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劉邦教你如何做人!項羽口無遮攔,劉邦的臉皮居然比他還厚?

(圖)電影《鴻門宴》項羽劇照 馮紹峰飾

分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確實能給人許多啟迪。因為二者前後的變化太富有戲劇性了,所以他們的事迹史不絕書,世無不談。小子看了他們的傳奇,心癢難熬,試著將他們作個比較,不為能夠給人什麼思考,只為聊作一種談資。

劉邦與項羽都是儀錶堂堂的男子漢。項羽人高馬大,令吳中才俊望而生畏,劉邦隆準而龍顏,相貌非凡,呂公一見,便將女兒的終身託付給他。我這裡就從人體部分器官的角度來說。

先說手腳。

在身體各個器官中,手是項羽最倚重的。正如他別虞姬時悲歌的,他的手能「力拔山兮」,司馬遷也說他力能扛鼎。劉邦的手也有不俗的表現,斬蛇起義,卻絕沒有項羽那麼大的力量。可最後的結果是,項羽蓋世無雙的有力的手卻拔劍自刎,整個身體讓人分了,而分了他身體的五個人後來全都得以封侯。

手應該是項羽使用得最多的身體器官。他二十四歲的時候,就替叔父項梁砍下會稽郡守殷通的頭顱,並揮劍斬殺無數。因為手動輒殺人,顯得太盛氣凌人,為義軍決策層所忌,所以在反秦路線上,沒有了叔叔關照的他被派了北上救趙這個不太好的差事,而且還是個副將,而劉邦則分到一個肥差,西進入關。因為在救趙一事上主帥宋義見死不救,他一氣之下,又是手起刀落,將上司一劈兩半,掌握了指揮大權。巨鹿一戰,他破釜沉舟,自絕後路,讓腳們逃無可逃,退無可退,只得跟著手們,以一當十,斬關奪隘,勢如破竹,竟將能征善戰的王離兵團殺得人仰馬翻,屁滾尿流。而同一陣營的那些作壁上觀的眼睛,算是大開了一次眼界,在他們的面前展現的是一幕令他們膽戰心驚的精彩場景。這雙強悍的手,造就他成為風雲一時的西楚霸王。遺憾的是,這雙難有其匹的手,有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容易衝動,喜歡隨心所欲。比如,殺掉義帝,使自己授人以柄;坑殺二十萬降卒,使自己大失人心;「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把火燒掉秦宮,使自己臭名昭著……

(圖)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劉邦,劇照,陳道明飾

劉邦的手其實不比項羽乾淨多少,同樣沾滿了血腥,而且更無情無義。項王的手還能安撫、體恤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士兵,而劉邦在被項羽追殺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時候,竟推自己的兩個親生孩子下車,為的是車子能夠跑快一點,可以讓自己的性命能夠多一些保險係數。可就是這樣一雙狠毒的手,卻最後扼住了項羽的咽喉,使得力大無比的霸王無能為力。什麼原因?因為劉邦的手更能避實就虛,「吾寧鬥智不鬥力」。他的手用得更多的時候是去籠絡人心,比如用來攙扶那些歸順他的人,「以衣衣人,以食食人」,從而能夠藉助許多別人的手,比如原來是項羽左膀右臂的英布的手,彭越的手,周殷的手,去力挽狂瀾。他最倚賴的還是韓信的手,這個曾經雙手爬著從惡少的胯下經過的淮陰窮小子,手當然也沒有霸王那樣有力,但是手有力只是一個方面,有手段才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量級的對手在用力的時候懂得技巧與方法會顯得更得心應手。韓信就是項羽等量級的對手,你有破釜沉舟,他有背水一戰,他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所以打到最後,韓信成了項羽最致命的一手。

項羽的手還有一個明顯的弱點,就是出手很吝嗇。部下有功該封爵位時,他把刻好的印信,揣在手裡摩弄,將印的角磨圓了也不捨得授給該賞的人,所以別人覺得沒受到重視,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自然不甘為他驅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沒有利益,哪有動力?相反地,劉邦很懂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硬道理,大方得像個揮金如土的富豪,大開支票,慷慨地到處封官許願,甚至可共天下。為了一個反間計,一出手就是四萬斤黃金,這樣的「該出手時就出手」,怎麼會不讓人屁顛屁顛地為之效勞?捨得捨得,舍掉的是黃金,得到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項羽能夠扛鼎,腳力自然不錯,他能夠在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說殺誰就是誰,可見他的勇猛,也可見他的迅疾。其它的不說,從他臨死前對他的寶馬依依不捨的感情就可以看出,他把烏騅馬是當做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的。烏騅寶馬當然沒有愧對他的厚愛,它快如閃電,幫他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他很看重自己的這個腳力,這其實是他的一個誤區。我們現在說的腦體倒掛,項羽就是最典型的。他過於重視自己身體的力量了,所以往往剛愎自用,而剛愎自用,就不怎麼喜歡用別人,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劉邦也是愛惜腳的,比如他就很喜歡泡腳,但是一旦有比讓腳舒服更重要的事情,他就毫不猶豫地放棄享受。一次,高陽酒徒酈食其求見,他坐在床上正讓兩個使女洗腳,等酈說足下不宜倨傲地對待長者時,便立刻起而延之上坐。因為他知道酈食其的嘴巴與頭腦非同小可,所以腳只能委屈一下。他的腳基本上是用來開溜的,在打不贏或處在險境的時候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就留得了「青山」在。雖然屢戰屢敗,卻不屈不撓,屢敗屢戰。

