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六大原則
周身有365個穴位,幾乎寸寸是穴。每一個穴都有其一定的主治作用,有的一穴治多病,要一一記住實屬不易。如何由博返約,抓住要領,掌握原則,執簡馭繁,臨床使用中得心應手,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為了使艾灸過程中靈活運用經穴的主治作用,根據臨床經驗,將複雜的經穴主治歸納為六條原則(當然也不可能包括全面),以使於記憶,便於應用。
(一)本經的穴道治本經的病
凡是屬於一條經脈的穴道其主治作用是大同小異的。多數是可以治療其本臟腑本經脈所發生的疾病的,同時也治療本經所主和本臟腑開竅的病候。例如:手太陰肺經有十一穴,基本上都治療呼吸系統的病,不論咳嗽、咯痰、氣喘、吐血、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咽喉炎、 胸痛、感冒、流鼻涕、鼻出血等一切呼吸系疾患均可選用本經的穴道。
肺主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肺經的穴大致上也治屬於「氣」範疇的病,如呼吸系病、在表的病、皮毛的病和鼻腔的病。
肝藏血,主筋,主風,肝氣留於兩脅,達巔頂,開竅於目。肝經的許多穴可治因肝不藏血的出血性疾病,也治筋脈弛緩、筋急攣縮、中風驚厥、角弓反張、兩脅疼痛、頭頂病和眼目疾患。這一系列複雜的癥候皆責之於肝,都可以選用肝經的穴道。
這都是根據中醫基本理論,臟象、經絡學說作為理論依據的。實際應用於臨床也確實有效,也正是由實踐經驗的積累,才形成了這套理論。因此,我們概括的認為本經的穴道就治本經的病候。
(二)有表裡關係經的穴道治有表裡關係經的病
人體十二經脈是互相溝通,互為表裡關係。臟經的穴能治腑經的病。腑經的穴能治臟經的病。比如:脾與胃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腎與膀就相表裡等,它們所屬的穴道大多有互相主治作用,即脾經的穴可治胃經的病,膽經的穴可治肝經的病,腎經的穴道可治膀朧經的病。特別是各經的絡穴,更有兼主表裡經的作用。因此,只要知道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候,在臨床上就可以按表裡關係經取穴了。
(三》局部的穴道治局部的病
人體所有穴道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均可治療該穴所在部位、鄰近組織器官及相應臟腑的疾病。不論頭面、頸項、胸腹、腰背、脅肋、關節、四肢、手足,那個局部有病,不分經脈,都可以在局部和鄰近取穴.如耳、目、口、鼻等周圍各穴,主治該器官的病。軀幹部胸腹、腰背、其相應的體表上的穴道,都治各內髒的病,如心、肝、脾、肺、腎、膽、胃、膀朧、大腸、小腸等等,其前的募穴,背後的俞穴,以及附近周圍的穴道都治各該臟器的病。此外,壓痛點、反應點、阿是穴都可以應用。局部皮膚有癢、麻、冷、熱等異常現象時就可以在局部皮膚上用針灸治療。當然這是屬於最簡單、最簡便、最易記的穴道主治作用,實際應用不能單靠這種方法,還要全面結合。如果只會用這種方法,那就未免發生「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弊病了。
(四)經絡所通,主治所在
凡經脈、絡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等所通過到達和交會、交叉、交接、聯屬的地方,只要脈氣相通,在這些路線上的穴道,不論距離遠近,路線曲直,只要「經脈所通」,即是「主治所在」。也就是「臟腑所屬,主治所為」。如肝經屬肝臟,在足部的太沖穴,對內就治肝臟病,對外就治兩脅脹滿和頭頂痛。因為肝經的經脈循行路線是「留於兩脅、上達巔頂」的關係,所以臨床上常常用「明其部以定其經,循其流以導其源」的方法進行診斷和治療。
我們總結了兩句話為「辯別病候屬何經,循取經穴效必尤,審察病候定臟腑,治標治本要選求。」這就是說辯明病變部位是屬於那一條經的範圍,取其經脈相通的穴道效果就好。例如上牙痛屬胃經,取足上的內庭穴,審定病候表現是屬於那個臟腑的病,然後在那一經上取「要穴」,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胃院痛,是胃經的病候,急則先取其郄穴--梁丘以止其疼,這是治標,緩則取其背輸--胃俞。募穴--中院,下合穴--足三里,這是治本;如心經發生病變,心煩、氣短、卧不安,可取原穴--神門等。
這種「以經辯症,以症辯經」的方法很適合臨床使用,但必須熟悉經絡的循行、分布,交叉、交會、交接和十四經病候,十五絡脈病候,根據循經取穴的原理,結合起來,才能掌握經穴的主治作用,以「經絡所通,主治所在」的原則應用於實際,有執簡馭繁之效。
(五)特定的穴位治特定的病
人們在千百年間的實踐中認識到,特殊的穴位有其特殊的作用。如:五輸穴、俞募、原絡、下合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郄穴等,各有其特殊的作用,臨床應用時需要一一考究,這裡從略。
其次是經外奇穴,這是十四經以外的穴位,也各有獨特的作用,如:百蟲窩治痒疹,腰奇穴治癩痛,痞根穴治疳積食積,子宮胞戶治子宮病,四花穴治肺勞等。
還有經驗新穴,如落枕穴就治落枕,喘息穴就治哮喘,安眠穴就治失眠等等。
熟記以上幾條,在艾灸臨床上有提綱挈領之效,對經穴一般主治作用可以知其概要,但也只是一些原則,過細的深入研究,還需要再下功夫。
【文章選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得了糖尿病還能吃蜂蜜嗎?5個飲食原則輕鬆穩血糖
※【水族混養】七彩神仙魚的混養原則,一定要搞清楚!
※營養師的飲食原則
※八字取用神扶抑、通關、調候三原則
※正宮防小三的「五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