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回:空中宮殿古墓麗影,九頭蛇精大放異彩
來自專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建博之言
仙劍波斯臥龍崗|皇氏古建築大全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壹部卷二越南柬埔寨手稿篇
第155回:空中宮殿古墓麗影,九頭蛇精大放異彩
?原創圖片(本文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Jumboheritagelist)本章節文字內容部分來自公開網路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商業用途。
吳哥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吳哥也是旅行者嚮往的聖地。從九世紀初始,吳哥王朝(802到1431)先後出現二十五位國王,統治著中南半島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灣之間的大片土地,其勢力範圍遠遠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領土,盛極一時。
其間大興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蹟吳哥城(Angkor Thom)、吳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宮等600多座印度教與佛教建築風格的寺塔,大放異彩。1431年泰族軍隊攻佔並洗劫了吳哥,該城廢棄。
隨後繁華的吳哥就湮沒於方圓45平方公里叢林榛莽之中,到16世紀已成為一片雜木叢生的廢墟,逐漸被人們遺忘。
方圓十平方公里的吳哥城,俗稱大吳哥,是高棉帝國的最後一座都城,始建於9世紀末,闍耶跋摩七世趕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後又作了重修,被稱為「第四次吳哥」。
吳哥城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的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吳哥城南門外的護城河上架有石橋,橋的兩側欄杆上各有一排54個石雕的半身像,一邊代表神靈,另一邊代表惡魔,他們手上拉著眼鏡蛇化身的巨蛇王。
據說寬約百米的護城河,在古時養有很多鱷魚,是用來抵禦敵人進攻的。鑽進小小的南門門洞,拔地倚天的古樹整齊地列在路兩旁,樹縫裡透著溫柔的晨光,輕風吹過,樹葉嗒嗒地落到了行人身上,又滑到了地上,說不出的愜意。
我帶著隊伍走到勝利門,路過《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406:巴芳寺,再徒步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407:斗象台,途徑黃土滾滾的土路,隊友抱怨說每年幾百人湧入景區,為什麼不像中國的景區那樣修建柏油水泥公路呢?據說是為了保持古城的原始面貌。
斗象台為十二世紀晚期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巴揚寺式(Bayon)建築,台的長度超過三百米,共有三個平台。南部的梯級以三頭飾的大象為柱,象鼻卷著蓮花。平台的牆壁則雕上獅子和神鳥。
象台的外觀,主要是厚皮動物如大象、犀牛、河馬等圖飾,栩栩如生。古代的吳哥國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檢閱,舉行各種公共儀式,馬隊、車隊、象隊,魚貫在廣場上走過。
事後我們又在烈日下參觀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408:空中宮殿,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之一,位於吳哥城中巴雲寺西北,巴普昂寺東北。
空中宮殿最初是真臘國王羅因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 )在位時( 941年到968年)在興建王宮的同時,建造的濕婆廟,後為蘇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為須彌山式印度教寺廟。空中宮殿的風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須彌山造型來自印度神話。
空中宮殿雖然不如吳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築藝術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吳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吳哥窟建築藝術中幾項原素,須彌山,中心寶塔,畫廊,廟門閣。空中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台重疊成金字塔形,象徵須彌山,各層須彌台的四角,裝飾著獅子或大象。
須彌台由紅土磚塊壘成,第一層台基長約35米寬約28米高4.6米,第二層台基長約30米寬約23米高4.4米,第三層台基長約25米寬約19米高3.2,總高度16米。須彌山四邊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階連通上層。最高層的須彌台周邊有一道現已不完整的畫廊。空中宮殿頂層須彌台中央,原有金寶塔一座,現不存。
