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不僅只是一間屋 更重要是一個家(資料)
靠山面海、依山而建的公屋——香港九龍40層適文樓。
73歲的「玲姐」在何文田邨公屋的家。 圖/記者王燕
靠山面海,依山而建的香港九龍40層適文樓樓頂平台上,73歲的「玲姐」興奮地指著北角海面說道,「我家就是望這邊海的」,向西走去,「這邊就是維多利亞港,你看,中銀大廈就在那兒」,「是啊,這邊可以看到維港煙花呢」,一旁的物管人員驕傲地說道。
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這是豪宅,其實不然,這是經過清拆重建後的全港樓層最高的公屋屋邨——何文田邨。「環境好、空氣好」,住了40年公屋的「玲姐」對這裡十分滿意。
儘管香港顯示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2006年已達到0.5333,超過了0.4的警戒線,居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前列,貧富差距高達45倍以上,但「在香港,不管什麼角落都會有屋住」。如今,香港30%的市民、200萬人租住公屋(相當於擴大範圍的廉租房),另有20%、100多萬人購買了居屋(相當於出售的經濟適用房),也就是說,全港約50%的市民住在政府保障型住宅中。從上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香港公屋制度已被世界公認為有效保障居住的典範。「不只提供一間屋,更是提供一個家」,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長何麗嫦在休假回來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而我們也有幸成為國務院發布《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後首家採訪香港房屋署的內地媒體記者。
租戶玲姐:我從來沒想過去買私宅
玲姐的公屋生涯
「玲姐」,名叫李愛玲,1935年出生的她1952年從深圳寶安來到香港與父母一起租住在中環蘭桂坊。當蘭桂坊的房屋要拆除之時,李愛玲一家搬進了公屋,開始了她的公屋生涯。「那時的公屋沒有獨立的廁所,門前騎樓煮飯,颳風落雨爐火就會滅掉。」玲姐回憶道。玲姐結婚後,搬入背山望海、交通便利、當時被譽為公屋中的「高檔住宅」的九龍蘇屋邨,「一房一廳五個人住」;之後,玲姐一家又搬到了九龍山谷道邨,約25平方米的房屋裡住著一家五口。之後玲姐和大女兒2001年來到了何文田邨居住,而今年8月1日開始的租金核減計劃令玲姐享受到租金減半的優惠,每月只需繳納964港元就可租住34平方米的住宅。
配套齊全甲級保安,便利店地鐵站均可交租
何文田邨位於九龍何文田佛光街的東側,對面就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和房屋署總部,雖然沒有地鐵,但交通十分方便,坐公交車到尖沙咀只要15分鐘,打的只要5分鐘。整個屋邨共有9座公屋樓宇、4738套住宅,還有冠熹苑等居屋樓宇。
「這裡我最滿意了,環境好、空氣好,」玲姐領著記者參觀1999年清拆重建後的何文田邨。依山而建的何文田邨分為三排,在進入小區的階梯旁,不僅有幼兒園,還有設有棋牌桌的陰涼處,數位老人家正在這裡搓開了兩桌麻將。走在小區從下而上的曲折的連廊中,在房屋署人員的指點下,記者看到小區內配套十分齊全,不僅有諸多兒童遊樂場所、羽毛球場、乒乓球台、老人中心、青少年中心、護理安老院、民政處、區議員辦事處、立法會議員辦事處、郵政局等等,甚至還有籃球場、排球場、健身設備等,更值得稱道的是,在小區中心部位,是一個下沉式的露天劇場,「豪宅都不一定有這樣的配套啊」。
