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 如何毀掉孩子一生?(上)

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家家團圓、張燈結綵,大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孩子成群結隊、瘋鬧玩耍,頓頓大魚大肉、奇珍異果,日日烈酒佐餐、炮聲助興。

這種難得的熱鬧,大概是每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在積攢了半年或一年的孤寂和辛勞之後,最為期盼的年味了。哪怕春晚不好看,哪怕父母愛嘮叨,也哪怕聚會說的都是車軲轆話,這種過年團聚的儀式感,已經足夠遊子再度離家後回味一年,幫助他們獨自撐過在異鄉打拚的日日夜夜。

不過,就是在這種老少團聚的難得時刻,孩子也往往成為父母和親戚們有意或無意的受害者。

有的孩子,被親戚的一句「你爸媽生個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嚇得涕淚漣漣、夜不能寐。

有的孩子,被家長逼迫表演節目,大人在前面圍桌喝酒、喧嘩吵鬧,只有孩子,不得不帶著怨念和憤恨,一曲曲拉小提琴,或一首首彈鋼琴。

還有的孩子,在與兄弟姐妹發生不可避免的衝突時,卻被父母粗暴打罵,情緒被輕視、需求被忽略,過年反倒成了孩子內心的負擔。

對於孩子身上存在的「過年後遺症」,咪蒙還寫了一篇《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歸根到底,就是親戚喜歡藉助或遠或近的血緣關係,把孩子當成了過年時逗樂助興的工具,通過各種謊言、恐嚇和慫恿,故意讓孩子害怕、哭泣和無助,從而通過操縱孩子獲得權力釋放的快感。

如果親戚們在過年幾天當中對孩子的傷害,就足以毀掉孩子過年期間的安全感,那麼同他們朝夕相處至少18年的父母,倘若愛孩子或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誤,他們對孩子的毀滅程度,一定是更高的。

父母可以成就孩子一生,自然也有力量毀掉孩子一生。曾有英國詩人Philip Larkin作詩道:「They fuck you up, your mum and dad/ They may not mean to, but they do.(你的母親和父親會毀掉你的一生,雖然他們並不是故意的,但他們的確會毀了你。)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越來越多人,在成年後追溯原生家庭的不足,回想自己身上大小創傷的來源,思忖父母曾在自己童年時做出過哪些令人傷心的事。

有的人把自己身上的不足,全都推給原生家庭的不幸,和父母教育方式的欠妥;有的人,則在回溯童年的過程,既明白了父母由於時代背景和知識狹窄而存在的局限性,也看到了自己性格內存在的缺陷,在深扒自己的過程中,最終與自己和父母握手言和。

重審自己童年、發現父母另一面的過程,是異常痛苦、顛覆三觀的,而作為父母,其實本應有很多機會,將足以讓孩子耿耿於懷數十年的傷害,扼殺於搖籃中。

勤於學習和思考的父母,已經從各種育兒書籍、教育文章中讀到太多「父母應該做什麼」的信息,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有哪些事,是父母一定不能長期對孩子做的。因為這些事情,很可能足以毀掉孩子一生。

這些內容的理論基礎,都來自世界上最前沿的一批科學家,其中有兒童心理學家、神經科學,以及經驗豐富的兒科醫生,希望能在各位做出善意的傷害之前,給大家一些警醒。

毀掉孩子一生的X宗罪

為了照顧新關注我們的讀者,也為了幫助大家做些複習,在「毀掉孩子一生」系列文章中,我們先從以往的內容開始總結,細數父母容易毀掉孩子一生的N宗罪。

下一篇文章,會出現以往沒有提及過的毀滅方式。

第一宗罪:過高家庭壓力

在《沉淪還是逆襲?家庭出身遺傳的秘密》中,我們提到,現代階層社會中,馬太效應(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將持續存在。

而貧者家庭之所以更容易將貧困的命運遺傳下去,主要是因為,低收入、低學歷家庭中更容易存在高度的家庭壓力,從而制約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認知能力。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壓力不僅僅存在於貧困家庭,條件優渥的中產家庭,其實也存在深深的焦慮,與無邊的壓力。

