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就是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過程

學習就是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過程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

學習不是熟悉信息的過程

在「學會如何學習」這個課程模塊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學習的本質就是行為的改變。上課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我們能在課堂上吸收書本和老師所講授的知識,促進行為的改變。

大家都有許多學習經驗,請問,你認為以下哪種類型的經驗,對你的學習有最大的促進作用呢?

A:聽老師講課。B:和同學們討論。C:寫作業。D:參加考試。

就我的體會來說,越是主動的學習過程,越是有難度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就越好。

單方面聽老師講課,似乎很多知識點都懂了,但要參加討論時,好像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作業寫不好,考試時也不一定能做對那些題目。

但如果考試能答對,作業也都能高水平地完成,那和同學討論肯定就沒問題,老師講課也都能聽懂。

互聯網上有許多知識類信息,許多人如饑似渴地吸收那些優質的知識和思想,還把一時半會看不完的寶貴資料都放在收藏夾里。然而幾個月過去了,甚至幾年過去了,這些人的能力真的有顯著的進步嗎?

至少有一點會有顯著進步:下一次再看到類似的信息時,會有一種熟悉感,覺得自己已經懂了,在被打臉之前都會有充分的信心、良好的自我感覺、愉快的好心情。

可惜,熟悉感並不是學習,最多算預習。在課程里,我們介紹了PQ4R學習技巧,它由預習(preview)、提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複述(recite)、複習(review)這6個步驟組成,預習僅僅是其中的第一步。

學習是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過程

讓我們將人類看作一台智能行為機器,能實現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種功能。一般來說,一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將是此人在自由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一旦他能處理高難度的信息,也就能主動搜尋優質信息,還能為他人和自己輸出優質信息。

鍛煉信息處理能力的最佳方式,並不是沒日沒夜地輸入一大堆優質信息。往計算機里存一大堆優質信息,並不能提升這台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而且,計算機硬體的速度已經在出廠時設定好了,沒法後天更改了。

所以,要想優化程序運行效果,唯一的方式就是改進演算法。套用到教育上,要想提升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就像學習彈鋼琴一樣,抱著一本鋼琴教材苦讀是無法學會彈鋼琴的。要想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抱著一本批判性思維教材苦讀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通過實踐來練習,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學鋼琴要反覆彈鋼琴,學游泳要反覆下水游泳,練習英語口語也要反覆說英語,練寫作則要反覆寫文章。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或思考能力,則是要反覆去學習新東西,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人會覺得很奇怪,我們難道不是已經在時刻思考問題了嗎?

當然不是。人類是一種非常懶惰的物種。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依賴習慣來行動,依靠過去的經驗來做出決策。對於那些一路都享受著最優質教育的「社會精英」來說,依賴自己已經養成的好習慣就能迅速地解決問題,不怎麼費腦子。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養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普通人來說,「動腦子」這種活動實在是太難了。

追求更大的主動辭彙量

參加過考試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選擇題比填空題容易,填空題又比寫作題容易。

原因很簡單。因為考試題的本質就是題干加空白,題干是線索,空白是要求考生給出的答案。選擇題給出的線索更多,對考生的要求更低。填空題給出的線索更少,對考生的要求更高。而寫作題給出的線索特別少,對考生的要求特別高。

從另一個角度看,答對選擇題很容易,考生只要對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有表層理解就夠了。要在寫作題中拿高分就很難,這要求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特別深入,不僅僅是熟悉,還要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以記英語單詞為例。我們聽過和讀過的單詞,肯定比自己說過和寫過的單詞要多。前者叫被動辭彙量,也就是我們能正常理解的辭彙量。後者叫主動辭彙量,也就是我們經常主動使用的辭彙量。

作家的主動辭彙量往往特別大,日常生活中的無聊細節,在他們的生花妙筆下,也變得耐人尋味了。大多數人並不是作家,但總是要說話和寫作的。積累更多的主動辭彙量,就是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過程,這也能顯著提升我們說話和寫作的能力。

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所強調的辭彙量並不是指英語或德語辭彙量,也不是漢語中的生僻字和成語,而是凝結了知識的概念。比如,機會成本、邊際收益、雙盲實驗、認知失調、工作記憶、可得性啟發法、邏輯謬誤、貝葉斯概率、本體論承諾等各個學科的精華概念。

概念積累的過程和拼圖遊戲很相似

小時候,我爸給我買了一盒《灌籃高手》的拼圖。打開盒子一看,裡面一共1000個小塊。

沒記錯的話,我倆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才完成整幅拼圖。那時我就發現,拼圖這個遊戲,剛開始很難,後來就容易了。將小塊湊成大塊時很難,但已經有了幾個成型的大塊後,再往這個大塊周圍來拼湊小塊,相對容易許多。

學習一門學科的知識,就像是玩拼圖遊戲一樣,剛開始很難。隨便一個不認識的專業概念就能把自己搞懵。如果沒有完全搞懂,又開始學下一節課,那就像是之前的拼圖沒拼正確,但又要開始拼下一個部分,最後肯定要回過頭來糾正錯誤。

這樣看來,學霸腦中的拼圖比較完善,而且區塊很大,往上添加新的區塊也很簡單。由於學霸腦中的拼圖是拼合在一起的,哪怕有某個知識點突然忘了,也能通過與之相聯的知識點將其推導出來。

而學渣腦中的拼圖則漏洞百出,已有的幾大塊中,還能看到不少拼錯的地方。老師幫忙糾正起來,非常費力,學渣自己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也很大。要是在考試中忘了某個知識點,自己也不太可能憑實力推導出來。

我們都想成為學霸,至少是在自己在意的領域中成為學霸。學霸之所以是學霸,原因有很多。可能學霸的基因很好,智商很高,好奇心也很強,天生就很願意努力學習,父母也很擅長激勵孩子,老師和同學也為其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於還不是學霸的人來說,成為學霸的第一步,就是反思自己腦中的那些拼圖,已經拼成什麼樣子了?有哪些拼錯的地方嗎?有哪些急需補足的漏洞嗎?當然,這個任務光是自己搓著腦袋拚命思考是很難完成的,最好藉助外力的幫助,和師友們進行一些深度的交流,互通有無。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孩子的邏輯思維怎麼培養?從會畫這個圖開始!
高手是如何思考和訓練的(燒腦慎入)
孩子邏輯思維發展有個窗口期,錯過可就晚了!
怎麼培養孩子的能力

TAG:學習能力 | 思維能力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