1295年隨元朝使團出訪真臘國的周達觀敘述,空中宮殿的金塔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間傳說,金塔內住著高棉人奉為神靈的九頭蛇精,夜化女身,與國王同寢交媾,雖王后也不敢入內。二鼓方才出來與王后同寢。如蛇精一日不見,則國王死期將近,如國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災禍降臨。
吳哥建築中畫廊是吳個建築藝術特徵之一。在空中宮殿中,畫廊第一次以一個包圍須彌台基四周的迴廊形式出現。畫廊是單檐結構,也有廊頂但比較矮,吳哥寺的迴廊則多加一層,成為高大的雙重檐建築,乃是空中宮殿畫廊發揚光大的結果。空中宮殿的風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須彌山造型來自印度神話。
真臘國人奉眼鏡蛇為神靈,在吳哥城的入口大道和吳哥窟的大道上,處處可見多頭蛇的造型。印度神話中毗濕奴令92尊阿修羅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蘇吉當繩索攪動乳海的故事,還刻劃在吳哥寺的畫廊上,足見古真臘受印度文化影響之深。
高棉語中的「吳哥」來自梵文Naga即蛇。空中宮殿雖沒有多頭蛇的造型,卻留下國王與化為女身的蛇神夜夜共眠的傳說。關於國王與蛇女共宿的傳說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話。古印度普拉納斯族的傳說中,相傳印度拔羅婆王朝的締造者婆羅門斯坎達西司雅(Skandasisya)是蛇女之子。雖是傳說但與中國古代「真龍天子」之說,異曲同工。
在我國民間,許仙與白蛇的愛情更是傳承了幾千年,所以蛇精化為美女是很多國家神話傳說的女主角,可能因為蛇腰柔美,可以比喻為美女的苗條。
在景區依然看到地雷受害者在賣藝表演,女隊友大多體力不支,再去塔布籠寺參觀,這裡的遊客更多,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擠在路上動彈不得,幾個女隊友在幾株大樹和古牆下面拍攝了很多照片,芾蹇就是攝影師,不停拿蘋果手機給他們拍照,
自己反而沒有拍什麼照片。中國的跟團遊客和歐美遊客都很多,把很多狹窄的出入口擠得水泄不通,八年前我來塔布隆寺的時候,遊客不足現在的八分之一,而我還是在春節期間過來的,只能說最近幾年我國出境遊客呈現井噴式增長。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0984:塔布隆寺,位於吳哥窟東面,是大型的石頭堆砌而成的佛教寺廟,吳哥遺址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建於12世紀末,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造,
也叫「母廟」。那時寺中有3000僧侶,其中有18個高僧。最令人難忘的是考古學家有意保留了茂盛的樹林,讓人們知道它是如何從叢林發掘出來的。
出大吳哥城東門前行就可以到達塔布蘢寺,這裡也是電影《古墓麗影》的外景地,塔布蘢寺出名與電影《古墓麗影》有很大的關係,電影《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曾在此取景拍攝。
塔布蘢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叢林吞沒。盤根錯節的巨樹纏繞著佛塔,佔領了長廊,撕裂圍牆,掀開石階,探進門窗,舉起房頂……無花果樹和木棉樹盤根錯節在遺址上,建築與叢林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給保護工作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坐視不管固然會古寺不保,強行分開也必然樹亡寺毀。
因此現在這種奇特的擁抱至今仍然保持原貌。由於捨棄了神山式的結構,這裡就成了熱帶雨林的天下: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塔布蘢寺里里外外,深入建築中。寺內倒塌了的石塔和圍牆這一堆那一堆,挺身而立的大樹東一棵西一棵,使原來規矩的寺院成了迷宮。
這奇特的景觀形成於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當19世紀法國人重新發現這裡時最終放棄了整修而保持了最初的模樣,是因為整個寺廟被一種當地人稱作蛇樹的卡波克樹粗大的樹根莖幹盤結纏繞,
粗壯得發亮的樹根樹莖伸到屋頂,纏上樑柱,探入石縫,裹起迴廊,攀上門窗,它們無所不在,幾乎與廟宇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它們可能一定程度的破壞了寺廟,但肯定也一定程度地支撐了寺廟,到了今日更是再也無法將它們分開。在這自然與人為建築相交融的奇特現象,塔布蘢寺周圍的巨樹生長力極強,日子久了, 巨樹的藤蔓就長到了塔布蘢寺的石塊中,慢慢地撕裂了圍牆,盤踞了房頂,變成了寺的一部分。
現在看到的塔布蘢寺已經完全是一個樹和廟的共和體了,也許很多年後塔布蘢寺就將徹底被巨樹所覆蓋。目前印度正在贊助維修這座寺廟,進展緩慢。
隊友在塔布蘢寺的大樹下面拍攝了很多照片,其中圍牆旁邊有一株大樹,有人鑽進樹洞拍照,我們逛完之後再出門找地方吃飯,一群人點了很多菜,我喉嚨發乾不舒服,不停咳嗽,吃完飯之後司機企圖直接帶我們去小吳哥,之前已經省略了茶膠寺,
