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熱紅樓十講--4.歷史地理
06-02
第一節 敕建榮國府中國人最講究慎終追遠,任何人對自己的祖宗都是認真對待的,絕不會把自己的祖宗扯到別家的宗祠裡面去。紅學界公認《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那麼曹家的祖宗做過「國公」么?似乎不曾。曹家祖先只是一個被俘的奴隸,身份是「包衣下賤」,須知,「公侯伯子男」,在封建爵位中,以公為首,除了皇帝王爺等金枝玉葉,就數公最為尊貴了,比封侯還要尊貴,包衣奴隸身份是永遠與公爵無緣的,曹雪芹憑什麼說自己的祖宗是寧國公、榮國公?曹雪芹家裡除夕祭過宗祠么?似乎也不曾。滿族在關外,根本就沒有修建宗祠的習慣,逢年過節只不過「燒包袱」祭奠先人罷了。當時東北的漢人,不是流人就是俘虜,怎麼可能修建宗祠?須知在族人中宗祠也不是誰都可以建、建在哪裡都可以的,曹家即使在南京居住了三代,也不可能在居官之地修建宗祠!當然更不可能在除夕祭宗祠了。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紅樓夢》書中描寫的賈寶玉的祖宗根本不可能是曹雪芹的祖宗,《紅樓夢》的初作者也不是曹雪芹,他只不過是個披閱增刪者罷了,書中有明文交代,不是什麼故弄狡獪! 《紅樓夢》的初作者是洪昇,就是那個以「南洪北孔」著稱的《長生殿》傳奇的作者、偉大的戲曲家、文學家、詩人洪昇!洪昇,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南屏樵者,生於清順治二年(1645),卒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享年六十歲。洪昇一生著作等身,除了中國古典戲劇的巔峰之作《長生殿》外,還創作了四十多部傳奇作品;洪昇的詩詞在清初名氣也很大,有《思詞》、《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詞》等作品集傳世,還有大量的散套曲子存世。好多對清代文學研究不夠的人,輕率地斷言以洪昇的文學素養寫不出《紅樓夢》,請這些人把洪昇的作品搜集來,潛心拜讀三年,然後再下結論! 洪昇的家族確實是一個「百年望族」,與《紅樓夢》的描寫完全一致。洪昇的六世祖洪鐘發跡於明代成化年間,官至刑部尚書兼左都御史,賜太子太保。正德八年(1513)致仕還鄉,在杭州西溪的蒹葭里修建「洪園」,為暮年養靜之所。從此時到洪昇出生的順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改朝換代,「洪園」足足繁榮熱鬧了一百多年! 「洪園」位於今天杭州西溪的深潭口,今天的「洪園」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從遺迹仍可見到當日的繁華。西溪有個「五常鄉」,是洪家祖墳所在地,這裡為什麼叫「五常鄉」呢?因為這裡的「百年望族」洪家先後出了五個「尚書」!古代「尚」與「常」通假,故名。洪鐘本人先後任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因為洪鐘功高望重,明朝皇帝賜給他「白金麟服」,並追封他的祖父洪有恆、父親洪薪皆為尚書,「妣皆贈一品夫人」;洪鐘的兒子洪澄,官至御史中丞,孫子洪瞻祖,官至都御史,皆正二品,與尚書同級,當時也可以視同尚書。一門五代尚書,在我國整個封建社會中,也是不多見的。聯想到《紅樓夢》中描寫賈府「榮禧堂」中的場面,特別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的對聯,不是十分相稱么! 杭州西溪,古稱「留下」。洪鐘晚年致仕,在西溪建洪園為暮年養靜之所。《紅樓夢》中描寫的「大觀園」,「芳園築向帝城西」,「樓台高起五雲中」,「銜山抱水建來精」,正是對西溪「洪園」的真實寫照。今天的留下鎮,還有一條街道名「尚書坊」,聯想到《紅樓夢》中的「寧榮街」,「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兩府相連,竟將大半條街都佔了」的文字,足見書中是據實描寫。 既然洪家「百年望族」是從洪鐘發跡,《紅樓夢》為什麼要把祖宗描寫為「寧榮二公」呢?原來中國古時的習俗認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洪鐘是洪家的六世祖,故作者要從五世祖寫起。洪昇的五世祖是誰呢?就是洪鐘的兩個兒子,正可謂「寧榮二公」!洪鐘的長子名洪澄,次子名洪濤,聯想到「寧榮二公」的名字「賈源、賈演」,都從水旁,難道是偶合么?據洪詩《哭潤孫族叔》詩,知洪潤孫是洪澄的後代,洪昇自然應是洪濤之後,否則不會稱「族叔」。《紅樓夢》中說「寧榮二公」中「寧公居長」,宗祠建在寧府西牆外,應該都是據實描述。 說到宗祠,人們必然聯想到《紅樓夢》中對「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場面的描寫,特別是宗祠門上的兩幅對聯,氣魄顯赫得很!一聯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另一聯是;「勛業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上面是「星輝輔弼」九龍匾。後邊一聯應該表現的是洪家一門五尚書的功德,「日月」二字暗隱明朝。那麼上一聯表現的又是誰呢?須知,「功名貫天」,「保育兆姓」,可不是一般官員承受得了的!「星輝輔弼」,也只有位極人臣的「宰相」之家方當得起,洪家難道還有更顯赫的祖宗么? 