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慈善:6000「逸夫樓」遍布全國學校|邵逸夫|邵氏
除了「影視大亨」的頭銜,邵逸夫爵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慈善家。
在中國內地的慈善事業,邵逸夫主要是通過名下基金會與教育部合作,資助各地辦學。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向內地捐款1億港元;25年以來,邵逸夫基金已為內地教育事業捐贈47.5億港元,捐建學校項目6013個,「逸夫樓」遍布全國各地。
對內地教育貢獻突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邵逸夫基金會通過與教育部合作的方式,將捐贈款項下發到符合條件的院校。在2012年「邵逸夫基金教育贈款項目25周年慶祝活動」上,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曾表示,邵逸夫基金是當前海內外愛國人士通過教育部捐款持續時間最長、贈款金額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的,為內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新華網報道,邵逸夫基金運作25年以來,已連續為內地教育事業捐贈達47.5億港元,捐建學校項目6013個。
原暨南大學校長周耀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暨南大學邵逸夫體育館正是在邵逸夫基金會的資助下才得以順利竣工。「上世紀80年代末,邵逸夫先生通過基金會在內地資助了很多學校,我們學校的邵逸夫體育館是第三批資助對象。」據了解,暨南大學邵逸夫體育館於1989年動工,1991年5月竣工,當時由邵逸夫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國家撥款和學校自籌資金400萬元興建而成。
「當時暨南大學辦學環境較差,完全自籌資金有困難,邵先生的1000萬元資助相當珍貴,項目竣工時他們有代表過來驗收。」周耀明回憶稱,按照規定流程,學校向教育部申請資金,由教育部統籌後向邵逸夫基金會申請,再由邵逸夫基金會撥款。中山大學宣傳處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中山大學逸夫文化藝術中心通過向教育部申請得到了邵逸夫基金會400萬元款項捐贈,目前作為學校教學樓使用。
而在香港,邵逸夫同樣用捐款的方式資助本地教育設施建設,如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捐建的建築。香港中文大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的一份新聞稿中提到,從1967年起,邵逸夫多次資助香港中文大學,促成多項發展。1986年,邵逸夫出資1.1億港元資助逸夫書院建設。2011年4月,邵逸夫及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贈予香港中文大學價值1億港元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普通股股票,並為逸夫書院設立獎助學金。2012年底,邵逸夫再次通過基金會捐巨資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發展。
慈善機構主要有三個
邵逸夫名下的慈善機構主要有三個:邵氏基金會、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和邵逸夫獎基金會。
邵逸夫於1973年成立邵逸夫基金,每年撥款給各大慈善機構,長期致力於文化、教育、慈善事業,其後每年對外捐贈巨額款項。1987年,他捐出第一筆教育款項1億港元,幫助內地10所大學新建了圖書館、科技館,此後連續19年為學校大筆捐款。同時,他還設立了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大學。
2002年,邵逸夫基金創立邵逸夫獎,以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科學家,原則是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由於其設獎宗旨和巨額獎金媲美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有人稱之為「東方諾貝爾獎」。為表彰邵逸夫的傑出貢獻,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此外,發生自然災害時,邵逸夫也會慷慨解囊。在汶川大地震、雅安蘆山地震時,邵逸夫分別捐款1億港元重建學校。
推薦閱讀:
※邵逸夫
※邵逸夫妻子去世,留下百座逸夫樓和愛恨情仇
※揭秘邵逸夫百年情史:90歲時迎娶67歲"六嬸"
※邵逸夫107歲辭世
※邵逸夫與女星合影有啥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