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你應該這樣做!

如果你的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你應該這樣做!

來自專欄雙相情感障礙

陝西米脂縣砍殺中學生案對我的震動非常大。一個當年被校園欺凌的學生,內心的怒火和壓抑沒有得到釋放。十多年後,他拿起刀奪去9條無辜的性命。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教訓。

因此,我一直很想將臨床積累的心理干預經驗總結成實用、簡易的心理引導方法。萬一孩子遇到校園欺凌等惡性事件,家長可從中參考,助孩子渡過難關。不但讓孩子的心靈免受傷害,也避免他們成為傷害別人的人。

「孩子遭受校園欺凌後,家長和老師要多給予積極的引導」,這樣的話見諸於各大報章。可是,具體該如何引導?在此,我結合親身經歷和臨床經驗,提出一些可實施的建議。

1

認真傾聽,讓孩子說出感受和情緒

當孩子傾訴遭遇時,家長一定要非常在意,認真做一名好聽眾,耐心傾聽所有的細節,哪怕欺凌已經被杜絕。

很多孩子只會複述事件,然後越來越激動,但並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比如「我覺得很羞辱」、「我好害怕」。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如此。家長必須根據他複述的細節,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

具體來講,可以抓住重點,重複一下他們的經歷,並總結孩子的感受。

比如「他侮辱你,動手打你,還有其它同學看著,你肯定非常生氣,覺得很丟臉」

「他們威脅你,如果不掏錢就揍你一頓,你當時肯定很害怕」。

這樣的話語可能會讓孩子情緒更加激動,但也能讓他知道,父母能理解他、信任他。他們很可能會打開心結,告訴父母更多的心聲;或是釋放壓力,大哭一場。

很多父母總習慣於對孩子採取說教、命令等「家長式」溝通方式,因此,一定要避免一上來就跟孩子講大道理,更不能不屑一顧,甚至數落孩子。只要有過一次,孩子可能再也不跟家長交心了。至少可以用一些肢體動作,擁抱、愛撫等,讓孩子感受到關愛。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孩子,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從小就給他灌輸端正的三觀,可孩子越走越偏,最後濫用毒品,重度抑鬱,有自殘、自殺行為。

我們在治療中發現,孩子6歲的時候有過一個創傷,跟父母傾訴過,但並沒有得到溫柔的理解和安慰,反而被義正言辭地教育了一番。在催眠中,他有一個潛意識的投射情景:他把自己鎖在一個鐵籠子,外面是父母,裡面是他;父母在說話,籠子是緊閉的。

第一時間重複孩子的感受和情緒,並表示理解——這個方法其實適用於所有情況下的親子溝通。孩子感到被理解,情緒才會緩和,才能聽得進道理和建議。否則,只會激化矛盾,久而久之形成親子關係疏離。

2

轉移心理焦點,將遭遇轉化為動力

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便逐漸能聽得進道理。家長不妨嘗試引導轉移心理焦點,從「遭到欺負」,轉移到「更重要的人生方向」,以及「怎樣免受欺負」上去。

作為農村出身的弱小少年,我當年也遭受過校園欺凌。1991年,我念高二,家裡很窮。大哥給我買了一雙球鞋,我捨不得穿,擦乾淨了放在宿舍窗台上。那時,班裡40多名男生住在宿舍。後來,球鞋不翼而飛,我知道肯定是同學拿走了,心裡鬱悶,也只能作罷。

不料,一個月後,當時年級里出名的「小混混」帶著一個「小弟」走進了宿舍。那個「小弟」腳上穿的就是我的球鞋!我頓時腦子充血,跑過去說這是我的鞋。他一開始還狡辯,我再指出鞋子上的記號。他惱羞成怒叫到:這就是你的鞋!又能怎麼樣!

宿舍里其它同學全都看著我們。我的球鞋被搶走了,還被當眾羞辱,我都快氣瘋了,想動手跟他干一架。幸好,我沒有。

在跟他怒目相對的十幾秒里,我的腦子飛快地算計著——我要是打,打不過;萬一對方下重手,我前途就毀了。我背負著全家人的眾望,一定要考上大學,不能冒那樣的風險!

最後,我心裡默念著「識時務者為俊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給對方一個不屑的眼神,轉身離去。此後我學習更加拚命,最後終於考上重點大學。

時刻認清人生方向,不為其它不值得的事冒險。

把憤怒化為動力,持續奮鬥,逐漸強大,才能免受欺負!

這是我對這件親身經歷的兩點總結。

3

升華事件意義,將壞事變「財富」

人生的許多經歷,只要不威脅到生命健康,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與對錯,但一定會形成因果。決定因果的,是看待和處理事情的方式。

在臨床中,對於那些已經有心理創傷的孩子,平復了他們的負性情緒後,我常常採取以下思路跟孩子溝通,升華事件的意義。

◆ 這段經歷已經過去了,你已經走出來了,並因此擁有了更加強大的心靈。你的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磨練,這些素質必定會幫助你克服更多的困難,這也是成大事所必備的。

◆ 這段經歷讓你提前了解了社會,對社會的黑暗面和階層有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更要找到人生方向,持續奮鬥往上走,不讓自己再次受到傷害。

◆ 這段經歷暴露了你不良的家庭關係,讓父母正視了家庭教育問題,改變了他們對你的態度和交流方式。你跟父母的關係好了很多,消除了更多後患。

◆ 這段經歷給你提供了反思的機會。等你長大並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會更加懂得跟下一代溝通,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更懂得處理類似的問題,讓下一代免於自己遭受過的傷害。

總之,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對經歷的意義作分析、總結和升華,讓孩子明白,遭遇已經在轉化成「財富」。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是用來安慰孩子的託辭,自己抱著積極的態度去看待,才能讓孩子信服。

最後,如果家長自覺無法為孩子做出較好的引導,又或者孩子已經有較明顯、嚴重的心理創傷,那麼必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畢竟心理創傷的修復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在催眠的狀態下,孩子將重新體驗創傷情景,引起極端不安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可能會受到二次傷害。


推薦閱讀:

張家輝B站直播600萬人圍觀 來自渣渣輝的警告又火了
對成癮疾病的新認識,令徹底康復成為可能!
家長該如何為有成癮的熊孩子選擇靠譜的成癮治療機構?
何日輝:「前世今生」催眠療法真的能看到前世嗎?
運動上癮的心得分享

TAG:校園暴力 |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何日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