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作樂不問政事的丞相,卻被萬民稱頌,還造就了西漢的太平盛世
西漢第一相蕭何臨死之前向漢高祖劉邦推薦曹參為相,不曾想,曹參拜相後,數年來無所作為,每日飲酒作樂。就是這樣的丞相,卻得到了民眾普遍的讚頌,實在是太令人費解了,難道漢朝的老百姓腦子有問題?
史載,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的刀筆吏,相當於現在的律師,不過也有說曹參是獄吏。但不可否認,蕭曹二人是好友,與曾在沛縣任亭長的劉邦是同事,三人結伴在沛縣起義。跟著劉邦打江山時,曹參常領兵出征,而蕭何為丞相鎮守關中,一將一相兩位好朋友開始產生隔閡。
據統計,曹參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身經百戰的曹參身上有七十處刀傷,若論攻城掠地,他的功勞可以說是第一。但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分封時定功臣名次,蕭何居然排在曹參之上,也許曹參因此心中有些不快,將相便產生了矛盾。其實將相不和在歷史上是常有的事,有些是確實有矛盾,有些呢,則是為了明哲保身,兩人唱的雙簧戲而已。筆者覺得曹參和蕭何就是後者。畢竟在太平年代,無論哪個帝王都不會希望將相之間的關係很好,只有兩派勢力互相制衡,帝王才能安枕無憂。
後來,蕭何重病之際,向漢惠帝推薦曹參為自己的接班人,並認為朝中只有曹參一人有能力勝任丞相之職。聽說蕭何病逝的消息,正在齊國任丞相的曹參便開始著手準備入京拜相,那時候聖旨還沒有下來,曹參似乎未卜先知,可見蕭曹之間互相了解的默契度有多高。
朝臣們都認為曹參與蕭何不和,曹上任後一定會推翻蕭何制定的法令,還會對官員施行大規模的任免,一時間人人自危。過了一些好些時日,政體一點變化都沒有,群臣們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終於等來了新相爺曹參的一紙文書:文告聲名,凡用人行政,一律按照前相國舊章辦理。這個時候,朝臣們懸著的一顆心才算落了下來,紛紛讚歎曹參寬宏大度。
可問題又來了。政體是沒有變化,但曹參自拜相以來,不問政事,每日飲酒作樂。下屬們也競相效仿他,經常在相府的後花園聚會斗酒,除了猜拳行令,有時還要K歌跳舞,鬧騰的不得了。曹參手下有些嚴肅的官員看不順眼,便領著曹參去後花園看那些人的醜態。誰知曹參到了園中,非但沒有斥責眾人,反而加入到他們之中,和他們一起猜酒行令、唱歌跳舞。
朝中有些士大夫聽說這種情況,便上門去拜訪曹參,意圖勸說於他。可是無論誰去,都會被曹參熱情洋溢的硬拉到後花園勸酒,根本就不給你開口說話的機會,便把你灌醉了。結果這些說客基本上都是走著進入相府,躺著被送回家。
消息傳到惠帝耳朵里,惠帝讓曹參的兒子去詢問曹參的政治主張,結果被曹參罵走。這下惠帝的臉上掛不住了,心想這叫什麼事啊,母后干政,我他媽的整天憋一肚子火,平時以杯中物、床上活解悶,朝政都委託給相國了,誰知道所託非人,那傢伙整天喝酒喝的比我還凶,如此下去,國事荒廢,我豈不是會被後世罵為昏君。
於是惠帝立即召見曹參,責問他為何不問政事。曹參問漢惠帝,與高祖皇上比如何,惠帝頭搖的像撥浪鼓,心想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問皇上自己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皇上瞥了他一眼,心中叨咕:就你整天胡吃海喝,還想跟蕭何比?曹參說:「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既然你不如先皇,我不及蕭何,現在陛下您垂衣拱手,我們臣子則恪守職責,遵循維持前代之法令,不就行了嗎?」惠帝無言以對,擺了擺手:好吧你走吧,回家喝酒去吧!
其實在沛縣時,曹參和蕭何的政治主張就一致,那就是以黃老之學治國,清靜無為,法令不輕易出,法令既出,就不能隨便更改,朝令夕改是最大的擾民。
蕭何本著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原則,順應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無為之治」,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不計較自己的聲名,耐得住寂寞,默默無聞的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從而獲得朝野上下一致的稱讚。
在「蕭規曹隨」的影響下,西漢延續著清靜無為的治國方針,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和指明了方向。
本文來源:知歷史 原創作者/不文
推薦閱讀:
※酒知識:冬季喝什麼酒合適,千萬別錯過!
※喝酒不容易醉,其實有訣竅!
※「六法」教你如何辨別白酒真假
※怎樣喝酒才能讓身體少受傷害?
※歷代飲酒詩名氣排行榜,實在太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