(圖)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項羽,劇照,何潤東飾

再說口眼耳腦。

表面上看,項羽的嘴巴比劉邦的要出色許多,但實際上劉邦的嘴巴更厲害一些。

在還沒有起事的時候,他們先後都有幸見到帶著浩浩蕩蕩的車隊出行、被前呼後擁著的秦始皇,項羽當場就誇下海口:「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則由衷地表示著羨慕:「大丈夫當如是也」。前一句豪氣干雲,很有氣概,可也很有侵略性,咄咄逼人,容易讓人視為野心勃勃,甚至可能被上綱上線,一旦被冤家對頭告發,就罪不可赦,這就顯得天真、急躁、魯莽和冒失。後一句在氣勢上雖然弱了許多,可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既可以說是有理想、有志氣,也可以說是一種感嘆,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因而顯得溫和、穩重和成熟。

項羽的嘴巴不同反響,是能夠作為克敵制勝的武器,像後來三國時的張飛一樣,大吼一聲,能夠退敵數里。韓信曾經做過他的手下,說他叱吒一聲,千人皆廢,應該不是大言。在他最後作困獸之鬥時,大喝一句,就嚇癱一將。劉邦的嘴巴則不具有這樣的獅子吼功,就是兩個人非常難得地「當面鑼對面鼓」,也要稍遜一籌,比如,當項羽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要與劉邦單打獨鬥時,劉邦就不敢跟他嘴硬。但劉邦的嘴巴也不容小覷,他還不發達的時候,去赴呂公的宴席,一分錢沒帶,卻大言不慚說賀錢一萬,大咧咧地坐到了上席。打下咸陽,他與三秦父老約法三章,硬是將人心給足足的收買了過去。他曆數項羽十大罪狀,氣得項羽弩射其胸。當他成了皇帝的時候,他說了自己取得天下的秘密:「……吾不如子房,……吾不如蕭何,……吾不如韓信」。這話不僅反應他有自知之明,而且表明他能夠實事求是。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幾個「不如」,這些「不如」,其實就是歸功於人,人自然受到鼓舞,自然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卯足了勁地效犬馬之勞,而且,得到激勵的人,其潛能、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往往能夠最大限度地迸發出來,從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就難怪以蒯通的巧舌也不能說動韓信背叛他了。項羽則比較喜歡居功,居功往往自傲,自傲往往讓人寒心,寒心容易離心。另外,劉邦還有眾口為之「鑠金」,既有三秦父老感恩戴德的交口稱讚,也有許多的名嘴替他遊說,比如酈食其三言兩語就說降了齊國,他派出的各路特使也都先後說動了英布與彭越等人,會戰垓下,圍剿項羽。所以儘管項羽聲嘶力竭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但也難逃兵敗烏江的厄運。

(圖)電視劇《楚漢爭雄》中的項羽(左)與劉邦(右),劇照

項羽的嘴巴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口無遮攔。言為心聲,理論上講,嘴上說的就應是心裡想的。項羽就心口如一,沒有任何花花腸子。這樣為人,是真人,是性情中人,和這樣的人做朋友,是諍友益友,可這樣的人為官,為帥,為王,就不怎麼吃得開,因為他的嘴巴會壞事。項羽直言不諱「彼可取而代也」的時候,就被叔叔項梁掩住了嘴巴,因為這是滅族之語。鴻門宴上,他竟然把自己的「紅色特工」曹無傷給抖摟了出來,無端地將安插在劉邦身邊的定時炸彈替後來變得強大的對手排除了。因此沒有心機與城府的嘴巴只能明著有優勢,而在暗地裡,就得大吃啞巴虧。劉邦就不會像項羽那麼傻,他對自己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踐,對敵人則口是心非,出爾反爾,所以他能逢凶化吉,變被動為主動。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項羽無奈地悲嘆:「虞姬虞姬奈若何?」而劉邦則唱起了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項羽心直口快,嘴巴關不住風,把不住關,又還不容別人多嘴多舌。別人只說了他一句「沐猴而冠」,他便讓人身首異處。「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了別人的嘴不準說,就容易閉目塞聽。所以項羽特別不如劉邦的還是耳朵。項羽的耳朵一聽反面意見,便氣不打一處來,嚇得別人只好三緘其口,最後連亞父的話也成了對牛彈琴。而劉邦則禮賢下士,而且非常善聽。聽了張良的一席話,相見恨晚,立即拜張良為軍師;聽了韓信的話,興奮異常,立即設壇拜將;聽了酈食其的話,便很快禮遇有加;聽了魏無忌的話,就馬上拜陳平為都尉;聽了陳平的話,便馬上撥四萬斤黃金讓他去行離間計;聽了樊噲與張良的話,就不再留戀秦宮的寶貝與美女;聽了陳恢的「投降者受封」的話,馬上依計而行,結果所過郡縣,不費一兵,都紛紛開城投降。當韓信打下齊國,要做「假」齊王的時候,劉邦面對使者,怒火攻心,暴跳如雷,張良、陳平附耳語之,他立即意會,強壓怒火,轉怒為喜,而且超出要求地封韓信為真齊王。而這些「聽」,有些時候還是在別人干預、阻撓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他不受干擾,不容置啄,充分說明他不用天公抖擻,就「不拘一格降人才」,並且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張良揣摩太公兵法而說出來的對策與方略,其他人都難以理解,而他偏偏能夠懂得,所以張良說了「沛公殆天授」的話。劉邦的確有很高的智商,還有很高的悟性,能夠接得住點子。憑這一點,他就是天生的帥才。

