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一)

9.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一)

來自專欄岩土沿途Geotech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自洛之越》,孟浩然——《自洛之越》,孟浩然

——《自洛之越》,孟浩然

唐代詩人孟浩然本來帶著大幹一番的美好願望,奔赴長安。然而,天不遂人意,多年來「書劍兩無成」。懷才不遇,心中愁緒難以排解,只好離京奔赴吳越,重新開始新生活。(逃離北上廣,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在海對岸的日本,也有一個遑遑三十載的故事。這不僅僅一個懷才不遇的人,而是一群憂心忡忡的工程師的惶惶三十年。這就是本期關注的主題故事:

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問題

關西國際機場是個世紀工程,總面積達到了1000公頃以上。

關西國際機場全景

還獲得了美國ACSE學會頒布的世界10大里程碑工程獎項。

ASCE10大里程碑工程

然而,它在岩土工程方面也可以被稱為「里程碑」工程。因為它的地基沉降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開港之際(1994年)地基所達到的沉降(>8m)已超過了50年後的設計值(2044年)。

這導致了一個很嚴重,而且很現實的問題:還沒開張就已經沉了這麼多,整個機場會沉入海底嗎?

在關西國際機場一期島開業之時(1994年),一期島平均比海平面高6.2m。截止2017年年底,整個島嶼平均已下沉了3.4m。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進行護岸加高措施,現在的人工島僅比海平面高2.8m。

關西國際機場每年都會對沉降進行觀測,我們可以看看近年的沉降情況。

年平均沉降量

可以看出,從2007年起,每年的沉降量基本維持了穩定,大約每年7cm左右。(可能已進入了次固結階段)若按照這個速率,那麼在40年後,將會再下沉2.8m,整個人工島將會被海水覆蓋!(震驚!!!40年後竟然發生這種事,趕緊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那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是施工單位的鍋,還是設計的責任?下面,我們一起從頭慢慢回顧關西國際機場的設計建造歷程。

前序


在1968年開始,為了適應新的航空運輸需要,日本運輸省開始對阪和県境、泉南沖、岸和田沖、西宮沖、六甲沖、ポートアイランド沖、明石沖、淡路島這8個地方進行調查,在這8個地方中,選出一個最適合建設新機場的地方。

到了1974年,泉南沖被選為了機場建設的理想地點。但由於社會因素等原因,最後的地址改成了距離泉南沖5km的海上新建人工島形成機場。

自1977年起,運輸省就開始在選定的地點進行詳細調查,開始勘察設計了。正式的故事也從這裡拉開帷幕。

地質勘察


關西國際機場的選址位於大阪灣,場地的水深約18m左右。

關西國際機場選址

在1977~1982年間,共在海上實施了65個勘察鑽孔。由於人工島的面積龐大,此次實施的鑽孔深度都比較大,其中24個深度在100m,34個深度在150m,甚至有幾個深度去到了400m(黑色點)。

地質勘察鑽孔的平面布置

在一期島的位置上,根據已完成的鑽孔,形成了4條地質剖麵線。

地質勘察剖麵線

從剖面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在地層屬於海陸交互相沉積地層。其中粘土間不同厚度的砂層,都是屬於在海平面降低時期的河川堆積。

按剖麵線展開的地層

再將單個鑽孔沿深度方向展開,就可以得到更加詳細的地質資料。自上而下,大致可劃分為三大地層:沖積層(Ma13,20m厚)、洪積上層(Ma12~Ma7,140m厚)、洪積下層(Ma7~Ma3)。在這些地層中,存在砂夾層。

地層的進一步劃分

對於地基沉降問題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土的固結壓縮特性了。為此,進行了大量的固結壓縮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土的固結壓縮係數cv=60~ 300m2/day。需要注意的是,洪積下層表現出了明顯的超固結特性。

洪積下層表現出了超固結特性

地基沉降預測


在掌握了一系列的地質情況後,在1983年開始對人工島填築引起的沉降進行預測。其中,人工島的護岸及陸域形成步驟如下圖。

人工島的護岸及陸域形成步驟

考慮到沖積層(Ma13)屬於高含水率,高壓縮性的軟弱土層,不同區域擬採用間距1.6mX2.5m或2.5mX2.5m的砂樁進行地基處理。

由圖示的斷面推算,人工島回填產生的最終荷載大概會去到450~550kPa。在這麼大的荷載和面積下,稍有預測上的誤差,造成工程量的變更都是巨大的。為此,對於地基沉降的預測更應該小心考慮各種因素。

