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隨筆] 不忘抽空策展的Jonathan Anderson (上)

[展覽隨筆] 不忘抽空策展的Jonathan Anderson (上)

來自專欄慢慢 | 看展隨筆

英國北愛爾蘭的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作為時尚界的翹楚, 並不認為自己是設計師,常常自稱為「搗亂者」。他沒有品牌旗艦店,卻在倫敦東區艾斯酒店(Ace Hotel)附近搞了間workshop,還和攝影師、藝術家、陶藝家、歌手忙活各種活動,做年輕創新的跨界合作。

更有趣的是,他偶爾也在博物館裡策個展

就如他說,「今天的我們不僅生活在一個奢侈品的世界,還生活在一個文化的世界,我們必須要製造更多的體驗」。這讓我對他又有了新的認識,好像也領悟了為什麼他要自稱為「搗亂者」了。

2017年3月,在英國約克郡的韋克菲爾德The Hepworth Wakefield這個看起來很難與時尚產生火花的畫廊里,他策划了群展Disobedient Bodies(不順從的身體)


The Hepworth Wakefield畫廊建立於2011年,出於設計師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之手,畫廊以1903年出生於韋克菲爾德的抽象主義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命名,其內收藏了40多件Barbara Hepworth的作品。對於The Hepworth Wakefield畫廊來說,時裝設計師跨界作為策展人,這還是一次新的實踐。

展覽展於2017年3月18日到同年6月18日,雖然我是去年5月13日才拜訪的,但直到現在還對他印象深刻。如果你是因為Jonathan Anderson來看這個展的,那麼在這裡便能窺看一二他的內心了。我一直都相信「展如其人」,因為有些展覽確實有人一樣的魅力,策展人的心思可以被展現在他的展場上。

他製造了一場20及21世紀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與館內現代英國藝術的對話,通過時裝、陶瓷、家居、攝影、短片來探討身體形態是如何重新想像的。雖然展品有多種多樣的類別,但我覺得它可以被定為時尚展覽。從展品選擇來看,除了展出來自館內的現代英國藝術收藏,比如Barbara Hepworth、Henry Moore的雕塑作品;而Jean Paul Gaulter、Madame Grès、Issey Miyake、Rick Owens等設計師的作品也都能在這場展覽里找到。這些也許是Anderson日常創作的靈感來源,因為其內的許多展品都來自於他的個人收藏。在展覽中,他用身體的概念在時尚和藝術中進行調和,好像那些面料已經邁出了時裝的圈子,變得和藝術沒有界限。

展場被分為13個區域,各自被Anderson工作室的半透明布料隔開。我喜歡策展人為每個區域釋的文字,從第一個分區Finding Form開始,像是帶領著觀眾一點點進入和身體有關的視覺世界。下面我挑選了幾個印象深刻展品。

1. Finding Form

找尋形式

當進入展廳,一個人體形態雕塑所給出的現代語言引出了主題 — 身體,那便是Henry Moore的雕塑作品Reclining Figure。

2.Disrupting Classicism.The Refined Silhouette

破壞古典風格,精緻的輪廓

這裡最讓我觸動的是一台小電視機上播放著2002年Nick knight 為Alexander Mcqueen 製作的The Bridegroom Stripped Bare短片。他解構了一套靜態的新郎的服裝, 並在裸露的肌膚上塗色,在身體上塑造了一件更加中性化的服裝。

3. Bodies In Motion. Bumps.Interlocking Forms

身體運動,疙瘩,連鎖形式

如果你對於川久保玲有研究,那麼你也許和策展人同樣會想到她1997年的經典系列— 隆與腫(Lumps and Bumps) 。她一直都在作品中引發時裝的革命性思考,正如她說「在探尋時裝靈感間,我意識到:衣服可以成為身體一部分,而身體之於衣服亦然。」

4. Expanding Silhouettes.Folding Out

擴大剪影,摺疊

說到摺疊這個主題,策展人把目光投在了日本工藝上,三宅一生1994年的有名的燈籠裙,1989年竹褶裙, 並有雕塑家野口勇的"AKARI"燈光雕塑。這個區域顯得異常安靜,協調。不僅體現在展品上,背後用來做分區的來自於Jonathan Anderson工作室的半透明白色布料也同樣加了分。

5. Reduction. Drawings In Space

減少,空間圖紙 意想不到的是,這裡還出現了用霓虹燈佔領了各大美術館的Cerith Wyn Evans的作品,很難去理解策展人把它作為展品的原因,他和身體的關係是什麼,如何承載空間?但當視線從Alberto Giacometti(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的Standing Woman轉移過來時,這個布局倒是顯得合理而巧妙了。

6. Textile As Armour.Shields And Cages

織物作為盔甲,盾牌和籠子

頻頻用藝術作品強調身體的Louise Bourgeois,一直被川久保玲、Simon Rocha等設計師視為靈感繆斯。這件1998年她創作的"無題",一個軀幹,暗示著一種盔甲的形式,它被防護在玻璃陳列櫃里,也暗指籠子、圍欄和被困的概念。

這件來自2017年Rick Owens 「Glitter」系列中的外衣應該是展覽中年代最新的一件作品了。看似隨意的羽絨服組合,實際上它是以一種反思維,以軟雕塑的方式的呈現盔甲。

感謝JonathanAnderson這位「搗亂者」,一些抽象的當代藝術作品用時裝的語言通俗易懂的傳達了出來。


服裝與身體息息相關

雖然Disobedient Bodies承載更多的是時裝

未完持續,下篇見


SLOW

當代策展設計碩士畢業生,有博物館情懷,喜歡逛店鋪看櫥窗,也貪戀老靈魂。

Instagram:curated_slow

推薦閱讀:

重新開心
對不起,我可能寫不好作文了
重拾本心,勿忘初心
《竹窗隨筆(三筆)》第一筆白話譯
隨筆彙編(二十三)

TAG:隨筆 | 藝術 | 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