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請輸入標題 bcdef

想讓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先問問你現在幸福嗎?

想讓孩子將來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先問問你自己的價值感如何?

每一幅我們於幻想中所見的孩子未來的畫面,其實都應該就是父母現在的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吧!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著名作者黃淑文女士說:「養育的確就是一場回歸和尋找自我之旅。最好的養育應該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藉由孩子成長的力量,修剪自己生命的枝葉,成就最好的自己。」

別擔心孩子的未來,先做好自己

在養育中,父母最焦慮、最關心的是孩子的未來。但在黃淑文看來,人生充滿變數,只要每天用心生活,珍惜每一天就好。而且,與其擔心孩子的未來,還不如思考一下父母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她說自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是父母規定好的,所以她按部就班地念書,畢業後當了老師,過著穩定的生活。

可是,在她35歲的時候,已經做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的她,把自己的人生歸零了——她辭掉了工作,重新尋找自己,開啟了一份自己想要的新生活:學畫畫、專心寫作。所以她說直到現在,如果讓她去設想自己的未來會怎樣,答案依然是不知道,更不用說去預期和設定孩子的未來了。不走到人生終點,孩子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請輸入標題 bcdef

「生命有很多的可能,不要因為孩子今年沒有考上好的大學,現在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失戀了,被老闆炒魷魚了……就以為是世界末日了。不是的!人生充滿無常的變化和各種可能性。我們反而要鼓勵孩子,也許一扇窗關了,另外一扇窗卻打開了。驚喜總是在峰迴路轉處等著他。」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大樹還是小草?做自己就好

很多父母都認為要把孩子培養為成功的人,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樣的成就。有些孩子也許會成為一棵大樹,但有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株小草或一朵小花。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個性和在未來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養孩子要養出孩子獨特的原貌,如果你的孩子是玫瑰花,就讓他開出玫瑰花的美麗,不必羨慕木棉花可以長得那麼高大。黃淑文記得自己有次種了顆不知名的種子,發芽後莖抽得老長,就是不長葉子。她一度以為是這顆種子營養不良,後來才發現那就是這棵植物存在的方式,它用自己本來的面貌活著。

請輸入標題 bcdef

「表面上看,大樹好像很高,顯得比較有成就,小草、小花是陪襯。可是,在大自然里,也不能缺少小草、小花。而且,你怎麼知道小草、小花過得不快樂呢?而大樹因為長得那麼高,也註定它要承受的風雨更多,壓力很大!」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有機教養,讓愛流動

黃淑文是有機教養的倡導人。有機教養包括應該讓孩子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打開五感,但也包含著讓愛可以自由流動的含義。她認為親子之愛、家庭之愛應該是流動的,是彼此有來有往的,絕不是媽媽單方面付出,失去自我。因此,她認為媽媽不需要過度強調母愛的偉大,或以為當媽媽就必須無窮無盡地付出。媽媽不必當超人,樣樣都要管,都要操心,而是要讓孩子、先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他們的幫助。某些時候依賴先生,某些時候依賴孩子,讓家裡的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很重要,才是媽媽的大智慧。

請輸入標題 bcdef

「如果有一天孩子寫作文形容母親,我們希望他寫的是一個苦命的母親、總在不快樂地犧牲奉獻,還是一個快樂的、總帶給他歡笑的母親呢?我相信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範,孩子自然會成長為他們所看見的人。」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搬進大山養孩子的方式不適合你!

在有了孩子後,黃淑文選擇遠離鬧市,搬到山間居住。因此她的兩個孩子都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長大的,泥土、小溪、樹葉、昆蟲就是孩子們的玩伴。她希望土地的根須能抓住孩子,以後無論走得多遠,都聽得到原野的呼喚和土地的心跳。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因為她的兩個孩子十分受益於整日混跡大自然的生活,他們觀察力出眾但又具有開闊的心胸,自自然然地長大。

但是黃淑文說,在大自然里生活,是她喜歡的生活方式,養育方式自然也是這樣,但這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父母。如果有的媽媽平時連孩子摸一下土都嫌髒的話,照搬她的養育模式就會非常痛苦。

請輸入標題 bcdef

「父母要首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喜愛什麼,在這個基礎上再談養育。任何養育方式最後都是回到自己。去找尋自己真正認可的、也適合自己孩子的養育方式,才是自然養育。沒有哪一種養育方法絕對正確。如果真的都按照一種所謂的絕對正確的方法養孩子,豈不是都要養出一模一樣的孩子來?!」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生活能力亦是生命力

黃淑文很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她認為這種能力不僅是生活所需,也是孩子面對挫折和困境時最需要的能力。她會很自然地請孩子們幫她做家務。有一次她著急趕稿,但眼看要變天了,就囑咐兒子和女兒去幫她收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她當時的心思都在寫作上,根本沒想到衣服晾的高度是兩個孩子根本夠不到的。孩子們來找她求助未果後,還是自己想出了辦法:他們把掃帚、樹枝、棍子等能找到的東西都接起來,再加上一把高點的椅子,終於在下雨前把所有的衣服都收進來了。雖然黃淑文第二天才意識到她給孩子們指派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十分欣慰孩子們能於「不可能」中發揮出了潛力,解決了問題。這種能力其實就會慢慢演變為一個人強大的生命力,是勇氣和智慧的根。

請輸入標題 bcdef

「我們的生命中難免會有挫折。挫折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父母經常是把太多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成功上,而卻忘了教孩子如何面對生命的挫敗。直面挫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他們還是願意而且能夠自己去解決很多問題的。」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爸爸和媽媽本來就不同

