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乒乓球發力問題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項圓周運動,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為軸心、以身體到身體重心的連線為半徑進行圓周運動。因此,不管是正手還是反手擊球都必須符合這個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手拉球動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種力的傳遞。

乒乓球正手攻(拉)球的七字箴言:轉腰、收臂、腿蹬地

有人對我說:「正手攻(拉)球一定要轉腰,主要是靠腰發力。」另一個人說:「不用轉腰,你看我......」(他果然沒轉腰,而且球巨暴還非常穩)業餘愛好者都有一個通病:身體轉的很大,但真正發力的只是手臂,做的大都是無用功。其實轉腰是必不可少的,讓我用腰發力的人是見我雖然轉腰,但腰卻沒發上力,所以還對我強調轉腰;而另一個人同樣是見到我有轉腰動作但沒發上力,所以告訴我不轉腰,其目的是讓我去掉多餘的動作。他做的示範經我仔細觀察並非一點不轉腰,而是只轉了不易察覺的一點點,但力量傳導的充分,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力量的浪費,轉一點點足矣!轉腰,確切的說是核心發力!接觸過健身或普拉提的人會對核心比較熟悉,核心即胸以下腿以上的肌肉總稱。專業點說是包括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及腰部肌群的總稱。核心肌群是連接上下肢的紐帶,用好核心就相當於武術中說的腰馬合一。打球時,不僅僅是腰,整個腹部也是要收緊的,腰部發力實際上是指整個核心肌群發力,而人們卻往往用的只是最薄弱的腰部堅棘肌。這樣就導致很多業餘選手有腰疼的現象甚至腰間盤突出,之後就有一些人總結出一條規律:打乒乓球傷腰!讀完本文你就要知道,這句話純屬繆論。其實打乒乓球對身體真正負擔最大的是膝關節,但因打球導致膝關節受傷的人絕不多見,所以打球受傷多是來源於不正確的姿勢。

如果你打球一直在用腰而不是用核心,改正方法是收緊腹部,體會腹肌發力的感覺,你一定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的!業餘懷科班從兩點就能區別出來:一是會不會用腰,二是步法。

轉腰,就是我們在擊球的時候,只要在收臂擊球的過程中將腰順勢往前跟著走一下就行了,概括性的講就是,練習者的手往哪裡走,腰就要往哪裡走,這樣理解就都順暢了。我們在打球的時候不妨多多體會。

練轉腰的死板也是巧妙的方法:引拍時期 -- 當拍子要往後引的時候 除了重心右移, 請注意右邊肩膀位置(本文以右撇子為例) , 用眼睛盯著 拍子跟肩膀, 讓肩膀帶著大臂 緊跟著拍子往後引. 注意: 如果只是拍子往後引而肩膀沒跟上, 代表手臂往後 "拉動" 了 --- 大臂動了, 腰沒轉. (此時大臂 只能是放鬆掛著動也不動, 肩膀靠轉腰移動 而不是甩動肩膀)運拍時期 -- 當拍子要往前迎時, (重心開始往左移轉) 用眼睛盯著拍子跟肩膀. 讓右肩跟著拍子一起往前迎. 如果拍子往前揮拍而 肩膀沒跟上往前迎, 肩膀位置離拍子的距離拉大 代表大臂動了, 轉腰不確實. (注意:肩膀大臂 小臂在這階段 都還是放鬆的 只有腿腰可以用力) -- 田徑比賽的丟鐵餅動作 就是用轉腰來帶動手臂擊球時期 -- 當拍子快接觸球之前, 腰已經轉正轉腰動作結束, 肩膀停止移動, 接下來只有收縮小臂的動作. (敬禮動作)

最好是利用 多球練習 來實驗. 每一球都注意肩膀位置的變化.

也許是中文的問題吧 呵呵 . 轉腰 轉腰 , 其實 只是 用腰力來 轉動兩肩. 也許轉動 肩膀 會比 "轉腰" 更容易讓初學者了解.

我是打了好幾年球之後,才明白身體後面才是打球的重點。其實這個轉腰的說法是不科學的,首先弧圈從動作上可以分為小拉(不側身)和大拉(側身),小拉由於不側身,腿部的重心轉換和腰部的發力都不明顯,主要發力集中在背部,即腰部以上,優點是發力動作小,旋轉強烈,缺點是前沖性差,一板打不死。大拉的動作一般由兩腿的轉動開始,這種轉動依此向上傳遞,經過髖部腰部的放大,到肩部變為最大,這時左臂和左肩有一個猛烈後撤下壓的動作,從而將全身的動能輸送到手中的拍子,使來球產生強烈的旋轉和前沖,從而成為暴沖弧圈球,那麼這裡轉腰應該說是不對的,如果把人想像成有尾巴的話,這個腰部發力的動作更像是甩尾巴。而不是簡單的側向轉動,是側向(水平)和縱向(豎直)轉動的複合動作。只有領悟這個道理你的旋轉才能上一個台階,成為弧圈高手。