只不過貧困家庭多存在基本物質需求方面的壓力,而在中產家庭,則更多來源於關於社會地位、身份認同、後代成就和精神滿足方面的壓力。

因此,在《有了孩子,就有了煩惱》中,我們又討論了中產家長的焦慮的產生源頭,以及如何使孩子迫於壓力,而出現抑鬱症、焦慮症,和酗酒吸煙、毒品濫用、飲食紊亂、自殘行為,以及偷竊、欺詐等違規行為。

這樣看來,無論貧富,長時間、高強度的壓力,和緊張的家庭氣氛、僵化的家庭關係,都會對孩子造成教育、行為、精神狀態和未來成就方面,造成極其糟糕的後果。

因物質貧乏而造成的被動壓力,也許是家長自身也難以調節的,我們也無法苛求這樣的家長,忽略基本生存需求,而給孩子儘可能寬鬆的生活環境。因為這不僅需要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幫助。

而中產家庭父母所主動製造的高度壓力,則是可以調節和避免的,即使這種壓力讓孩子成為了你心目中的成功者,他的內心世界,也很有可能是不快樂的。

其實每個家長都知道,當初生孩子的初心,只不過想要家裡更熱鬧,或者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而教育過程中,我們難免注重教育結果和投資回報,對自己和孩子過於苛求。

適度的壓力能夠讓孩子更加懂事、上進努力,而超限的壓力,只會讓他們變成難以幸福和成功的人。

此乃家長們容易犯下的第一宗罪。

第二宗罪:長期體罰、語言暴力

在《棍棒底下真的出秀才嗎?| 研究:體罰對大腦的影響》中,你會看到,父母慣用的長期體罰、語言暴力,尤其在孩子12歲以前,會導致孩子大腦灰質減少、海馬體體積縮小,從而使得孩子智商降低、認知遲緩,語言、記憶發展緩慢,自控力不足、理智思考能力低下,專註力降低,並且在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更容易罹患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和物質上癮。

在人際關係中,他們存在攻擊性、缺乏同理心的幾率更高。

從《哪些成長陷阱,讓孩子階層下滑? | 普通子弟逆襲指南:危險因子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的軀體忽視、情感忽視、性虐待和情感虐待,同樣也會增加孩子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

用暴力解決教育中的難題,其實是家長自身能力不足、耐心缺乏和難以自控的表現,因為人的憤怒,本質都來源於自己的無能。

當孩子叛逆、犯錯、淘氣和不服從時,家長就很容易暴露出管教方法不足的短板,而此時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彼此身體條件懸殊的優勢,以武力施加來達到被服從的目的。

而當孩子自己通過發脾氣、大人、扔東西來發泄憤怒時,家長更不應該通過暴力制止。

要知道,孩子的大腦發育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認知能力不成熟,大腦中負責理智思考、控制衝動的部位尚未發育完全,因此他們無法像我們大人一樣,在適當的時候控制情緒。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應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因為這樣實在不公平。

如果因為孩子情緒衝動,而以更衝動、更暴力的方式吼孩子、打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反應過度,學會以暴制暴。

同時孩子還可能認為,表達情緒是一件壞事,因而他漸漸就會像蝸牛一樣,躲在堅硬的外殼中封閉內心,不再敞開心扉,向父母袒露最真實的自己,也更容易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而自責、自卑。

所以,當我們因為孩子發泄情緒而忍不住想責罵他們時,不如趁機引導孩子深深體味自己的負面情緒、理解情緒來源,表明你理解他為何憤怒,並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重視,然後再說出你的要求,比如「我理解你很生氣、很受挫,但我不能讓你打人和扔東西」。

這會讓他們的情感得到社會化發展,從而有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

當他們明白,父母會給自己充分的包容,允許自己表達情緒,那麼他們就能確切體察自己的情緒,繼而發展出處理情緒的能力。

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偶爾會隱秘地發現,當我扯著嗓門訓斥、指責孩子,或者以嚴厲口吻命令他服從我時,我的內心會升騰起一種權威得到施展的滿足感。