確實如此!洪的始祖,是南宋名臣洪皓父子。洪皓於建炎三年持節使金,被扣留十五年,艱苦備嘗,始終不屈,是個蘇武式的民族英雄。紹興十三年回臨安(今杭州),被朝廷封為「魏國公」,賜「國公第」於杭州葛嶺,卒贈太師,謚忠宣。洪皓的三個兒子,都曾位居宰相之職。長子洪适,官至同中樞門下平章事(事實上的宰相)兼樞密使;仲子洪遵,曾任翰林學士承旨(俗稱內相),遷同知樞密院事;季子洪邁,曾任翰林學士,加端明殿學士(正一品,視同宰相)。三人不僅官位高,學問也做得好,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洪邁的《夷堅志》、《容齋隨筆》,在古典文學史上有很高地位。三兄弟死後,都被朝廷謚以最高規格的「文」字,聯想到《紅樓夢》中,賈寶玉父輩的名字,「敬」、「赦」、「政」三個「文」字,似乎也是作者有意表現顯赫的家世。 杭州西溪洪家塘舊有洪氏宗祠,祠堂內的楹聯曰:「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把這幅楹聯同《紅樓夢》中賈府宗祠楹聯對照看,「肝腦塗地」、「功名貫天」、「保育兆姓」、「座上珠璣」、「堂前黼黻」,就都有了出處。 洪鐘墓在西溪東穆塢。他去世時,嘉靖皇帝三次派使者諭祭,詔令賜葬,備極恩榮。其墓碑由理學大家、兵部尚書王守仁(王陽明)撰寫;書碑由著名文人、武英殿大學士顧升成親筆;篆額由翰林學士、吏部尚書董屺親題。這些名家手筆至今尚存,是十分難得的珍貴文物。聯想到《紅樓夢》中「榮禧堂」和寧府宗祠的匾額楹聯,有的是皇帝「御筆」,有的是「穆蒔」、「衍聖公孔繼涵」書寫。「穆蒔」的名字怪怪的,似乎是「墓石」的諧音,表示是給祖宗題寫墓石的人。用「衍聖公」來影射題寫「墓石」的王陽明這樣的理學大家、「心學鼻祖」,似乎也說得過去。 《紅樓夢》書中描寫,為了管教寶玉,賈政往死里打,打傷後又有點後悔,想到自己家祖先也是武將出身,沒幾個是從科舉晉身的。這也正是對洪家祖先出身的忠實描寫。洪鐘一生文武兼備,但卻不是科舉出身,而是從武出身。他先後任過順天巡撫,巡撫貴州兼巡撫江北,總制湖廣、陝西、河南、四川軍務,修建過長城,打擊過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也鎮壓過農民起義軍,一生軍功顯赫。洪鐘的子孫,凡出仕者,也多數領過兵、打過仗。聯想到《紅樓夢》中寧榮兩府的世襲「前程」都是「將軍」之職,寧府里的焦大,表白跟隨老太爺出過兵,從死人堆里把老太爺背出來,應該有事實根據。 洪家顯赫的百年,基本都是在明朝。到了清初,由於改朝換代的原因,洪家自然失去了「世襲前程」,處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困難境地。《紅樓夢》中「好了歌解」中唱的天下大亂、富貴貧賤易位的情景,正是對明清易代、天下大亂情景的真實描述,「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也正是對從關外入主中原的異族統治者的憤慨和嘲弄!洪家把振興家族的希望,寄托在洪昇身上,盼望他走仕途經濟之路,科舉高中,平步青雲,重振衰頹的洪家。但洪昇卻無意功名利祿,「醉心花箋彩紙」,一心創作言情傳奇。在極度失望的情況下,洪昇被逐出了這個「死而不僵」的家庭,後半生過著極度貧困潦倒的生活。後來,由於洪昇的「國子監生」資格被斥革,家庭被朝廷查抄,父母被充軍寧古塔,洪氏「百年望族」終於「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前八十回寫到了「抄檢大觀園」,正是寫到了洪昇被逐出家庭的前夕,以後作者如何寫來,就不得而知了。 洪昇有兩個弟弟,二弟洪昌也是個不無正業的「混世魔王」,與洪同時被逐出家庭,在顛沛流離中年輕輕夭亡了。洪昇有兩個聰明美麗的妹妹,因婚姻不幸,也都年輕夭亡了。洪昇還有眾多的聰明美麗的表妹,如林以寧、錢鳳綸、馮又令等,她們都是清初著名的女詩人,曾經結過「蕉園詩社」,號稱「蕉園五子」、「蕉園七子」,在西湖、秋雪庵一帶遊戲吟詠,在當時名氣很大。「蕉園詩社」的女兒們,也多數命運不幸,正可謂「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洪昇創作《紅樓夢》,是在康熙二十八年遭遇「斥革下獄」之禍後,被迫於康熙三十一年返回故鄉杭州之時。其時家庭已是一片「茫茫白地」,二弟和兩個妹妹都已慘死,眾多表姐妹風流雲散,遠嫁的遠嫁,病死的病死,守寡的守寡,其他也多在苦痛中呻吟掙扎。正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洪昇悲從中來,再聯想到自己「於國於家無望」的窘境,開始動筆創作《紅樓夢》,經過十多年的潛心創作,於康熙四十二年或四十三年方殺青。第二節 大觀園一、大觀園究竟有沒有實地生活原型? 關於《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否有原型,原型在哪裡,歷來是《紅樓夢》研究中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研究大觀園的原型必須搞清《紅樓夢》的作者,再循著作者的生活軌跡去探究,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過去很多紅學家也試圖這麼做,但他們沒有搞對《紅樓夢》的真實作者,把《紅樓夢》的著作權交給了曹雪芹,然後再到曹家在南京的織造府花園(後來的隋園)去尋找大觀園原型,發現滿不是這麼回事——織造府花園比起《紅樓夢》書中的大觀園來,幾乎就像老鼠與大象的關係。