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自己!
當談到家庭,你會想到什麼?
倒數第二個鏡頭是婚禮上幸福的畫面,
然後直接就跳到了60年以後相濡以沫溫馨陪伴一生的結局。
這幾乎是所有美好愛情電影的通用腳本。
這美好嗎?
美好!
羨慕嗎?
羨慕!
為什麼羨慕?
因為現實中見不到嘛。
為什麼要組建家庭?
一般來說,組建家庭的理由粗略的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因為愛情!
這是大部分人組建家庭的原因,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者說校園戀情。
喜歡她,想天天見面,想永遠和她在一起。生命的時時刻刻都想有她,想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與她分享,每一個精彩畫面都要和她一起。
在這種理由推動下,從愛情走入婚姻,組建家庭是一個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事情。
由愛情推動的家庭組建有著絕好的天賦,也是組建家庭最完美的開端。
但是生活不是童話,更不是電影里表現的那樣,倒數第二個鏡頭是婚禮上幸福的畫面,然後直接就跳到了60年以後相濡以沫溫馨陪伴一生的結局。
愛情是婚姻、家庭的地基,但絕不是家庭的所有。就像電影《重慶森林》中林青霞說的那句話:人是會變的,今天她喜歡鳳梨,明天她可以喜歡別的。
第二類:因為別人都這樣。
覺得年齡到了,看著周圍的朋友同學都成家了,一個個都變成曬娃狂魔、秀恩愛狂魔。你也不禁問了問自己,是不是自己也該組建個家庭什麼的。
這種時候,就是為了組建家庭而組建家庭,只要不是特別差,找誰都一樣。
在我們的生活常識中,上學、考試、升學、畢業、戀愛、結婚、生孩子······
這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
家庭、婚姻的存在變成了一個慣例,不結婚幹嘛呢?
但是如果以這種方式和心態組建家庭的話,那可能會很難找到幸福的感覺。
對家庭的期待基本是沒有的,或者是預設在別人身上,這樣的家庭,是很難能讓人享受生活在其中的。
第三類:怕孤獨、怕後悔。
只要一想到一個人要過那麼久,就會無聊到抓狂,生病了沒人照顧,開心了沒人分享,自己好像生活在世界之外。
希望自己的生活被人看到,希望自己的快樂悲傷有人分享。
或者是後悔,怕自己後悔。
現在不結婚,再大一些就找不到啦。年齡、身體狀態、父母身體情況,種種元素會讓自己恐慌,我是不是也要組建個家庭什麼的呢?
人們不僅在婚姻中有這樣的想法,在其他方面人們偶爾也會如此,比如說為了防止以後不後悔,現在要加倍努力工作等。
但是以這種狀態和心理組建家庭,帶來的後果也只會是機械性的重複生活,重複時間,重複每一天。
使人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期待。
很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和找到幸福的感覺。
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有局限的家庭,原生家庭帶給每個人的局限又都有所差別。
我們在帶有的局限的環境下不斷的塑造自我,這個塑造出來的自我是在局限條件下塑造的。是不完美的,是有眾多缺陷的。
在父母的教育中長大,這其中必定又帶有無數的迷茫和疑惑。
而組建家庭,正是為了解答這些迷茫和疑惑,彌補缺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和快樂就是一切,對於青年人而言,努力和愛情就是全世界。而對於中年人來說,組建家庭,通過家庭了解、發展、豐富自己則是這個階段的目標。
青年階段的你,可能叛逆,可能各種不靠譜,一個人想怎樣就怎樣,反正最後的影響都是自己一個人。
但是步入中年,你要負責人變多了,事情變多了,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且複雜,如何很好的處理?家庭是應對這一系列問題的重要組織。
家庭,對於個體而言,實質上就是提供一個繼續成長和支持的平台,使個體成長為更加成熟的個體。
家庭能帶來什麼?
