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急性腹瀉治療指南
腹瀉治療原則
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併發症。不同時期的腹瀉病治療重點各有側重,急性腹瀉多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抗感染;遷延及慢性腹瀉則應注意腸道菌群失調及飲食療法。
急性腹瀉的治療1飲食療法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腸黏膜損傷的恢復,發熱時代謝旺盛,侵襲性腸炎丟失蛋白等因素使得營養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並發酸中毒,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發育。故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後的康復時間,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
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後繼續餵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腸炎多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停乳類餵養,改為豆類、澱粉類代乳品,或發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減輕腹瀉,縮短病程。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失衡
重度脫水時靜脈補液見圖。
3補鈣、補鎂治療
(1)補鈣 補液過程中如出現驚厥、手足搐搦,可用10%葡萄糖酸鈣5~10ml,用等量葡萄糖液稀釋後靜脈滴注。心衰病人在用洋地黃製劑時慎用。
(2)補鎂 在補鈣後手足搐搦不見好轉反而加重時要考慮低鎂血症,可測定血鎂濃度。同時用25%硫酸鎂,每次0.2~0.4 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2~3次,癥狀消失後停用。
4藥物治療
(1)控制感染:
①水樣便腹瀉患者(約佔70%)多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如伴有明顯中毒癥狀不能用脫水解釋者,尤其是對重症患兒、新生兒、小嬰兒和衰弱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應選用抗生素治療;
②黏液、膿血便患者(約佔30%)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應根據臨床特點,針對病原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再根據大便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大腸桿菌、空腸彎麴菌、耶爾森菌、鼠傷寒沙門菌所致感染常選用抗G-桿菌的以及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偽膜性腸炎、真菌性腸炎應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據癥狀可選用新青黴素、萬古黴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藥物治療。
(2)腸道微生態療法: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控制腹瀉。常用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需氧芽孢桿菌、臘樣芽孢桿菌製劑。
(3)腸黏膜保護劑: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與腸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強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蒙脫石粉。
(4)抗分泌治療:腦啡肽酶抑製劑消旋卡多曲可以通過加強內源性腦啡肽來抑制腸道水、電解質的分泌,治療分泌性腹瀉。
(5)避免用止瀉劑:如洛哌丁醇,因為它抑制胃腸動力的作用,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對於感染性腹瀉有時是很危險的。
(6)補鋅治療: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對於急性腹瀉患兒,應每日給與元素鋅20mg(>6個月),6個月以下嬰兒每日10mg,療程10~14天。
推薦閱讀:
※蘋果煮熟吃養胃止腹瀉
※寶寶拉肚子吃過媽咪愛,為啥不管用?
※丹麥原裝進口益生菌,免費試用!樂佳善優
※夏季急慢性腹瀉飲食指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