玲姐居住在小區地勢較高的東南部——40層的適文樓上。玲姐被稱作「何文田之寶」一點也不為過,玲姐儼然是社區明星,一些鄰居和樓下保安都和玲姐親切地打著招呼,而玲姐也十分關照適文樓的保安,連聲要求攝影記者給保安留影一張,「他們管得好好,好勤力」。記者在適文樓大堂看到,這裡不僅有來訪登記台,而且保安還時刻關注著八個錄像監控器,大堂的櫥窗內則張貼著玲姐和鄰居們一起活動的「靚照」以及房屋署、物管和議員的公告等等,記者從中發現,目前,公屋每月的租金在7-11便利店或地鐵客服中心刷IC卡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適文樓總共有799套住宅,每層約20套,共六部電梯,我們跟著玲姐只等了一兩分鐘,便搭上電梯來到了她所居住的32層。出了電梯只感覺樓內跟小區公共部分一樣都十分乾淨整潔。物管林經理告訴記者,每天打掃兩次,一周水洗一次。房屋署物業服務經理溫先生告訴記者,目前,52%的公屋和以後所有新的公屋物管都已外包,而且都是甲級保安水平。
34平方米兩房一廳一廚一衛,空調街市早餐超抵
一進玲姐的家,便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客廳,右手邊是廚房,雖然東西較多,但都收拾得整齊乾淨,廚房裡晾曬著衣服,廚房旁邊便是小小的衛生間。更令我們感嘆的是,34平方米的使用面積之下還可以有兩間小小的卧房,卧房和廚房都可以望海景,卧房傢具安排充分利用空間,床上連著書架或衣櫃,床下也盡量利用空間擺放物件,書桌則在床邊,真是「空間雖小,五臟俱全」。玲姐看著海景,吹著山風,十分樂意地在屋內留影,並且得意地給記者看她在美國的兒子一家的照片。
記者注意到,樓宇內設計為中間走廊、兩邊住宅,每家住宅都配有防火大門和橫拉式的防盜門,為了通風,家家戶戶都將防火門打開,防盜門上掛著一塊布以保護隱私,因此,樓宇內外海風、山風陣陣,屋內根本無需空調,連電風扇都不用開。
離開玲姐的家,我們來到位於邨口、屋邨配套的大型商業廣場——何文田廣場,裡面不僅有麥當勞、必勝客,還有華潤萬家超市以及小商鋪,更為吸引我們的則是廣場地下的街市。街市使用中央空調,乾淨整潔,毫無肉菜市場的那種味道,各種肉菜、乾貨應有盡有,還有粥粉面、熟食攤檔,價格十分便宜,一碗兩肉(牛腩、牛肉丸)一面才12港元,一大碗腸粉才5港元。儘管如此,玲姐認為這裡的肉菜還是有點貴,「我們很多人都結伴到旺角或者更遠的地方買菜」。玲姐說,她和女兒每天菜錢平均30港元, 「晚上牛奶麥片就行了」。
一邊是豪宅一邊是公屋私宅租金四倍於公屋
「我從來沒想過去買商品房,」住了30多年公屋的玲姐說,「我很喜歡跟著政府,沒有公屋我不可能供子女上學,而且在香港,不管什麼角落都會有屋住,房屋滿不滿意主要看自己怎麼想、自己有沒有信心。」玲姐告訴記者,她先生曾經想自己買屋,但玲姐堅決不買,因為買屋負擔太重,即便住著公屋,為了孩子上學,她一天都要做三份工,直到6年前才退休安享晚年。
何文田因為有山又可望海,如今也是香港豪宅地區,往往路的右邊是公屋,左邊就是豪宅。大家會不會合不到一起呢?玲姐和陪同參觀的房屋署、物管公司人員都予以否認,「在香港住公屋長大很正常」,「豪宅和公屋居民的孩子都在一所小學裡上學」。房屋署人員告訴記者,住不上公屋是因為條件不符,「不然這麼好的公屋租金又便宜誰不想住?」,「自己租或買的私宅條件不一定有這裡好」。據了解,何文田一帶的私宅很少有放租的,少量放租的也很貴,一套地鐵附近的30平方米的住宅租金要12000港元/月,是公屋租金的4倍以上。
官員何麗嫦:只要有需要就提供資助
香港公屋的保障範圍還會擴大嗎?准入、退出機制如何嚴格執行?作為自負盈虧的機構,房屋署運營得如何?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對內地發展政府保障型住宅有何建議?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長何麗嫦在休假歸來首日下午與我們暢談了一個多小時。
准入退出:多渠道審查 分配公道不能有偏差
記者:香港公屋保障程度已相當高,30%的保障範圍還會擴大嗎?有何目標?
何麗嫦:暫時沒有計劃擴大,公屋的目標是解決不能負擔私宅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並且輪候時間平均不會超過3年,以前要6年以上,我們承諾「只要有需要,就提供資助」。
記者:輪候平均不超3年如何理解?
何麗嫦:「平均不超3年」中的這一尺度是指目前大約有10萬戶輪候者,每年新建約17000套公屋,加上現有的60多萬套公屋中流轉、空置的部分,每年可提供約3萬套公屋。在維修、重建公屋方面,2年內已安排了63億港元的維護計劃,並進行老舊公屋清拆重建計劃。「我們不只提供一間屋,更是提供一個家」,我們維修保養公屋,希望將其做到最好,讓公屋居民生活得穩定安樂,有家的感覺。
記者:目前根據什麼設定準入門檻?
