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藏尊酒孔文舉 老守儒書馬季長

安藏尊酒孔文舉老守儒書馬季長 此聯為吳昌碩篆所書。

上聯典故: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魯(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同一類的人物)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反對曹操禁酒,則發怪論說「堯非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所以曹丕論其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

下聯典故: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重孫。歷任校書郎、郡功曹、議郎、大將軍從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職,後因得罪大將軍梁冀而被剃髮流放,途中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還。再任議郎,又在東觀校勘儒學典籍,後因病離職。延熹九年(166年),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歲。馬融一生注書甚多,注有《孝經》、《論語》、《詩》、《周易》、《三禮》、《尚書》、《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等書,皆已散佚,清人編的《玉函山房叢書》、《漢學堂叢書》都有輯錄。另有賦頌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馬季長集》。他尤長於古文經學。設帳授徒,門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於儒者的禮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嘗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宜興油車水庫,山光水色空氣絕佳

昨天從宜興回北京。本博客以前也寫過不少關於宜興紫砂的文章,本人也曾多次到宜興,與紫砂也結下不解之緣。總體來說,宜興給我留下兩個特別深的印象:

一是宜。 宜興地處太湖之濱,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現在特別宜居。也正是歐陽修所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宜興不僅面對太湖,而且大型水庫也不少,竹海與茶園星羅棋布。特別適合養生。尤其是在當下霧霾重重的都市,空氣都成為奢侈品,與其掙扎,不如歸去。

上海松江張雲先生贈送的紫砂盤

二是興。 宜興的興體現在其發展態勢與發展前景上。紫砂壺與其它日用品本質是沒什麼區別的,但是,自從陳曼生這樣的先賢在紫砂壺中留下了諸多文字後,便賦於紫砂壺以靈魂。所以,這些年宜興丁山的工匠們追尋前輩們開拓的足跡,使紫砂壺的製作達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境界:在規模上空前壯大,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陶藝廠和小作坊爭奇鬥豔;在工藝上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這些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就是其不斷地賦於其文化的內涵。其途徑無非是提高紫砂壺的審美價值,從造型上、色彩上、原料上,展現紫砂器精萃的一面,再就是通過各種造型藝術與紫砂的融合,展現其文化承載的功能。這些年宜興丁山從一個不起眼的江南小鎮,到今天初具規模都市化面目,與其說得宜於其礦產,不如說得宜於紫砂文化的興起。只有文化礦藏的資源是不會枯竭的。


推薦閱讀:

TAG: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