙挺之是如此,他的兒子趙明誠的態度,又如何呢?那你現在想想看,李清照在趙家的地位就很孤立了,是不是,因為趙明誠在他家並不是老大,她不是長媳。但是她的父親呢,正是她的公公要打擊的政治對象,那她現在最需要的是誰的支持和關心呢?當然是趙明誠。我們現在不要去奢求,不要去過多地要求趙明誠給他的父親抗YI。那可能嗎?那不可能,他的父親做到了宰相,對於趙挺之的三個兒子來講,都非常重要,因為他這三個兒子將來也要在仕途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趙明誠其實在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上,跟他的父親有非常微妙的不同。我舉個例子,當時打擊元佑黨人的時候,朝廷就下了一道詔令,像蘇軾、黃庭堅這些蘇門師生,他們所有的詩文集子,把那個印版全都給毀了,不許收藏、不許閱讀他們所有的詩文作品,在這種情況下,趙明誠這個書獃子,這個年輕的收藏家,還在收集蘇軾、黃庭堅的有關的資料。這反映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趙明誠其實並不像他的父親一樣,以政治立場來論人的優劣,他只管收藏。但是我們說在這種很危難的情況下,雖然我們不能奢望說趙明誠完全站在李清照的立場上,完全站在他岳父的立場上,來安慰李清照,可起碼有一點,當李清照看到她的丈夫還是依然故我地去收藏他所喜歡的包括蘇、黃在內的,那些個字畫,那些碑帖的時候,她的心裡多多少少感覺到,是有一點溫暖的,因為她的父親畢竟和蘇門弟子之間的關係是太密切了。所以我覺得像趙明誠當時在家庭裡邊對李清照的這個寬慰作用,他不是通過直接地表現出來了,而是通過他們夫妻兩個,對於這些金石文物字畫的收藏,間接地體現出來的,而這都已經很足夠了。

畫外音:趙明誠在李清照最危難的時刻,還依然故我的收藏蘇軾、黃庭堅等人的字畫,這對於李清照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裡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崇寧四年,也就是公元1105年,趙挺之的家可以說是門庭若市、權傾朝野,他的孩子也跟著沾了光。趙明誠被宋徽宗任命為鴻臚寺少卿,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另一場更大的政治災難,又降臨到趙挺之的頭上,那麼,究竟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康震:隨著蔡京和趙挺之聯手對付舊黨人物的結束,他們兩個互相之間的矛盾就上升了.宋徽宗大觀元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蔡京再一次擔任了宰相,這一次蔡京擔任宰相,是有很特殊的背景,他當了這個宰相,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趙挺之不得不辭去宰相的位置。趙挺之回到家裡五天之後,就去世了,六十八歲。這一下這家裡的大柱子可就倒了,而且是雪上加霜,為什麼呢?就是趙挺之一去世,蔡京就開始抄他的家,就把他家裡頭所有在朝廷裡邊擔任官職的人都抓起來,特別是他這三個兒子,說他們有貪污之罪。當然後來啊,經過多方偵辦,最後確定說,沒有這些貪污的跡象,這才算把他們放出來了,可是問題有一樣,放是放出來了,罪責是沒有,讓你也不得好活,你這幾個兒子在仕途上的路,這就算斷了,怎麼辦呢?你們就別在東京汴梁住著,都回老家去,回你們山東青州的老家去,帶上你們所有的家眷,不要在東京汴梁待著,你看,趙挺之前些日子還在清算舊黨人物,沒過多長時間就清算到自己頭上了,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鬥爭那真是非常殘酷,那你要說對李清照來講雖然自己的父親後來被罷了官,回了山東老家,總算還留了一條性命,還能夠安享晚年,起碼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公公家裡頭沒出事兒啊,誰能想得到呢,由於政治的變故,現在她的公公去世了,公公去世了不要緊,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的兄弟,包括他們全家,居然都要離開政治中心,而回到遙遠的青州老家去,這個打擊是特別地大。

所以我們覺得李清照開始慢慢地由一個不關世事,非常活潑、非常可愛、非常聰明的、很有才氣的這樣一個少女,到後來成長為一個沉浸在甜蜜的婚姻生活當中的這樣一個**,到現在,連續經歷了自己家裡頭和丈夫家裡頭的政治的變故,她在一點一點地走向成熟,對世態人情的認識,也在一點一點地深入,這就是一個人的成長變化,我們不要把這個印象永遠鎖定在她那個「卻把青梅嗅」啊,什麼「驚起一灘鷗鷺」啊那裡邊,她這個人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這也是作為李清照,作為一個傑出的文學家的一個成長道路。現在好了,趙明誠兄弟三個人,帶著他們的母親和家眷,回到了山東青州老家,這一回就是整整十年,甚至還要多。那麼我們說回到青州之後,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李清照寫了很多纏綿悱惻、幽怨哀愁的詞作,我們大家對這些詞作特別地熟悉,這些作品大都寫在青州十年,以及青州十年結束後的一段時期裡頭。大家可要注意了,這些詞作裡邊隱藏了很多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情感生活方面的秘密,至於這個秘密是什麼,就是我們下節課要講到的《風波再起》。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書架叢書】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百家講壇曾仕強和馬未都誰更有智慧?
【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三部)07誠親王府

TAG:李清照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