失望之餘,人們開始了漫無邊際的「猜笨謎」,有人把大觀園的原型找到了北京的圓明園,也有人找到了恭王府花園,還有人找到了天津的水西庄,但無論如何,這些所謂原型,同曹雪芹掛不上鉤,同《紅樓夢》故事更貼不上邊。無奈之下,吃不到葡萄只好說葡萄酸,於是有人乾脆斷定大觀園沒有實地原型,是曹雪芹綜合了中華園林藝術在腦袋裡杜撰的。 本文無意在這些無聊的爭論中浪費筆墨。筆者始終堅信,《紅樓夢》作者之所以能把大觀園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清楚,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沒有創作原型幾乎是不可能的!大觀園原型與《紅樓夢》作者的關係肯定非同一般,這裡寄託了作者太多的美夢,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懷戀,太多的感嘆。不僅大觀園有原型,曾在大觀園中生活的那些聰明美麗的女兒也一定有生活原型,在她們身上,寄託了作者太多的愛,太多的親,太多的敬,太多的憐。可以說,《紅樓夢》作者、紅樓女兒原型和大觀園原型,是《紅樓夢》這部空前絕後文學作品三位一體的創作基石! 紅學的「三大死結」,無情地判了曹雪芹著作權的死刑!筆者經過多年的精心考證,證實了《紅樓夢》的真實作者是清朝初年杭州的大文學家洪昇,從而清晰地揭示了《紅樓夢》三位一體的創作基礎:書中那位無才補天石頭的原型,就是《紅樓夢》真實作者洪昇自己;書中十二位女兒的原型,就是洪昇的姐妹「蕉園十二釵」;而大觀園的原型,則是洪昇與姐妹們青少年時的天堂——杭州西溪!本文側重考證大觀園的原型杭州西溪,把真相仔細告訴朋友們,也算勾畫一幅「大觀園導遊圖」,帶領朋友們去遊覽一下杭州西溪——當然是明末清初的西溪,而不完全是今天的西溪公園。 二、「五院三庵三館」——大觀園與西溪共同的格局 熟讀《紅樓夢》的朋友都能夠在頭腦中大致勾畫出一幅大觀園景觀分布圖。大觀園雖然有「三里半大」,景點眾多,但大致可分為三大景區,即「五院三庵三館」。 所謂「五院」,就是大觀園中五個院落式建築:大觀樓,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和怡紅院。大觀樓是元妃省親時的主建築,可謂金碧輝煌;瀟湘館是林妹妹居住的場所,以竹影搖曳著稱;稻香村是大嫂子寡婦李紈居住的地方,以鄉村風味聞名;蘅蕪苑是寶姐姐居住的天地,以鮮花香草遍地為標緻;怡紅院是「混世魔王」寶玉居住的洞天福地,其豪華奢侈自然在其他姐妹們居住的場所之上。 大觀園「五院」的原型,就集中分布在今天杭州西溪濕地的東南角,見圖二和圖四中標示的「大觀園五院風景區」,五個建築院落互相之間分布不遠,銜山抱水,建築當年十分豪華。怡紅院的原型,便是洪昇園,是《紅樓夢》作者洪昇的故園。初始是南宋年間御賜的「國公第」,重建於明朝,是洪昇的六世祖洪昇鍾建設用以暮年養靜的場所。洪家號稱「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孫太保五尚書」,是杭州著名的「百年望族」。洪園今已不存,其位置在今天蔣村鄉南部的深潭口。 瀟湘館的原型,是洪昇的老鄉兼老朋友高士奇建築的「西溪山莊」,今已不存,地名稱為高庄。高士奇在康熙年間曾任朝廷「南書房行走」,是皇帝的近臣。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駕臨杭州,高士奇為了接駕,在這裡特意修建了「西溪山莊」,所以《紅樓夢》書中把這裡又叫做「有鳳來儀」。西溪山莊的景緻以竹勝,十分清幽,康熙皇帝來到這裡,大為高興,親筆為山莊題寫了「竹窗」二字。朋友們不妨仔細回味一下,《紅樓夢》書中黛玉經常面對「窗前也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的景色,便知余言不謬。 稻香村的原型,是洪昇的表嫂柴靜儀夫家沈氏的產業。這裡古稱「杏花村」,所以《紅樓夢》中題名為杏常在望,眾清客取名「杏花村」,賈政不同意,認為「犯了正名」,寶玉方正式命名稻香村。「蕉園」就是沈家菜園所取的雅稱。《紅樓夢》中眾姐妹選李執為詩社社長,事實上,當年蕉園詩社,確實合推柴靜儀為詩社「祭酒」。柴靜儀是「蕉園詩社」的骨幹成員,青年守寡,苦守著獨生兒子沈用濟度日,這娘倆應該就是《紅樓夢》中大嫂子李紈與賈蘭的原型。沈家的產業當年確實是「竹籬茅舍」的農村田園風光,與《紅樓夢》中的描寫完全一致。這裡直到今天仍然還是杭州城裡人節假日到農村休閑的好去處,建有休閑度假區。 蘅蕪苑的原型是花塢,這裡的歷史十分悠久,從宋代起,這裡就遍地種植鮮花香草,千年以來一直是杭州城裡鮮花香草的主要供應地。《紅樓夢》中之所以安排寶姐姐住在這裡,是因為這裡距離古盪較近,寶姐姐的原型錢鳳綸是杭州古盪人,錢家是古盪的世家望族,十分富有,花塢是否是錢家的產業,於史無考,似乎不無可能。 大觀樓的原型今天也已經不存在了,其地址在今天的御臨鎮。御臨鎮就是因為康熙皇帝當年巡遊杭州駕臨這裡而得名,皇帝駕臨的地方,地方官員預先建設高大的牌樓和巍峨的樓閣,是必然的事情。當年皇帝去西溪山莊並沿途游賞,就是在這裡上船的,上船的地方叫御臨橋,今天叫王家橋。在《紅樓夢》中,元妃也是在這裡下船的,把這裡叫做沁芳橋。沁芳橋旁有沁芳閘,船行往前有沁芳池,這裡今天仍然有御臨池地名為證。 大觀園中的所謂「三庵」,就是探春居住的蘆雪庵,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和惜春居住的藕香榭。蘆雪庵的原型是今天的秋雪庵,紫菱洲的原型是今天的茭蘆庵,藕香榭的原型是今天的曲水庵。這三處景觀都是歷史悠久的佛庵,地面建築今天久以不存,但仍然是今天西溪濕地的核心景區。位置在深潭口的西邊,大致在「五院」景區的西部偏北,(見圖二)。 