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越輪迴 (全) -------【大慈大悲之心勸你看完】

超越輪迴 (全) -------【大慈大悲之心勸你看完】2009-12-05 18:21 佛說,生命有四種形式:從光明走向光明;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黑暗。你的生命呢?天災人禍不斷,誰是操縱者? 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摩羯陀國的琉璃王,因為被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侮辱,發誓要消滅整個釋迦族。佛陀勸阻了三次最終還是沒能阻止琉璃王,當琉璃王的軍隊攻進迦毗羅衛國的時候,佛陀的弟子中被稱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祈求佛陀前去相救,但佛陀說這是釋迦族的因果,暫時很難改變。目犍連尊者便發慈悲心,自用神通將五百個釋迦族人裝入自己的缽內投至空中護佑。然而,當屠城結束,尊者把缽拿下來看時,這些被他護佑身藏在缽中自以為可以平安避禍的人也早已化為了一灘灘的血水,無一倖免。 目犍連尊者祈請佛陀為他開示此因果不虛的道理。原來在許久以前,迦毗羅衛國附近有一個村莊,村內有一個湖泊。湖中原本自然生養著許多的各種魚類。然而有一天,湖內的魚被村民全部撒網捕殺以滿足口腹之慾。連最後一條大魚也未能倖免。全村人中除了一個小孩以外,各個的嘴上都沾滿了魚兒的血腥。而這個小孩雖未吃魚肉,但卻在看到魚兒們在地上痛苦的翻滾時因為好奇而露出了一個笑容。 因果不虛,彼時的大魚轉生為此時的琉璃王,軍隊就是曾經被人吞咀嚼咽的諸多小魚。當年村裡殺魚吃魚的人們就是如今反被殺戮的釋迦族人。而那個沒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即就只是因為當時的一個隨喜殺生的微笑,在這場屠殺中釋迦牟尼佛也示現了頭痛三天的因果業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願意享受幸福安樂,也沒有一個人不想遠離痛苦災難。但自從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不得不感受生老病死、愛恨別離等各式各樣的痛苦,即使是有暫時的歡笑和喜悅,也不過如露珠閃電、夢幻泡影般轉瞬即逝,了不可得。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我們?我們將何去何從?生死之間悲歡離合的命運是誰在主宰?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著名的佛教繪畫《生死輪迴圖》中所描繪的正是針對上述問題的解答。整個生死大輪由一個兇惡的怪獸掌持。這個露出獠牙的兇猛怪獸便是輪迴死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閻王。 死主到底是誰?為什麼一切眾生的生死都由它來掌持?它是怎樣掌握眾生的生死的?死主的生死又掌握在誰的手裡?大圓輪告訴我們認清自身處境的方法。 畫中的二十一個圖格對我們為何落入以及如何落入現在痛苦堪憐的處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此外,它也提供了下列疑惑的答案:是什麼因素教我們為善?讓我們作惡?六道分別是哪六道?因果循環又是什麼?畫中位於圖心的圓格說出了根本的問題。 格內有三種動物:豬、蛇和鴿。豬代表根本無明,也就是愚痴。這種無明不僅是無法理解事物真相的無能,而且是對於包括自己身心在內的萬物真相的一種主動誤解。錯誤的執著事相有一種比其自身更加具體化的存在。「猴子撈月」的故事是對無明的解釋方法之一,水中的月亮並不實有,但猴子們卻認為這是真實的月亮。當他們企圖講月亮撈起來的時候,不僅發現一曲所獲同時由於樹枝不堪重負,猴子們紛紛落入水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故事有很多個版本,但這個版本的結局恰恰向我們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迷惑於無明的結果,必將使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由於不了解事相的本性,我們很容易被無明愚痴驅使,對自己喜歡的食物產生貪愛心。貪愛由鴿來表義,進而對任何討厭或阻撓慾望的事物產生憎惡感。嗔恚由蛇來表義。這三項煩惱---愚痴、貪愛和嗔恚被稱為三毒。因為他們扭曲了我們心靈的外觀。這三項煩惱每時每刻都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結果。