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日報Vol.162]鎮墓俑酷似三星堆青銅人像

[考古日報Vol.162]鎮墓俑酷似三星堆青銅人像

來自專欄考古日報

發布時間:2018-05-09 文章出處:文匯網-文匯報 作者:付鑫鑫

  近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十里村崖墓考古項目清理的50餘座兩晉崖墓中,有近30座可確認為成漢時期墓葬。五胡十六國時期,以成都為統治中心、神秘而短暫的成漢政權揭開面紗。

  項目領隊龔揚民介紹,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項目施工範圍內崖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崖墓90餘座。

成漢墓葬出土的鎮墓俑。(圖片來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東漢為陶棺,兩晉為木棺

  成漢(公元304年—347年)也稱成,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首領李特率民入蜀,5年後在綿竹聚眾起義。李特死後,兒子李雄繼領部眾,攻下成都,據有益州。

  公元304年,李雄稱王,國號為「成」,都成都;公元338年,李壽殺李期自立為帝,將國號改為「漢」。史書連稱為「成漢」。公元347年,成都為東晉權臣桓溫奪取,成漢滅亡,共歷五主43年。

  墓群位於成都市金堂縣十里村6組,分布於毗河東側淺丘斜坡上。墓葬皆坐東向西,總體呈南北向分布。墓葬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其中第一、二層墓葬時代為兩晉時期共50餘座,以成漢時期墓葬佔主體,有近30座。第三層墓葬時代為東漢晚期,以東漢晚期墓葬佔主體,共40餘座。

  東漢晚期墓葬由墓道、封門、墓室、側室(龕)組成。墓道平面略呈長方形,多帶礫石排水溝。墓室多為前後室,部分墓葬帶側室。葬具多用陶棺,多數墓室內鑿有原岩石灶,部分墓室後壁陰刻閣樓、方勝等畫像題材。

  兩晉墓葬結構簡單,墓葬由墓道、封門、墓室組成。墓道平面略呈長方形,排水溝中不見礫石。墓室多為單室,大部分墓室中存長方形棺台,部分墓葬帶側龕及後龕。從棺台上碳灰痕迹判斷,葬具多為木棺。部分墓葬在後壁角落鑿原岩石灶。

  「漢興」是中國最早以年號命名的錢幣

  墓群出土隨葬器物400餘件,按質地主要有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鐵器等。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甑、陶釜、缽、雞、狗、牛、馬、舞俑、撫琴俑、鎮墓俑等。瓷器主要有罐、盂、壺等。銅器主要有銅鏡、印章、搖錢樹葉等。銀器主要有手鐲和戒指等。鐵器主要鋤、環首刀等。

  刻有「漢興」年號的錢幣,與三星堆青銅人像造型極其相似的鎮墓俑,讓考古工作人員聯想到成都漿洗街桓侯巷成漢墓。「漢興」錢幣是成漢時期的官方錢幣,也是中國最早以年號命名的錢幣。

  出土的鎮墓俑,雙眼外凸,頭上有角,手中持長蛇或鎚子,舌頭外伸,咋看像扮鬼臉,略顯呆萌。「這直接反映了成漢執政者的宗教信仰,說明當時的成漢政權信奉道教。長蛇象徵吐火驅鬼神,鎚子象徵閃電等自然力量。」龔揚民強調道,這種造型的陶俑在中國其他地區、其他朝代並不曾有過。「鎮墓俑對眼睛的強化,與三星堆青銅人像相似,而二者的製作年代相距近2000年,實在讓人費解。」

  龔揚民最後說,此次崖墓群墓葬形制豐富、持續時間較長,是研究東漢晚期至兩晉時期四川地區人口遷移、技術發展及喪葬習俗的重要考古材料。目前,四川地區已發表的成漢墓葬不足10座。而本次清理的兩晉崖墓中,有近30座成漢時期墓葬,其科學發掘對研究成漢政權性質、科技水平及宗教信仰具有重大的意義。

(原文標題:鎮墓俑酷似三星堆青銅人像 圖文轉自《文匯報》2018年5月9日第3版)


推薦閱讀:

能否不依靠挖掘,看清地下遺址的形態?
讀思筆記五十二:逝者的眼
[考古日報Vol.66]吉林寶馬城遺址考古有突破 被確定為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遺址
[考古日報Vol.71]北京考古發掘1092座古墓和一座漢代古城
如何看待評價何新先生的著作《希臘偽史考》?

TAG:三星堆 | 文化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