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華裔建築設計師,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這個華裔建築設計師,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貝聿銘 ,華裔建築設計第一人,建築無需言說。榮獲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里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

讓我們看看貝老設計的十件建築,感受他為世人呈現的極致設計吧。

1.中國·台灣路思義紀念堂

落成:1963年丨地址: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貝聿銘最早起的建築,可以追溯到1963年落成的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紀念堂。這是貝老接下的第一個獨立項目,起初想用磚砌哥德式的建築,但因台灣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後來由陳其寬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狀,逐布修正形成現在的教堂造形。

台灣路思義紀念堂結合了中國古代寺廟房頂的金瓦和西方哥特式大教堂尖頂的特色,做了一個造型十分别致,屋頂和牆面合二為一的設計。在紀念堂屋面外部用瓷磚瓦,採用黃色富有我國宗教建築性質,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構成形狀呼應的視覺美。瓦分為兩種,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藉此釘頭形成的線條,來增強雙曲面的曲度。

2.中國·北京香山飯店

落成:1982年丨地址:海淀區買賣街40號香山公園內

香山飯店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開創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跟現代風格相互結合的先河。貝聿銘說:「從香山飯店的設計,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當然,作為先驅性的作品,香山飯店也曾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一個是選址太遠,另一個則是建築色調的問題。有人提出,香山飯店的白、灰、黃褐三色,源於貝老對於中國江南傳統民居的考察,故而以白色調為主的建築,可以體現傳統文化。但是,北京大片存在的民居的主色調是灰色的,灰色調正好能夠烘托出黃色調的皇家紫禁城的氣概,而白色就刺眼了許多。

3.美國·肯尼迪圖書館

落成:1979年丨地址:波士頓港口

貝聿銘擺脫密斯風格當屬肯尼迪紀念圖書館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肯尼迪圖書館沒有凹造型,白色的建築在藍天的背景下顯得更加純凈。

建築採用貝老慣用的幾何構成手法,但都是大塊面的交接和穿插,深色的玻璃幕和白色的實牆面形成虛實對比,裙房也是由一些方和圓的幾何體塊組成,追求整體的平衡感。

這座建築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美國建築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貝聿銘年」,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使貝聿銘真正聲名遠揚,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

4.中國·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落成:2001年丨地址:西單商業鬧市區長安街邊

2001年,貝聿銘專程來北京參加了大樓竣工儀式。「這座建築,我花了7年時間。這是我設計的最後一座大房子。」在建築中做花園,西方有先例,但「中國有自己的做法。樓內有園,像四合院,四合院裡面就是空的。」就這樣,一個11層樓高的巨大中庭出現在中行大廈內,頂部和四周配以通透的玻璃,整座建築頓時輕盈靈動起來。

他沒有用柔細的太湖石,而是從雲南石林運來了壯實的石頭,同時配上高大的毛竹。山、石、水、池、竹、窗,這些園林元素在大樓內移步一景,與龐大的空間十分協調。沒有使用任何符號化的傳統裝飾,卻透露出濃濃的中國韻味。貝氏極具特色的幾何結構與抽象到極致的中式園林元素相得益彰,「限制」被巧妙轉化成讓人愉悅的個性和風格。

5.法國·盧浮宮

落成:1989年丨地址:75001 Paris,France

1983年,密特朗欽點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負責盧浮宮改造工程,而貝聿銘把羅浮宮拿破崙廣場上的主入口設計成一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一時間,抗議風潮如火如荼。但是,貝聿銘堅持認為,以簡約而富現代感的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主要入口,就像人們由古埃及文明開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藝術,具有象徵意義。

為了說服高傲的法國人,貝聿銘在拿破崙廣場上建造了一座1:1的實體模型,供法國民眾評鑒。隨著民眾對玻璃金字塔的信心日增,反對聲浪漸漸退去。1989年,當玻璃金字塔建成時,原來強烈反對這個建築方案的巴黎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們說,「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這個古典與現代完美地結合起來的設計,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點六米,各邊長三十五米,採用不鏽鋼鋼架支撐,上面鑲滿了晶瑩透亮的玻璃.它的東、南、北面各有一個小金字塔,對著三個不同的展覽館。周圍有三個水池,池面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建築,把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步入玻璃金字塔,人們可以通過玻璃的自然折光對羅浮宮全貌一覽無餘。夜晚,燈光映照下的玻璃金字塔更加璀璨奪目,散發出神秘浪漫的氣氛。