要想體會到如何用腰,就必須在近台快攻這一關中解決,這是基礎的基礎。我曾觀察過一位專業教練教小孩子打球(用多球訓練),並和她聊過自己對攻球動作的理解。她聽了之後說:「我跟小孩不談這些,他們也沒這個理解力。我只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動作。準備姿勢:執拍手就放在這個位置等著。先不要用那麼大的力氣,能打到球就成。」——這位女教練說的正確的近台攻球動作,就是手握拍插入檯面上方等著迎球,而非在球台端線之後——讓初學者一開始就沒法養成退台及後拉手的壞毛病。這其實就是逼你慢慢領會如何運用腰和腿的力量,要把球拍打透,更要習慣台內擊球。不從這裡開始發掘,腰腿潛力談何容易學會!固定了你的起板位置,不讓你後拉手,還要台內擊球,你不會用腰腿的勁兒就徹底玩完!「我記得很清楚,剛接觸這個動作時我是很驚訝的……竟要求起板位置就在台內,還原也要到這裡,終止位置是虎口正對眉心處,就是說真正的手臂擊球揮動距離只有一尺左右,這能發力嗎?球會快嗎?而事實證明,這正是乒乓球運動的基礎。這個動作比常人想像的要小,動作小,擊球和還原的速度就快,這正是近台快攻!同時,它也是正手拉弧圈和沖球的最後發力動作(收小臂、轉腕)。練好這個動作,更有助於習慣擊球的正確發力:身體放鬆,肌肉如拉開的彈簧般舒展開來,突然收縮肌肉,使球拍快速揮動(速度越快,球拍具有的動能越大),通過轉腰和重心的轉移使力量集中於球拍之上。所以,在兩人進行的單球對攻練習中,應該發力練習,而不是軟綿綿、慢吞吞地只講求成功率。」

重心的力量就像是跌倒那樣

我教練的教法是, 先不要轉腰揮臂的動作, 持拍同側單腿微彎支撐身體重量, 左腳稍提起離地. 然後慢慢往左腳傾倒, 就像跌倒那樣, 重量突然整個往左腳 往前-往左 倒去...左腳受力之後運用反作用力再把重心還原. 用這個方法來以會重心的力量, 非常直接有效.

大家可以試試看, 運用這個力量來帶動轉腰揮臂,上肢就可以感覺更放鬆.

要在快倒下的那瞬間才出手打球, 手要慢.... 但也不能等左腳完全落地了才打到球,慢了也不行.

蹬轉發力如何以腿帶腰-左腿的作用(以右手持拍為例)

蹬轉發力, 腿跟腰既是合作關係, 也是傳承關係, 無法切割, 但也不可以混為一談. 蹬,主要是以送出重心的力量 來帶動轉腰.

而轉腰 擰腰 扭腰 的力量, 必須建構在蹬腿力量之上, 疊加起來.

蹬腿到轉腰之間, 有個啟動順序之先後, 但別誤解成 蹬腿完畢才開始轉腰.

腿到底如何來帶動轉腰的呢?

簡單來講, 就是 右腳蹬送, 左腿轉-跨.

引拍時, 重心要落在右腳 來進行用腰引拍, 怎麼做比較正確呢? 左腿是個關鍵.

在引拍的過程中, 重心逐漸往右腳移動時, 必須把握兩個原則:

1. 右腳髖不得轉動, 右腳掌-膝-髖必須形成一個穩固的支點, 避免腰髖同轉.

2. 很多人用腰引拍做的不好, 其中有一個因素就是, 左腿忘了配合. 如果第一點做的好, 接下來想要做到 用腰引拍 ,左腿就必須配合上半軀幹來轉. 從外觀來看, 右腳支撐 左腳向內旋轉(或者說是 內扣) 會使得右邊的腰腹肌肉向 右腿的鼠蹊部位(腹股溝)擠壓, 形成一條明顯的擠壓線, 同時上半軀幹也就做好了轉腰引拍的動作.

而蹬轉發力, 其實就是以上兩個動作的"反向還原"動作, 利用右腳往左前方蹬送的力量, 左腳往左前跨的同時, 反向進行外旋, 左腿-上半軀幹 連動進行 反向還原 , 完成轉腰發力. (要注意, 左腿並非發力部位, 只是配合-引導 身體來轉-跨) . 至於球出去之後, 右腿只是配合, 之後的動作就與發力無關,在此不予討論.

至於左腳前跨的程度, 實際上要看重心轉移的幅度. 即使動作不大, 原地也要有個重心往左腿下沉的感覺. 可以觀察-- 不少拉球高手發力沖時, 有個強烈的地板聲音, 主要是左腳觸地造成, 而非右腳. 想要充分

運用到重心的力量, 應該是在重心往左腿壓的過程來打到球,而不是重心上浮的過程來打到球. 這不容易做到, 但練習時可以多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抓不到這種感覺的可以從殺高球的練習來體會.

