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
來自專欄劉啟涵【兒童心理】
啟涵心理(FDSP)提醒,如果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多動、易衝動;對網路或某種癖好成癮、類似吸毒;多門主課不及格、閱讀計算困難;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無事自煩;孤獨自卑、憂鬱苦悶、懶於交往、情緒低落;不易入眠、多夢易醒等癥狀,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或者寬慰自己「說不定過段時間孩子懂事了,醒悟了就回歸正軌了「。
其實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展也像感冒一樣,有一個逐級演變的過程。剛開始呈現的僅僅是癥狀,或者是對家庭教育方式的警示,或者是孩子面對問題的自我保護模式。
如果父母家人能及時調整(自省或求助),也許很快就讓哈子從不良情緒或不當行為中走出來,反之如果不知道積極調整,不敢面對現實,就很可能讓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繼續下滑,最終導致嚴重的行為障礙和情緒問題,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或學習狀態。
全國兒童行為問題發生率:近13%全球兒童和青少年抑鬱症分別達2.5%和8.3%。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之一。
在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缺陷多動障礙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間常見的行為問題,主要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學齡期兒童患病率約為3%~5%,男孩明顯多於女孩。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做作業時也不能全神貫注,邊做邊玩,不斷以喝水、吃東西等理由中斷作業,粗心大意。
活動過多:在教室里不能靜坐,在座位上扭來扭去,東張西望,招惹別人,離開座位走動。話多、喧嘩,故意鬧出聲音以吸引別人注意。喜歡危險的活動和遊戲。
衝動性:幼稚、任性、剋制力差、容易激惹、衝動,易受外界刺激而興奮,挫折感強。行為唐突、冒失;事前缺乏縝密考慮,行為不顧後果,出現危險舉動或破壞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說謊、逃學、打架———行為障礙
品行障礙的青少年表現出社會不可接受的行為,例如說謊、逃學、打架、破壞行為、攻擊、暴力、偷竊、欺詐和離家出走等。患對立違抗障礙的青少年脾氣暴躁、動輒發怒,他們滿懷怨恨,會憤怒和報復心強。有行為障礙的孩子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
焦慮、恐懼、抑鬱———情緒問題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分別達到2.5%和8.3%,13%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焦慮障礙,而且患病年齡比20年以前提前。
兒童抑鬱症:以情緒抑鬱為主。患兒表現為對遊戲沒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學齡期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激惹,有時出現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
兒童強迫症:主要表現為反覆地、不合理地擔憂,不得不通過行為來抵消所擔憂的危險以得到安心,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種類型,常伴有抑鬱、焦慮。
兒童焦慮症:焦慮症是指一組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這種恐懼無具體的指向性,但總感到有不祥的事發生,緊張,忐忑不安。當孩子的焦慮情緒十分嚴重,並且影響其學習和生活時,他(她)可能得了焦慮症。
學校恐懼症:恐懼情緒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幾乎每個兒童在其心理發育的某個階段都曾出現過恐懼反應。學校恐懼症是指患兒特別害怕上學,以至於逃避去學校的一種情緒障礙。
六種「生活技能」=完整的心理社會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啟涵心理(FDSP)提醒家長、老師及所有關心兒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裡所謂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將心理社會能力解釋為:是一個人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是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並且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的行為的能力。
根據孩子的特點,可以具體表述為以下六種能力。
1.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在遇到挫折和競爭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讓孩子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所以,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健康成長。
2.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些兒童往往在與人交流時,不注意他人的講話或表現出不耐煩;有些兒童不願意講自己的心裡話。這樣,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里,造成獨來獨往或固執偏激。大人要幫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進行自我表達,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的處理方式。
3.認識情緒,培養緩解壓力的能力
兒童青少年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造成煩惱和衝突,而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礎。因此,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學會宣洩,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
4.理解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長過多的呵護,導致一些兒童青少年往往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換位思考。
5.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
每個青少年都生活在社會中,會經常遇到矛盾和衝突。對兒童青少年來說,他們往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著手解決問題,這樣容易產生苦悶、恐慌等心理問題。因此,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使他們學會主動適應環境,儘快地從遇到的問題中解脫出來。
6.避免攻擊性言行,培養自律能力
兒童青少年之間容易因一點小事產生摩擦和矛盾,輕者鬧意見,重者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攻擊性行為。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制止,發展下去不僅對他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對自己更是遺患終生。因此,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不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
=====================================
更多科學兒童教育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兒童教育漫話:child_cn】。獨創FDSP立體評估體系! 關注個體差異,聚焦成長環境,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推薦閱讀:
※孩子,你不是我的全部
※我女兒剛1歲,我如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讓她出國學習,最終移民離開中國?
※杜宇麒參加節目有沒有自己完成任務?
※意志力訓練營第一期
※怎樣避免孩子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