當時我們路過《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409:茶膠寺Ta Keo,隊友因為太累了,不願意下車參觀,儘管我本人很想再進入參觀,但隊友都是那些腐敗型的對歷史文化沒有興趣的人,她們說看個吳哥窟就可以了,看個代表性的寺廟,其它都可以忽略。
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1000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興建,但半途而廢。茶膠寺遺迹可見祭壇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築,堅硬的長條青石,
整齊的堆積在三層平台上,為扇山金字塔結構,五座蓮花塔底層平台長120米、寬100米,中央塔高50米。荼膠寺並沒有經過很多裝飾,這讓它在裝修精美的柬埔寨建築作品中奪目而出。
但也正是它的簡潔建築風格讓它享有一定的建築地位,它的藍圖顯示了人類精神和欣賞品味的發展。茶膠寺原本是闍耶跋摩五世為自己興建的葬廟。但是他在位時期,很多寺廟都沒有完工。茶膠寺便是其中之一,
在做到裝飾工序的時間停工。作為一座未完成的建築,茶膠寺記錄了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用石塊築起整座建築,再在牆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這座寺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還未完工,至於未完工的原因還未查明。
如建完的話,茶膠寺無疑是吳哥窟建築群中最美好的一座寺廟。這座寺高達 22 米,氣勢驚人。茶膠寺巨大的石頭被切割成正常的尺寸,加以疊加。茶膠寺沒有精緻的裝修,設計簡單,與其他寺廟有很大的區別。
此寺建造過程中跨越兩個王朝,因此四面門中僅有東面大門有雕刻,人民在此處可輕鬆了解到所有吳哥窟遺址群的建築都是先將石頭堆積再行雕刻,證明當時建築技術為「先堆後雕」。
茶膠寺的版圖呈方形,五座石塔像骰子上的五點一樣排列在頂台上,高12 米,下面是三層疊塔。茶膠寺象徵著須彌山。基底建得非常精細。寺廟有兩層圍牆,四個方向都有入口石塔。東入口石塔的石柱上有一段碑文。疊塔的底下兩層形成兩個庭院的底座。一個庭院由牆包圍,而另一個則由長廊環繞,長廊很窄,不能供行人行走。
我們一起走到皇家浴場對面的斑袋客帝(Banteai Kdei)參觀,這裡還算幽靜,只有六個隊友下車參觀,剩下的在車上休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410:班提卡黛(Banteai Kdei)為佛教僧院,中央寺塔及長廊都已坍塌。四門上都飾有神鳥伽魯達浮雕,門上方也有四面佛雕像。
參觀完畢之後我們又走到對面的皇家浴池,它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是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現在只剩了石基。皇家浴池是一個大湖,長約700米,寬200米,
有大規模的優美平台。皇家浴池內一直都有蓄水,周圍綠葉環繞。按一位法國建築師的話說:它在黃昏時分帶給人以最美麗的吳哥園林景觀。
浴池建於十二世紀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來供奉菩薩,屬拜雲式建築。皇家浴池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在這裡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為前景陪襯的水面比吳哥寺大多了。皇家浴池位於班提卡黛東入口的馬路對面。可以從這條路上進出皇家浴池。有一個大型平台通向池中,這個平台由紅土沙岩建成,呈十字形,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樽石獅。
前面有一隻揭路荼騎在一條三頭蛇上。後面是一幅傳說中的畫像,由一條三頭蛇、低一點的地方是一隻揭路荼,蛇尾有更多的小蛇頭。蛇身在一個檯子上方,這個檯子由傳說中的和尚們舉著。
我和另外一位男隊友拍完照後返回到車上,景區到處是人,騎行的人並不多,再行駛進入小吳哥參觀,我發現護城河上新建了一座棧橋,另外一座石橋正在維修保養,隊友臨時在護城河邊擺各種姿勢拍攝集體照,感覺像是搞團建的氛圍,
我敦促了幾次,最終大家才一起驗票後走進景區,一群人提出要先休息,爾後繼續行進,經過路邊,發現棕櫚樹汁液也能飲用,我們逛到池塘邊,我給丫鬟和貅仙拍攝了一些照片,又排隊半小時爬樓梯去小吳哥核心景區,菓妍害怕爬樓梯,要幾個人攙扶她上下樓梯。
我們企圖在吳哥看日落,但等待了一個小時,被保安趕下樓,景區也有柬埔寨的穆斯林,都穿著拖鞋過來參觀,請攝影師拍照。
這次出行的九個隊友中只有我一個人帶了數碼相機,其他人都使用手機拍照。難怪現在尼康佳能和索尼的卡片機業務萎縮得非常厲害,原來是手機跨界打劫導致的。現在的人真是太懶了,出國就帶個手機胡亂拍幾張照片發到社交網站分享,也不追求照片的質量,而像我們這些堅持攜帶數碼相機的人,會被別人嘲笑是被數碼操控的人。
第155回:空中宮殿古墓麗影,九頭蛇精大放異彩第155回:空中宮殿古墓麗影,九頭蛇精大放異彩
推薦閱讀: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1
※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
※小吳哥:光影里的「天堂」
※2017九月超詳細柬埔寨吳哥窟遊記
※來暹粒不可錯過的10大體驗
TAG:柬埔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