另外, 左腿雖然都是配合著, 或者有引導作用, 但實際上學問還是很大的.重心轉移過程中, 左腿必需吸收重心過來的力量, 如果過於僵硬, 會造成抵抗, 重心下不去 , 力量無法充分配揮, 左腿反作用力出不來, 還原也會慢. 就如彈簧, 本身要保有彈力, 才能充份吸收力量來反衝, 進而產生反作用力來還原.

以下幾個圖片, 給大家參考觀察.

柳在引拍-蹬轉過程,右腿是相對穩固, 注意左腳是否跟上半軀幹的轉動有連動關係?

在側身發力爆沖的過程,右腿蹬送,左腳轉-跨的情形非常明顯.

練習方法:

先不要拿拍 也不要有揮拍動作, 就只做右腿蹬,左腿轉-跨的動作, 熟練後,手要充分放鬆 配合身體發力來揮拍即可,在從定點 到 兩點打一點來過渡 熟練.

重心發力還有一個原則, 就是要左腳往下跨的同時才打到球. 也就是要做到 "手要等腳", 盡量不要在身體上竄的過程來打球,除非是打高調.

大幅度轉腰並不是有效地,最有效的就是,用最小幅度的轉腰,能得到最有效力量的傳遞。轉沒轉腰要看肩膀,如果在拉球的瞬間,有一定的轉肩的動作,那麼肯定是轉腰了。

轉腰,是絕對正確的,但不是根本!轉腰只是一個過程,或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如果只強調轉腰,其實是很難把轉腰學到家的。「力從地起」才是用腰的精髓!

腰是不會主動發很大力的,即使能發力,也達不到打乒乓球要求的轉腰的速度和力度,腰的轉動一定要藉助外力才能達到一定的勁道。也就是說腰勁的產生一定要藉助腿的力量!所以說,只強調轉腰,是個認識上的誤區,轉腰不是關鍵,不是手段,是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只想著轉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倍功半,還不一定能練好。發力的根本點在於腿!腿發力,腳蹬地,力作用到腰,這樣腰才能吃住勁。可以徒手做幾個甩石子和推鉛球的動作,會明顯感覺到力是從你的右腿發動的,重心壓在右腿,右腿發力,以腳蹬地,腿頂腰,腰繃住勁向左前方帶動手臂甩出,甩出去以後身體慣性把你重心帶到了左腿(重心轉移。重心交換與用腰是一個道理,重心交換是個結果,不是手段!)腿的力量、腰的力量越大,石頭甩的更遠,而不是取決於手臂的力量。還有一條,就是力量的傳遞要流暢協調,否則也甩不遠。打球也是這個道理。動作協調打出來的球才有勁。小孩子發力協調合理,力量被放大,把全身的力都傳遞到球上了;壯漢勁大,但動作不協調,很多力被分解掉了,傳遞到球上的力已是強弩之末(壯漢打球沒力,還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沒有預判,引拍晚造成球追拍等等)

還有一個容易體會到「腰勁」的動作,拳擊里的擺拳,右腿發力,迅速轉體,右臂順勢揮出,力達拳面。

預備姿勢:

含胸收腹腿微曲,重心前移腳跟虛。

正手發力:

腿發力,腳蹬地,腿頂腰,腰帶臂,吃住力,速轉體,全過程,要連續。

正手攻球:

移步側身把拍引,

蹬地轉身收小臂,

重心交換迎前打,

揮拍左眉速還原。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發力,不是單純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體部位的動作集中發力擊球,表現出來就是身體的重心控制有用身體重心拉球、打球並送出的感覺,有用自己身體重心壓住來球並送出的感覺。反衝時,也要用重心來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動作,沒有用重心來調節弧線,經常壓不住球或回球質量不高。提前判斷來球的落點及旋轉,晚了就來不及做動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擊球,另外動作不要大,因為如果來球旋轉稍強的話,落台後彈起來很快,不好找點。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讓弧圈球暴力,應盡量採用主動迎球的手法。要有這個「迎」的意識,即一身體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礎力量的產生的問題, 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這個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換來完成。(右手為例)右實左虛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腳踩實,右腳尖和球台底線平行,指向東。左腳稍前,腳尖著地,腳跟一定要提起來。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勵勤、馬林榜樣,他們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檯面近乎平行。這樣的作得好處一是重心會自然地落到兩腿的前腳掌;二是這種機制使發力時必須向前,含著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馬林、劉國政搶沖凶的時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況也會自然地被避免。

3、「照著來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盡量迎前往前掃,它自己不能往前了會自己回來,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沒勁了。

4、業餘橫板橫板的反手沒有想像的那樣好

業餘橫板的問題確實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橫板的特長,但很多業餘的沒有開發好,結果成了弱點,以至於敵不過直板的推擋。還有,我覺得很多橫板戰位離台過近,影響了正、反手的轉換。其實也是由於站位遠了反手的問題。所以練好反手是打好橫板的關鍵,而肘的控制相當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橫板反手一定要敢於主動加力搶先加力。

