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二)

10.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二)

來自專欄岩土沿途Geotech

到了這,一顆顆懸著的心都已放了下來——情況還算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然而,就在大家準備彈冠相慶的時候(我杜撰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

接下來,大家陷入了各執一詞的狀態…….

那就是洪積層的沉降,大大超出了預期計算值。

洪積層的沉降值對比

如前所述,洪積層的計算深度為洪積上層的層底(Ma3),厚度約140m。根據之前討論出來的工況進行計算,此層在開港時(1994年,5年後)的沉降應為0.5m。

但現在,僅僅2年半的時間,洪積層的沉降已經超過了2m,為預測值的10倍(2年半的沉降預測值約為0.2m)!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大家都知道,由於地質條件、施工工藝的複雜性,通常簡化模型的計算結果,會與真實結果有一定的誤差,這個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但這次的結果也太離譜了!這不簡單一句誤差所能搪塞過去的。肯定是之前的計算模型哪裡出現了錯誤。

於是,6個不同的工況參數又被拿了出來重新進行檢視。

(1)計算深度

之前的地質結果顯示,洪積下層已呈現出明顯的超固結特性,且埋深較大(160m深度以下),大家都一致認為此層產生的沉降已經小到可以忽略。所以,計算深度僅到洪積上層的層底(-160m)即終止。

然而,調查工區的土中應力監測結果顯示,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調查工區的回填工序安排

調查工區的土應力與先期固結壓力的關係

在上圖可以看出,在揚土階段(揚土階段是回填的最後一個階段,此時回填面已達到最終設計地面)完成後,-160m~ -200m範圍土體的應力已經超過了其自身的先期固結壓力pc』。這意味著,之前的計算深度僅到-160m的考慮是欠妥的,即使在-200m的深度(也許更深),土中的總應力都可能要超過了先期固結壓力。

一旦超過了先期固結壓力,在同樣的應力增量情況下,產生的沉降量可能是再回彈段的5倍。

這是第一個失誤:計算深度不足。在大面積堆載下,深層土體壓縮的影響也不能忽略。人工島的面積超過500ha,假設回填土在海床產生的附加應力為400 kPa,即使到了400m深的地下,附加應力也僅僅減少了10%而已。

經討論後,模型的計算深度放寬至-200 m。在-200m 以下,則根據室內壓縮試驗結果,按彈性變形進行計算。同時,夾在洪積層之間的砂層(Ds1 ~ Ds10),也根據SPT結果,對其產生彈性變形進行了計算。最終,第一次調整後增加的變形量為50cm。

第一次修正後的結果

喲西!這果然……還是差了不少呢。

看來,計算深度不足只是部分的原因。還需要繼續探索。

(2)先期固結壓力

在之前的計算中,考慮到室內試驗的誤差,所以部分土層採用了與pc』相差一個標準差的取值pc,sigma』。

我們再重新來看看調查工區的土應力與先期固結壓力的關係。在圖中,多出來的這一個標準差值,我用紅框框了起來。

pc』與pc,sigma』的關係

可以看出,這一個標準差造成的影響其實十分大。特別是對於-160m~-200m的範圍,若按pc』值來考慮,那麼這個範圍的土體應力其實已經超越了前期固結壓力,開始進行正常的主固結沉降了。

而在最初的計算中,自-50m往下土層的先期固結壓力值都進行了修正。

(有時候,修正也不總是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這是第二個失誤:對先期固結壓力的修正不當。直接導致了部分土層的壓縮按再回彈量進行計算,低估了其壓縮量。現在,我們重新按pc』計算,進行第二次修正。

第二次修正後的結果

經過此次修正後,結果又接近了一點,但還不盡如人意。與真實結果差了約80cm。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各次修正後的曲線。雖然數值通過持續的修正,不斷向真實值靠近,但其實與真實曲線始終保持著一個明顯的差別:沉降速率

無論怎麼調整,真實曲線的沉降發展速率始終明顯快於計算曲線。這意味著,在真實情況中,洪積層的壓縮速率要比計算模型更快。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已經知道問題所在。沒錯,進一步推理,可知這意味著洪積層擁有更好的排水條件,所以才會產生更快的壓縮。

下一步需要修正的就是排水條件。

(3)排水條件

在最初的計算中,根據砂層的厚度大小,設置了3種不同的工況進行計算,最終選擇了排水條件②(4層排水層)。按現在的情況,可能③才是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排水條件。甚至,之前沒有參與計算的三個小的砂夾層(Ds2,Ds4,Ds7)也可能起到了排水的作用。經過分析討論後,設計最終選擇了一個全新的排水條件進行計算:10層砂層均考慮為完整連續的砂層,完全起排水的作用。

這個不知道是否應算作失誤。畢竟新建的機場人工島面積巨大,光憑几十個鑽孔,誰也很難判斷砂層是否為連續分布的。若不是連續分布,那該層所起到的排水作用,就很難作考慮了。