第一點:內心世界的成長
我們都是從小孩子被家長照顧長大的,後來我們自己稍微獨立了一些,能夠照顧自己,洗衣服、做飯、做家務等等。
內心世界的成長,就是在自己能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能有餘力去照顧別人,把自己愛和溫暖,傳遞到別人的身上。
這不是刻意和壓抑,不是制度和道德的約束下你被迫去做,而是真正的內心充盈,給自己足夠的愛的條件下,還能給予他人。
在家庭關係里,舒適處理和伴侶的、孩子的關係,感受她們的情緒,傾聽她們的心靈世界,進而慢慢的得到發展與成長。
第二點:獨立。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從醫院出生開始,父母要去辦理各種證件,排隊,繳費等等雜事,等到上學了,又有一堆事,這些都是父母幫我們處理的。
在新建立的家庭中,這些,所有的種種事物,都需要我們自己真正的處理,和制定家庭生活計劃。
希望家庭未來朝哪個方向努力,家庭遇到了什麼煩惱,如何解決這些煩惱。
每一件事情,不管是簡單還是困難,都需要我們去面對,去掌控,這些都是很困苦的,正是在這種環境里,才能成為成熟、全能的獨立人。
第三點:溫暖,有信念。
年輕的我們,情緒總是不穩定,很容易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或者遇到什麼挫折自己悶悶不樂,負能量滿滿。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事情會影響情緒,好的壞的,不管是發脾氣還是自己悶悶不樂,都不是成熟的做法。
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使我們被局限在小框架中,而新建的家庭,正是讓自己重新審視,重新面對自己,面對伴侶,面對孩子,的絕佳場所。
調整和發展自己的情緒世界,和愛人互動,和孩子玩耍,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情感上的需要被需要。
體驗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的感受,從而重新建立情緒世界,不再被情緒和感受很容易的控制,學會去愛和包容,成為穩定的、更加成熟美好的自己。
成熟的個體有自己的信念,同時又不是教條主義。
韓寒一部電影里說: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這句話被很多人拿來說,作為區分喜歡和愛的教條。顯然很愚蠢,韓寒本人都出來解釋,不要聽信電影電視中的某句台詞,那只是為了塑造人物,而不是人生教條。
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猴神的信仰是印度的哈奴曼神,開始的時候,這種信仰是狹隘的,他不能進清真寺,覺得這是背叛信仰。但是在巴基斯坦,教父說:這裡歡迎所有人,因此我們的清真寺從不鎖門。
教父騎著摩托車幫助他們離開清真寺後,教父做了伊斯蘭教的手勢,帕萬一瞬間也做出了手勢,但是立馬就改為了哈奴曼,教父看後說,你們那個怎麼說來著?帕萬告知後,教父隨機做了哈奴曼的手勢。
雖然帕萬不是伊斯蘭教,但是他的善良,在教父眼裡,早已的打破了宗教隔閡。
這也給予家庭中信念的啟發,堅守自己的信念,但是不教條主義。
信念的開始是教條的,但是當信念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則是自由的。
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人的繼續發展,這也是家庭組織存在的必要原因。
有些人認為家庭在於維持和穩定,但是這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是穩定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說,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家庭的每個人,單獨的個體是不斷變化的。從小孩子到上學,到結婚,到老去,一切的一切都是不斷的變化。
所以家庭是滋養人的地方,家庭滋養著家庭中的人,家庭中的人反過來滋養家庭。良性循環,才能讓家庭越來美好的發展下去。
讓我們在家庭中,都能做好自己的角色,一起在家庭這個溫暖的地方,共同成長。
圖 / 網路
文 / Mickey
推薦閱讀:
※《建軍大業》影片都有哪些評價?
※喜劇演員沈騰事如何的?
※陳都靈主演的左耳講了什麼內容?她扮演的誰?
※楚喬傳2演員表趙麗穎會變Angelababy嗎?
※你覺得沙溢的演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