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曲阜與中華始祖黃帝的那些事......

作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曲阜是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城市,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故事是一個城市的記憶,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開闢「聖城故事」專欄,你可以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歷史變遷,感觸先人的思想脈搏,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發展城市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讓我們走近聖城,擔當起文化傳播者的責任,共同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

中華始祖——黃帝

在中華民族成長史上,有一位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傳奇人物,一直深受我們民族的崇拜,他就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黃帝。他與炎帝一併被譽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黃帝的父親是少典氏部落的國君,母親名附寶。傳說,附寶在一個明媚的春天郊遊時,來到一個叫祁的地方。突然,瞬間陰雲四合,雷雨大作,只見一道閃電形如蛟龍劃破雲霧,圍繞北斗星左右旋轉,上下翻飛。附寶對此景象感到非常驚愕和好奇,不顧狂風暴雨,停下來仔細觀看。這時,又一道閃電由天而下,整個原野為之一震,附寶只覺得心中一動,竟然由此而懷身孕。24個月後,即第三年的春暖花開時節,孕育成熟的嬰兒便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降生了。 這個嬰兒就是後來一統中原的黃帝。

黃帝出生的時代距今太過久遠, 加之口耳相傳中有失偏頗及後世文獻資料記載不詳等原因, 關於他的生地又成為後世各家爭論的焦點。 在各種爭論之中,「壽丘說」一直為歷史的主流。《史記·五帝本紀》集解:「母曰附寶,之郊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

除此之外,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等古代典籍中均有「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曲阜」的記載。宋代,宋真宗欽定黃帝故里為壽丘。明代萬曆二十四年《兗州府志·沿革志》載,「宋大中祥符元年,以軒轅降於延恩殿,謂曲阜有壽丘,改名仙源,屬襲慶府。」《曲阜縣誌·古迹》載,「宋大中祥符元年閏十月 ,宋真宗以始祖黃帝生於壽丘之故,下詔改曲阜縣名為仙源縣,並徙治所於壽丘。詔建景靈宮於壽丘,以奉祀黃帝。」元代至正十年周伯琦《重修景靈宮記》石碑載:「帝建宮祠軒轅曰聖祖, 又建太極殿祠其配曰聖母。」可見, 黃帝生於曲阜的壽丘在古代已是定論。

壽丘位於曲阜城東北4公里處的舊縣村東北處, 是一片東西走向的高原岡嶺。 壽丘前有神道,在舊縣村東、327國道北側,道旁樹立「黃帝誕生處」石碑一通。 折而北行,迎面是一座石坊,坊額刻有「壽丘」兩個隸書大字。穿過石坊,便是長達780米、寬20米的神道。中經一座拱形石橋,神道盡頭,便是「壽丘標誌區」的大門。大門3間,灰瓦歇山頂,「八」字紅牆,宋代風格。門外為「壽丘」標誌石坊,門內為照壁。

大門裡面是一處寬闊的院落,南北長188.5米,東西寬114米,周圍築以圍牆。 寬闊的院內正中,一泓碧水,四岸垂柳。池塘兩邊,兩通修復後的宋代巨碑隔水池並峙,東西相望。池東之碑即「無字碑」,俗稱「萬人愁」碑,修復於1991年;池西之碑即「慶壽」碑,修復於1992年,通高都在16米以上。當時,由於西碑的贔屓底座未能找到,維修時按照東碑重新做了龜趺。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慶壽」碑的龜趺就在其碑的西側。

院北垣正中辟有一門, 門外往北即是景靈宮太極觀遺址區,南北長155米,東西寬288米。地面尚有巨石數塊,以及元代龜趺等遺存。經考古探測,地下仍遺存有磚砌、夯土地面和眾多建築柱礎等石構件。

入少昊陵大門, 繞過享殿, 一座底寬上窄的疊石高台迎面矗立,這就是壽丘標誌性的建築。元代楊奐《東遊記》載:「壽陵於宋時疊石而飾之也。」「壽陵」即「壽丘」,因避孔子諱而改丘為陵。這座平台建築,基闊28.5米,四面斜坡,各高15.2米,垂直高度12.2米,寶頂方12米,台前立有一通《壽丘碑記》碑。

話說回來,黃帝長大後,因是少典氏國君次子,不能繼承王位,於是受封於涿鹿(今河北涿鹿縣),過著往來不定、遷徙無常的游牧生活。後來,黃帝打敗了炎帝和蚩尤,為安撫南方苗民,就把都城遷到有熊(今河南新鄭市),因國為號,故稱有熊氏。又因黃帝長期活動於軒轅一帶,造軒車,做軒冕之服,所以又稱軒轅氏。而黃帝之名,是因黃帝以土德王,尚黃色而稱之。

黃帝在位時, 正處於我國歷史上部落聯盟相互侵伐征戰的時代,因此黃帝本人也親身經歷過一系列聲勢浩大、驚心動魄的戰爭。最為著名的是與炎帝、蚩尤和刑天的戰爭,而且這些戰爭的過程被後人染上了許多神話色彩。

經過三場激烈的征戰,黃帝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將都城遷至有熊, 天下諸侯無不賓從, 由此恢復了大一統的和平時代。 在這天下太平之際, 黃帝和他的臣子們創造發明了許多東西。其中,較為著名的如黃帝妻子嫘祖教人民學會了養蠶、繅絲和織帛的方法 ; 大臣倉頡根據大自然的現象,經過潛心思索,終於創造出了文字; 樂師伶倫和榮將按聲音高下清濁, 定出十二種不同的律調,並據此鑄成十二口大鐘,用來配合宮、商、角、徵、羽五種聲音,由此創造了完美無缺的樂律;還有一個叫隸首的大臣發明了數字和算術,並製造了各種度量衡,用來稱量各種東西,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尺斗秤。黃帝本人還和醫師歧伯研究醫理, 相傳《黃帝內經》就是記錄黃帝和岐伯討論問答的一部古代醫書,所以後人稱中醫為「歧黃之術」。黃帝還叫臣子制訂了天干地支,用來推算記錄時間、標誌年月,這種紀年方法至今仍在農曆中使用。除此之外,衣服冠蓋、宮室舟車、矢馬鏡鼓、日用器皿等,幾乎都是在黃帝時期發明的。

時光荏苒, 當黃帝110歲時,他預感體力不支, 於是以觀荊山寶鼎名義大會諸侯, 與會諸侯達萬國之多。 正當盛會進行之時, 一隻神龍從雲中探出身子垂至寶鼎上面, 黃帝即帶70 余名親信大臣乘龍而去。 又一說是黃帝在盛會上與諸侯群臣辭別而後安然駕崩,眾諸侯擁靈柩葬於橋山(今陝西黃陵縣)之巔。

由於黃帝的文治武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與華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至今華夏各族包括海外僑胞都以自己是軒轅黃帝之後而引以為豪, 也正是因為此, 黃帝才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而作為黃帝生地的壽丘遺址,也被很好地保存下來, 繼續向後人訴說著華夏祖先的故事。

(曲阜小城故事多)

智慧推薦

wisdom

回復【智慧】開啟智慧生活

回復【招聘】查看曲阜最新招聘信息

推薦閱讀:

天元氣功內功速成秘法 >> 中華氣功網2
《周易》對中華武術的影響
中華德育故事
中華歷史上最悲壯十句話,第一句最霸氣,你肯定聽過
中華五千年繪畫精品(下)

TAG:中華 | 黃帝 | 曲阜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