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酷寶 | 閱讀,應該比家庭作業更受到家長的重視

星際酷寶 | 閱讀,應該比家庭作業更受到家長的重視

 現在有些家長和老師只盯著分數,而成長絕對不僅僅是成績的增長。即便是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若養成了終身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國外大量研究證明,家庭作業越多,孩子可能會越笨。

  一個孩子即使學習成績平平,但只要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

  閱讀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現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明白,但隨著孩子進入小學、中學,學業負擔不斷加重,閱讀和學業開始爭搶時間,二者間的矛盾也變得似乎難以調和。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其閱讀史」。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學業和閱讀的兼容問題的?為什麼在學生時代培養起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精神飢餓感」更易在中小學階段形成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我們可以很形象地用美食打比方,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才會促使我們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瑪莉安·伍爾夫通過研究兒童閱讀時的大腦變化發現,兒童閱讀是左右大腦兩個區域都一起運行的,而過了這個時期,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退化,我們成年人在閱讀時,往往是只有一個大腦半球在工作。

  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影響著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同時,人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生以後的歷程,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事實上,孩子長大以後,是用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用感恩、慈善、友愛等這些最偉大的觀念和知識在建設。

  所以,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

  可是,自打一上學,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孩子不僅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捨。」很多媽媽這樣說。在巨大的應試壓力面前,如何平衡閱讀和學業,是擺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項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甚至有6.2%的學生閱讀時間為零,只有12.3%的學生花在閱讀方面的時間比較多。

  「國外大量研究證明,家庭作業越多,孩子可能會越笨。」重複的練習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這隻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但是對孩子智慧的發展並無作用。

  依據孩子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的情況,可以把孩子分成了4種類型:

一種孩子既不愛讀教科書,也不愛讀課外學,「這樣的孩子肯定是愚昧無知的」;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第三種孩子只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這兩套大綱絕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和補充的。

  在一些進行新教育實驗的學校中,有些老師可以僅用1個月的時間把課程講完,剩下的大量時間進行閱讀。事實也證明,大量的課外閱讀並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閱讀會讓教育變得更加美好,它在給孩子的成長打好精神的底色。」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們離開校園就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學校教育實際上不僅僅像母乳一樣給我們最初的滋養,最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讓我們學會自主飛翔。」


推薦閱讀:

662.讀書45~《唐代藩鎮研究》
少了實踐,閱讀無用!
世界紛繁,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上帝又一次戰勝撒旦---盧銘的101計劃回顧
450.讀書16~《人類簡史》

TAG:閱讀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