何麗嫦:主要設定申請者的資格、入息和資產這三項條件,資格包括:申請人須年滿18歲,至少一半家庭成員須在香港住滿七年並仍在香港居住等,根據家庭人口不同設定了申請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額和總資產凈值限額。我們每財政年度檢討一次這些限額以及公屋住戶資產凈值限額,主要根據CPI和通脹情況而定。
記者:入住後如何監管?
何麗嫦:在公屋居住滿十年的租戶,須兩年一次申報家庭收入及資產,不申報資產或家庭收入及資產凈值超逾指定的公屋住戶限額的租戶須繳付雙倍租金,並於一年內遷出;若確有困難的,給予暫准居住證再過渡一年,租金提到兩倍以上。若住戶虛報資料,將終止其租約,並根據香港法例規定予以檢控,一經定罪,可判罰款2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
記者:作為自負盈虧的機構,房委會和房屋署如何運營?現在有無盈利?
何麗嫦:1988年房委會由政府資助成為自負盈虧的財政獨立機構。由於2003年將居屋等所有出售自置居所計劃停止,所以,目前,我們收入主要通過收取公屋租金、設立基金進行投資以及正在出售的居屋尾貨和之前將商業配套出售給領匯並上市的收益約340億港元。這兩年我們已經有少少盈餘。
記者:居屋為何停售?內地不少地方目前正在出售類似居屋的經濟適用房。
何麗嫦:「減少干預私人物業市場」是公屋發展的一項原則,一方面是因為居屋價格和私人樓宇市場中的低價樓價格相差不多,不少申請購買居屋的人的收入完全可以購買這些私人低價樓宇,這些低價樓宇佔到香港私人樓宇市場的60%,均價約200萬港元一套,而居屋價位也介於20多萬元到200多萬港元一套;另一方面是因為居屋的審核、銷售、監管佔用了大量人力資源,房屋署高峰時期有上萬人,而目前只有八九千人;另外,用於公營房屋建設的土地是寶貴的社會資源。
目前,我們正在銷售居屋尾貨,剩餘居屋第2期共3000多套,所有剩餘居屋預計到2010年至2011年度售罄。另外,居屋擁有非完全產權,在轉讓限制期內只能由房委會回購,不能在市面上轉讓。
建議內地:要考慮住房保障持續性和財政負擔能力
記者:現在什麼是公屋發展中的難題?
何麗嫦:香港寸土寸金,土地問題好頭痛。
記者:您能給廣州等內地城市建設政府保障住房一點建議嗎?
何麗嫦:關鍵在兩點:一是住房保障的持續性,需考慮居民接受能力,增進互商互討,做到公正、公開、透明;二是要考慮財政負擔能力,才能將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好並有可持續性。
專家聲音
廣州新移民增多 應鼓勵租房
王羅桂華(香港地產代理專業協會會長):廣州的廉租房建設可借鑒香港,但彼此有一定的差別,如廣州近年新移民不少,而香港的居民多為永久性居住,所以香港為居民考慮而建設了公屋和居屋,就是為了適應部分居民的購房自住的需要。
廣州的居民中很大部分來自其他省份和城市,很多人在廣州只是短暫居住,無須一定要購買房子,擔負供樓的壓力。而且目前廣州房屋租金尚低,政府有必要鼓勵部分居民租房自住。
鼓勵部分居民租房住,對政府來說,首要是改變居民關於租房就是不安定、沒歸宿感的觀念,讓他們了解到租房是發展中城市必然經歷的歷程,而且租房的彈性較大,有利於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勵大型企業為員工建員工宿舍,並給予他們一定的稅收優惠,也可鼓勵部分小開發商為中小型企業承包宿舍租賃、管理業務,減輕政府的包袱。
香港公屋50年歷程
第一階段(1953年~1973年):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廉租」,目的在「應急」。以安置災民和極端貧困的家庭。
第二階段(1973年~1977年):這一階段是「有計劃地建公屋」,期間成立了房委會,負責推行香港公營房屋計劃。
第三階段(1978年~2003年):政府先後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計劃和「長遠房屋發展策略」,租售並舉。
目前為最新階段:2003年1月,香港房委會推出新的置業資助貸款計劃;2003年下半年,居屋等「可售」類的公屋政策被全面叫停;公屋政策每年都有新變化。
來源:廣州日報李婧 林琳(注:2007年資料文章)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推薦閱讀:
※史上這最全面的香港城市拍攝指南(附香港拍攝機點陣圖)
※生為香港人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認識香港(24):香港歷史上有無對大嶼山的大規模開發?│脫苦海
※香港「辱國議員」梁、游被捕 本周五將提堂|立法會|游蕙禎|香港
※香港和澳門同屬島嶼有著同樣的殖民歷史,回歸的時間也基本相同,但為什麼回歸後發生的問題卻天差地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