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賓士和奧迪汽車內飾的設計故事
來自專欄墨羽社-設計小站
本來是想更新下教程的,但是想想還是算了,我們就聊聊故事吧。這個就比較輕鬆了—主要是教程比較難寫。
話說,汽車廠商都喜歡出概念車來著
賓士s-coupe原型概念車內飾圖片,驚鴻一瞥,真的美。
概念車美是美,可是一到量產車就走樣了,網上有個很有趣的段子說,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
說的正是這種概念車和量產車的巨大差距,使得消費者不相信概念車的設計了。
但是德系車的概念車還是基本接近量產狀態的,其他地區的車企概念車往往就是概念車而已。
在中國汽車品牌成立的早期階段,有大量的自主品牌汽車發布了大量的概念車,這些概念車最後量產的影子都沒有,這就不涉及到概念和量產的對比了。
當然汽車圈子還有一股潮流一直經久不衰,那就是法系的概念車,永遠的驚艷,但是總是不能歸於實際。
其實這只是公司品牌策略不同而已。
概念車在有些車企只是起到一個吸引眼球的作用,並不會對後續的車型起到設計指導意義。
但是德國人就固守他們的設計準則,概念車不僅僅是起到宣傳自身品牌設計價值的意義,還有探索新的設計語言的任務,這一雙維度的作用一起引導著德系概念車的設計。所以,看看德系品牌推出的概念車,就對他們今後的車型的外觀或者內飾能起到一個大體的判斷。
但是如果只是說說概念車的作用,我寫這篇文章就沒啥意思了。
我想從一個段故事來描述下創新的艱難和設計界競爭的激烈。
久處設計圈子都知道創新的艱辛,尤其是汽車設計界,一個新的設計品牌可以去大膽的嘗試新的設計語言,消費者都能接受。
但是一家老牌的汽車設計企業,他的形象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穩固了·怎麼去突破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設計語言在一個成熟的品牌裡面已經發揮到極致了,新一代車型要傳承和突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不突破現有的設計語言的話,消費者往往就不買賬了。成熟的車型是在綜合條件下誕生的平衡的車型,它要兼顧生產,設計,價格,品牌形象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想達到一個平衡很困難。
大眾招牌的家族化設計延續到大眾整個家族後,不得不說初期很驚艷,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消費者難免不會感到厭倦。
大眾的高層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最近的許多概念車上,大眾都對自己的設計語言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
寶馬的上一任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戈,引領了上一代寶馬的設計語言,可是在相關車型發布的初期,還是引發了巨大的反對浪潮。
這種不確定性估計是高層不願意看到的,設計帶來的收益和風險不成正比。
那如何去減少這種風險在設計層面發生呢,那就要靠概念車了。
概念車往往會在這一代車型之前發布,就是為了測試大眾對於新的設計語言的接受程度。
這是上一代賓士車的內飾,內飾裡面該有的都有,然後用些高級的材質點綴下,這就是全部的內飾設計語言了,是不是感覺有點古老。
那怎麼辦呢?嘗試新的設計語言呀,於是賓士就陸續的推出了一系列的概念車。
當然我印象當中的第一款應該是這個賓士f125概念車。從內飾設計理念中設計的形式追隨功能,到新的設計理念,感性設計。整個設計理念的完全顛覆,內飾設計不是冰冷的機械的拼湊物,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根線條都給人想像的空間了,這可苦了工程師了,這都是設計的啥呀?這個東西怎麼生產,成本多高!我當時一看,也挺震驚的,不會賓士要放大招吧。
賓士的高層估計也覺得有風險,於是又開始尋找新的設計風格。
這個車好像有點怪異!賓士F800.
設計師說,我感覺好痛苦,為啥我想突破現有的設計理念這麼痛苦呢?你們消費者怎麼不能接受新的審美呢?這估計是設計師做到這種情形下一般的思路了。但是消費者不買賬,不好看!我就是不接受。
於是設計師又回爐重新的思考自己的設計。
有一天,設計師感覺很痛苦,他做在飛機上構思著草圖,突然巨大的飛機引擎出現在他的眼前。
設計師靈感一來,畫下了一張草圖。
於是賓士新一代的概念車誕生了
他基本保留了上一代概念車的線條語言,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布置在儀錶台上的幾個圓形風口了。這些像飛機引擎一樣的出風口牢牢抓住了消費者和高層的眼球。
於是新一代的賓士內飾設計風格就確定了。柔美感性的線條,有機的曲面,加上引人注目的引擎風口,構成了全新一代賓士內飾的設計風格。貫穿整車的線條和大量真皮的應用,整車氣質雍容華貴。
當然,這些探索不是幾張設計圖紙就能搞定的,這是長達幾年的探索過程。設計師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於是,賓士S-coupe 就順理成章的使用了這個概念車的內飾了。
基本還是保留了概念車的設計元素,只不過細節之處有了很多的妥協。
賓士的這一個車一推出大受好評,銷量也反超了德國其他品牌。
賓士受到鼓舞,又推出了新的概念車,IAA
我看到的第一眼就感覺四個字:翩若驚鴻!
這就是現款賓士E的原型了。
整體保留了概念車的設計風格,毋庸置疑,這個車推出後,賓士又在這一細分市場佔據了先機。這一代賓士設計語言也基本穩固下來。
後續的車型只要一直複製這個設計風格,在市場上的成功也是可以預見的了。
後來賓士陸續推出的車型確實也延續了這個設計風格,賓士帶給人的形象從古典穩重變成了感性舒適。設計上的顛覆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然後賓士的整體銷量就從德國第三變成了德國第一了。
賓士的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
是不是故事還沒講完,對的,這個故事中的一大主角奧迪還沒出場呢!
奧迪汽車在中國市場穩居第一的位置已經很多年了,他就像是一個城府的巨人,不管其他品牌如何宣傳,他第一的位置始終沒有動搖過,但是這次,他憤怒了!
這也和中國市場的態度有關係,奧迪品牌的形象一直以官派為主,力求穩妥。但是中國上層的態度又有轉變。
奧迪如何去應對新的變化呢,尤其他以前戰無不勝的家族化前臉,現在似乎也變成了鉗制自己設計創新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已經開始厭倦了這種完全分不清楚的前臉!
改變都是被逼出來的。
下一篇我會講下奧迪這個品牌是如何反擊賓士的設計創新的!
歡迎關注我們的專欄-《墨羽社》
-關於汽車設計的東西,都有講,只不過我最近比較懶!想要看的話,請關注!要不然你就錯過了。
推薦閱讀:
※「精緻工藝」工作如何在汽車設計過程開展
※「精緻工藝」中的對標車研究工作該怎麼做?
※轉子發動機最快2019年重新出山,驚喜卻也在意料之中
※全球最大豪華電動轎車能打敗特斯拉嗎?
※有種潮流元素,讓5萬和5000萬的車都把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