《紅樓夢》中的蘆雪庵,是姐妹們錦心繡口賽詩的地方,也是湘雲烤鹿肉吃的地方。探春邀二哥寶玉來這裡,請柬上寫的是希望他能「棹雪而來」,所謂「棹雪」就是乘船穿過雪花而來,從洪園所在地深潭口來這裡,確實需要乘船;但姐妹聚會的時間是秋季,何來的雪花?原來這裡蘆葦叢生,每到秋季,蘆花如雪,秋雪庵名字與《紅樓夢》書中的蘆雪庵名字本來就是一個意思,乘船穿過蘆花來這裡,正所謂「棹雪而來」。 曲水庵今天一片荒涼,但歷史上曾有規模很大的佛庵,這應該是惜春居住的藕香榭——也叫暖香塢的原型。歷史上在庵堂周圍水道曲折,故名「曲水庵」。為了聯繫外界方便,過去這裡曾經建有一座竹橋,竹橋旁水中還建有一座涼亭,分別叫做藕香橋和藕香亭。亭和橋雖然久已不存,但至今這裡仍保留著「藕香橋」的地名,是為鐵證。 茭蘆庵的建築今天也早就蕩然無存了。從「茭蘆庵」這個名稱分析,這裡昔日應該是盛產紅菱蓮藕的地方,直到今天這裡還出產大量的紅菱。歷史上這裡確實曾有一座相當繁華的庵堂。《紅樓夢》中以這裡為原型創作紫菱洲,的確是十分貼切的。 大觀園中的所謂「三館」,就是賈母月下聽笛悲寂寞的凸碧堂,黛玉和湘雲聯詩的凹晶館,以及妙玉修行的櫳翠庵。這三座建築在歷史上也確實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是西溪草堂,凹晶館的原型是西溪水館,櫳翠庵的原型是隨喜庵。三座建築集中在今天西溪濕地的西南部,位於老和山與西溪河道交界處的山坡上下(見圖二、圖四)。 西溪草堂在明末清初,是著名官僚文人馮夢楨的別業,草堂建在老和山的山坡上,地勢較高,周邊林木蒼翠,故《紅樓夢》中稱之為凸碧堂。西溪草堂的山下,就是西溪水館,歷史上這裡是杭州大鹽商汪然明的別業,由於其地正在西溪水邊,地勢低洼,水天一色,故《紅樓夢》中稱其為凹晶館。隨喜庵的位置就在西溪水館附近的山坡上,歷史上庵中紅梅很盛。明末著名詩妓林天素,與汪然明交往甚密,當時就寄住在隨喜庵中,與汪然明來往方便。因為這裡盛產紅梅,所以書中讓寶玉到這裡「乞紅梅」;又因為這裡距離西溪水館較近,所以《紅樓夢》書中黛玉湘雲在凹晶館月夜聯詩時,讓妙玉突然出現,並為二人之聯詩做結束之三十五韻。 三、寶玉題詠大觀園之路線還原 《紅樓夢》書中第十七回,大觀園建成之後,賈政帶領兒子寶玉和眾清客,首先去逛園子,順便為園子各處景點題詠,以備元妃省親時命名參考。寶玉一路上大展才華,受到眾清客的一致讚賞,賈政也十分滿意和自豪。本文無意研究寶玉題詠大觀園的文采,僅就賈政等人的遊覽路線,再根據杭州西溪的歷史景觀,來對照還原大觀園原型的真面貌。 根據《紅樓夢》第十七回描述,賈政一行進入大觀園之後,來到的第一處景觀,便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沁芳亭」。沁芳亭附近,有橋名「沁芳橋」,有閘也名「沁芳閘」,還有一水池,名字仍然是「沁芳池」。這裡的原型,便是西溪之「御臨橋」(見圖三)。御臨橋今名王家橋,御臨橋是清代名稱,得名的原因是康熙皇帝南巡曾在這裡上船遊覽西溪。御臨橋的前面,確有御臨池;至於亭和閘,今天已經難見蹤跡了。 從沁芳亭前行,經過「蓼汀花漵」(西溪至今仍有「蘆汀沙漵」之地名。蘆即是蓼,沙漵變花漵,不過雅一點罷了)賈政一行來到「龍吟細細,鳳尾森森」的「有鳳來儀」,後來又被題名「瀟湘館」。這裡的原型便是「西溪山莊」,是當年高士奇建設用來接待康熙南巡遊覽西溪的駐足場所(見圖三)。西溪山莊今已無存,當地人叫這裡為高庄,大概就是高士奇山莊的意思吧。 從瀟湘館繼續前行,賈政一行人來到「山坡之下」「分畦列畝」的「稻香村」。這裡的原型就是當年沈家(柴靜儀家)的莊園(見圖三)。今天這裡仍然是一片田園風光,被闢為杭州農村風光休閒遊覽地,市民閑暇時,很多人攜妻帶子來到這裡遊覽,倒也的確是「柴門臨水稻花香」的景色。不過《紅樓夢》中用這句詩描繪這裡,未必完全是「柴門」的本意,很大程度上是說這裡的女主人公姓柴,她的家門當然也是「柴門」了。 賈政一行人從稻香村出來,「轉過山坡」,「過了荼糜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來到遍地香草藤蘿的「蘅芷清芬」,後來這裡被正式題名「蘅蕪苑」。這一大堆地名都是以花草命名,它們的原型,都是今天的「花塢」。花塢的地盤很大,當年分區種植牡丹芍藥等鮮花和各種香草,所以每個花區都有一個子名稱。可惜這裡今天早已被城市某大單位佔用,非復當年鮮花香草滿地的優美景色。 從蘅蕪院出來,賈政一行來到了「崇閣巍峨,層樓高起」、「琳宮合抱」、「玉欄繞砌」的元妃省親正殿「大觀樓」。這裡今天叫做「御臨鎮」(見圖三),不過當年接待康熙皇帝的亭台樓閣早已不復存在了。 一行人出大觀樓,便到了「沁芳閘」。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賈政一行人從「大主山」出發,按照沁芳亭——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大觀樓——沁芳閘的順序,又回到「大主山」,實際上是繞了一個圈子,又回到了出發的原地。好多紅學專家不明此理,畫大觀園圖時,把沁芳亭和沁芳閘畫成了相隔很遠的兩個地方。如果不知道大觀園的原型西溪,很容易鬧這個笑話。《紅樓夢》書中所說的「大主山」,便是今天的老和山。 一行人從沁芳閘再出發,沿途經過若干「清堂茅舍」、「佛寺丹房」、「長廊曲洞」、「方廈圓亭」,逶迤來到了大觀園的核心怡紅院。這裡就是《紅樓夢》作者洪昇的故園洪園(見圖三),位置在今天蔣村鄉的南面的深潭口。讀者朋友們可能注意到了,從沁芳閘到怡紅院,路途似乎比較遠,作者對沿途景色沒有詳表,只是一筆帶過。從怡紅院出來,便是「平坦寬闊大路」,一行人從這裡便出了大觀園。這裡便是今天深潭口前面的大路。這條路古已有之。 