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習俗丨漫談「清真茶文化」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傳統飲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回族飲茶習俗

回族飲茶的歷史悠久,相傳回族先民在唐朝貞觀年間就開始飲茶。「惟回教初傳,曾有一部來自海路,蓋居蘇杭,產茶之區,回民或此時染有嗜好,移植內地後,仍不改其風。」

公元七世紀,部分回族先民從海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地居住經商。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中國的產茶區,且當時從唐代皇帝到民間,盛行飲茶,皇帝在召見大臣、商討國事時,不僅用茶而且還「賜茶」。現在回族的茶具——蓋碗,早在唐代就已出現茶碗和托盤。陸羽《茶經》云:「自造二十四種,使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唐人李匡人在《資暇集》中對茶托(托盤)的產生也有過專門記述。

唐代的回族先民,一方面受到中國漢族茶文化的影響,一方面又繼承了阿拉拍、波斯等地穆斯林喜吃甜食的習慣,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習俗——糖茶。

元時,不少回族開始在長安等西北地區生活。飲茶習俗也隨之傳到西北、雲南等地。相傳,元朝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因酷熱中署,喝了一位穆斯林老人用瓷碗泡的糖茶水後清醒。從此,回族飲糖茶的習俗遍及全國各地。在回族民間有不少反映回族飲茶的諺語和民謠,如「柳樹的影子不歇涼,要打個清涼的傘哩;寧可三天不吃糧,沒茶喝精神兒短哩」;「雲南的茶葉六盤山的水,誰不誇咱回國茶色香美」;「冰糖棗兒的蓋碗茶,嫩手兒端來放下,兩隻眼睛誘人了,沒嘗來是粗茶么細茶」;「核桃仁柿餅大紅棗,誰不贊咱回國茶味道好」;「金茶銀茶甘露茶,比不上咱回回的蓋碗茶。」

現在,如果您到回族聚居的村莊,就會發現家家戶戶都備有茶和茶盅子、茶懷、茶壺、茶桌等整套茶具。一些開茶館、飯館、做小生意的回民,或在市區、或在路旁、或在樹蔭下,更是器重茶具。他們在茶館、飯館、店鋪門前掛一個牌子,上面畫把茶壺。一些回民看見茶壺,就知道這是「清真」的標誌。

回族講究茶具。過去煮茶和沏茶壺一般都是用銀和銅製做的,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長嘴銅茶壺、銀鴨壺、銅火壺等。現在一般用錫鐵壺、紫砂壺等。回族的茶盅、茶杯品種繁多,千姿百態,特別是有花鳥山水圖案的蓋碗頗受歡迎和喜愛。

回族飲茶慣制及形式

回族由於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國各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飲茶慣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罐罐茶】:流行於北方部分回族聚居區。茶罐系粗砂黑釉陶或白鐵皮捲成。高三四寸,直徑約寸半,且底粗口細。飲茶時,先在茶罐里放入磚茶或陝青茶,然後倒上涼水放到火爐上,待滾過三沸後,將茶倒入小杯中,喝完再加水熬。這種茶水色如咖啡,其味澀苦。但因「罐罐茶」能解渴,使人興奮,邊喝邊聊天,使人感到悠閑自得。

【烤茶】流傳在雲南等回族聚居區。回族飲烤茶,先將茶葉放到茶罐里,然後置在火爐上將茶葉烤黃,再用茶壺沏上滾開水喝。

【擂菜】流傳在我國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區。擂茶是用芝麻、黃豆、茶葉、綠豆等混合製作。回族飲「擂茶」時,桌子上一般要擺上幾十盤茶點,並將盤子擺成字形,如「壽」字等。客人飲茶時,要將原來的字形拆開;自己再擺成一個新字,如「喜」字等,然後主人勸茶、敬茶,客人才開始飲茶。

【奶茶】流行在我國青海等回族聚居區。回族飲奶茶還要加鹽,待茶熬好後再加奶燒開,並放花椒等佐料,待客時還要放兩顆燒熟或煮熟的大紅棗。

【麥茶】流行於西北部分地區。過去許多回族因買不起茶葉,不少家庭都喜歡飲麥茶,將麥子炒成半焦,搗碎倒入茶罐中,佐以食鹽盛水熬煮。麥茶熬成後其味如咖啡。現在飲此茶者已不多見。

【蓋碗茶】是全國各地回族普遍飲用的一種茶。蓋碗,又稱「三炮台」,民間叫盅子,上有蓋子,下有托盤,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緻美觀。每到炎熱的夏天,許多回族群眾覺得喝蓋碗茶比吃西瓜還要解渴。到了嚴寒的冬天,回族群眾早晨起來,圍坐在火爐旁,烤上幾片饃饃,總要「刮」幾盅蓋碗茶。

