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感而發】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批評時,批評的界限在哪裡?

【有感而發】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批評時,批評的界限在哪裡?

id=58068520_p0 別問我為什麼找這幅圖當桌面,我也不知道

首先,我說的批評不是「指出作品的缺點」的批評,而是廣義上的批評,包含了描述、研究、分析、闡釋等活動。

我發這個帖子,其實是因為看了知乎上某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44460/answer/265882615

簡單來說就是答主 @Yuhang Liu 從紅樓夢中鳳姐捉姦的劇情來說明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 然後在評論區出現了反對聲:「脫離大環境,談問題。」、「不要有強烈時代代入感。」、「討論事情,忽略背景環境和客觀事實,不是空中樓閣是什麼?」 其中還有人提到了歷史分析法。

他們說的都對,對作品、對時代的分析與研究確實要遵循歷史主義,注意事件發生的社會大背景。比如我們不能強求岳飛不去愚忠於宋室,不能強求古代統治者不去發展資本主義。對於紅樓夢來說,我們也自然不能要求清朝人給予女子與男子平等的地位,也不能讓曹雪芹來構建一個男女平權的賈府,因為就他們身處的時代而言,這些後人想出來的馬後炮都是荒誕之言。

然而,對歷史主義的遵循、對歷史分析法的運用如果被泛化至一切批評活動上,那也是需要避免的。對歷史的批評活動,與敘述歷史事件、考察歷史數據、揭示歷史「真相」(前提是真相能被解釋)是不同的,後者要求主體(歷史研究者或史料的閱讀者)做到盡量(注意是盡量)隱匿自己的感情、價值取向等主觀因素,而批評活動中,批評主體不是缺席,而是在場於整個過程之中。

一般來說,批評活動往往有著現實目的。這個目的或是通過歷史來界定現代性,或是總結出一套歷史規律以便應用於現實,或是將發掘歷史故事中可以激發某種情感的因素,或是單純為了提高修養。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歷史不能只是白紙黑字寫在書上的「死歷史」,而是應該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真歷史」。將「死歷史」變成「真歷史」這個過程,就需要批評者的主體性來完成。批評者在解讀歷史、闡釋意義(或者說將意義賦予歷史事件)時,所使用的工具正是自己的主體性。

但是,由於社會環境的塑造,作為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的意識形態、思維方式與古人相去甚遠,對同一個事件的看法會大相徑庭。比如我們在這裡批判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可是對古人來說,這才是正常的,而我們提倡的平等是不正常的,甚至女子也這麼認為。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進行批評時,也必須嚴格按照古人的思維模式呢?不是,我前面已經說過,批評往往有著現實目的,批評者不是為了歷史而進行歷史批評,而是為了批評者的現實活動而進行歷史批評,因此,進行歷史批評的主體,比進行歷史研究中的主體進行活動時所受的界限,要更加外延不少。

歷史批評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比如說,「落後」與「先進」這兩個詞就是典型的批判用語。把時間往回到5萬年前,人類還穿著獸皮拿著石頭出去打獵的時代,我相信大家肯定會說這是落後的。但是,如果我們要問問當時的人類:「你們覺得自己落後么?」他們可能會說:「落後啥啊,老祖宗連獸皮都穿不上,我們已經很先進了。」

問題就來了,既然當時的人不會覺得自己落後,是不是我們就不能用「落後」這個詞了?當然不是,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進行歷史批評有著現實目的。我們把5萬年前的人類定義為落後,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進步、加強作為現代人的自尊,或是希望通過比較「落後」與「先進」找到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

正因為要服務於諸如此類的「現實「」目的,才需要暫時跳出歷史環境的局限性,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評價歷史。因此,這位答主對紅樓夢中情節的批評活動不應太過受到「大環境」、「時代」的束縛。

應該避免的,不是用現代價值觀評價歷史,而是用現代思維強行要求古人進行某種脫離時代的行動。對封建禮教的束縛感到可悲是沒問題的,要求曹雪芹寫本呼籲女權的書則是有問題的;將小農經濟視為「落後」的經濟形態是沒問題的,要求統治者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則是有問題的。當現代人對古人進行這種不切實際的強求時,其實暗含了一種對古人在道德水平、甚至是智商上的鄙視,我只能說,這不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是不會換位思考、不懂得「移情」原則的體現。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羅馬皇帝偏愛方尖碑?
秦始皇陵埋葬的真是秦始皇么?
(11.11)#歷史上的今天#光棍節
中國歷史上最划算的一次賄賂!

TAG:歷史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