《紅樓夢》書中交代,寶玉跟隨父親遊覽的景點,只佔了大觀園的「十之五六」。從圖二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次遊覽所經過的地方,就是西溪的「五院」風景區,確實只佔西溪三大景區的「十之五六」,作者沒有撒謊,更沒有故弄玄虛。 四、賈元春遊幸大觀園之路線還原 《紅樓夢》十七回書中寶玉剛剛題詠完大觀園,十八回便開始描寫元妃省親。元妃省親是借省親為名,暗寫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到杭州,應高士奇邀請,順便遊覽西溪景觀的過程。我們不妨跟隨書中元妃的腳步,再去印證一下大觀園的原型在杭州西溪。 元妃的儀仗隊來到大觀園門前,首先是進入「儀門」,來到一所「院落」更衣。這所「院落」的原型,便在今天的御臨橋附近。更衣後下輿登船,到了「蓼汀花漵」,也就是今天的御臨池附近,並改其名為「花漵」。棄舟登岸後,來到「省親別墅」,也就是大觀樓,位置在今天的御臨鎮。 在大觀樓接見了祖母和父母親之後,在寶玉的導引下,開始正式乘船游幸大觀園。游幸的順序是「有鳳來儀」(瀟湘館)——「紅香綠玉」(怡紅院)——「杏簾在望」(稻香村)——「蘅芷清芬」(蘅蕪院),然後回到正殿(大觀樓)。其游幸順序與上回書所說的寶玉題詠順序不同,大致是反方向遊覽的,各處景點之原型及其相互位置可查看圖二圖四之「五院」風景區部分。 在大觀樓與姐妹們一起為大觀園作詩後,又特意觀看並評價了寶玉分別為「有鳳來儀」(瀟湘館)、「蘅芷清芬」(蘅蕪苑)、「怡紅快綠」(怡紅院)、「杏簾在望」(稻香村)所做的四首詩。詩中題詠的四個景點和元春所在的大觀樓,合起來歌頌的還是「五院」。元妃游幸的全部景點,始終在西溪「五院」風景區之內(見圖三)。臨走前雖然也去了一次某庵堂,但描寫很簡單,似乎也不是櫳翠庵,因為妙玉沒有出來。當時西溪的庵觀眾多,「五院」之中也有庵觀,不過早已損毀,今天看不到原型了。五、劉姥姥酒醉大觀園之路線還原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曾隨賈母一起進大觀園遊玩,鬧出了很多令人噴飯的有趣故事。 書中交代,遊玩是從大觀樓(在御臨鎮,見圖三)開始的,李紈命小廝從大觀樓旁的綴錦閣抬下二十多張「高几」,就是野外坐著方便的高凳子吧,然後準備了兩隻遊船。一行人從這裡來到了沁芳亭(就在御臨橋附近)。從沁芳亭再來到瀟湘館(西溪山莊),在黛玉的狹窄房中說笑了一回。 從瀟湘館出來,行進路線超出了前面所說的「五院」風景區,改步行為乘船,進入了「三庵」風景區,首先來到了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原型是西溪茭蘆庵,見圖三)。又從紫菱洲乘船來到探春居住的「秋爽齋」,又叫「蘆雪庵」(原型就是西溪的秋雪庵,見圖三),並在這裡吃飯,劉姥姥用筷子夾鵪鶉蛋鬧了好多笑話。吃飯期間,賈母命家樂班十幾個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上隔水奏樂,說是「借水音好聽」。藕香榭的原型是曲水庵,庵旁水上過去有亭有橋,至今地名猶存。 飯後,賈母一行從秋爽齋乘船來到「蘅蕪苑」(花塢),從「三庵」風景區又回到了「五院」風景區。上岸後聞到「異香撲鼻」,看到「奇草仙藤」,這正是典型的花塢景緻。然後又從蘅蕪苑回到大觀樓吃酒行令,劉姥姥說出「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的令詞,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酒足飯飽,賈母遊興未減,又帶領劉姥姥從大觀樓(御臨鎮)來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吃茶。這番不再乘船,而是信步走來。櫳翠庵的原型是「隨喜庵」,位於「三館」風景區(見圖二)。從御臨鎮來這裡,正是沿山坡小路行走,很是方便。劉姥姥吃茶的盅子十分貴重,妙玉嫌臟要摔,寶玉討來施捨給了劉姥姥。 從櫳翠庵出來後,賈母累了,回到稻香村(沈氏莊園)休息,鴛鴦帶領劉姥姥各處去逛,來到「省親別墅」牌坊(大觀樓)底下,劉姥姥誤以為是寺廟,爬在地下就要磕頭。隨後由於鬧肚子,劉姥姥要解手,獨自一人向「東北方向」去找方便的地方,誤打誤撞闖進了「怡紅院」(深潭口洪園),與大穿衣鏡碰頭鬧了一個把自己當作「親家母」的笑話,然後倒在寶玉的床上睡熟了。洪園的位置,恰好在御臨鎮的「東北方向」,朋友們不妨把劉姥姥的行蹤按圖二勾畫一下,路線與方位一點不差,足見《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以西溪為原型描寫的。 六、姐妹們大觀園中詩詞雅事之路線還原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探春邀姐妹們到她那裡結社作詩。探春居住地在蘆雪庵(原型是秋雪庵),她在給寶玉的邀請信中說:「若夢棹雪而來,娣當掃花以待。」今天從深潭口的洪園到秋雪庵,也必須乘船穿過蘆花盪前往,正是所謂的「棹雪而來」。書中七個姐妹齊聚蘆雪庵後,立詩社,取別號,選社主,定章程,熱鬧了好一陣。然後各作一首詠白海棠詩,方才散了。 第二天,湘雲邀請眾人賞桂花,眾人又齊聚到惜春居住的「藕香榭」(原型是曲水庵),一起吃螃蟹飲酒,酒後以菊花為題,立了十二個題目,分別作《菊花詩》,黛玉獨佔鰲頭,奪取了魁首。隨後又分別做《螃蟹詠》,寶釵奪魁,但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寶玉邀黛玉同往大嫂子李紈居住的稻香村(沈氏田莊),眾姐妹也陸續來到,一起商量作詩。第二天一早,冒著漫天大雪,一起來到蘆雪庵(秋雪庵)。