這種權威感讓我感到自己很強大、有力量、有權力,但同時讓我感到了其中的可怕。

大家可能都知道「路西法效應」,就是在特定無約束的環境下,當你有極大的權力對一個人為所欲為時,人類往往會從好人變成惡魔。而小孩子天然對權威和大人的服從意識,正好能夠在家庭這個封閉的環境中,助長家長的權力感。

權力使人快樂,使人膨脹,也使人邪惡和失控。

正常的有自控力的家長,也許不會濫用這種權力釋放帶來的愉悅感,但如果是心理不正常,或者生活中無權太久的隱形人,就很容易沉迷權力感中無法自拔,因而對家庭暴力上癮。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熱愛家暴妻兒的男人,其實都是生活中的loser。對外無足輕重,在家卻耀武揚威。

人性時刻都在失控的危險邊緣,你我永遠都無法斷定自己能一輩子做個好人。親子關係、緣分一場,且行且珍惜,不要讓自己成為深藏孩子內心的惡魔。

下次想對孩子吼叫,或者想抬起巴掌給一頓教訓的時候,不妨先用一分鐘思考:你喜歡訓斥孩子,僅僅是因為想要孩子服從、解決窘境,還是你自己內心其實存在對權威感的沉迷。

如果是後者,也許你就需要仔細審視自己心理的健康程度了。

第三宗罪:父母長期未解決的衝突

這一宗罪,體現在文章《「孩子這麼小,他懂什麼?」 | 研究:關門吵架就不影響孩子了嗎?》中。

從父母長期爭吵中,孩子的大腦也會因為緊張的家庭氣氛而受到傷害,研究還證明,11歲前經歷父母長期衝突的孩子,小腦都要小於正常體積,從而讓孩子學習能力下降、無法集中精力、難以控制情緒,發生抑鬱和精神疾病的幾率升高。

而即使父母不在明面上爭吵,心懷怨恨的雙方,也會在背地裡通過相互瞪眼、面露慍色、彼此冷戰,而繼續製造緊張、詭異的家庭環境。

而孩子都是出色的情緒觀察員,他們會對父母微表情背後的心境了如指掌,從而因為害怕父母矛盾擴大,而逐漸喪失安全感,繼而引發一系列身體反應,比如免疫力低下、心率增加、血壓上升、消化不良,還有習慣性頭痛、失眠、神經衰弱等。

更糟糕的是,孩子會因為父母難以解決的衝突,而漸漸認為自己才是父母矛盾的「罪魁禍首」,在自責情緒中跌落至自尊的谷底。可想而知,這對他們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建立,無疑是一記毀滅性傷害。

那麼,在婚姻這個矛盾分歧與親情愛情並存的共同體中,父母該如何聰明地處理衝突,才不會對孩子造成毀滅性影響呢?可以點進這篇文章看一看,裡面有可以幫助大家的方法論。

第四宗罪:父母一方或雙方出軌

這一宗罪,也和上一宗罪中的父母衝突帶來的影響類似,都是因為父母關係陷入危機,而讓孩子承受非同尋常的心理壓力。

在文章《從林丹出軌說起 | 為什麼出軌這事兒也會「遺傳」?》中,小孩子會因為出軌父母疏於照料而恐懼、焦躁,大一些的孩子會因為父母出軌,而使初步建立起來的道德觀念遭遇顛覆和破碎,在無法承受的父母背叛中,喪失安全感,以及對父母最基本的信任感。

而青少年,由於已經初步發展出自我認知、兩性觀念和愛情觀,當他們發現父母出軌時,心理活動矛盾而複雜,一方面憎恨父母的背叛,另一方面又難以徹底從感情上割離自己,還會由於羞恥而封閉自己的心門,從而出現父母難以控制的極端行為,在學業、社交、職業上面臨坎坷。

不難想像,曾經遭遇父母出軌,而又未能得到妥善解決,沒有真正從內心釋然的孩子,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也難以相信任何人,更有可能通過基因和負面環境,而繼承父母的出軌行為,害人害己。

無疑,這也是毀掉孩子一生的一大宗罪。

第五宗罪:忽略早期教育

在《窮孩子和富孩子的差距,其實都在「早教」中》這篇文章中,我們為大家呈現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事實,那就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會由於家庭資源缺乏、父母學歷低下、缺乏學習經歷、親子交流不足,而在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在閱讀和數學方面,與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拉開差距,而且差距還會越來越大。