這三項煩惱也正是令我們不斷流轉輪迴生死的根本原因。 當代科學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正常人的大腦每秒可以接收到4000億比特的信息量。而其中人們能夠分辨識別的僅僅是其中的2000比特。和自己當前利益相關最大化的2000比特。當然,這個利益指的並不僅僅是金錢,也有可能是你當時的某種情緒,或是一種特別的喜好。如果我們換一個佛教的名詞來讀解這個科學結果,那就是「我執」。 人的貪婪、嗔恚和愚痴構成和強化著每時每刻的我執。於是人們就會不斷地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這就是「造業」。「業」也叫業行,是一個人的起心動念和行為結果,每一個產生的業都會在未來成熟,造成結果。 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真實不虛的因果關係,其實就是自然界構成的最基本規律。比方說,有時會表現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是「瓜熟蒂落」。正因如此,業也就成為了導致生死之輪轉不息的推動力。緊繞軸心的兩個半圓,代表源自「貪嗔痴」三毒的白業和黑業,也就是善業與惡業。 在黑色半圓里的人們忙著製造惡業,他們的臉朝下代表惡業會將他們帶入較低的生命層次。在白色半圓里的人們從事著善行,他們的臉朝上象徵善行會將他們提升至較高的善道。行善、造惡的結果所造成的「六道」由圍繞著兩個半圓的六個圖格來表示。 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斷處於輪轉狀態之中。因此,即使整個大圓輪基本上一分為二,在上的三個圖格代表天、阿修羅和人這三善道;在下的三個圖格代表旁生、惡鬼和地獄這三惡道。但卻沒有任何一道,能夠超脫輪迴的生死流轉。 第三圈的最上格是「天道」,在那裡天人們享受著幸福而且長壽的生活。然而他們出生在天道,憑籍的是過去生中行善的業力。一旦福報享盡,仍會往下五道沈淪,尤其可能是三惡道。在他們壽命行將終止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因為耽溺享福而不思修福,結果會使自己轉生於痛苦的其它道,這種體忍使他們覺得格外悲痛。 在「天道」的右方是「阿修羅道」。注意看圖裡,結滿果實的果樹長在他們的土地上。有位阿修羅正拿著一把斧頭想要砍樹取果。可碩果累累的部份卻屬於天人的範圍,使這位阿修羅無論如何努力也摘不到長在自家土地上的水果。而天人們卻正在享用著從阿修羅土地上長出來的食物。這導致了阿修羅對天人的巨大仇恨和兩者之間永無止境的戰爭。 「人道」位於圖中的左上角,這一道眾生必須忍受饑渴、冷熱和親人別離被敵人侵害等痛苦。想要的求取不到,不想要的卻又往往無法避免。不僅如此,人還必須遭受生老病死的不斷折磨。圖中包含了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從屠宰動物到出家修行的都有。這些迥異的活動也正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一生是有可能因為接收了教育而有所改變的。 從這個角度看,那麼天道固然較為崇高也較為幸福,但卻缺少了人道眾生所獨有訥訥個夠改善生命的機會。人道苦樂交雜,雖有苦但不至於極苦,足以激發人們求變的意念,這一點很重要! 在轉輪的下半部,我們可以看到右邊有一個畜生的國度,使這一道眾生受苦的是他們的生存往往只是為了供應其它眾生的使用。在「旁生道」的左面是「餓鬼道」。饑渴是最讓這一道眾生痛苦的原因。他們會一直不斷地尋找食物和飲水,但問題是它們不但找不到食物甚至連飲食的名字都無法聽到。他們有著巨大的肚皮和胃口,但是喉嚨卻非常細小,小到僅能吞下微量的食物。不過就算他們能找著少量食物進食,這些食物也會沿著喉嚨一路灼燒到腹內底部。 最下面的一個圖格畫的是「地獄道」。包括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以及近邊地獄和無間地獄。地獄的苦難情景指出了一項我們總也學不會的道理,就是我們應當避免隨喜好與憎惡而衝動行事,因為那會使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我們無法用具體的形象區描繪六道的全部情境。 曾經在八世紀游訪西藏的一位印度知名學者---蓮花戒論師說過,我們不應該以為六道眾生所受的痛苦只有六道所屬眾生才必須承受。人類的生命里其實就已經具有了六道眾生的各種痛苦。那些因為自己的憤怒、貪婪等原因而遭受巨大身心折磨的人所受的苦和地獄眾生沒有兩樣。那些貧窮卑賤為饑渴所苦的人們正遭受著和餓鬼道眾生相同的磨難。而身為沒有自主權的奴役,或是遭受壓迫的人們也與旁生道眾生一樣,苦於沒有自由。