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易經》研究史(原創)
縱談《易經》研究史(原創) 長期以來,《易經》被看成是一部占筮預測之書,由此衍生出種種借《易經》之名的算卦預測術和神秘理論,讓《易經》原著的真實面目和精神思想被掩沒,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江湖術數的代名詞。結果弄成「假作真時真亦假」,以至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也因此對《易經》誤讀、誤判,在2004年9月3日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04文化高峰論壇」演講上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文化與科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其實,認真地對照大量的歷史事實和近代考古成果,我們會發現《易經》的真相是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監獄七年間,總結思考過去執政三十八年經世治國的經驗與教訓,推演天地萬物運行和社會發展的道理,為避免迫害,故意藉助卦象和占筮的特殊語言形式,隱晦地記錄自己思想成果的著作,原本和占筮預測並無多大關聯。這種情況正如清朝的蒲松齡為了避免當時文字獄的迫害而借用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自己的理想。
如果我們相信《易經》的作者是文王,那麼周文王九十多年的傳奇人生,那種王者的氣度與胸襟,那種駕馭風雲引領未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力量與精神就應該浸透在《易經》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相信七年監獄生涯浸滿血淚的發憤之作,僅僅就是一些看起來支離破碎、前後不通、沒有感情、蒼白無力的測卦算命之辭嗎?不!這絕對不可能!一定有語言之後的潛在邏輯與秘碼!
那麼為什麼自古以來,注釋《易經》的書多如牛毛,而人們仍然感到迷霧重重呢?
最根本原因就是借孔子之名而流傳的《十翼》對人們的誤導。《十翼》一直和《易經》綁在一起而被人們誤認為它就是《易經》本身。《十翼》即「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繫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和「雜卦」等七種共十篇,這些都是文王之後人們陸陸續續地解釋《易經》而形成的各種文字觀點總匯,並不是《易經》原著本身。而後世對《易經》的解說又大多是以《十翼》為基本參照。
其實,《易經》原著本身僅僅只是六十四卦,每一卦只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卦象、卦辭和六段爻辭
現代考古發現的最近成果證明,《十翼》的內容與道家學說有很深的淵源,說白了是道家想借孔子之名和《易經》的權威外衣包裝自己,把自己的觀點揉合進《易經》,從而掩沒了《易經》的真相而衍生出種種神秘的預測學。《十翼》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意思是說周文王的《易經》思想是來源於河圖、洛書的,河圖、洛書又是什麼呢?清代的黃宗羲在《易學象數論》和胡渭在《易圖明辨》中都指出,河圖洛書是源自於漢魏到宋代的道教煉丹術。這簡直好比是自己盜版了耐克鞋卻還要硬說耐克鞋的設計師是自己的徒弟。
三國魏晉時,年輕的天才王弼第一個對《易經》的道理做了整體的解釋,代替了前人盲人摸象式前後脫節的繁瑣注釋,在經學上開創了一代新風。但他對《易經》的注釋,隨處都是老子的氣息,說白了他用老子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建了一個天才的哲學體系,而主體仍是道家的。
王弼之後的中國歷史上,真正產生深遠影響的解易著作應該算是宋朝的程頤和朱熹(即:朱子)了。
北宋的程頤寫《伊川易傳》(簡稱《易傳》)註解周易,南宋的朱熹作《周易本義》。明永樂十二年皇帝命修纂五經大全,其中的《周易大全》就是《易傳》和《周易本義》合併而成的,《周易大全》就是為科舉制定的國定教科書。《易傳》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被奉為寶典,影響中國讀書人七、八百年之久。
然而,這兩本書不過是將儒家思想替代道家學說來解釋《易經》而己,實質上說的是「儒」而非「易」本身。
程熙和朱子通過註解《易經》而揉自己的思想。前人評論《易傳》,
謂其「順天命,闡儒理,切人事,明治亂,一以義理為歸,而略於卜筮象數。」程頤用自己的理學觀點進行解釋,這樣做的結果,使《易傳》染上了濃重的理學色彩,簡直不是《易經》本身,而成為程頤自己的哲學著作了。
「理」在程朱那裡既然是如此重要,如此神奇,那麼我們來看看這「理」到底是什麼呢?
朱熹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這就是「天理」。只有去發現(格物窮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慾」。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程熙所說事物準則之「理」,其實主要內容指的是道德標準。
程熙朱子解易的局限是他們所處的時代局限所造成的:
第一,程熙朱子所事奉的矛盾叢生、日趨衰落的朝廷環境,以及他們的人生經歷與思想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局限。
程熙是太學出身,長居洛陽,主要從事於學術和教育活動。53歲始任崇政殿說書,為宋哲宗講授經學。60歲以後,兩度主管西京國子監。由於陷入朝庭內部的派別鬥爭,晚年兩次遭貶逐。他為之講學的宋哲宗皇帝其實是在高太后垂簾聽政八年中備受壓抑的一個窩囊皇帝,後來好不容易拖著多病的身子獨立執了幾年政,二十四歲就死了。而當時,王安石與司馬光為變法改革斗得不可開交,程頤是站在保守派一邊的,思想是非常地因循守舊。程熙這樣單純的人生經歷和保守的政治心胸,讓我很難想像他是一個真正欣賞和理解周文王那種堅毅昂揚、胸懷博大,極具創造精神的人。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說法,人畢竟是物以類聚,臭味相投才能達到真正的心心相印。
朱熹的《周易本義》是在追隨程熙,沒什麼大不同。
第二,當時昏庸的皇帝是不可能接受《易經》原有的革命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所以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去解釋《易經》,而不是按《易經》原著的本來面目去解釋《易經》其實是一種政治的需要。
那為什麼明清的皇帝要把《周易大全》和《周易折中》定為科舉制的國定教科書呢?難道皇帝們真的相信這其中的「天理」,這「天理」真的揭示了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了嗎?如果他們真的有這樣良好的願望,為什麼在西方的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在明清時期逐步傳入中國後,卻被視為「奇技淫巧」而遭到抵制呢?說白了真相就是這兩本書非常符合他們鉗制人們思想,規範人們道德、束縛人們創造精神與獨立思考精神的需要,是比任何武器都厲害的統治工具。
第三、當時程朱所在的時代及其以前時代,真實地體現西周時期文字含義的甲骨文及諸多歷史文獻尚未發掘出土。讓他們對殷商西周時期的社會實際及文字含義無法真實地了解。
最後要提一下《易經》研究的象數派,其創始人是漢代的京房、孟喜等人。象數派其實是拋棄了《易經》文字的本身,利用卦象的形式而加入《易經》中本沒有談到過的五行學說,利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易經》,設計出一些預測的模型來套用,如把八卦六爻歸為六親關係,即父母、兄弟、子孫、妻財、官鬼(這「六親」其實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模型),以彼此五行屬性的相生相剋及其與天干地支五行屬性的對應關係來預測各種事。這種做法如同我們現代人利用相關參數設計數學模型來編製程式化的軟體,用以預測股票漲跌一樣,你不能說這其中沒有他的道理,但如果不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儲備與豐富的經驗來進行有效的分析判斷,就難免陷入迷茫或神秘之中。
現在中國談《易經》的講座與書籍很多,但是大多難以跳出王弼、程朱的思維框架。要真正地理解把握《易經》隱性的思想密碼和特殊的語言形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徹底變革!只有運用實證和推理演繹的方法,基於歷史事實,基於自然規律,基於西周時期漢語言初創期語義語法運用的特殊實際,科學地解讀《易經》原著,方才是讓人信服的,也是讓《易經》與現代溝通、與世界相融、與未來對接的必由之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