湘雲在這裡野外烤鹿肉吃,惹得黛玉說「蘆雪庵遭劫」,要為這裡「一大哭」。鬧了一陣後,姐妹們以雪為題,爭聯「即景詩」。由於寶玉落第,被姐妹們罰去櫳翠庵向妙玉要紅梅花。從圖四中可以看出,櫳翠庵(隨喜庵)位於蘆雪庵(秋雪庵)的正南方,距離很近,所以寶玉不大一會就扛著一大枝梅花回來了。姐妹們又以紅梅花為題,作了好多詩。 隨後賈母也來湊熱鬧,眾人又隨賈母來到藕香榭(曲水庵,緊臨秋雪庵,見圖三),進入惜春的居室暖香塢。次日又在暖香塢「雅制春燈謎」,隨後寶琴詠出十首「懷古詩」。 姐妹們的這幾次詩社活動,是《紅樓夢》中場面最大的文學活動,活動的主要地點,都在蘆雪庵和藕香榭,其原型就在今天的秋雪庵和曲水庵,位於「三庵」風景區內,是西溪的核心景區(見圖四)。清初秋雪庵的建築很多,也很壯麗,有「秋雪八景」聞名於世,可惜今天已蕩然無存了。 抄檢大觀園後,姐妹們「詩也不作了,社也散了」,八月中秋夜,黛玉和湘雲耐不住寂寞,孤凄地結伴來到山上賞月。因嫌山上「人聲嘈雜」,便商量順著山坡去山下的水邊「凹晶館」賞月。凹晶館的原型是西溪水館,位於大觀園「三館」風景區內(見圖三)。 姐妹兩人在凹晶館以中秋月為題,用「五言排律」和「十三元韻」,對景聯詩。正聯到高潮處,湘雲說出「寒塘渡鶴影」,黛玉對以「冷月葬詩魂」,一語未了,只見欄外山石後,突然「轉出一個人來」,原來是妙玉。 請朋友們注意,月夜裡妙玉一個青年女子因何能夠突然來到這裡?原來凹晶館的原型西溪水館就在櫳翠庵的原型隨喜庵的山腳下,是為緊鄰,妙玉只要出庵門,就可看到黛湘二人,所以能及時趕到。 三人於是爬上山坡,來到妙玉的櫳翠庵中。妙玉為二人的聯詩續寫了「三十五韻」。二人稱讚妙玉是「詩仙」,談論到天快亮時,才依依惜別,黛湘二人一起回到瀟湘館(西溪山莊)。 湘雲在大觀園中是活躍分子,最著名的活動是「醉眠芍藥」。醉眠的原因是在紅香圃中為寶玉做壽,行酒令導致喝多了酒。紅香圃和芍藥都是花塢中的子景點,與蘅蕪苑的共同原型都是花塢。 七、抄檢大觀園一路行動次序還原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在抄檢大觀園的描寫中,又一次全景式地展現了大觀園諸景點及其相互間的位置關係。請朋友們眼睛盯著圖四,與我一起去探詢抄檢的路線。 抄檢是從寶玉的怡紅院(洪園,在深潭口)開始的;第二個往東南來抄檢黛玉的瀟湘館(西溪山莊),第三個本應繼續前行抄檢蘅蕪苑(花塢),但因為是親戚放棄了;然後折向西邊抄檢探春的蘆雪庵(秋雪庵);隨後第四個就抄檢探春的鄰居惜春居住的暖香塢(曲水庵);第五個抄檢的自然是迎春居住的紫菱洲(茭蘆庵)。由於抄出了司棋的問題,王善保家的打了自己的嘴巴,抄檢就此中止。 從以上路線不難看出,抄檢基本是在「五院」風景區和「三庵」風景區中進行的。怡紅院的原型是洪園,抄檢很可能是根據洪家的「家難」如實描寫的,所以《紅樓夢》書中描寫「抄檢」要從怡紅院開始。由於《紅樓夢》作者洪昇僅僅把自己家的府邸園林洪園(怡紅院)作為大觀園的一部分,而把書中的大觀園擴展到幾乎整個西溪,作為小說,自然要寫抄檢其他地方,事實上當年洪家是不可能去抄檢其他家庭的。但由於作者極其熟悉西溪,所以抄檢的順序和路徑寫的一絲不亂。 八、《紅樓夢》主人公與西溪紈絝公子之交遊還原 《紅樓夢》書中的主人公賈寶玉,其生活活動基本是局限在大觀園裡,但也有例外,偶爾也跑出園子,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雖然次數有限,但活動也算豐富多彩。其中著名的有這麼幾次:隨秦可卿的送葬隊伍去鐵檻寺,隨賈母一行龐大隊伍到清虛觀打醮企福,聽劉姥姥講茗玉故事後跑到郊外尋找到一個「稀破」的瘟神廟,祭晴雯跑到野外去宣讀《芙蓉誄》,慨嘆夏金桂嫉妒跑去找王一貼討要「療妒羹」,等等。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園外活動,還是到馮紫英家裡,同薛蟠、馮紫英三人以及優伶蔣玉函、妓女雲兒一起行酒令、唱艷曲。 書中的優伶、妓女歷史上是否實有其人,就無從考證了。但書中的寶玉、薛蟠、馮紫英三人,卻史有明載,他們的原型就是清初杭州西溪著名的三個紈絝子弟:洪昇、錢元修以及馮雲將的兒子馮千秋。洪昇本人是《紅樓夢》的作者,賈寶玉的原型,無須多論。錢元修是古盪錢家的公子,「蕉園七子」之一錢鳳綸的哥哥,錢靜婉的堂兄。他的父親是清朝初年著名的「丁酉科場案」的副主考錢開宗。由於科場受賄作弊被人告發,皇帝龍顏大怒,砍了他的腦袋,家屬子女連同奴僕二百多口被逮往北京,發賣給滿清貴族為奴。後來遇赦,家屬子女方得回到杭州。 說起錢家是《紅樓夢》書中薛家的原型,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紅樓夢》書中說薛家是「皇商」,「現領著內帑錢糧」,但原型錢家是官僚文人家庭,並非商人,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皇帝判決錢開宗受賄作弊案時,認為他玷污了官體,把科場搞成了骯髒的交易場所,「詩曰子云全無用」,只有錢可通神,「原來是貨殖家風」!什麼是「貨殖家風」?就是商人家風!由此說來,錢家的「貨殖家風」是皇帝親口御封的,難怪《紅樓夢》中要把他寫成「皇商」!這種寫法,既有對錢家隱私的透露,也有對皇帝調侃的意思。 這個錢元修,青少年時期確實是個紈絝而又鹵莽的世家子弟,錢家落難後,他對告發丁酉科場案的仇人李壽恨之入骨,幾乎每天夜裡都摩挲幾遍身上的匕首,時刻想刺殺仇人,只是由於家庭嚴加看管,方未得實行。中年時,由於長期的抑鬱,一病身亡了,死時眼睛都閉不上。這些事迹,在錢靜婉的《哭伯兄》長詩中有詳細記載。 錢元修的堂弟,也就是錢鳳綸的弟弟,名字叫錢肇修,這個人後來官當的很大,名氣也很大,他就是林以寧的丈夫。