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追的走投無路,只好南下投靠了同宗的荊州牧劉表。在此之前,曹操已經消滅了呂布、袁術,又在官渡大敗袁紹,而這三人劉備也曾投靠過,無奈他們都不是曹操的對手。
中原戰爭不斷,百姓不得安生,當時的荊州則相對太平,於是荊州成為躲避戰亂的首選之地。
當時的荊州治所在襄陽,而襄陽城與樊城只一江之隔。劉表讓劉備駐守新野,新野在樊城北面,相隔不過百里,新野的北面是宛城,那裡是曹操的地盤。
劉備在荊州過了7年太平日子,「髀肉復生」的故事可以為證。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劉備在荊州住了幾年,有一次從劉表安排的宴席上起身去上廁所,突然發現大腿上的肉又多了起來,見此情景感嘆不已,不禁潸然淚下。等回到座位上,劉表覺得奇怪,問劉備怎麼了,劉備說:我以前四處征戰經常騎馬,以至於大腿上都沒有多餘的肉。而現在很少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都長出來了。時間過得太快,馬上我就老了,但是卻沒有建立一點功業,所以因此感到悲傷。
由此可見,劉備也是性情中人,胸懷大志,然而卻一直沒有成就一番事業。那時劉備已是四十好幾歲的人了,作為一個有崇高追求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
究其原因,還是時運不濟,無人輔佐,在戰略上無人出謀劃策,以至於始終沒有一塊穩固的根據地,雖然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三員大將,但還是四處奔波,寄人籬下。
當劉備在荊州過著舒坦日子的時候,曹操卻沒閑著。
204年平定冀州,205年平定青州,206年平定并州。
207年,不同尋常的一年,這年8月,曹操大破烏桓,統一了北方。
劉備在這一年做了件什麼事呢?
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
三顧,顧名思義,前後去了三次。這次君臣相會決定了三國的政治格局,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建議劉備先佔據荊州,再奪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非常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越發器重諸葛亮,對關羽及張飛兩人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翻譯過來就是,「我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就好像魚得了水一樣」。 如魚得水的典故由此而來。
諸葛亮字孔明,原籍山東琅琊,197年隨叔父諸葛玄至荊州。諸葛亮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之隆中躬耕苦讀10年,從197年——207年,直到劉備三顧茅廬。當時,劉備47歲,諸葛亮27歲,二人整整相差了20歲。
208年,曹操因功封為漢丞相,即刻揮師南下,南征荊州,劉表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小兒子劉琮馬上投降了曹操,曹操不僅得了襄陽,還收編了荊州數十萬水軍,此時的曹操志得意滿,意欲平定江南,統一中國。
劉備那點人馬根本不是曹操對手,於是只得向南方撤退,讓劉備投降是不可能的,雖然此時劉備已近天命之年,身無立錐之地,但還胸有大志,不忘復興漢室。
此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過江東遊說孫權聯合抗曹,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而歸,劉備佔據了荊州,有了一席之地。
三國鼎力格局由此形成,之後,劉備將目光轉向了西邊,開始了他的宏圖大志。
推薦閱讀:
※諸葛亮為何要弄死劉備的兒子?
※英文翻譯:後出師表 (諸葛亮)
※周瑜並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有哪些代表作?
※芒果TV迎戰腰部綜藝,《三寶大戰諸葛亮》如何克服短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