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雜談 | 再再再探美院畢設
來自專欄一心設計教育
▲美院畢設海報
什麼叫雜談,就是瞎扯,所以主題不限。今天聊聊2018年度中國美術學院(以下簡稱美院)畢設。
作為杭州年度盛會,美院畢設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去參觀學習。小編從10年來到杭州,一晃也有8個年頭了,這期間到美院看畢設也好多次了。每次去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美院你可以一眼看出行走在路上的同學,是美院的還是外面的。美院的人,總有一種藝術味,他們相對而言對穿著更加講究,而小編自己則是滿滿的傳統理工科味。
▲行走在美院
第一次去還是本科剛入學的時候,當時是沖著王澍去的,那時象山才剛造好沒多久。到後來水岸山居造好了,去「瞻仰」了好幾回,還特意爬到屋頂上曬太陽。
▲水岸山居
後來就是研究生階段民藝博物館建成,班級里大家組團去參觀、拍照、學習。
▲民藝博物館
再就是現在了,最近西扎的博物館也造好了。可以看看下圖,實際這個建築尺度很大,人站在邊上感覺挺渺小的。看小編拍的圖。
▲西扎設計的博物館
▲小編拍攝的博物館
談到西扎,小編第一次了解是他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看到外觀照片的時候,感覺這傢伙也就一般水平。後來本科有一次做博物館設計,無恥地抄了這個方案,研究它的時候,徹底傻逼了,內部空間複雜到完全無法理解(那時候大三吧)。最後藉助了學長的一個原樣復原的su才終於把它摸透徹。
說回正題,今年美院畢設時間是在5月25號到6月11號,大家要去要抓緊了。小編去的是個周末,所以人特別多。大致看了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以及影視雕塑等畢設展廳。這個重點推薦建築設計和雕塑畢設作品。限於篇幅,本文僅對建築設計進行介紹,會把所有的畢設模型都放上來,由於時間倉促,本文圖片沒有從攝影角度出發精心拍攝(水平渣), 僅為了方便理解設計(找借口)。
走在美院,總能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設計作品,有雕塑、有行為藝術,也有我們建築學常做的小型構築物設計等等。這也是美院的開放之處。哪怕是在浙大,其實你要想做個模型,然後放在室外給大家觀賞,也很難找到空間給你放。
▲建構模型
下面開始講重點。這是建築學院的樓,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吧。標準的王澍式弧形屋頂。然後立面配以折板,入口、通道設開口,就是這麼簡單。
▲建築學系館
2018屆建築藝術系畢業展主題
阮 昊:城市高密度問題下的建築要素研究與設計
劉 暢:群建築——迷宮/花園/村落
魯 偉: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本土建築
王 灝:多層木結構與大跨度木結構
黃明健:流動建築
咳,咳,咳,今年沒有王澍。
部分作品:
▲萬金宇 游牧城市
▲盧耿聰 界面空間
▲揚悠芷 臨城市空間碎片化發展的共生制
▲宋正浩
▲夏程浪
以上為電子稿轉自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公眾號。
以下為小編現場拍攝的模型和圖紙,主要看模型,因為模型太直觀了。小編在逛的時候,基本是先看模型,模型看上了,然後稍微看下圖紙。能用圖說明的東西,咱們盡量少用文字,快題設計也是如此。所以下面小編不多說,給大家看圖。
▲作品1
▲作品2
包含很多日本著名建築師的常用元素,妹島,伊東?
▲作品3
▲作品4
▲作品5
坡屋頂值得學習。
▲作品6
這個模型估計花了好幾千成本?
▲作品7
▲作品8
▲作品9
▲作品10
▲作品11
▲作品12
▲作品13
這剖面很帥,就是空間難用,全是斜面了。
▲作品14
▲作品15
▲作品16
▲作品17
▲作品18
▲作品19
▲作品20
▲作品21
▲作品22
▲作品23
▲作品24(小編最愛之一)
做高層的時候大家最喜歡玩的就是樓梯了,通過變化的樓梯來營造豐富多樣的外立面和內部空間。這個在著名的某高層競賽里也經常能看到。
▲作品25
總有種是曾相識的感覺。
▲作品26
▲作品27
▲作品28
▲作品29
▲作品30(小編最愛之二)
建築整體設計非常簡潔,這是簡潔,不是簡陋。這份簡潔很討巧。
▲作品31
▲作品32
▲作品33
靠吊頂的變化來展現建築空間的縱深感和內部的序列變化。
▲作品34
▲作品35
▲作品36
▲作品37
▲作品38
▲作品39
▲作品40
水岸山居既視感。
從整體來看,美院建築藝術系的模型質量還是非常優秀的,大部分設計都耗費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圖紙的配色和排版風格各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
這次圖文量特別大,原圖總共拍了300多張,2個多G。小編會把原圖壓縮整理一下,打包傳到百度網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小編微信獲取。
本文圖片由一心拍攝,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狸大叔:畫的爛,就是因為你太較真了
※我和於小冬關於油畫造型的對話之九
※救急乾貨 ▏清美設計、央美建築等校考中通用的臨場絕招
※藝考狸大叔:這個都不過關,校考怕是夠嗆了
※美術院校與專業排名 | 如何在眾多院校中找到自己合適的大學?(乾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