蓋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夏天以榮莉花茶為主,冬天以陝青茶為主。有條件的還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龍井」等等。身體不好的人可根據病情選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熱泄火可用冰糖窩窩茶;胃寒的人可用紅糖磚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的可常用「八寶茶」,即除了放茶外,還放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元肉、芝麻、葡萄乾、拘記等。一般回族家庭飲「八寶茶」配料不齊時,多飲「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元肉);有的飲「白四品」(陝青茶、白糖、柿餅、紅棗);還有的喜歡「紅四品」(磚茶、紅糖、紅棗、果乾)和五味茶(綠茶、山植、芝麻、薑片)等。

回族群眾還很講究泡茶,說好茶還要用好水泡。回族老人認為,雪水、泉水和流動的江河水泡出來的茶最佳。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族群眾喜歡用甘甜的黃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區的回族群眾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為雪水、泉水、黃河水雜質少,略帶甜味,泡茶不會影響茶葉本身的香味。

回族泡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後放入茶料盛水加蓋,泡茶的時間一般為二至三分鐘。

一些懂茶道的回族老人很會品茶。他們認為,如果茶香而不清則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稱之為上等茶,只有鮮、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群眾把飲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當過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家裡來客人時,主人會熱情地給你先遞上一盅蓋碗茶,端一些油香、撇子、花花等乾果一類,讓你下茶。敬茶時有許多良好的禮節,即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在碗里放入茶料,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如果家裡來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份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送給主客。

回族喝蓋碗茶,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用氣吹飄在上面 的茶葉,而用蓋子「刮」幾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 每刮一次後,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用嘴吸著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如同漢族飲酒那樣。主人倒茶時,客人一般不要客氣,更不能端上來一口不喝。那樣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

在喝茶時,如果喝完一盅還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凈,要留 一點,這樣主人會給您繼續倒水。如果已經喝夠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乾,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從蓋碗中撈出一顆大紅棗吃到嘴裡,表示已經喝夠了,主人也就再不謙讓倒茶了。

茶,是連接友誼的紐帶,不論是漢族人,還是其他民族兄弟,到回族群眾家裡作客,會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濃。

由於茶的益處很多,回族人民不僅養成了飲茶的習慣,而且在走親訪友、定婚時,還喜歡送茶禮。例如回民定婚時,一般要送磚茶、細茶、桂園、紅棗、芝麻、葡萄乾等,所以定婚也叫「定茶」。在回族結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他親戚朋友協助待客叫「喝茶」。同時還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

回族飲茶民俗的特點

回族的飲茶民俗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回族十分重視飲茶的保健功效。

回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借鑒、吸收、發展並總結形成了本民族飲茶的養生之道。其保健功效十分明顯。據調查回族中的一些百歲老人,他們長壽的 奧妙之一,就是十分注意配製不同的茶水飲用。

如回族喜歡吃牛羊肉,吃完向後,多飲磚茶,這樣不僅幫助消化、去膩,而且可以有效地溶解脂肪,起到健身之效。值得重視的是,回族在飲八寶蓋碗茶中,深深體會到,它能驅寒健胃、提氣補益、明目清心、延年益壽。如八寶蓋碗茶中,有好幾種配料都是健腦健身食物。

如芝麻,味甘性平,能補血、潤腸、通乳、增智、養發。《五服經》說,「服之不息,可知萬物,通神明」,對增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確有「青春常駐」的功能。

紅棗,維生素C相當豐富,每百克含量高達540毫克,素有維生素「C」丸之稱,有了它大腦才能機敏靈活。《食物本草會纂》說,「久服輕身延年,補中益氣,堅志強力,除煩悶」。

桂園,有其豐富的營養和滋補作用。它以滋補營血,安神養心,補靈長智,開胃養脾著稱。《神農本草經》說:「可治五臟邪氣,……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核桃仁,其營養價值比雞蛋、牛奶、瘦肉都高,經常在茶水裡泡核桃仁,對增強記憶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大有益處。

實踐證明,回族的八寶蓋碗茶,注重科學配方,是良好的養生食品之一。此俗在回族中代代相傳,現已被越來越多的民族所認識、所吸收,為中國的茶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二,回族喜歡飲糖茶。

這是回族飲茶習俗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回族無論自己平時飲茶,還是待客都要在茶葉中配以白糖或紅糖、冰糖、方塊糖等。如果客人來了不用糖茶招待,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不熱情。


推薦閱讀:

汶川地震十周年 再探巴蜀茶文化
蓋碗材質不同,泡出的茶有啥不一樣?
古人怎麼喝茶?

TAG:習俗 | 文化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