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0-1993:與時間嬉戲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0-1993:與時間嬉戲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0 S/S backstage,右側笑靨如花的男子便是 Martin Margiela

上一篇(??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誕生:別再叫我解構主義)從1982年 Martin Margiela 和 Jenny Meirens 相識講起,說了想到用一張空白棉布做商標的 Meirens、喜歡收舊貨的 Margiela,以及品牌最初的兩場秀:1989年春夏和1989年秋冬。這一篇,我們沿著時間軸往前挪一格,來到1990年春夏秀。不過先要對上一篇做點補充!


Bill Cunningham

第一位用「解構主義」描述 Margiela 作品的人

後台有朋友跟我討論解構主義的概念。我說按照 Martin Margiela 的技術來看確實很「解構」。上一篇之所以起名「別再叫我解構主義」,是因為他本人不喜歡被貼上這個標籤。「解構」(或者英文 deconstructivist)總給人一種負面的印象——就像小時候你班裡的搗蛋鬼、破壞大王,見什麼毀什麼,要罰站的。Margiela 覺得他的工作是創造、給衣物賦予新生,「拆」只是一個手段,rebirth 才是結果。

寫完上篇後我無意中發現,第一位給 Margiela 貼上「解構主義」標籤的,竟是人見人愛的街拍攝影師鼻祖 Bill Cunningham!

*Bill Cunningham (1929-2016) 1966年開始拍攝紐約街頭時尚,被稱為「街拍鼻祖」。用一半的人生耕耘「紐約時報」時尚專欄。

Bill Cunningham, images and text on Martin Margiela, AW 1989, DETAILS, September 1989

Bill Cunningham 在1989-1990年期間,給當時的時裝雜誌 DETAILS 做了一系列報道。DETAILS 是本男士時裝雜誌,經常花大篇幅報道巴黎時裝周。1989年的九月刊,Cunningham 寫了一篇回顧 Margiela 1989年秋冬系列的文章,涵蓋了大量秀場圖片(如上圖)。原文如下:

Martin Margiela, formerly a Gaultier assistant, in this, his second collection on his own, provided quite a different vision of fashion for the 1990s: a beatnik, Existentialist revival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othes suggests a deconstructivist movement, where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ign appears under attack, displacing seams, tormenting the surface with incision. All suggest a fashion of elegant decay.

—— Bill Cunningham, The Collections, Details, September 1989, 246

在這之前,大部分時裝評論員都說 Margiela 的作品深受日本設計師影響,法國世界報的評論員 Laurence Benaim 甚至毫不留情地指責他的作品是八十年代 Comme des Gar?ons 的拙劣模仿。而 Bill Cunningham 提出「解構主義」,某種意義上把 Margiela 從流言蜚語中拯救了出來。他筆下的「解構」即字面意思:把一件衣服拆分、重組,絲毫不含貶義。

SS 1990, DETAILS, September 1989

半年後,Cunningham 在 Details 三月刊上又發表了一篇文章和圖片,評論 Margiela 的第三個系列:1990年春夏。正是這場秀讓 Martin Margiela 聲名大噪,讓 Raf Simons 涕淚交加,並決定走上服裝設計之路。

SS 1990

這場秀的地點比前兩場還奇葩,位於遠離巴黎市中心的20區,大部分住戶為低收入的非洲裔、印度裔。Margiela 團隊看上了郊區的一塊廢棄操場,但是露天廣場沒有電啊,他們於是挨家挨戶敲門借電,用電線把每家連起來,才能用電吹風、打光、化妝...

場地有了,可這是居民區呀,怎麼布置呢?工作人員在活動當天包了一輛車,大清早把所有的小孩都拉出去玩,好讓其餘人員安心布置秀場。更妙的是,這場秀的請柬也都是小朋友們畫的!

夜幕降臨,小朋友們一日游歸來。同時到達的還有時尚記者和眾評論員。習慣了 classy 場面的時裝媒體,對於不尋常的選址褒貶不一。著名評論員 Suzy Menkes 屬於獵奇型的,她回憶說坐了很久的地鐵才到20區,不過一點兒也不擔心「地鐵會開到世界盡頭」,也不擔心安全問題,反倒滿心期待。而前文提到的世界報記者 Laurence Benaim 就很生氣了:「雖然衣服的做工剪裁都很好,但我實在不能接受這麼破爛的地方,更不能接受盛在廉價酒杯里的劣質紅酒。」

那場秀跟現在不一樣,甭管你是時尚工作者還是居民,座位先到先得什麼 front row 都沒有的。這就亂了套了...秀正式開始前,有人大聲吼叫:「讓這些熊孩子們坐下來!看不見了!」17分鐘的秀接近尾聲時,模特的男友們舉起孩子們一起走上「T台」謝幕。大伙兒在水泥地上嬉戲撒野,開心極了。

這個系列的衣服怎麼樣呢?依舊延續了前兩季的風格,大量使用長袖子、窄圓肩、闊腿褲,磨邊、未完成的縫線隨處可見。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1990

Raf Simons 也在場。那會兒他還沒大學畢業,在讀工業設計,同時在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 Walter Van Beirendonck 那兒實習。他說這場秀對他的人生影響巨大,使他下定決心放棄工業設計,投身服裝設計。之後他每次跳槽到一個新品牌—— Jil Sander, Christian Dior, 或 Calvin Klein——在接受採訪時都會提起這場改變他命運的秀。