當然,有些人一生中也會有比如「榮華富貴」或者是「否極泰來」的時候,但這些快樂是如此的脆弱和讓人無法掌控。不僅短暫、不穩定,尤其是當他面對人的生老病死時顯得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我們現在明白了,由於根始於轉輪心的三隻動物所代表的無名煩惱,我們陷入了由第二圈裡兩個半圓所象徵的善惡兩業的業海中,我們的業行從這裡開始推動我們在六道也就是第三個圈中的永恆輪迴。可是我們忍不住要問,輪迴的發生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過程?其中又牽扯到什麼樣的因果關係呢? 一隻猿猴代表第三緣起「識」,聰明好動的猴子很能代表識體飄來盪去的靈動特質。在十二緣起里,「識」又可分為兩種---因識與果識。由第一緣起「無明」引發的第二緣起「業行」一旦完成,其功能便會流入當時的心識,這個短暫的心識就叫做因識。在業行完成的當下立即發生。因識指的是沾染善惡的潛能種子是個中性的識體,所以無論是善是惡都能沾染。以善惡或德行非德行的方式,烙入心識的這種業行習氣具備一種功能,它能夠決定有情眾生未來生投生的地方。 而決定今生的功能則有可能來自於過去任何一生所造作的無明業行。這個過去生可能是今生以前的百萬生,甚至是在百萬億年前的某一生不斷累積過來。根據習氣功能力量的強弱,它還會決定一個人的現世壽命長短。比如說我們知道的放生長壽,殺生短命等。這種決定性的功能由我們的業行習氣滋養的表現如下,像是有人問我們「要是有下一輩子,你想當什麼」我們會立刻回答「我想當什麼什麼」等;又或者有些人從小就喜好殺生,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天生慈善平和。這的確昭示出我們其實一直受自我業行習氣的牽引,在知覺或不覺間孕育著某些功能,然而從實際角度出發,我們又幾乎無法控制自己能夠不被習氣牽引,比如在睡夢中我們常常會感受歡樂、恐懼和痛苦,甚至有時會變成一隻小狗。但我們卻很難改變自己在睡夢中的處境。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將自己置於「怒不可遏」或是「情不自禁」的「失態」境地。那麼,學會控制處於生命臨終時的牽引習氣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現在我們明白了當一個人的一生即將終盡時,此生的功能會受某些業行習氣等因素的滋養,而引發投生的去處。那麼,你會選擇如何面對死亡?「因識」的概念,已經開始向我們指出了臨終懺悔和往生超度的重要性,儘可能的讓你臨終的現行習氣不要成為墮入輪迴惡道的牽引動力。而大部份人在臨近命終時,往往啟動的現行習氣是對自己的財、情、名、權等的強大執著。巴爾扎克筆下那個手握黃金不肯咽氣的可憐老頭葛朗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而這種執著恰恰是極易使人墮入三惡道的牽引動因。 在我們所談到的十二緣起的這前兩個半緣起,也就是「無明」「行」以及「因識」能夠發生在你過去的任何一生當中,這三者被稱作牽引因,是因為他們是造就你這一輩子生命形態的主要衡量。當我們搞明白了導致我們如今生命形態的這前兩個半緣起,再接著講述發生在今生的後七個半緣起和發生在後世的兩個緣起就會容易的多。因為他們主要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似乎離我們更近和更易理解。 「因識」受到業行習氣孕育的牽引功能在人的前一生終盡的時候便會全面啟動。我們的生命在前生與後生之間會有一段短至一剎那或長達四十九天的中陰身時期。據說在這個時期,中陰身為了找地方投胎,會在眾生交配的地方徘徊。我們以胎生為例,假設中陰身的你看到有狗類正在交配,要是你沒有具備投生為狗的現行習氣牽引那就沒有辦法進入它的胚胎。相反,你要是有投生為狗的習氣種子起了現行,那你就會受胎狗身,不由自己。如果即將投生為雄性,就會被雌性也就是母親所強烈吸引,而且會對父親產生厭惡感。反之,投生女身的則會被父親強烈吸引而對母親產生厭惡感。 脫離了中陰身,你便進入了新母親的體內,那就是新生命的第一個片刻,這稱為「果識」。指的是新生命一開始時那一片刻的心識。果識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持續到第四緣起「名色」生起的前一刻。名色由一個人乘船來表示。名是指一個生命受想行識等四個精神範疇的聚集,色是指物質現象的聚集。一個生命的精神範疇搭乘在物質現象的船里,這基本構成了一個完整生命的形態,也就是身心的開始。 在生命胚胎的發育期間直到五官長成之前都屬於名色。五官的形成成熟了第五個緣起「六入」,由一間空屋的六扇窗戶表示。