在最初步的計算中,以下幾項重要的因素都受到了反覆考慮。也正是這幾項因素,與後面的預測失效有著種種關聯。

1、計算深度

根據地質勘察的成果,洪積下層表現出了明顯的超固結特性。儘管勘察鑽孔最深到達了400m,但設計人員認為洪積下層(-160m以下)所產生的沉降已經可以忽略。為此,地基沉降的計算深度最終僅取到了Ma7的層底。

2、先期固結壓力pc

根據大量的室內壓縮試驗結果,得到了一系列的e~lnp曲線。通過如下圖對曲線進行簡化,可求得各個粘性土層的先期固結壓力平均值pc』。考慮到部分深度大的土層試樣,在試驗室內進行的壓縮試驗會導致先期固結壓力偏小,所以部分土層採用了與相差一個標準差的取值pc,sigma』。

簡化後的e~lnp曲線

3、排水條件

由地質情況可知,地層中存在著厚度不一的砂夾層。由於不清楚這些砂夾層的連續性(是否為透鏡體),若全部砂層均考慮為排水通道的話,地層的固結度發展程度會被大大高估。為此,設立了以下幾種工況進行計算結果的對比分析。

排水條件(1):

層厚在3m以上的砂層定義為排水層,其中Ma7層的下卧砂層定義為排水層

排水條件(2):

除Ds1,Ds10之外,還有兩層較厚的砂層也定義為排水層

排水條件(3):

層厚在1m以上的砂層都定義為排水層

三種排水條件的預設工況

4、豎向固結係數cv

設立了兩種不同的工況進行對比分析:

(1)採用常規固結試驗得出的cv;

(2)採用三笠正人的方法修正後的cv『

5、回填砂料的重度

設立了9kN/m3,10kN/m3,11kN/m3三種浮重度進行對比分析。

6、計算方法

與一般我們做地基固結沉降計算不同的是,為了更精確地預測地基沉降問題,項目採用了改進後的terzaghi一維固結理論進行計算,稱為「非線性一維固結理論」。

與傳統一維固結理論最大的不同是,新計算理論把e~lnp曲線融入到公式中,從而可以考慮豎向固結係數和滲透係數在不同壓縮段的變化。

非線性一維固結理論

通過上面6種不同設定條件的排列組合,總共可以形成26種不同的工況。分別利用這26種不同工況進行沉降計算,可以畫出如下的沉降曲線包絡圖。

沉降預測包絡圖

最終的計算結果,50年後的總沉降會去到6~10.5m。很明顯,是無法利用這麼大的一個沉降區間去進行設計和工程量計算的,因為厘米上的差異,都會導致數百萬工程量的改變。所以,必須在6~10.5m之間作出抉擇。

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後,最終各個參數的選擇如下:

計算深度:Ma7層底(-160m~180m)

先期固結壓力: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值pc,sigma』

排水條件:排水條件(2)(4個排水層)

豎向固結係數:三笠正人法修正值cv『

回填砂料浮重度:10kN/m3

計算方法:非線性一維固結理論

大家一致認為,在以上條件下得出的計算結果比較可信

(從唯結果論看,可信不可信,有時候只是一句話……)

動工咯


設計方案定好之後,1987年1月正式開始了圍海護岸段和砂樁的施工。

圍海護岸的施工

海上砂樁的施工

由於工程是那麼的龐大,儘管大家都認定了可信的地基沉降值,心裡總會揣揣不安。所以,在正式大面積回填前,特意在人工島的東北角填起了一小塊觀察區,用於監測實際產生的地基沉降。

在東北角設置的調查工區

到1989年,人工島的護岸基本施工完成。調查工區也持續觀測了2年有餘。我們來看看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對比。

首先是沖積層(Ma13,厚度20m)的沉降。

沖積層Ma13預測結果與實測結果的對比

沖積層的由於設置有2.5mX2.5m的砂樁,排水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於土層含水率高,在短短兩年半間,土層的沉降到達了5.5m,壓縮量接近30%。但不論如何,其沉降值始終是位於預測值之內。某種程度上看,預測結果還略有點偏保守。

到了這,一顆顆懸著的心都已放了下來——情況還算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然而,就在大家準備彈冠相慶的時候(我杜撰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

接下來,大家陷入了各執一詞的狀態…….

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外的事情?

請關注下一期文章「遑遑三十載:關西國際機場持續30年的地基沉降(二)

請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公眾號「岩土沿途Geotech",查看更多資訊吧!

weixin.qq.com/r/hjmHn_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7.漂浮大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漂移事件(二)
在河上建橋,底下都是水,要麼就是沙,怎麼把橋墩建在上面的?
已建成建築物發生傾斜,有什麼補救措施?
ANSYS中彈性地基的實現方法(一)

TAG: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