5、為"身前擊球"而做引拍

身前擊球是指在身體的重心--肚臍前方擊球後。

6、練習基本功球時,一定要有節奏

對方過來的球,回擊時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擊,雙方才能有節奏的練下去,而且不累,這樣才能提高手感。

7、身體重心一定要低

身體重心一定要低,這樣打球才穩。 反手位廁身時,身體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當中近台拉前沖時重心不要壓得太低,否則導致引拍太低,拉球壓不住弧線,易出界。

8、擊球時必須放鬆

擊球時,手臂必須放鬆,有用腰轉動打球的感覺。 打球要有擊打(快攻)的感覺,不是摩擦。要主動去擊打球,不要被動的讓球來頂你的球板。腰部要放鬆,不要緊張,否則看起來是直著腰板打球。其實,整個打球過程中,只有擊球的瞬間是緊張的。

9、協調用力是基礎

——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導

——腿、腰、手都必須首先向前用力作用於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調節

11、用力支點是關鍵

——近網球瞬間支點在腕關節,近撞球瞬間支點在肘關節,離撞球瞬間支點在持拍手一側的髖關節!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據來球和自己的戰術目的,可以採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彈擊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發力

無論是王勵勤還是孔令輝他們都在追求一種鞭打式發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過王勵勤的爆發力(擊球力量,更優於其他選手)所謂鞭打式發力是以腰跨作為向前發力的一個支撐點,在擊球一瞬間,腿部撐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見的一個暫停,形成一個穩固的支撐點,使手臂得以發力更優化。拉弧圈必須用手腕,現在的弧圈是撞擊和摩擦的組合,手腕觸球的彈擊成分多,摩擦成分少,這個球就比較爆。反之球就比較轉!手腕動作要強調力量從食指中指傳遞到拍子的擊球部位,而不是從手掌心傳遞,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為了控制低弧線因此也就出現手腕向里鉤的現象。你們可以仔細觀察著名乒乓運動員的弧圈分解圖,注意他們的腰跨動作和手腕動作。老瓦就是先從側面像要摟人一個大嘴巴子那樣,把球摟住,然後向前SNAP,即在接觸球的那瞬間用爆發力在包住球的基礎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邊摟邊摩兜走的(打磨)。快觸球的時候大臂好像被鎖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樣向前抽甩。外觀上是向前敬禮到額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為止,然後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須收回還原。拉前沖,肩要放鬆、要有等球的一瞬間。

14、多體會「打」和「磨」的比例

撞擊球過多。可能當你前沖不沖時你會以為多向前撞擊球即可彌補速度,這有點飲鴆止渴,其實撞擊球過多易造成弧線不好,失誤多;且因旋轉不強,也使拉出的球前沖不強,特別是在近台以外。摩擦過多會導致球速滿,力量小。

15、拉球時要先預判根據旋轉拉球

拉球時不視來球旋轉,就一種動作。有很多老球痞認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樣拉------當然不是說上下旋的區別,而是同種性質的旋轉可不大考慮強弱。誠然,如果手感好時很多上訴情況都能上台,但這樣拉過去的球質量顯然要打折,並且大多數業餘球手不可能象那幫老球痞那樣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館裡,要養成「盯球」意識,平常多留心來球旋轉,比賽時就成習慣了

16、反手撥是橫牌反手技術的基礎

基礎打紮實了,攻、拉、彈、挑等就容易了,橫拍要練好反手必須先練好撥。

17、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覺! 和 很薄的撞!!!

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間的手感)來自是YE(軟球板好吃球),這是發揮最佳手感靠自身發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覺到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進球拍然後甩出去!(當然這個過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勢。 秘籍二:來自爐火純青的動力定型——「蹬腿轉腰」。秘籍三:拍面觸球是內弧線軌跡,保證球拍與球的入射角很小,幾乎只有5--10度!!這也是膠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隊員的時候形容為:很薄的撞!!!而不是很厚的撞,我們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擊打是攻球!!!當然,這個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轉腰「來完成的,此時的手臂並沒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體的運動軌跡是一體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時大幅度往前轉腰,身體重心移到左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馬琳的身體前傾的很厲害,這樣是為了發揮肩引帶大臂的作用,也就是用身體的力量把手臂掄出去,這樣就有了:「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覺」,最後由前臂手腕作微調!!!這個過程當然是瞬間的。此秘籍的分量為35%,但這個秘籍的感覺不太容易獲得,因為要非常快才能產生,我給學生講的是時候用「0。 01秒」來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處是球很爆,不懼下旋。但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要根據球的旋轉高度落點位置以及你的戰術意圖來確定你的擊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緊腰,右腳尖朝右,而不是右後方,膝蓋稍內扣(這樣可以蹦住轉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蓋的上方吃住球,我給學生講解的時候形象的理解為:「包膝蓋」摩擦,這就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弧型軌跡,你不妨試試!!如果要發大力,或沖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動作。關節就要適當打開,這樣肩也是一個旋轉的支點。再說就又會讓人覺得複雜,不過我的感覺就是加大動作只是讓開一些,不要想太多。還是要以肘為軸,要不然就沒有鞭打了。沒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費力、大動作、沒有效率而且又不轉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個關節陸續一氣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發球時鬆些好

