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存儲無用論」的三個誤區
本報記者 趙廣立
臍帶血該不該存,有沒有用?似乎每隔段時間,就會有爭議的聲音出現。近日,《新華每日電訊》一篇冠以「本報記者」的文章《儲存臍帶血自救白血病?「經久不衰」的忽悠》(刊於2018年5月11日13版,以下簡稱《忽悠》文章鏈接),再一次將公眾關心的「該不該存儲臍帶血」問題推向似是而非的境地。
媒體對臍帶血存儲問題的關注,本該「理越辨越明」,讓公眾了解到準確的科學常識,從而幫助人們決定如何取捨。遺憾的是,《忽悠》一文非但沒有準確傳遞有效信息,反而由於偏信某「專家」的一家之言、缺乏對臍帶血幹細胞移植(CBT)相關科學研究的考據,導致文章竟得出「白血病是單基因病」「自體臍帶血無法自救」這樣明顯站不住腳的結論。在鬧出笑話的同時,更給相關領域研究的開展蒙上一層陰影。
誤區一:用「白血病是單基因病」帶節奏
在《忽悠》一文中,作者大量採信「有著醫學背景」的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王某某的觀點,大加撻伐臍帶血存儲無法用於先天白血病自救——事實的確如此。不過,在王某某的口中,白血病變成了單基因病。
原文中此論的表述是,王某某認為「保存臍帶血能自救白血病的理論不成立」的依據是:「根據目前的科學認知,白血病是單基因的基因病,沒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一般是不會得白血病的。」
對於白血病誘因,科學界早有定論。經國家原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認定的白血病的定義是: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常見病由病毒感染(RNA病毒)、化學物質、放射線和遺傳導致。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早在1997年就在《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一文中指出,急性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僅有5%與遺傳因素有關。
原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幹細胞庫專家組組長汪成孝也曾明確表述:白血病先天性佔比很小,如果兒童在半歲至1歲期間發病,有可能是先天遺傳因素導致的,而後天多種因素導致白血病發生,如環境污染、房屋裝修等。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中心主任孫媛指出:「白血病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如果是先天白血病,儲存的臍帶血不可用。但研究認為,絕大部分的白血病是後天獲得的,這類白血病就可以利用自體臍帶血進行移植治療。」
王某某在面對《忽悠》一文時,抓住「自體CBT無法用於白血病自救」強調「化學物質、核輻射等誘發健康人基因突變也可能導致白血病,但這些情況發生概率低」,最終給記者造成誤導。
誤區二:用個別案例推翻所有CBT成果
《忽悠》一文祭出「臍帶血存儲無用」論,採信了王某某「沒有查到用臍帶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的說辭,並引用「2013年東方衛視報道的上海市民李先生的寶寶康康患了白血病,卻沒能用上此前保存的臍帶血」的案例作為佐證。殊不知,「沒有查到成功案例」並不能直接推導為「臍帶血存儲無用」,CBT經過多年來的臨床驗證,已經展現了其在多種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上的應用潛力。
今年距離世界首例通過CBT治療血液疾病「范可尼貧血症」已有30個年頭。美國紐約血液中心2015年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臍帶血已可用於80
多種疾病的治療,這其中包括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β-地中海貧血;癌症,如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免疫系統疾病,如慢性肉芽腫病等。2016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監管的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再生醫學臨床研究中,臍帶血被批准可以用於以下疾病的探索治療:自閉症、腦性癱瘓、小兒中風、後天性耳聾。
2017年2月我國發布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中,也對「骨髓、外周血或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應用疾病範圍」進行了規範,急慢性白血病等惡性疾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非惡性疾病均在可用範圍之列。
而利用CBT治療自體白血病也並非空白。美國《兒科學》期刊2007年就報道了首例接受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案例,該案例中3歲女童接受了自體臍帶血移植。之後的20個月該女童「處於完全緩解之中,並且十分健康」。
誤區三:過度解讀「采血量」
針對臍帶血存儲,《忽悠》提出了一個此前未見報道的說法:「臍帶血儲存機構的平均采血量超過100毫升,占初生嬰兒全身血量的1/3到1/2,危害顯而易見。」並以此推斷,「為了獲得更多臍帶血,採集機構往往要求盡量早斷臍,甚至有的采臍帶血行為發生在產後數秒之內」。
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以一個新生兒平均體重3.2kg、新生兒血液占體重比為10%計,新生兒血量大約為320毫升,如果采血機構採集的臍帶血超過100毫升的話,的確佔新生兒血量的近1/3。但需要指出的是,佔比1/3並不是抽取了新生兒體內血液的1/3。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腫瘤中心主任、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主任邱錄貴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臍帶血採集的是胎兒娩出斷臍後,殘留於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抽取時是在胎盤端結紮處進行,不會抽到新生兒的血液,也不會抽到產婦的血液。這一過程不需進行麻醉,只需幾分鐘,在大多數婦產醫院中皆可完成。此外,採集人員是受過專門訓練的助產醫生或護士,採集過程不會影響產婦分娩過程和新生兒誕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兒科血液學專家竺曉凡對此也提出質疑:「臍帶血的採集者都是為產婦服務的醫生,難道他們都是沒有原則的嗎?」
需要指出的是,臍帶血幹細胞的存儲,並不是完全按照臍血量的多少定義的,而是按照臍帶血中單個核細胞數或CD34+細胞數來取捨的。一般而言,當臍帶血單個核細胞數多於1x108個(約需65毫升)就算作臍血採集合格。此外,臍血採集量與分娩方式、嬰兒體重、胎盤娩出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
來源:中國科學報
推薦閱讀:
※南方人和北方人結合生的孩子要聰明些嗎?
※愛護孩子,不打吊針不隨意用藥,中醫妙招趕緊收藏啦~
※兒科醫生:兒童過敏性疾病的護理和脫敏治療
※千求萬求買來的土雞蛋竟是末等生?雞蛋與沙門氏菌的愛恨情仇
※多麼痛的領悟!豪門貴子那麼拼,寒門卻富養出敗家子?句句真實,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