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一種餓,叫姥姥覺得你餓

有一種餓,叫姥姥覺得你餓

來自專欄葡萄乾媽媽

小羊媽媽帶葡萄乾回姥姥家呆幾天,以下場景每天都要N次上演。

「你看孩子是不是餓了啊?要不要先喂一喂?」

早飯前大家還沒動筷,口欲期的小傢伙開始躍躍欲試,啥都想要伸手碰兩下。

「不用。」我淡定的回答道。

等片刻,煮好的雞蛋剝好了,Q彈十足,小傢伙又有了興趣。於是姥姥繼續說:

「你看孩子著急的,咱給孩子喂點雞蛋啊?」

「不用。他還沒到6個月,再等幾天才能加。「

我開始多說了一些話來解釋。

家裡烤了地瓜,一掰開香氣撲鼻,看著大人們都在大快朵頤,小傢伙又開始手舞足蹈。

「你要不要來一小口給孩子啊?你看孩子都餓壞了啊」 老母親是真著急。

「不用不用不用不用,我說了多少遍啦,他現在沒到加輔食的時候,加的話也只能吃米粉,吃一種也得觀察個兩三天,還得先吃沒有味道的,然後才能一點點來。。。」

我終於忍不住了,開始噼里啪啦說一大堆。

姥姥不說話了。

心裡滿是不悅,眼神里充滿了「女兒要把外孫餓壞」的不信任。。

平靜沒過多久,同樣的對話又會再一次上演了。

然後繼續被我回絕。然後繼續上演。繼續回絕。

末了還要加一句,

「孩子啊,不是不喂你啊,你媽媽不讓給你吃啊 。。」

這就是一種「姥姥覺得你餓「的奇妙體驗。

我們習慣稱之為代溝。

人們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過來人的經驗都有他的道理。

人們又常說,」你小時候我們就是這麼把你們帶大的。也沒看有啥毛病啊。」

於是當你自己研究多了書籍、文章、APP 上各種科學育兒的理念,並且打算在自己漫長帶娃的道路上付諸於實踐應用的時候,你發現最大的攔路虎不是家務與帶娃的難以平衡,不是睡眠不足的身體疲憊,而是你身邊最有經驗最有話語權也最不容置疑的老人們。

從生了娃坐月子開始,他們就要拿出老一套指點江山:

不許洗頭,不許刷牙,不許自己抱孩子;

不許看書,不許光腳,不許偷偷看手機;

不許少吃雞蛋,不許一日低於四午餐,不許吃各種涼的脆的爽口的水果。

熬過三十天月子度日如年後,你以為自己走出了舊社會,開始邁向新中國,馬上人民群眾翻身當家做主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

Too Young.Too Naive.

你說要規律餵養三個小時為一個區間,老人說孩子太小,這樣子要餓壞了啊,總是開始敦促著加奶粉啊喂輔食;

你說生長曲線上寶寶的體重指數都很健康,老人說」你小時候可比這胖多了「,好像胳膊上沒有幾道米其林的褶都是不夠吃似的;

你說按照寶寶的規律這個點明明困了該睡了,老人非要帶著再出去轉一圈,多熬一熬才能睡大覺,要不然一會一小覺都給睡散了;

這樣子的育兒差異背後,不是長輩對自己權威受到質疑的不滿,就是晚輩對於自己觀念受到不尊重的抱怨。

有的憋在心裡積少成多,有的露在口上徒增不快。

而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會毫不懷疑的第一時間找老人來帶孩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育兒差異?

為什麼舊時代的法子到了如今反而不可行了?

難道那個時候的人們都錯了么?

當然不是。

我們只看到了一代一代老少更迭,去忽視了社會大背景也在不斷變遷。

曾經的月子餐里雞蛋要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可否認其營養對產婦大有裨益,但是那個年代人們平日里的營養匱乏決定了生產後的供給需要;

而今天的我們不用非得懷孕生產,平日都是三天一大聚兩天一小聚,什麼雞鴨魚肉牛羊排骨都是伸手可得頓頓有的吃,營養過剩的身體其實並不需要一日四五頓的「特殊待遇」;

曾經的布尿片一摞又一摞,乾爽又透氣,老人們用了多少年,現在一看到大夏天還要在小屁屁上貼個紙尿褲,就開始大呼小叫「脫下來吧「;

可人們並沒有注意到當時的物資匱乏,和現如今用完即扔的方便省時相比,科技發展下老習慣其實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們習慣於把」給孩子最好的「掛在嘴邊,吃的用的都要買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所接觸到最潮流的,卻忘了其實最該跟上步伐更新的,不是一罐奶粉,不是一個玩具,而是我們的育兒觀念。尤其是孩子主要撫養者的觀念。

陝西省洋縣海蓮村有個約60平米的養育中心,2年前還是麻將活動室的這裡,現在早已經被改造成了供留守孩子們活動和學習的天地。

在空心化嚴重的鄉村,孩子們總是一出生就被丟給老人,「隨便帶帶,健康就好」。而這裡所做的,就是教會奶奶帶娃,讓媽媽們放心。

真正的學生不是孩子,而是他們的」家長「。

因為教會家長如何更好的培育孩子,比單單教育孩子更迫切,這項工作才更加任重道遠。

前天下午姥姥開車帶我們外出,偏高的氣溫讓坐后座的我隨手就開了車窗,小風吹得那叫一個爽呀,這個時候姥姥一如既往的開了口,

」把左邊的車窗關了吧。右邊的打開。「

正在猶豫」哪邊開不都一樣么「的我,突然就意識到老母親的良苦用心。

原來風向是自左向右的,左邊的風太沖了,右邊的車窗既可以保證通風,卻又不至於太直接。

看著駕駛座上專註開車的姥姥,小羊媽媽心裡還是起了絲絲波瀾。老人還是有經驗的啊。

就像那天的閑談:

—— 」孩子,你不要嫌媽媽嘮叨,我們觀念不一樣,但是可以溝通啊」

—— 「但我接受不了同樣的話你反反覆復說好幾遍。。。」

—— 「嘮叨啊,那是因為我們老了吧。」

是啊。也許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吧。有的時候可能我們太苛責他們了。

老人們說歸說,但他們的愛總是好的,出發點始終是為了孩子。我們鬧歸鬧,但帶娃的道路上還是需要前人指點的,畢竟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

這份「姥姥覺得你餓」的愛,好似一份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

我們需要做的,是分辨其中,取其精華之肉美,去其糟粕之骨髓了~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評論、轉發、點贊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什么搭配白米粥好吃?
漢堡包,煎餅果子,速食麵,在中國古代價值多少?
吃完這家全球排名第一的餐廳,我只想吃頓麥記冷靜一下
【美食也黃暴】:南哥呀,我是豬大腸,你不吃,你就入地獄!
我問了一下蔡瀾:您給那麼多餐廳題了字,哪家還想回去吃?

TAG:美食 | 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