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六根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的所依處,六識依賴這內六根來感知外部的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當可以感知外部事相的「六入」開始起功用的時候,第六個緣起「觸」也就是接觸與感受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觸」在畫面中由一男一女的接觸來代表。大致上這個圖格象徵的其實是一種分別得狀態。當我們用一個由之前發生的業行習氣種子所滋養出的心識經驗體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接觸到外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從而產生新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進而就使人能夠辨別物相為使人喜歡的「樂」還是令人討厭的「苦」。又或者是我們稱之為「舍」的中性的感受。 第七緣起「受」以一枝插入人眼的箭來代表。這種生動的方式描繪出「受」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的事實。箭插入眼的強度說明了苦與樂對於我們生活的控制程度。十二緣起;里的受指的就是母體中的胚胎通過「六入」接觸六境。第一次開始產生苦樂舍三種分別感受,一直到生命體能夠產生情慾興奮為止的這段時間。當然,也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受也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能夠讓我們產生苦樂和捨得分別併產生愛執的時刻。 雖然十二緣起尚未講完,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不斷地接近真相。通過前面關於「無明」「行」和「因識」這發生在過去時的錢兩個半緣起,我們基本明白了,我們應該學會通過改變自己的業行進而控制自己將來的投生去處。而通過了解「果識」「名色」「六入」「觸」和「受」這四個半緣起,尤其是第六個緣起「觸」和第七緣起「受」的發生原理和過程。我們在控制我們的身心業行,進而改變命運會產生更大的信心。因為這個發生過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既然我們對每一個當下的事物產生苦樂的感受,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行為是依賴於前一個心識經驗體通過六根來感受六境所獲得的。 那麼毫無疑問,我們由此所產生的新的心識也必將左右下一個心識的發生。進而再產生之後的業行,然後,再發生新的心識和業行,不斷連續下去。其實這正是生死輪迴輪轉不息的方式。但這也恰恰提醒我們,既然當前的心識永遠依賴於前一個心識而存在並作用於後一個心識,那麼這個深沉的心識也必然全部承載了我們以往生命中的一切所作所為。不僅將過去所有的業行因果表現為我們現在的身心形態,並且也會將這所有的業行因果投射於未來,讓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結, 這看起來正像一個圓圈上的一個點,你說它是起點還是終點?藏傳佛教的創建人蓮花生大士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世,看一看你現在的情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一看你目前的行為。所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大門其實已經在向你敞開。那就是去改變「當下」的你自己。當你改變這一個點的時候,你改變的是你的整個生命的圓圈。也許有人會對我們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也許有人會從內心深處認可這個道理。對我們而言,這不重要。但請記住,這兩個態度同樣是業行,也都會產生下一個心識,結果也會導致兩種生命圓圈的誕生。你將如何把握你的當下?也許當我們接著講完後五個緣起,你會更明白該如何抉擇。 第八緣起「愛」,是指一個生命因為覺受到苦樂等分別而產生貪戀執著。「愛」以一群正在宴樂的人們為代表。這表現出人們趨樂避苦以及不願意減少舍受的欲求。雖然自打娘胎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愛戀執著。比如從小時侯的執著玩具,到長大以後執著事業和愛情。但在十二緣起里「愛」所強調的主要是能滋養業能、以牽引未來生的愛業。 