球拍在發球時鬆些好,靈活!而且有轉動,手腕轉動方向的平面與胳膊的直線垂直,擊球後,要稍微"顛一下"身體,可以很好的放鬆同時回到標準準備動作。為了「顛一下」身體,擊球瞬間腳後跟要抬起來。打球要有4個意識:盯球判斷來球,移動腳步,擊球,還原。

19、越用力時,揮拍越要下壓

越用力時,揮拍越要下壓,而不能上托,越要壓住球,前傾的要比發力小時多點。攻球時手腕要有點弧線,這樣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

開始練習正手攻球,要牢記個1/4,一是,手臂揮拍的軌跡是 1/4園,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揮拍放鬆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圓弧--陸教練在球案上以端線為直徑,中線與端線的交點為圓心,劃一園弧,右半邊的弧線就是手臂揮拍的下投影;然後面對牆,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準備動作,以腰部高度劃1橫線,眉毛高度為最高點,劃一圓弧,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執拍右手拇指壓拍,食指放鬆,中指頂拍,在劃1/4圓弧過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圓弧的微調動作,擊球上部1/4圓弧;同時前臂也要有 1/4圓弧的旋轉。

21、拉加轉球時要「雙腿」下蹲

下蹲時,先碎步側身讓開球的路子,然後「雙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體稍微一側,右肩放鬆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腳移到左腳時,右腳蹬地不要使身體有竄高的動作,應該感覺重心是平行移動。球拍要沿著球的下降軌跡引拍,當球下降到合適位置,再向上拉,這樣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轉弧圈動作要領:調整位置側身;雙腿下蹲;胳膊放鬆;向上發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調整步法和擊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22、馬林講解擺短:「要把腰下去,借力……」

對於擺短的感覺是一定要上步,身體要探進球台,把腰下去使重心盡量靠近球,用重心控球才最穩最有把握,這樣就有了一種把身體爬在球台上的感覺,要借力但在借力的同時還要根據球的旋轉和旋轉的強弱控制拍形,控制球的方向盡量讓球不出台,不論是在球台的端線還是球台的側面(當然看準了對方要側身時可以控制球在對方空檔的一邊出台),在最後還要下切一下或向下一戳,使球具有一定的下旋,同時千萬不要擺高了否則再短也沒用。

23、北肩北肘(虎爪)

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擊球時要盡量側身轉體,使擊球前準備姿勢為左肩向前,右肩向後並下垂,完成右腳實、左腳虛的重心交換;擊球時,蹬腿、提臀轉髖,重心從右實左虛變為左實右虛,擊球完畢,球拍揮至頭前,肘尖指前。對方球台彷彿地圖方向的北,整個擊球過程故為北肩北肘法。北肩北肘有大拉和小拉的北肩北肘。

24、晃動(假動作)

接發球時要用眼神、餘光、隱蔽的出手拍形來牽制對方的注意力。接發球時用突然的變化形成晃動的接發球。目前男子台內球的處理上,單純、單一的動作已經不多了,大多加上了晃動,以蒙蔽對方。雖然這是專業選手的先進技術,但業餘的也有必要借鑒一下,研究一下。

25、盯球方式——節奏、起落和焦距

打球一定要盯球,盯球一定要有焦距和節奏起落,不能無意識的死盯。初學者的不當習慣是認為當來球很固定時可以不看球, 以為可以不盯球或誤以為自己盯到球。盯球時常常眼睛沒有焦距,眼神沒有節奏和起落,所謂眼睛要有節奏是指眼神要有鬆緊, 該仔細盯或不需盯要分清楚, 如果你從對方回球, 下桌, 過網, 下己方球台, 彈起,擊球, 都用力盯球那眼睛勢必會很累, 而且球速若很快也會來不及盯球,因此眼神必需略過一格提早回到本身球台準備擊球, 至於眼神起落, 意即眼神不是平視而是有起伏, 尤其當球落己方球台時, 如果眼神沒跟球下桌, 球彈起時眼神也跟不上來, 那是瞄不準球的。還有要會用身體帶動眼睛,當對方回擊球到己方球台時, 常發現有些人不轉動頭部而用斜眼看球, 頭都不動, 有些人則是頭轉來轉去, 斜眼又沒準心,其實應該是身體微微向左右轉帶動頭部看球。

加大力量強化擊球的狠

時間:2010-06-29 22:16:08來源:smartpang作者:smartpong

1.力量在不同打法中運用的要點

對於快攻打發的人而言,力量的發揮主要是為了使球獲得更加快的飛行速度,發揮快和狠的技術特點;對於弧圈打法的人力量發揮主是為了加大球的旋轉程度,發揮轉和狠的技術特點。

