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其實很簡單]談「梵高的耳朵」
來自專欄 Adrian鄭志剛
??常有人談論在全球化的節奏中,城市發展變得相似。然而,城市並非一日建成,也不是孤立與靜止的,而是處於不斷演化之中,還也包括了所有未建的空間,這其中牽扯到更多宏觀課題。眼下,K11在幾座城市落地,如何使其融入這座城市的血液,如何充滿活力,人們是否樂於身處其中,這些都是我與團隊一直在思索與討論的問題。公共藝術,無疑是一劑良方。
?2016年我加入了美國公共藝術基金會董事會,第一次成為紐約藝術機構的受託人。K11藝術基金會與他們的目標一致,致力於藝術的大眾普及與發展。「梵高的耳朵」這件公共雕塑作品2016年由藝術家組合Ingar Dragset與Michael Elmgreen的創造,並在紐約展出。展出結束後,K11藝術基金會就將其作為永久收藏展於廣州K11。這是「梵高的耳朵」在廣州落地的始末。
「梵高的耳朵」是一個豎立擺放的無水泳池,有著耳朵一般的外形輪廓。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代廣州水網密布,水城歷史悠久於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後由於城建變遷而逐漸泯沒,是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是其中一個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所以,我將這份禮物送給廣州,就是希望廣州作為港口城市,可以繼續耳聽八方,海納百川,將世界的文化匯聚於此,然後流入全中國。
?泳池內壁的淺藍色很容易聯想到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和埃德·魯沙(Ed Ruscha)的作品。泳池元素也出現在Elmgreen & Dragset的其他作品當中。藝術家解釋作品讓人聯想起上世紀50年代一些加州私宅前的游泳池,這與東海岸非常公共的城市場景形成對比,就像是一艘外星飛船降落在這個突出、忙碌的環境中,2016年雕塑出現在紐約洛克菲勒廣場時,確實有這種驚奇的效果。
2016年,雕塑出現在紐約洛克菲勒廣場。
?作品名「梵高的耳朵」則反映了神話與平凡的反差。就像梵高在絕望中割掉自己耳朵的故事一樣。希望這個錯位的游泳池能夠引發人們思考更多。我覺得這個作品,很能說明公共藝術的精神。梵高的耳朵,在藝術史上是多麼重要、有力量的一個意象。但藝術家簡單的轉化,將之變成每個人都可以接觸的游泳池,正正說明藝術應該是屬於大眾的。也許在廣州,人們會形容那是個豎起來的藍色浴缸或者會說藍色耳朵、藍色葫蘆、藍色花生。我與團隊所喜聞樂見的是遠渡重洋的作品就此變成一個鮮活有趣的城市地標,讓市民對作品和場景產生自己的理解。????
推薦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博物館:藝術史入門推薦
※迴旋——當代陶藝展
※沙畫教程,如何成為一個沙畫高手
※書法家徐兆祥-- 筆酣墨飽 行雲流水
※鋼琴,是否耽誤學習文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