而第九緣起「取」,則是對愛的一種更強烈的染著。在圖格中由一個正在採摘水上水果的人來表示,正好象一首歌的歌詞一樣「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日記本里頁頁執著。記載著你的好,象上癮的毒藥,它反覆騙著我」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有可能發生愛和取。將過去生的無明業因造成的今生果報,再次轉化為未來生的因果潛能。第十緣起「有」,則是由愛、取所產生的充分成熟業力發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刻。能夠召感未來生的果報,在圖中由交媾的男女表現。象徵由愛著和執取所滋養的業因已經全部轉化為潛在的業力,隨時能夠召感下一生的果報。簡單的說「有」意味著不可更改的結果。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一個人壽命終盡時,由「愛」和「取」所產生的「有」,對於未來生的果報有著特彆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無法再改變。 不過回過頭讓我們想一想,既然我們當前的生命就好象這個生命圓圈上的一個行進點,而這個生命圓圈的特性是無始無終,那麼,我們理所當然的可以把我們當下發生的這個生命點,即定義為起點,也定義為終點。那麼必定的,十二緣起也都毫無疑問的可以發生在你的每一個當下。當下,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 從當代生物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生命體本就處於每時每刻分散聚合的運動變化之中,幻生幻滅。只不過我們習慣性的把它執著為一個粗大的可以穩定存在的連續體。我們的生命相對於之前的每一個當下、現在的當下正處於分散之後的重新聚合。相對於之後的一個當下,我們的生命又正處於從聚合走向分散。經歷每一個當下,我們確實已經經歷了一次生死,已經經歷了一遍十二緣起的輪迴。所以去學會改變每一個當下,當我們放下了這一個當下的愛欲執著,進而改變了我們的業行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會發生燦爛的變化。這決不是不可實現,如果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比如從「急功近利」到「無欲則剛」,比如從「睚眥必報」到「有容乃大」,那我們就能學會控制自己的習氣種子,不斷的趨善避惡,直至獲得究竟的安樂。 我們要去學習懺悔以往的無明業行,因為「懺」表示你已經認識到以往處於無明愚痴的自己有多麼可笑;而「悔」則強調出同樣的錯誤今後不會再發生。但千萬不要把自己耽溺在「這是我的宿業因果,對此我理應如何」之類,只會將事情向越來越糟的方向發展的話中。你想一想,如果以往的因果宿業不可更改的話,那我們又怎麼能做到象「愚公移山」或是「覺悟成佛」這樣的事呢?有些人認為信佛和學佛的目的和作用,是為了造福來世和今生無關。對於這個問題,前十個緣起的過程已經非常清晰的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無論你信佛與否,你都在不斷的改變著自己的每一個當下,進而塑造從下一個當下生起的未來。 信佛學佛也是你改變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手段之一。從這點上講,她和你去攙扶一個老人過馬路並沒有什麼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因為佛法對於你的生命過程的認識是如此的清晰透徹,並且讓你的生命從沈溺輪迴痛苦的此岸到安詳解脫快樂的彼岸,有著完備可靠的方法。那麼信佛學佛的人的生命將會從生死之輪中獲得什麼樣的超越,可想而知。 讓我們先回到十二緣起里,等一會再接著討論如何解脫輪迴的事。當我們暫時對於解脫輪迴尚且力量不足的時候,那麼第十緣起「有」這個在人臨終時能召感未來生果報的潛在業力就會起作用,導致第十一緣起「生」的發生。「生」指的就是新的生命,在圖格中由婦人產子表現。在十二緣起中,「生」指的是受孕的那一剎那,而不是指脫離母胎的時候。有了生,自然產生了標誌著衰變毀壞的第十二個緣起「老死」。圖中由抗著重擔的老人代表。十二緣起由盲眼老人開始,回歸到負重的老人,讓人確實感覺到我們的生命過程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迷茫和沉重。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這個因果輪迴的過程。