2.加大力量的操作方法

(1)擊球前,必須及時移動步伐,搶佔有利的擊球位置.進可能使身體與擊球點保持一定的加速距離,以利加快擊球的揮拍速度.越是要增大擊球的爆發,就越要使擊球點離開審議遠一些,動作半徑大一些,以利整個手臂及腰腿各部分肌肉均能充分發揮作用。

(2)擊球前,必須向後引拍,使手臂,腰腿各部分的肌肉適當拉長,以利擊球時進行快速收縮。

(3)擊球中,選擇正確的擊球點是十分重要的.正確的擊球點,有利於手臂的充分發力,使揮拍速度加快.正手攻球(削球)時,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右則前方。

(4)擊球時要掌握好發力的時機.要在拍與球接觸的一瞬間使揮臂達到最快的速度。

(5)擊球後,必須使各部分肌肉儘快放鬆,使身體迅速恢復準備狀態,以利下次擊球。

乒乓球拉球的十個要點

專業的老師教拉球的十個要點

1. 快收前臂 : 我在接受像這樣正規的乒乓訓練之前,曾經遇到一位非常資深的教練,他看了我的動作,第一句話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須收前臂的基本觀念. 在這之後, 無論是業餘的弧圈高手,或者是專業隊的學生, 都強調拉球要在觸球時"快收前臂", 我想對於"拉球瞬間要快收臂"這回事還有疑慮的, 我想可以提供給您一個參考. 初練時,建議先把觸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掛起來,感覺球停在球拍上久一點,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離的感覺,然後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動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時機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訴我:"球要轉靠前臂,球要衝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麼練拉球都不可能練的好的. 小臂絕對是基礎中的基礎.

2. 摩擦旋轉的掌握: 無論你要拉的多衝多爆, 一定要保有強烈的上旋. 從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跟我說,只要往前撞擊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顧及旋轉. 相反的, 每次我撞擊多了,總是會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經質疑過那專業隊的學生為何拉球爆沖的時候撞擊聲那麼大, 那學生的回答是:那是我發力摩擦的結果.是力量集中與發力方向問題,不是減少摩擦增加撞擊這麼簡單.

3. 發力方向的掌握: 每次球拉的太軟, 老師們總是要我往前多些,但還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網或者不夠轉,老師們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 上肢的放鬆: 每個老師都強調要放鬆, 但如何做到放鬆,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問題對於上肢的放鬆影響很大. 腿腰發力沒用上, 你想怎麼放鬆上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練好弧圈球的朋友們不要再懷疑了, 也不要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緣木求魚的作法. 我的教練就告訴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動就要能打到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就是不及格 也代表上肢還不夠放鬆".

5. 還原與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總是認為自己的拉球不夠爆,老是在"觸球那瞬間"的細節來找問題,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卻忽略了還原與引拍的重要性. 沒有還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這回事. 引拍沒到位, 身體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來不可,這樣怎麼可能練好弧圈呢? 所以揮拍擊球結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腳不動,從揮拍擊球,收拍還原要一氣喝成,不只是手要還原,重心更要還原,把重心回到兩腿之間(可以在還原過程加個墊步,兩腳稍為騰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 再者,很多人引拍都過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麼拉都爆不起來. 要想想,引拍過低, 怎麼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發力多,怕拉飛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動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動不了,如何迎前發力 ? 反過來,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時常下網,越是用力下網的越厲害,自己都沒發覺,引拍時拍子根本沒有往下放, 往前發力過多,越是用力越慘.

7. 用右腳找球: 其實步伐的學問說來不大,主要還是個練字. 但怎麼練法? 我認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點還是走動擊球,都要習慣去用右腳去找球(也可以說是用身體找球) . 有位老師就這麼教我:每打一顆球,第一個念頭就是右腳去踩那麼一下,時常提醒自己養成習慣. 即使是定點,也要在原地踩那麼一下,這樣只要來球位置一偏,自然就會移動右腳去找球了. 各位可以一試. 另外強調一點,右腳踩下去的時候全身要放鬆膝蓋要彎要稍微沉那麼一下,要有那種重量下沉到小腿與腳掌的感覺,腳掌要踩實,一位老師形容說就像是腳掌有爪一樣紮實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

8.用左腳打球用左腳還原: 其實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還有"擊球節奏的掌握". 老師要我手要等左腳踩下去的同時才能有擊球動作,要主動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動的踩. 主動去踩左腳就會逼迫自己去蹬右腳,就會主動去迎前. 手要等腳就是節奏問題, 用左腳控制右手,做到腿帶腰腰帶手. 其實重心轉移就這麼簡單,就跟走路一樣. 但可別誤解成重心完全轉移後才開始轉腰擊球,而是要在左腳踩下去的同時就完成擊球動作,在重心轉移的過程轉腰擊球. 要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腳在前 右腳在後, 所以並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是側蹬. 側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與彈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腳整個伸直. 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練習跳繩. 至於用左腳還原這個大家應該都沒什麼疑問,力量出去之後也就是重心轉移之後就要立刻用左腳把重心頂回來. 正確的節奏是引拍慢還原快,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腳的時間要比右腳短些.