令人更加惋惜的事實,是兩種家庭地位的孩子,在出生時的智商測試,其實相差無幾。

而之所以在幼兒園時已經出現較大差距,主要是因為低收入家庭的父母並不明白如何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或者乾脆因為覺得兒童早期教育不重要,以及以為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都只在學校和老師,而生生耽誤了孩子的認知發育。

如果要問哪個階段的教育,會帶來最大的投資回報率,那麼無疑就是5歲之前的早期教育階段。

研究證明,5歲前進行系統、科學的早期教育,可以將孩子的智商測試提高8分,對貧困家庭孩子影響更大。長期來說,接受過良好早期教育的孩子,擁有更高學歷、更好的社交能力、更低的犯罪率,未來也有更高的收入。

所以,缺乏家庭和父母為主導的早期教育,會實實在在削弱孩子的認知基礎、社交基礎,從而讓孩子在日後學習中更加吃力,難以獲得更高學歷,在職業中也較難獲得很大成功。

條件不佳的父母,依然可以通過有心細緻的學習,為孩子提供溫暖的成長環境,和有利於激發認知的早期教育,當然了,如果有社會公共系統的支持和幫助,他們和孩子會得到更多有利幫助。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教育,並非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拼盡努力也沒有辦法。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貧窮,都是因為懶惰。

而如果具備條件的家長,卻主動不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或完完全全將孩子的教育交給學校,那無疑也是毀掉孩子一生的罪行。

第六宗罪:被忽視的母親產後抑鬱

不僅孩子抑鬱會削弱無限人生可能,母親遭受過孕期抑鬱、產後抑鬱,並且不被重視、未經治療,依然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深遠的嚴重影響。

在文章《為什麼媽媽產後抑鬱,傷害的是孩子的大腦?》中,我們已經看到,孕期罹患抑鬱的母親,會通過傳遞壓力荷爾蒙,而減緩胎兒的發育速度,導致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增加早產、畸形幾率,並降低孩子智力水平,損害孩子免疫系統,也讓孩子更容易在未來遭遇抑鬱症。

如果孕期抑鬱得不到重視,或者由於其他壓力因素而導致產後抑鬱,母親還會因為疏於對嬰兒的照料、無法敏銳回應嬰兒需求、缺乏對嬰兒的認知刺激,或者乾脆對嬰兒態度暴躁、充滿敵意,而讓孩子不如健康媽媽的孩子聰明,學習能力低下、社交能力不足,也會增加患上抑鬱症、情感障礙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幾率。

更可怕的是,如果母親抑鬱時期,與孩子負面、消極的親子互動模式成為定式,哪怕母親抑鬱痊癒,孩子也會在學業成就、人際關係和職場表現,以及婚姻關係、親子關係中出現困難。

抑鬱症的發生,沒有一個母親能夠預料,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想要成為患者。也許基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我們尚且無法控制,而在環境和家庭關係方面,我們依然可以努力減少孩子母親抑鬱的發生幾率。

比如,盡量不要使懷孕和生育後的環境充滿壓力,並對懷孕生產的妻子給予身體、心理的關愛。

如果一個家庭中的爸爸,由於對抑鬱症認知不夠或不甚重視,而放任妻子產後抑鬱加重病情,那麼這的確足以毀掉自己孩子的一生,說這樣的家長是劊子手,其實也不為過。

第七宗罪:因手機而忽視孩子

這一宗罪,在文章《刷屏至死:網癮時代,被屏幕吸走的父母和孩子》中有詳細闡述。

研究證明,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玩耍的時間和頻次,成為孩子未來發展強有力的預測指標。

而沉迷手機的父母,自然沒時間和精力與孩子玩耍交流,如此一來,孩子的語言能力、辭彙量和認知能力就會出現落後。此外,當家長的情緒被虛擬世界所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態度也會更加趨於消極,從而增加對孩子出言不遜的可能性,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緊張。

當孩子因為父母熱愛刷屏,而一同加入網癮陣營,他們的大腦就容易受到嚴重的傷害,比如難以專註、失去耐心、容易煩躁,以及自我驅動力差、自控力低下,語言和閱讀能力之後,暴躁易怒、攻擊性強、人際關係差。