我們的根本愚痴引發貪愛和嗔恚,這三毒導致善與不善業的造作,而善與不善業又會進一步召感六道輪迴。輪迴生死依著十二緣起,即第一緣起「無明」激發了第二緣起「行」;行終止後產生於意識的習氣叫做因識,果實是因識所導致的投胎,「因識和果識統稱為識」這是第三緣起;新生命時期的開始叫做名色,是第四緣起;名色會發展成第五緣起「六入」,這是胚胎的發育;當身體形成之後就發展出第六緣起「觸」;由觸而產生第七緣起「受」;由受產生第八緣起「愛」;由愛產生第九緣起「取」;由取發展成第十緣起「有」;也就是下一個生命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有產生第十一緣起「生」;下一個生命即從「生」開始;生再繼續形成第十二緣起「老死」。 當我們認識到輪迴生死的過程,我們會看到自己一回又一回的流轉,或入善境或遇惡緣,或受痛遍體鱗傷。我們一生當中曾經哭過多少回,如果一輩子所流的眼淚累積起來,又有多大的容器才能夠裝得下。要是連同過去生中的淚水一起合入,更是淚聚成海。同樣的,要是堆積起我們過去生中死亡所遺留下來的骨骸,勢必遠遠高過珠穆朗瑪峰。而這正是有情眾生的生命處境。 為什麼六道輪迴脫不出死主這個兇惡猛獸的掌持?死主到底是誰? 其實當我們在讀解《六道輪迴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六道的不停輪轉,十二緣起的發生,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我執」。也就是表現為愚痴的根本無明。無論你曾為人還是一隻小鳥,或是一個別的眾生,都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執著在連貫著你的生命,輪迴死主就是我執!但無論如何,只要當我們破除了我執,輪迴的掌控者也就不復存在,自然達到佛陀所言「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盤寂滅」的安樂境界。 釋迦牟尼佛在顯現上也曾是很久以前的一位凡夫,象我們一般在輪迴中轉來轉去,這位凡夫最終脫出了六道輪迴,同時還為其它欲脫苦的終生教授了脫苦的方法。佛陀並不強迫我們要依循他的教法,他只是在說「我也是過來人,我也曾經歷你現在身受的苦,後來我脫了苦。我脫苦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想脫苦,只需依著同一條路走便行了」 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詮釋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時,用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從生病、看病、吃藥到最後重獲健康,醫生治病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①必須知道病的本質②必須斷除病源③給葯④藥到病除。關於這個對於我們生命的苦難有著完美的詮釋,並對人生如何擺脫這個苦難的輪迴,給出了詳盡的方法的四聖諦。我們已經明白了其中的「苦」和「集」的部份,由「無明我執」生起的十二緣起的集結導致了輪迴苦難結果。輪迴的因是「集」諦,果是「苦」諦。既然發生輪迴的工具是由貪嗔痴三毒引發的十二緣起的不斷流轉,那麼超越輪迴的工具又是什麼呢? 在生死之輪中我們無法找到答案,但在生死之輪的左上方,釋迦牟尼佛用手指著一段經文和一輪明月,告訴了我們出離輪迴的道路和自在安樂的結果。手指的經文內容大致如下:「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以恆堅實志,奉行此法規。如象退草寮,摧破死主力。當捨生死輪,滅苦盡無餘。」這段偈文教導我們看清六道輪迴之苦,並生起出離之心,修持佛陀開示的教法,即戒、定、慧三學便能像巨象般將煩惱業苦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降服我執死主,脫離六道輪迴苦海。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中的「道」諦。 得到涅盤自在的因是「道」諦,果是「滅」諦。「滅」諦由明月表示,代表無苦解脫的境界。位於圖頂部的佛陀早已脫離了六道輪迴,得到了涅盤自在的境界,這讓整幅圖抹上了樂觀的色彩。圖畫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傳遞輪迴過程的知識,而是要我們能夠善用這份知識引到和提升我們的生命。 我們已經知道了導致輪迴的工具是由根本無明生起的貪、嗔、痴三毒,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出離輪迴的工具是戒、定、慧三學。