練習方法: 引拍動作完成之後,手都不要有動作,腳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腳在前右腳稍後). 就跟走路一樣. 當腳往左前方踩人同時轉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轉了嗎? 你手不需要動,拍子也已經跟著身體走了一段了,最後在腳就要落下的同時, 收臂擊球,球一出手左腳立刻把重心頂回手跟著放下還原到準備動作.

9.用腰引拍,身前擊球: 如果"用右腳找球用左腳打球"的節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還原也有了,接下來就要注意,加上轉腰動作. 有非常多的業餘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後拉,上半身還卻忘了向右轉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結果引拍時都忘了用腰去引拍,擊球時怎麼能用好腰呢? 其實引拍動作很簡單的,就是從準備動作為基礎,重心右移的同時把你的臉向右轉(不是轉脖子),小臂稍微打開(肘保持在腰側別動但也別夾緊) ,這樣就是標準的引拍動作了. 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後拉,才能做到所謂的身前擊球,而不是身側擊球,擊球點往前,才有足夠的發力空間,這樣球質才會高,也不會被球頂住發不了力. 許多人只能打下降期 半出台的短球老是拉不好, 這跟"手後拉 不會身前擊球"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要注意,是轉腰引拍,只是彎腰是不對的. 只要做好用腰引拍,在蹬腿重心轉移的過程做好"腰臂同步",感覺就是用丹田力量在控制手臂,這樣就是所謂的"蹬轉"了--右腳蹬上半身轉的擰腰, 這樣一來"以腿帶腰 以腰帶手" 一點都不是問題.

10. 動作完整流暢第一 進球第二, 最後才求質量: 很多人一開始就想用力去拉,想拉的沖拉的爆拉的轉,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學球方法. 剛開始練,就是什麼都不要想,先把動作做完整 要求流暢舒坦, 不要聽人家說拉上升期比較爆就趕鴨子上架, 剛開始練就是拉慢一點,人退遠一點,拉下降前期或者是下降期就可以了,這樣才有充分的準備時間把動作做完整. 然而業餘朋友大都是單球訓練,有進球的壓力,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一次打一顆球次就停下來, 不要管進球與否. 也不要去想著要用力去磨,就算是只把球掛過去都可以. 先要求步伐的到位 身體重心的到位 引拍的到位 擊球動作要流暢完整. 打好基礎再做連續動作,接著才是發力摩擦.

其他發力與步伐的問題我想在此就不多討論.但要記住,擊球動作都是圓周運動:轉腰帶臂是圓周運動, 收臂也是圓周運動. 轉腰(擰腰)是手臂以丹田(脊柱)當作是轉軸,收臂則是小臂以肘為轉軸. 只要做好圓周運動, 動作就一定會協調流暢.

乒乓球業餘選手拉球常犯的幾個錯誤動作1、不收前臂,只靠甩大臂擊球。肘部不打彎,有點彎也是角度不變。原因是沒學過近

台快攻。改正方法:左手抓住右臂膀,(以右手持拍為例,下同)限制活動範圍,再練習

近台快攻。

2、向左、右、後歪著身子擊球。原因是不會用步伐找最佳擊球點,若來球偏一邊時,

不動腿腳只動腰。改正方法:多練步伐,特別是並步,學會在步伐移動中擊球。

3、拉球不轉,揮拍不上頭,抬肘。原因是擊球時拍型不夠前傾,磨擦不多,擊打為主

。這樣來球高時,就是扣殺,來球低時,怕拉球出台,自然不敢往上揮拍,甚至往下壓,

必然就抬肘。改正:拍型左前傾,盡量擊球頂部,往上磨擦,球必然很轉,猛往下鑽,何

愁不落台?