《紅樓夢》中薛蝌的原型就是錢肇修,他在書中的妻子邢岫煙,也是孤身一人寄人籬下,似乎與林黛玉是從一個生活原型,即林以寧身上幻化出來的。上述具體內容見筆者的考證文章《皇商與紅樓二尤》。 馮紫英的原型是馮雲將的兒子,馮夢楨的孫子,名叫馮千秋。馮夢楨是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官僚文人,收藏古玩字畫極多,為了保存著名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特意在杭州西湖邊上建有「快雪堂」,另在西溪的老和山坡上建有西溪草堂。《紅樓夢》中的凸碧堂,就是以他家的西溪草堂為原型的。 馮夢楨的兒子馮雲將,也是杭州著名的風流蕩子,著名的馮小青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的家裡。馮小青原是揚州「瘦馬」,被馮雲將納為小妾。由於馮雲將的大老婆十分悍妒,加之社會上譏諷馮雲將納同姓女子為妾有違傳統公德,所以馮家把馮小青困頓在西湖孤嶼上,終年不見人面,不久就抑鬱而死了。多才多藝的馮小青,臨死前「焚稿斷痴情」,並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冷雨敲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紅樓夢》中的黛玉身上,或多或少有馮小青的影子,書中還直接引用了小青的詩「瘦影白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據《杭州府志》記載,馮雲將的兒子名為馮千秋,為人風流倜儻,他就是馮紫英的生活原型。《紅樓夢》書中說馮紫英的父親是「神武將軍馮唐」,「雲將」與「神武將軍」意思是一樣的。馮千秋與洪昇、錢元修三人,是當時西溪著名的三紈絝,經常在一起吃酒、唱曲、遊玩。《紅樓夢》中描寫寶玉、薛蟠、馮紫英一起招妓攜優飲酒行令,應該就是根據三人的真實經歷寫入書中的。書中交代三人飲酒的地點是「馮紫英家裡」,為什麼不寫具體地點呢?因為洪昇創作《紅樓夢》時,已經把馮家的西溪草堂納入了大觀園,稱作凸碧堂,總不能把三人不算文明的行為寫到大觀園中吧!所以只好含糊交代飲酒的地點是馮紫英家裡。 賈寶玉在大觀園外的活動地點,還有一些是有原型可考的,例如隨秦可卿送葬隊伍所去的鐵檻寺,就是洪家祖墳和家廟的所在地東墓塢(見圖三)。這裡是從洪昇的六世祖洪鐘的墓地開始成為杭州知名墓地的,洪鐘在明朝成化年間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死後皇帝親自派員致祭,明朝著名大儒王陽明親自撰寫了墓志銘。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書中榮府的正廳中曾懸掛一幅由「勛教弟穆蒔拜手書」的中堂對聯,「穆蒔」這個名字怪怪的,原來就是「墓石」的諧音,為洪家墓石「拜手書」的名人,就是王陽明。 寶玉隨老祖宗去打醮的清虛觀,其原型應該就是西溪的「沖虛觀」。這裡在在南宋期間稱「沖虛觀」,後改稱「抱朴書院」,現稱黃龍洞,仍為道教聖地之一。黃龍洞距離洪園所在地深潭口不遠,所以書中說,打醮的隊伍後邊的還沒出發,前邊的已經到達。至於「稀破的」瘟神廟,王一貼的道觀等地方,是否有原型,已經很難考究了。西溪舊時庵觀眾多,許多規模不大的庵觀,隨建隨廢,缺乏歷史記載,也無須逐一考證。 洪昇出生於杭州西溪,成長於杭州西溪,家難後被迫離開杭州西溪,在北京過了二十多年極為困頓的生活,康熙三十一年再次回到故鄉杭州西溪,直到六十歲去世。西溪是洪昇兒時的天堂樂園,青年時的浪漫沃土,老年時的避難場所。洪昇一生,都對故鄉西溪懷有深沉的情感。西溪自然風光優美,人文積澱深厚,可謂杭州這個天堂中的一方凈土。洪昇以自己的故鄉風光為原型創作大觀園,是文學創作最合理、最自然的選擇。 不知朋友們注意沒有,《紅樓夢》書中說大觀園有「三里半大」,除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很少有這麼大的,西溪的「五院」、「三庵」、「三館」風景區連在一起,直徑大約就是「三里半」左右(見圖四)。西溪本來不是一座園林,但清初的西溪卻到處都是優美的園林建築,整體上構成一幅天然圖畫。書中寶玉題詠大觀園時,始終強調「天然」的可貴,反對「人力穿鑿」,可見西溪作為《紅樓夢》大觀園原型的原始風格,也可清楚看出《紅樓夢》作者洪昇的審美觀點。 今天的杭州西溪公園,作為濕地保護區在加快建設。朋友們現在去西溪實地考察,很難直觀看出大觀園原型的模樣,因為清初的建築絕大多數已經蕩然無存了,必須拿著筆者這幅「導遊圖」,按照圖上的標示,逐一去做實地歷史調查,方能看出大觀園原型的本來模樣。西溪不難去,沿著天目山公路行駛,直奔蔣村,大觀園的全部原型都在蔣村的南面和西南面,留下、五常、蔣村三個鄉鎮交界的地方。大觀園的山水形勢是「銜山抱水建來精」,這裡恰是「銜」老和山,「抱」轉山河水的形勢; 「芳園築向帝城西」,這裡恰好位於杭州城區的西面,《紅樓夢》作者早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大觀園原型的方位。杭州是古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正所謂「帝城」。 第三節 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紅樓夢》開篇,作者便交代,那塊女媧遺棄的因「無才補天」而「自怨自嘆」的頑石,那個「造凡歷劫」經歷了「風月繁華」的由頑石縮成的寶玉,初始位置和結束位置都是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這個「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在哪裡?