那麼什麼是戒、定、慧?什麼是戒,先去戒什麼?一般來說,戒指的就是防範和禁止身心的過失,斷除一切讓你輪迴於業海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有些戒甚至能快速將你送上解脫成佛的果位。承接我們關於十二因緣起的話題,我們應該從這個當下開始改變業行去行持「戒」。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最珍愛的莫過於自己的生命,財、情、名、權,任何等等,和自己的性命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就算是你擁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富安樂,但當你遇到生命或財產的威脅時,你也會毫不猶豫的捨棄財產,保全性命。(眾生至愛者生命) 因此,為了自己的來世,為了整個人類的明天,我在此合掌祈請各位朋友,在身心自由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再把牛羊等動物送到地獄一樣的難忍痛苦中。不要故意殺害任何生命,這是我對你們的最大期望。也是對你們的懇求!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凡是聽受我教言的人都應全力以赴地戒殺放生。請你們一定要牢記 牢記 牢記 牢記 牢記於心,這樣能給自己帶來無比的利益,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我,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晉美彭措的心裡話。」 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人的殘暴超過所有的動物。我們靠其它生命的死而生活。我們都是墳墓,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發誓再也不吃肉了 ---達芬奇 當我們的身體是被宰殺動物的墳場時,我們怎能期望這個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呢? ---托爾斯泰 像禿鷹一般,我們以肉維繫生命,無視眾生的痛與苦。如果將毫無自衛的動物當作運動消遣或謀利,若得苦果,也是我們種下此因。我們還能期望世界能實現我們所渴望的和平嗎?---蕭伯納 佛經中說,「要像愛護自己生命一樣,愛護別的生命。」比如我們自己連被火星飛濺到身上,或是被針刺一下時都會痛苦的發出「唉喲喲」的聲音。然而對毫無反抗能力的眾生,卻用刀砍斷它們的頭,用繩子捆它的嘴,大開殺戒。想一想這樣的殘忍行為,如果施行到自己身上,那種痛苦的感覺何堪忍受?又有人想「我既沒有毀壞佛像,又沒有踐踏寺院,所以罪障應該不大」其實你在一年之中有意無意中所殘害的生命不少,怎麼可能沒有罪障呢?(這樣的話)很難不墮入惡趣的。有人又想「我雖有罪障,但依靠上師的加持力,能消除我的罪障」這是不可能的 佛經中說:「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佛陀為我們所開示的普行善業、消除罪障的道理中,也早已明顯的說明,要想解脫,只能依靠自己。如果有人說,通過上師念破瓦法自己就能被接引到極樂世界,可是連往昔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和具大威神力的蓮花生大士等佛與菩薩都沒有象拋石塊一樣方便的解脫所有苦難的眾生,使輪迴空凈,何況其它上師呢?所以當自己擁有人身自在的時候,不殺生是非常重要的。手持屠刀不斷的殺生,心想來世進入極樂世界,這樣的史例遍盡大千世界也從未發生過。故應精勤戒殺放生極為重要。 上師麥彭仁波切亦說,「自己身上濺不得火星,卻把別人的身體擱在火上烤,這樣的痛苦誰能承受得了」?真的是這樣的,自己身上濺不得火星,卻把其它弱小的生命拿來燒烤,其異熟果報,未來必墮地獄。在火紅的鐵板上燃燒無數大劫(你們)能忍受得了嗎?我們佛教徒,應對眾生生起慈悲心,戒殺放生;我們出家人剃鬚除發,身披袈裟,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而不是伏怨護親,忙於世俗。佛法的興盛根本在於能夠利益無量眾生。善法的功德和惡業的過患許多上師已經作了廣大詳細的宣講。汝等在家信眾皆應斷惡行善,依教奉行,這是最重要的。 佛教戒律的種類非常多,因為一個凡夫的煩惱本就數不勝數,但無論是哪個層次的戒律,戒殺都毫無疑問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大涅盤經》云:「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即墮惡道。」