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浴室》:比吸血鬼殭屍更讓人恐懼的是無助
來自專欄杜娟
即將在下周上映的《恐怖浴室》是一部結局重組的恐怖電影。這部電影不是只講述了一個心理恐慌故事那麼簡單,更多的傳遞了家庭觀念缺失的體現。看膩了吸血鬼、殭屍等暴力美國恐怖故事的電影觀眾,最近可能會發現亞洲恐怖電影題材越來越多的出現多樣化創作。泰國恐怖電影喜歡圍繞音樂、變態的過程講述故事,日本恐怖電影喜歡利用人倫、倫理、變態的題材講述故事,韓國恐怖電影則同樣喜歡探索人性的扭曲以及一些更為有想像力的題材如:《釜山行》等。中國恐怖故事起源非常早,最為廣泛人知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聊齋志異》的年代,但它在形成電影的過程是較漫的,甚至有點滯後,但近年逐漸越來越多的有了中國恐怖片的特色。中國民間老百姓大多喜愛一些半真半假的故事,一方面有代入感,另一方面填補了精神方面的探詢,所以中國恐怖電影更喜歡選用寫實感強一點的故事。
6月8日上映的恐怖電影《恐怖浴室》從片名上就搶足了噱頭,實際電影並沒有在「浴室」二字下足工夫,場命景名只是一個引導的想像,影片始終圍繞著主人公身上步步深入的身世秘密以及時好時壞的叛逆形象做足懸念。這部電影講述了女孩崔淼在有兩種人生狀態,一種是叛逆心極重的bad girl,一種是長發飄飄的乖乖女,她總是在這兩種精神狀態中顛來倒去。除了精神狀態以外,最令人費解的是她的房間別人不可以輕易進去,裡面似乎埋藏了很多秘密。為了治好她的病,他的父親請來了一名心理病專家,誰知這名專家與她的父親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而且還曾差點醫死過人。自從這名女專家來了以後,崔淼的病更加嚴重了,而哪些有關於浴室的惡夢也經常出現在她的夢裡,她變得更加精神失常了.........
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家庭關係現狀也是觸目驚心的:父親以賺錢為由,長期忽視家庭成員的關係,逼死了母親,同時為了自己享樂也沒有盡到父親的義務,當他想照顧自己的女兒時,才發現為時已晚,悲劇已經發生了。其實由於精神壓力導致精神失常的真人真事在現實社中也時有發生,比如去年震驚娛樂圈的KIMI自殺案,他經歷了什麼走到這一步至今還是個謎,而他身邊的人也諱莫如深,但抑鬱引發的命案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事實證明,很多自殺或精神失常的患者,他們是失去家庭和父母的關愛,導致了內心的恐懼得不到緩解,如這部《恐怖浴室》。
恐懼是一件比恐怖更需要警醒的事情。伴隨著恐懼,是人在腦海中有過的意識。比如:老師為教育學生做出體罰,學生就會恐懼老師的懲罰;校霸在學校為對同學大大出手,同學就會害怕在學校與人相處,很多事情的根源被無限放大後,在實現生活中容易產生新的矛盾後,會不斷的沉潛,最終暴發出一場更巨大的悲劇,難以收場。《恐怖浴室》作為反映女孩成長面臨焦慮敏感的一部電影,它講述了崔淼經歷了家庭變故與個人變故產生的恐怖情緒。在看的過程中,看到這樣叛逆離奇的性格,觀眾可能還會隨著她的行為和判斷對專家有一些誤解,比如:「爸爸和情人會不會真心為這個孩子好?」。
在這個程中,動機成為一種對善惡判斷上的挑戰,你會期待電影給出更多的線索來證實你的判斷。同時,越來越多的線索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發現結局和預期答案相差十萬八千里。比發浴室出現的那個水怪,經過崔淼爸爸請來專家之口,你會提升自己的神經承受能和,等待迷題揭曉。令人恐怖的事都不是出現在答案出來之後,而是明知道很嚇人又忍不住想知道答案的過程。
相比於《恐怖浴室》電影本身,這個故事的意義更值得反思。看了這個電影,我想到了自己的諸多方面。如從片中的少女,想到了我家淘氣的寶寶。少年和青年時期正是塑造人的關鍵時期。有時候或是因為繁忙,或是因為壓力,稍有不注意,我們可能無意中讓孩子承受了太多壓力,忽略了他們內心的恐懼。恐懼造成的危害對人的打擊很大,甚至往往會禁錮人對於正能量的吸收。電影選在6月8日上映似乎有著一定的用意。對於觀眾群來說,它更適合成年人看,有的時候恐懼情緒比血鬼殭屍更可怕。電影用一個恐怖題材的故事提醒觀眾,要及時關心身邊的人,也許在某個節點不經意的溫暖,將會消除她一生的恐懼。
推薦閱讀:
※邊伯賢明明是很鄰家的長相,為何妝後如此妖媚驚艷?
※吸血鬼獵殺套件[8p]
※鉛中毒的殭屍 v.s. 卟啉病的吸血鬼(上)
※《吸血鬼日記》、《真愛如血》、《暮光之城》這幾部片子哪個的藝術價值更高?
※吸血鬼是一種怎樣的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