因為養育觀念的不同而吵翻的父母不在少數。夫妻間原來被吸引的那一點,放在養育上有可能會變成致命傷。比如原來妻子最欣賞丈夫的不拘小節,但如果丈夫在照顧孩子時也不拘小節,這個原來吸引妻子的特性就會成為養育矛盾的聚焦點。大部分父母懂得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卻容易把矛盾深深地埋藏在生活深處,總是不經意地迸發出不和諧之音。所以黃淑文認為,大可不必去隱藏不同,聰明的孩子早就知道父母骨子裡就是不一樣,父母的愛本來也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父母如果能在教養上步調一致是一種幸運,如果不同實屬正常,且不必過於擔心,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在不同中很好地找到自己折中的做法。一方面要努力溝通,但不用遮掩和忍氣吞聲。真實的生活狀態對孩子更好。

請輸入標題 bcdef

「如果我和另一半有不同的觀點,我常常會拋出開放性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在孩子面前分析自己和另一半的優缺點,坦白承認『媽媽不一定每次都是對的』『說不定聽爸爸的更好』,孩子反而會慢慢具備自己的智慧和價值觀,變得更有彈性。」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每個改不過來的缺點都有背面

養孩子的時候,一些善於反省的媽媽都有過一種心驚的體驗:特別糾結孩子身上的某一改不了的部分。黃淑文也一樣,當她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缺點像自己的時候,很不舒服,也自責過自己為什麼老是這樣子改不過來!後來她慢慢釋然:原來缺點也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特質,這個缺點的背面也許就是一個優點。比如內向的人可能會比較被動,但優點的那面是不會給別人壓力;黃淑文自己是一個比較迷糊的人,但她所有的朋友都喜歡這個缺點背面的那個「善良、可愛、好相處」的優點。要變內向為外向不太可能,把迷糊變精明也不現實,所以黃淑文說,坦然地接受就好了。當你能接受自己的缺點時,也就不會再去糾結孩子的這部分了。

請輸入標題 bcdef

「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的缺點時,對於別人的負面評價也就不會生氣了。當你不生氣時,就發現家裡的氣場變了。這不是別人的改變,完全是自己內在的轉變。一個善於成長的母親,是會改變的,是善於放過自己的,也會是優雅和充滿智慧的。」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用力過猛的愛是種打擾

父母都想把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做到父母能做到的一切。如果覺得哪裡做得有欠缺,就會焦慮不安。黃淑文表示特別理解,她說她也經歷過如此緊張焦慮的時期,甚至一度焦慮到胃痛。但慢慢的,她發現養育不需用力過猛,關注過度也是一種傷害,反而是經常需要後退一步。她舉了自己一個用力過猛的例子:那時候她經常會在兒子自己專心看書的時候,跑過去問他:「你到底看懂沒有?你知不知道這本書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或者當她看到兒子把繪本中她認為的最精彩的幾頁漫不經心地翻過去的時候,就會急匆匆地跑去告訴他,應該看這個、看那個,弄得兒子很不耐煩。現在,她能夠反省到自己當時的行為是打擾到了孩子。看來,陪伴的火候確實需要好好地練習和拿捏,父母經常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退後一步,給孩子一些自己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尊重孩子自己成長的節奏,才更有可能讓孩子蛻變為一個完整的他自己。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有些父母會把孩子的不耐煩視為孩子的錯,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自己的,其實這還是因為父母先打擾到了孩子。和孩子相處,有時候不見得要給出很多意見,安靜地聆聽,用溫暖的眼神接納他的一切,告訴他你永遠在他需要的時候在他身邊,就足夠了。」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每個媽媽都可能會失控

幾乎每個媽媽都和孩子大吼大叫過,黃淑文把這樣的行為叫作愛的轉彎。父母開始明明是出於對孩子的善意,一不小心卻轉了彎,從善意的建議變成了激烈的衝突。她也收到過不少媽媽寫給她的信,訴說自己失控罵過孩子或者失手打過孩子之後的懊悔心情,並且十分擔心這種失控會給孩子的心靈刻上難以磨滅的傷痕。對此,她認為父母也是人,難免也會失去理性或耐性,失控是一種自然的反應。當然最好的做法是能在情緒激烈時離開現場,自己找個空間去平復一下。但如果沒能控制好自己,那麼可以等情緒平穩後,把對孩子的愛完整地表達出來。相信對於孩子來說,任何傷心的記憶,只要你能帶孩子回到愛的拐彎處,讓他看到你愛的初衷,就不會對他造成真正的傷害。

請輸入標題 bcdef

「衝突和憤怒其實是一種神奇的情緒檢測器,我們可以藉由事情的引爆點,了解孩子在意什麼,你為什麼生氣,究竟是什麼原因和恐懼導致你如此憤怒,將此作為彼此更加了解的重要轉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不能說孩子會完全和我們一樣,但至少某一部分會很像我們。所以記得,只要把自己過好,孩子就會傳承我們比較美好的那一面!

(來源:網路/ 編輯:新媒體運營部)

推薦閱讀:

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適合你自己的催桃花的方式呢?
女人,別敗在自己手裡,送給女人的15條忠告
你希望在自己的葬禮上放什麼曲子?
[轉載][E娃手作]給自己的裙褲
那些夭折的感情里,都藏著一個拒絕長大的自己

TAG:孩子 | 媽媽 | 自己 | 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