10層砂層全部作為排水層考慮

第三次修正後的結果

第三次修正後,計算沉降曲線無論從數值還是斜率,都與真實曲線十分接近。

接下來,就是等待正式工程的驗證了。

五 繼續動工咯


在經歷了調查工區出現意想不到的沉降後,整個沉降計算模型都進行了修正,各個區域新的沉降值也重新進行了計算。

大面積的回填也拉開帷幕。

調查工區左側的區域陸續填出水面

回填施工過程

至1994年,一期人工島正式開港。調查工區的沉降也一直持續監測到了現在。

開港時的實測沉降與計算值對比

嗯,看起來吻合結果十分完美。從此,王子和公主就這樣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雖然結果看起來很美好,但出於工程的嚴謹性,日本關西機場管理處還是每年年底對沉降進行了持續觀測。我們可以看看截止至2016年底時的沉降發展如何。

截止16年底的沉降實測值(調查工區)

又一次讓人失望了。

沉降曲線並沒有如期進入平緩發展階段。相反,它自第2年開始就保持著一定的速率發展。而第2年,也正是大面積回填結束的日子。

回填時間與沉降的關係

調查工區的回填總共分了三個階段進行,在接近第2年時,回填已經結束。這說明,自回填結束起,截止2016年底,土層一直處於主固結階段沉降,絲毫沒有進入次固結階段的意思。

事實上,這仍然是砂層排水條件惹的禍。在1995年底,利用埋設的孔壓計,對Ds3砂層的超孔壓進行了測量。

Ds3砂層的超孔壓分布

可以看到,即使在回填結束2年後,一期人工島內的殘留的超孔壓仍然不少於最初的40%。

這就是預測再一次失效的關鍵所在。10個砂層完全排水的設定過於冒進了。

砂層的連續性無法完全判明。在圖中可以看出,在與一起人工島同樣距離的情況下,中部區域的超孔壓還剩93kPa,東北區域的僅為4kPa。中部位置處很可能出現了砂層的斷層。這使得本應在開港時就完成的大部分主固結沉降,直至今天可能仍在發展。

似乎這是個無解的難題。地質情況的複雜性,你永遠沒辦法完全掌握。

六 再次出發


儘管結果讓人沮喪,但生活還需繼續。

在1999年,二期人工島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所以,這個難題再次浮出了水面,到底能否較準確地預測沉降?

幸運的是,20年過去,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測大自然的技術方法也有了新的進步。很多以前僅出現在科學研究上的技術,在實際中得到了應用。

在二期人工島建設之初,地震波反射法就被應用於探測地層分布。砂層的連續性也通過砂-土界面的反射波被探測出來(圖中紅框)。

地震波反射法應用於地層探測

通過探測,一個完整的三維地層模型被構建了出來。

三維地質模型

可以看到,Ds3、Ds4、Ds5這三個砂層並不形成完整的連續性。

1999年二期人工島開始了地基加固施工。與一期人工島類似,依然是採用砂樁加固表層的沖積層。

二期人工島進行地基加固

2001年底,人工島內的回填正式開始了。至2007年底,回填基本完成。

準備進行上部設施建設的二期人工島

在2008年底,二期島的沉降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了比對。

二期人工島沉降實測值與計算值比對

結果是出乎意料地吻合!

與其說是巧合,其實更應該歸功於在設計時的精細化操作。

(1)如前所述,根據地震波反射法的結果重新修改土層分布,建立出三維地質模型進行計算,使土層模型更接近真實分布;

(2)在一期島建設時,地層總共劃分出了11個粘土層(Ma13~Ma3)。在二期島的建設時,在11個粘土層的基礎上,根據每個粘土層大量的室內壓縮試驗,每個層又再細分成3~6個壓層。也就是說,粘土層的參與計算層數變成了30~60層,使壓縮計算結果細化;

根據室內壓縮試驗及含水率劃分壓粘土層

(3)對於10個砂層,根據一期島的孔壓監測情況,重新對各個砂層的滲透係數進行了修正。

砂層滲透特性參數的修正

通過這些數據入庫,在放到不同的區域進行計算,最後得出各個區域的沉降預測曲線。這套處理流程,有點類似於今天國內正火熱的BIM項目管理。

後 記


關西國際機場的沉降仍在繼續。

通過這個事例,有以下兩點想與大家分享:

(1)在地基沉降的設計中,計算深度、土體壓縮特性、排水條件這三項至關重要。多數情況下,大部分的設計失誤都與這三項有關。(思考題:國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中計算深度取附加應力為自重應力20%處,在這個案例中是否適用?

(2)凡事都是有個認識過程,發展過程。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若我們平時在岩土工程設計時,在將計算誤差推諉給地質條件複雜之前,多思考,多探索,雖不能完全消除誤差,但總能更加接近真實。

本文已結束,謝謝觀看!請期待下一期全新文章「Inversion to Diversion:岩土工程的反問題」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岩土沿途Geotech",查看更多資訊吧!


推薦閱讀:

7.漂浮大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漂移事件(二)
在河上建橋,底下都是水,要麼就是沙,怎麼把橋墩建在上面的?
ANSYS中彈性地基的實現方法(一)
9.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一)
非飽和土變為飽和土發生失穩的現象。叫做土壤液化么?

TAG: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