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從招法 勁法 推手說起
太極功夫練的是「八法:棚、捋、擠、按、採、列、肘、靠」「五步: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十三勢」。
太極拳架,五家(陳楊吳武孫)傳統,多家演變,簡化拳,競賽拳,……。但,無論是誰家,無論如何變,都離不開「八法五步十三勢」,脫離了十三勢,就不叫太極拳。非得叫太極拳,也是張冠李戴,不倫不類。
學太極拳,要學會拳譜,牢記拳譜,懂得拳譜,明白拳譜。學會拳譜,就是在學拳中知道每個式子的名稱,如攬雀尾、單鞭、白鶴亮翅……等;牢記拳譜,即邊學拳邊記住每個式子的名稱的銜接順序,不可顛倒錯亂;懂得拳譜,即拳譜的每個式子的起、行、落,肢體動作,形體狀態都要合於每個式子的要素標準;明白拳譜,即明白十三勢在每個式子中的編排運用。一套拳的各個式子都分別有八法五步十三勢的具體組合應用,如攬雀尾是「棚捋擠按」的組合等等,在練拳中必須清楚明白。
太極推手,也是八法五步十三勢的應用。如亂踩花,四正手打輪,大履等推手方法套路的訓練都離不開十三勢的規則要領。
綜上所述,我們就應該清楚二人比試功夫,什麼是太極推手,什麼不是太極推手。我認為,符合太極拳「八法五步十三勢」規矩的推手才叫太極推手,否則就不能叫太極推手。類似摔跤、散打、格鬥、擒拿、拳擊、甚至相撲、台拳道等等武術形式都應各正其名,各歸其位,都不應該打著太極推手的旗號,因為它們都不符合「棚捋擠按采列肘靠」的太極八法的勁路規則,非要叫太極推手,就是張冠李戴。
今天發的兩個視頻很精彩,(視頻呢?)之所以說精彩,兩位高手每招每式都合於「十三勢」之理法。棚勁,捋勁,采勁,列勁等手上功夫及腳下變換與手上的上下相隨,自然相合都很自如。尤其是男士,所說所做無不符合太極理法。這是太極功夫練到了相當層次境界。這是很合規矩、很守規則、真正是從拳里練出來的招法勁法的很標準的太極推手。那些支支巴巴,撕拉扯拽,搬脖摟腰,伸腳使絆,糾纏不休,等等角斗形式與這兩個精彩視頻相去甚遠,都不應稱其為太極推手。
太極修鍊到高層次,高境界,太極推手又有另一種表現形態。這種形態是無招無式,發人不顯招法,不露勁路,甚至手足不動也可讓對方手足無措,必走無疑。這種高層推手功夫,正是我們群里很多拳友研習追求的方向目標。因為有很多太極精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神奇的太極推手功夫越來越受到眾多太極修鍊者的喜愛和青睞。
汪脈有太極推手歌訣:入化本是集中意,無形無相莫猜疑。「棚、捋、擠、按」皆非似入得化境萬歸一。 上下合於內,往返在其中,
飄浮求奧妙,混元一理通。
接點不接面,接面兩不便。
偶爾面碰面,及時鬆開變。這是汪永泉汪脈的層次境界。拳諺有,
推手不用手,腳下飄飄走,
接點不接面,沒有才是有。
孫祿堂之歌訣:道本自然一氣游,空空凈凈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形體應當似水流。 練到如上的層次境界,「棚捋擠按皆非似」,不用八法,用神意氣化合,用「無形無相莫猜疑」「入得化境萬歸一」的心法,不用外形的「十三勢」,「十三勢」都在心法上,在修鍊成松凈虛空無的體能基礎上用「點勁功夫」,點勁上手,「打點不打人」,這是神奇的太極推手。會有不可思議、妙不可言的精彩。 這樣的太極推手不用力,全憑心意用功夫,用的全是心法,不耗體力,不傷氣血,常研習會收到全身經絡通暢,氣血旺盛之功效,推手雙方既愜意又舒服,還能防病健身,邊玩推手邊修心養性,十分利於健康養生。可名其曰:內功心法健養太極推手。以上只是一己淺見拙識,僅供讀者參考,無意參與辯論爭吵。
推薦閱讀:
※皇太極PK多爾袞:性格決定了各自命運
※太極雜說21
※大俠侃太極(下)
※《道德經》與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就應該找個好老師!!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