劉邦的眼睛與項羽一樣好色。不過他較能剋制住眼福之欲,他優於項羽的還是比較有眼光,慧眼識人。並且還有許多人充當他的眼睛,比如蕭何就是他的眼睛,蕭何月下追韓信,為劉邦留住了一個大人才。而項羽則是個睜眼瞎,看不清叛徒原來出在家門,項伯告密就沒受到任何處分,是親情把他眼睛給蒙蔽了。鴻門宴上,范增多次用眼示意,他視若無睹,白白錯失一次良機。還有韓信、陳平,原來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可他有眼不識泰山,因為他眼高於頂,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裡。

(圖)項羽

當然,說來說去,其實不用腦子才是項羽失敗的最大原因。但如果說項羽真不用腦子也說不過去,「學萬人敵」的他應該算是有勇有謀的人。他身經百戰,幾乎成為常勝將軍,不用腦子是不成的。在每一個戰場,或每個戰役,他都是很能夠用腦子的,破釜沉舟就是一個有力證明。即使戰到最後剩下二十八人的時候,他也可以讓他們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他把他們分成四個小分隊,後又變成三隊,殺敵數百人,自己只損失兩人。他的戰術運用是出類拔萃的,如果他不做領袖,他一定是一個非常棒的超一流戰將。可惜他身為統帥,卻不在全局上或戰略上用腦子。戰術上用,在乎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戰略上不用,就沒有經營,沒有布局,最後弄得自己捉襟見肘,倒東牆補西牆,最終陷入戰略被動。他是最典型的具有單純軍事主義思想的人,他只相信「槍杆子里出政權」,所以到死他都沒明白自己是怎麼失敗的。可見他的腦子一半清醒一半糊塗,而清醒的特別清醒,糊塗的也特別糊塗。他腦子糊塗的地方可謂俯拾皆是:不能任用賢能;不賞有功;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所過無不殘滅,天下多怨;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未識破拙劣的離間計,把一心一意為著自己的范增氣走。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也就罷了,可是又因為太一帆風順,自以為是,不屑於用別人的腦子。范增腦子比他清醒一些,他不用。還有韓信、陳平,都曾給他出過謀,划過策,可因為掉以輕心,不屑一用,結果都跑到敵人陣營里,而反過來對付自己。若用腦於某一場戰爭,就會成為這一場戰爭的當局者,而不能置身事外去謀全局,這是作為主帥最忌諱的。有人說項羽政治上幼稚,算是點中了他的穴位。

綜上分析,在個人素質上,項羽比劉邦出色的地方相對來說是多一些的,但劉邦能虛懷若谷地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又能讓自己的長處發揚光大。更重要的是,項羽大多用的是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與智慧,而劉邦則「得道者多助」。如果說韓信、蕭何、樊噲、曹參等是他的手足與耳目,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或「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那麼張良、陳平等就是他的腦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當然,劉邦的臉皮也比項羽要厚。當項羽嚇他說要烹了他父親與妻子時,劉邦便說,到時候分他一杯羹。劉邦臉皮厚是一貫的,在很早的時候就表現得很充分,一個錢不花,就成了人家的座上賓,也可見他的膽識和氣魄非同一般。而項羽臉皮太薄,寧願死,也無顏見江東父老。

孤掌難鳴,雙拳難敵四手。項羽以一人之力,外加一張薄臉皮,敵劉邦眾人之力,加上一張厚臉皮,如果不敗,豈不怪哉?

原標題:換個角度說劉項

*作者:張獻黨,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推薦閱讀:

國士無雙韓信,為何不願聽蒯通之言,三分天下?
【西漢篇】漢帝國第二批與第三批封侯匯總及十五侯入選原因簡析
[轉載]劉邦靠什麼戰勝項羽?
漢朝能存活400年,全靠劉邦死前一句話!
無賴出身的劉邦為什麼可以打敗貴族項羽

TAG:項羽 | 做人 | 劉邦 | 臉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