SS 1990 details

SS 1990 Backstage

「As a student I always thought that fashion was a bit superficial, all glitz and glamour, but his show changed everything for me. I walked out of it and I thought, thats what Im going to do. That show is the reason I became a fashion designer.」

—— Raf Simons

有多少人跟 Raf Simons 一樣,曾經、或依舊認為時裝是個膚淺的行業?寫完上篇後認識了一位朋友,和他討論到這個問題。我們都不是「圈內人」、也不是什麼時裝精。雖無法從制衣的技術層面去分析服裝設計,但也不至於盲目崇拜設計師或品牌,畢竟,未經篩選過的「同款」、「爆款」是不值得擁有的。

這場秀的故事就寫到這兒。最後再看幾張 Bill Cunningham 拍的照片。文末還有一段 YOOX 在2015年拍的視頻:The Artist is Absent,包括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不要錯過啦。

SS 1990, DETAILS, September 1989

SS 1990, DETAILS, September 1989

SS 1992

快進到1992年春夏系列,秀的地點在巴黎 Saint- Martin 地鐵站。有了前面的鋪墊,你大概能猜到這也不是個普普通通的地鐵站。

這個地鐵站在1939年二戰開始時就停用了,巴黎解放後恢復使用了一陣子,沒過多久又被棄用。據說從80年代開始,這裡成了小蜜蜂的窩...走秀當天,1600根蠟燭點燃了三條主要通道,照出T台。

蠻詭異的...

衣服和妝容有什麼特點呢?模特的手變成畫板,從指尖一直到小臂被刷上顏料,跟戴手套似的。紋理與服裝印染相呼應。比如下圖,模特臂上圖案與古著方巾做成的半裙渾然一體,彷彿身著半裙一起浸入了染缸。

也有隻畫手臂的,同樣是白色背心的延續

指尖稍加點綴,與腹部鏤空圓點應和

每位模特的內眼角都安了一顆萊茵石,像一滴眼淚(最愛的一張 backstage,這張照片里的模特美極了!)

刷漆效果反覆出現在 MMM 的設計中,本季尤甚。還記得上一篇說到的89年秋冬系列么?蘸了油漆的布料像 Jackson Pollock 潑灑過的畫布一樣被大量使用。衣服和身體的界限變得模糊,布料幾乎成了第二層皮膚。

1990 SS, tabi boots with hand-tagged graffiti

許多時裝評論員、史學家一致認為這是 Margiela 把「時間概念」呈現得最美的一季——所有的布料都是再回收利用,各種古著就像這場秀的選址一樣,都是曾經有過生命的東西,在幾近廢棄之後,重獲新生。Martin Margiela 像個在和時間嬉戲的孩子。

(They) do not hide the course of time, but carry along the traces of a garments previous life and incorporate it into the new item - they are the silent witnesses of durée.

——Kaat Debo, MoMu Antwerp

安特衛普時裝博物館館長

SS 1993

叛逆的馬吉拉先生這次很浪漫。

93年春夏這場秀,他把極簡主義和維多利亞時期的浪漫美妙地融合在一起:維多利亞時期的襯裙被做成了短裙、金銀絲花邊爬上了夾克的邊緣、綠色枝葉像精靈一般從脖子上掛下來、或系在腰間。

華麗麗的金邊與植物裝飾

猜測他去跳蚤市場淘來了歐洲皇室的舊衣服

再來看看模特。Margiela 一向對超模不感興趣,他甚至不給她們露臉的機會...不過遇到有靈氣的模特,他還是照樣收入麾下。比如:

Kate Moss

Emma Balfour

Cecilia Chancellor

除了在用料和風格上讓大家耳目一新,Margiela 在選址方面又玩了新花樣。他準備了一黑一白兩份請柬,入口分別設在在巴黎蒙馬特墓地的兩端,晚上八點半準時開始。但是!嘉賓一定不能走錯入口。如果拿著黑色請柬的人走到了白色請柬指定入口,他就會被拒絕入場。呃,川久保玲除外。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下一回我們從另一場轟動時尚圈的秀:1994 年秋冬的芭比系列說起,來討論一下服裝比例的問題。說好的小視頻來了,請享用。

? The Artist is Absent by YOOX

(感謝視頻 up 主!)


參考資料

1- Bill Cunningham on Deconstructivist Fashion, fashionprojects.org

2- Margiela by Candlelight in S/S92, anothermag.com

3- From the Archives: 14 Shows From the Man, the Myth, the Legend Martin Margiela, vogue.com

4- Maison Martin Margiela, Magazine b.


換 換 口 味

Freelance 第一年

1991年你在幹嘛?

電影「至暗時刻」里,丘吉爾喝了些什麼酒?

天涼了,你去年買的飛行員夾克,今年還穿嗎?

當Maison Margiela還叫MMM的時候

要不是Margiela當年把Alexander McQueen拒了...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誕生:別再叫我解構主義

微博:老司機諾拉

Instagram: nora_liu

喜歡這篇文章嘛?

掃二維碼鼓勵一下!

weixin.qq.com/r/kkgpMU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ELLE世界時裝之苑
別只顧著嘲諷杉菜,她的時尚超前十條街
秋冬倫敦時裝周濃墨重彩的優雅 (56圖)
男票穿搭指南:分分鐘給你一個潮流型男!
Pink Flamingo-火烈鳥粉 | 動物界的時尚網紅,暖化了老夫的少女心

TAG:時尚 | 時裝 | 服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