6.新加坡·新門廣場紙片樓

落成:1990年丨地址:新加坡市中心美芝路

當你看到這一片二維的玻璃牆直衝雲霄,一瞬間大概會以為自己穿越到其他維度了。 這是新加坡的新門廣場,外號「紙片樓」。設計原理是,尖角角度約為40度,而大樓的橫切面呈梯形。所以從某個角度看,只是一面牆,沒有厚度。

7.日本·美秀美術館

落成:1997年丨地址: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自然保護區

1991年神慈秀明會的小山美秀子委任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為其設計了這座私人藝術品博物館。它遠離都市,位於一個原始山林的深谷。貝聿銘第一次到這個地方時,就感動地說:「這就是桃花源。」如果從遠處眺望的話,露在地面部分屋頂與群峰的曲線相接,它隱藏在萬綠叢中,和自然之間保持應有的和諧。

到達美術館前,需要走過一條兩旁布滿了櫻花樹的彎彎曲曲的幽徑,穿過一條長200米的隧道,還有一座120米的斜拉橋。最特別在於建築的80%都埋藏在地下,整個建築由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構成,入口在一層。

整個美術館的採光極好的,外面的雲天山色,全部收入大廳的視線。建築物矗立於大自然中,同時亦成為和大自然相融的一部份。天窗是錯綜複雜的多面多角度的組合,用淡黃色木質材料做成的遮光格子,而室內的壁面與地面的材料特別採用了法國產的淡土黃色的石灰岩,這與盧浮宮美術館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樣。

8.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落成:2008年丨地址:卡達多哈人工島嶼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一半建在海上,一半建在陸上。博物館共有五層,設有展廳、圖書館和教育中心。展廳內展出了800多件7世紀至19世紀的伊斯蘭藝術珍寶。這是貝聿銘最後一個文化項目,耗資3億美元。那時的貝聿銘,已是91歲高齡。他目標是將較久遠時代的價值觀融入當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說的,捕捉住「伊斯蘭建築的精髓」。

館外牆用白色石灰石堆疊而成,折射在蔚藍的海面上,形成一種懾人的宏偉力量。而再看建築的細部,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幾何圖案和阿拉伯傳統拱形窗,捕捉住了伊斯蘭建築的精髓。白色石灰石几何式的疊加成伊斯蘭的風格建築,中央的穹頂連接起不同的空間。內部除了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伊斯蘭藝術品,還包括圖書館、餐廳等功能空間。

9.中國·蘇州博物館(新館)

落成:2006年丨地址:平江區東北街204號

蘇州博物館新館主要採用現代鋼結構,建築色彩則沿用了蘇州傳統民居的建築中的「灰和白」為基調。加之木質邊框和白色天花,木貼面的金屬遮光條取代了傳統建築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線柔和便於調控,以適宜博物館展陳。中國傳統建築的老虎天窗在這裡得到了傳承和改他大面積使用了玻璃天棚,觀眾透過玻璃的折角看到天空,大量採用自然光,且節能環保。

在空間上,書畫廳巧用九宮格,中間貫通,對表達條幅式書畫的用光和所需牆面十分有利;首層展廳與天窗廊道由牆隔斷分開,人漫步廊道,展廳的構架、天花和木邊使人聯想起中國古建築的語言,而廊窗外的一個個庭院,由窗取景,若隱若現。而這所有的組織,貝先生是以非常簡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築語言來表達的

10.中國·南京六朝博物館

落成:2014年丨地址:玄武區長江路302號

六朝博物館,系原六朝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也是南京的首座貝氏建築,和江蘇省美術館南北呼應。地下三層,地上六層,最高處為24米。體系化地將貝氏建築模數、貝氏建築幾何、貝氏建築光影等等貝氏手筆運用到該建築中。

六朝,即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都建都於南京。為了打造出具有生命力、對觀眾具有吸引力的六朝博物館,館內的空間設計煞費苦心。展廳設計凸顯園林風貌。展廳內幾乎沒有實牆,而是用竹子、荷葉等植物置景進行隔斷,再運用光影效果,使得館內視覺通透、移步換景。

從法國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從中國的香山飯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術館,貝聿銘老先生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更多詳情諮詢小叼學姐

u.wechat.com/MOS1imDXl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考官最愛看的「設計草圖」是在看什麼?
一個很逗的國產概念藝術家作品長這樣!畫風突變!
Parsons學姐有話說 | 有沒有想過把流行的Pantone色加到作品集里
呵呵,biè告訴我你還以為RISD讓你畫自行車兒
精華 | 作品集(Portfolio)中必須要表現出的態度及選圖原則!

TAG:建築設計 | 藝術留學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