4、不蹬腿轉腰,不轉換重心。僅靠胳膊力量擊球。原因是兩腳站位與台底邊平行,沒

有夾角。不會或來不及轉腰曲腿引拍。改正:A 站位與球台要有30-45度夾角。B 向右引拍

時轉腰曲腿沉肩,然後,右腳掌蹬地,腰向左轉,揮臂迎球,身體向左前傾,重心落在左

腳。

5、拉球每板都發死力,動作僵硬,沒有連續性。原因是老想一板打死對方。肌肉只緊

不松。改正:A 保持中等力量擊球。B 多磨擦少擊打。C 每打一板肌肉鬆緊轉換一次,體

會鞭打力。

6、身後或身側擊球。原因是:A 來球快,步伐差,來不及撤身子。B 不敢迎著球打上

升期。改正:A 對長球要有預判,提前動步。B 學會在來球上升期快拉或快帶技術。

7、拉下旋球時,只用前臂和手腕往上小提溜。原因:只知用手臂,不懂用整個身體力

量往起帶球。改正:利用下旋球一般速度較慢的特點,充分曲腿彎腰沉肩引拍,擊球時,

蹬腿展腰往起跳,右腳或雙腳離地。

乒乓球預備姿勢

1. 含胸收腹——身體稍為彎腰 前傾,肚子內收,兩腳與肩平寬,左腳稍前,右腳稍後, 膝蓋微彎保持彈性。

2. 近台站位——身體不可離桌子太遠,因為這是近台技術。擊球位置會在球桌邊緣附近,甚至是台內擊球。

乒乓球引拍時機

3. 提早引拍——當對手擊球後,球快過網時,就要準備引拍,並且預測球的落點調整站的位置。當球落台時,引拍動作就應該完成,準備迎前擊球。記住,這是近台技術,引拍要早,起拍也要早。

4. 身體跟球——不要拉手去追球、跟球,要移動身體來跟球。手臂與身體的距離要保持固定。

乒乓球引拍動作

引拍姿勢如果錯誤,整個正手攻球的動作就被破壞掉,這一點非常重要!

5. 以腰帶手——注意轉腰動不能太大,約45度上下即可。大臂要固定在腰側,隨肩擺動,不可主動後拉。

6. 小臂放鬆——小臂跟大臂夾角不能太小……小臂應該自然放下,夾角約110度,也不可以把手伸直。

7. 不可抬肘——大臂與腰之間的距離不可太遠。大臂放鬆,但也不需要夾臂,保持舒適的距離即可。

8. 重心右移——右腿要稍微吃力,重心移動到右腳,上半身保持正直姿勢,隨著臀部往右腳靠近移動。注意,身體是水平平移,不可以往右蹲下,造成身體右傾。

9. 手不後甩——手不能甩至屁股後面,頂多到右腳掌上方再往後一些。

10. 拍型前傾——引拍時,拍面應該就要往前壓,拍前傾;拍面不可向上仰,但是也不可以傾斜太多。迎向擊球點的垂直面積要夠大。拍面要有迎風的感覺,而不是往前上「劈」。

11. 不可僵硬——應該全身放鬆,手臂、肩膀、腕部、手指全部放鬆,不可僵硬。

12. 引拍高度——引拍高度應該在桌面上,不可以把球拍放到桌面下。引拍高度也不可以太高,不能抬肘。

13. 右肩稍沉——利用右肩來降低引拍高度,而不是把手打直把拍子放低。也不能兩腿蹲低引拍(兩腿微彎保持彈性而不是蹲低)。

乒乓球揮拍時機

14. 借力截擊——球進台後彈起時,上升期或高點前期就要揮拍擊球。藉助球反彈的力量就能輕易回擊。

如果擊球點太高會容易翻拍。擊球時機太晚,會變成抽球,或者擊球無力。

近台正手攻球是利用反彈的力量還擊,所謂借力擊球,也可以說是截擊。太晚擊球無法借力,就必須主動發力,力量、弧度比較難控制。

乒乓球揮拍前期

15. 以腰帶手——一樣要以腰帶手來運拍,肩膀、大臂不可發力,用身體轉腰帶動肩膀,以腰帶肩,以肩帶手。

16. 重心左移——轉腰同時,重心要往左腳方向移動,使身體迎向擊球方向來擊球(練習時,要規範自己往左前方擊球)。這就是所謂的用腳打球。

乒乓球揮拍擊球

17. 收縮小臂——擊球時,必須利用收縮小臂來擊球,大臂、肩膀、腕部都不可出力。

18. 擊球方向——擊球方向取決於重心轉移讓身體前迎的方向,小臂也有調節作用。

19. 右眉收拍——擊球後,小臂的位置在臉的正前方 15~20cm,不可離身體太遠,高度不可太低;太左、太右也都不正確。小臂擊球後跟大臂的夾角在60~90度左右。

20. 腕部固定——整個揮拍過程,除非高階技巧,手腕嚴禁晃動、翻轉用力、翻拍等。

21. 揮拍軌跡——要與來球軌跡在一條直線上,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擊球的效能並保證出球的穩定;也就是說,這時拍面與來球的軌跡應該構成「丁字形」,這樣才能使球垂直受力,不帶側旋。

22.手肘在右——注意手肘要固定在右腰側,不可抬高,也不可前後拉動。手肘固定,大臂就自然固定。

23. 收腰擊球——腰部轉正即可,不可以往左轉腰過度(扣殺、側身攻擊除外)。

乒乓球揮拍後

停止揮拍,身體要正、要直,不可歪斜。揮拍完回復動作,手應該緩而不慢地放下往右,恢復預備姿勢,準備引拍。


推薦閱讀:

【不可複製】張繼科445天大滿貫背後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丁寧參加奧運單打,劉詩雯落選。各位怎麼看?
從近視到眼睛的變化來談乒乓球的技巧
他們不是娛樂明星,卻能讓粉絲花170萬為他們買票

TAG:乒乓球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