螻蟻尚且貪生,只要是一個有情眾生,最愛惜的莫過於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往往連別人的一句辱罵,或是增加了一根白髮的痛苦都無法承受,那麼被剝奪生命的痛苦可想而知!同時,正如我們對十二緣起的了解,當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產生強烈的貪愛或是嗔恚,那麼這個業行習氣混合上同時成熟的別的因果關係則必將是這個生命在新的輪迴中扮演和他的執著對象最大相關的生命角色。有可能你的前世愛人變成了你現世的一致寵物貓,或者你某一世疼你的奶奶變成了你如今的女兒。以此類推,所有的終生在宿世間必全部做過你的父母眷屬。誠如釋迦牟尼佛所言:「大地上塵土的數量可以數的清,而做過自己父母的眾生的數量無論如何也數不清」而我們卻常常因為自己現世現時的一時口腹之慾,或是意氣用事,或是祭祀供養而做出殺害自己宿世父母的行為。 《正法念處經》云:「設使殺害一有情,一中劫住於地獄」。 《楞伽經》云:「為利殺眾生,因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獄」殺生的過失,在於斷除了一個自己宿世父母的生命;在於斷除了一個生命有可能聽聞到佛法的機會;在於增上了被殺害生命的怨恨;從十二緣起的發生原理上講,導致不間斷的「冤冤相報」。殺生的過失在於,還最大的增上了自己的貪 嗔 痴。長此以往,一個有殺生習氣的人,在判斷任何事的時候都會很難提起智慧慈悲的正念,左右自己行為的只會是更強大的貪 嗔 痴!進而在這一世終結後很容易就墮入了惡道之中,尤其是地獄道中。即就是比較走運,先墮入畜生道的話,也會由於強烈的殺生習氣,轉生為老虎、豹子等肉食動物。如此一來,又會由於身為畜生的愚痴,不懂得取捨善、惡業,為填飽肚子而去傷害其它的生命,犯下更多的殺業,以至於長期在惡道中輪迴。這也就是佛法中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的原因之一。 《楞嚴經》云:「阿難,又諸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道,「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所以,我們要去行持「戒」,就一定要先戒殺。 《華嚴經》云:「眾生至愛者生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愿。」蓮花生大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未來末世,人們極其喜好殺生罪業,無有懺罪的時間,能夠滅盡、遣除今生來世所有異熟果報的方法,每日有比戒殺、令人戒殺更為有效,功德更大的了。哪怕僅僅發誓不殺某些有情生命,發誓的人也不會遭遇不幸、痛苦與損害。 如果能夠徹底戒殺,除了天龍八部都會保佑庇護我蓮師也將恆時關照,解除彼等一切畏懼。已趨入後世罪惡深重的人們想要脫離地獄的方法,就是讓人放生,以及挽回瀕臨絕境有情的生命。比這更深的方法諸佛也未曾說過,所有罪業中,無有比誹謗三寶的邪見以及殺生和令殺生的異熟果報更為嚴重的了。同樣,比戒殺與教人戒殺,救護與教人救護生命更大的善果我蓮師也未曾見過。恆時不害眾生的教義唯佛教獨有----請切記,銘刻於心。這是三世諸佛的教言,希望你們不要違越我身語意的誓言。 相對於殺生,放生的功德在於你拯救了宿世父母的生命,尤其是它們的生命已經在別人的屠刀下岌岌可危的時候,在於你讓放生的生命對你產生了感恩的心,根據十二緣起的發生原理,這必將使你獲得善報。在於你給了它種下了解脫輪迴的種子,尤其是你按放生儀軌為它誦經持咒的時候,放生的功德還在於,讓你的心間生起了慈悲關愛生命的正念,進而能夠生起對輪迴痛苦的厭離心,和救度一切輪迴眾生獲得解脫安樂的菩提心。 由於戒殺放生,你的一切業行會趨於清凈,而慈悲的心靈就像一粒種子,一旦播種耕耘,其它美好的本質,像寬恕、容忍、內在的力量,以及克服恐懼和不安全感的信心就會自然增上。你會感受到自己的貪嗔痴在不斷地漸少,戒定慧的功德不斷增上。並且常常安住在慈悲心和菩提心的狀態中,終有一天,你的我執死主會被你的智慧和慈悲所摧毀,你的生命會因你的抉擇而愈發動聽 。
推薦閱讀:

女人的氣質,永遠是超越美貌的存在
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華語武俠片,15部
※郭嵩燾:一個超越時代的人※
生死的因斷掉了,六道就超越了
怎樣才能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

TAG:輪迴 | 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