一旦長期沉迷網路,孩子的大腦灰質還會出現萎縮、大腦白質出現斷點,以及大腦多巴胺受體減少(專業名詞的解釋,可以點進文章閱讀),這一系列大腦損傷的結果,就是孩子持續變笨、難以控制衝動、同理心麻木,也容易出現物質上癮和自殺傾向。

他們會既不關心父母,也不愛護自己,更不在意未來發展。正如毒品上癮一般,網癮令原本天真可愛、好學上進的孩子,變成冷漠無情、熱愛暴力的小惡魔。

控制自己和孩子的屏幕時間,是每一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完全也是個人可控的一件事,是否讓網癮毀掉孩子的一生,選擇權掌握在家長手裡。

如果因為家長為圖清閑、疏於管教,而讓孩子陷入網癮泥潭,那麼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摧毀力,一點也不比體罰的影響小。

至於如何避免孩子變成網癮兒童,方法論都在上面這篇文章里了。

暫時的結語

今天的文章,也許有的讀者會覺得有炒冷飯之嫌,但我依然認為,根據特定專題,將以往內容做一番梳理盤點,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體系化,溫故而知新。

隨著未來文章增加,我們會繼續在輸出新內容的同時,繼續根據知識體系進行總結。

以上羅列的七宗罪,都是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取得成就,而一定不能做的事。

我們給大家簡單呈現了什麼樣的父母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長期、嚴重的後果,而至於負面影響的形成機制,還需要各位進入具體文章進行探查。

畢竟,僅僅了解事實和後果,而不對原因進行細緻了解,並不能幫助大家深切理解我們所強調的內容,也無法從內心真正明白,自詡深愛孩子的父母,何以會成為毀掉孩子一生的劊子手。

在下一期文章中,我們會列出也很重要的幾宗「罪」:

  • 威脅拋棄孩子

  • 對孩子撒謊(包括善意謊言)

  • 放任自己的壞習慣

  • 隨意揣度孩子的需求

  • 因害怕溺愛而不給孩子基本的愛護

  • 試圖和孩子做朋友(一定有無數家長中槍)

  • 馬虎對待孩子生活飲食

  • 喜愛開車大於走路

  • 認為父母是孩子發展的唯一負責人(或認為父母對孩子發展沒有責任)

  • 無法包容孩子的獨特性

  • 教育中的過度插手。

  • 這些事情當中,其實有很多是父母明知不好,卻依然無法避免去做的,我自己也不例外。

    我會無法控制地指責孩子、會因為玩手機而忽略孩子,會在黔驢技窮之際,給孩子發出「再不聽話媽媽就要走了」的威脅,也會為了圖方便、圖省事而對孩子撒個小謊,有時還會因為控制欲,而奪走孩子通過犯錯和受傷來成長的機會。

    從這些方面來說,我自己就是一個罪人。所以在「如何毀掉孩子一生」系列文的寫作過程,也是我自己查漏補缺、反省自我的贖罪機會。

    而如果家長覺得自己中槍,也不要過於擔心。

    畢竟,像壓力、體罰、父母衝突、母親抑鬱,以及父母沉迷手機,只有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前提下,才會給孩子的大腦、身體和心理造成永久性傷害。

    只要秉承一個原則——「大錯堅決杜絕、小錯偶爾出現、大方向準確無誤」,家長根本不必因為僅僅一丁點的過失,而開始恐慌和自責。

    每對父母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創傷成長。

    做父母的,需要首先放下「成為完美家長、培養完美小孩」的執念。我們只要確保,自己提供給孩子99%的溫暖和愛護,那1%的瑕疵,就讓它隨風去吧。

    我們下期見。


    推薦閱讀:

    前有貴人,後有靠山,一生富貴的3大生肖
    女人臉上的五顆「克夫痣」,婚姻不幸,一生勞碌
    一生坎坷、不順的手相
    再苦也不抱怨的3大生肖女, 熬完2017年, 明年開始福享一生!
    命帶偏財、註定一生富貴、財源廣進?起名風水

    TAG:孩子 | 盤點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