紅學界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以脂硯齋為代表,認為是作者杜撰的地名,「大荒山」諧荒唐,「無稽崖」影無稽,「青埂峰」隱指情根,本無實地可考。另一種看法是後來的考證派,認為曹雪芹祖籍東北,「大荒山」指的是滿族發祥地長白山,「無稽崖」諧音指滿族先祖「勿吉族」,「青埂峰」指長白山天池,甚至進一步推斷「絳珠草」就是長白山人蔘。 顯然,這兩種看法均屬憑空猜測,並沒有任何根據支持。對第一種看法無須置喙,因為不是什麼考證成果,也無從斷定其對錯。第二種看法貌似有理,但仔細審之,實經不起推敲。清代前期,滿族雖有關於長白山的傳說,朝廷也經常「祭祀」長白神山,但由於當時長白山地區原始森林密布,無路可通,祭祀活動都是「遙祭」,誰也沒見到長白山什麼樣;「勿吉」、「肅慎」確實是滿族的祖先,但這一學說是近現代學者研究出來的,清代前期無此說法,更何況曹雪芹家是「漢族包衣」,自無視「勿吉」為祖先的道理;長白山天池是18世紀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紅樓夢》成書年代,尚無天池可言,不可能成為《紅樓夢》描寫「青埂峰」的借鑒實體。 筆者在考證康熙朝洪昇是《紅樓夢》初創者的過程中,對洪昇在幾個重大人生遭遇發生時的行蹤,進行了詳細的追蹤研究。筆者發現,康熙二十八年中秋,洪昇因在「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受到朝廷「斥革」下獄處分,徹底斷絕了仕進前途之後,由於極度悲憤,曾經騎著一頭驢,拋妻棄子,獨自一人,跑到京東的盤山,在「清泉白石」間流連多日,意欲跳出紅塵,遁入「空門」。這段經歷,在洪昇的詩作中有明確記載,應屬信史。為了考證洪昇在盤山期間的詳細活動,筆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盤山志》和《盤山志補遺》,翻閱之後,不禁大喜過望!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紅樓夢》中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就在這兩部志書中明明白白地記載著。 盤山位於薊縣西北45里,現在隸屬於天津市。在祖國的名山大川中,現時盤山的名氣不算大,大概好多北京、天津的市民也不知道盤山在何處。但在清代前期,盤山卻是一座與泰山齊名的名山,192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名勝》集,還把盤山和黃山、泰山、西湖等地並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乾隆皇帝游盤山後,曾感慨道:「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可見當時盤山風景之美。據《盤山志》記載,從曹魏開始,唐、宋、元、明、清歷朝,皇家都曾在盤山大興土木、劈山建寺。如雲罩寺、天成寺、盤古寺等。今天盤山遺存的寺廟建築,多數是乾隆年間修建的,乾隆就曾在盤山按照承德避暑山莊的格局,修建一處規模浩瀚的離宮「靜寄山莊」。康熙朝時,這些建築尚沒有,盤山經歷了明末的長期戰亂,還比較荒涼。考證「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必須藉助康熙朝的志書記載,方可搞清楚。 《紅樓夢》中的「大荒山」指的就是盤山。盤山有「五峰」、「八石」、「三盤」之盛。上中下三盤中,上盤松勝,盤曲翳天,中盤石勝,千奇百怪,下盤水勝,涓流不息。盤山五峰攢簇,怪石嶙峋,共有八百多塊形體大形象怪的石頭。《盤山志》保存下來的洪昇《山中雜題》、《同拙公山行聯句》等詩中,就有「八石余多怪石,五峰外有奇峰,」「青松亂插連雲石,石面苔痕虎行跡」的記載。盤山的石頭確實比較大,與《紅樓夢》說的「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彷彿。由於石頭又多又大又怪,盤山自古便有「女媧鍊石補天處」的傳說,《盤山志》對此有明確記載。在盤山建盤古寺,說明古人早已把盤山同「盤古」開天闢地傳說聯繫起來,視此地為盤古由「混沌」中開闢「大荒」之處。洪昇在《紅樓夢》中把盤山稱為「大荒山」,稱為「女媧鍊石補天處」,確屬事出有因。 「無稽崖」的出處令人拍手叫絕。洪昇遁入盤山時,曾閱讀明代一個大學問家曹能始所著《名勝志》,把書中對盤山的記載同實地加以對照,發現書中記載「多謬」:書雲「山南有砂嶺,高二百餘仞,陡絕難行」。而洪昇發現「砂嶺為入山孔道,亦不甚高」。於是洪昇發問:曹「能始有《盤山》詩,似曾親遊歷者,何以多謬若此?」《盤山志》卷一保存的洪昇《駁名勝志》一文,詳細地記載了這一有趣逸聞。另據《盤山志補遺》記載,曹能始後,明「萬曆中僧明澄募資鳩工,去其撓確,鑿為坦途。思未見昔日之險峭,」故誤駁《名勝志》。請看,這一傳說險絕而實為坦途的砂嶺,在洪昇眼中,不恰是「無稽崖」的絕妙出處么? 「青埂峰」的來歷更讓人擊節讚歎!洪昇游盤山,投奔的是他的老朋友「智朴和尚」(洪昇詩中習稱他為「拙庵大師」、「拙公」),下榻處就在「拙公」創建的「卓錫」處「青溝禪院」。此寺院當時建在盤山青楊峪,今已無存。洪昇在「青溝禪院」居住的「旬日」期間,除了向佛門學法參禪、尋求精神解脫以外,還在「智朴」、「德風」等大德高僧的陪同下,遍游盤山名勝,並與「智朴」、「德風」和尚不時「聯句」酬唱。「智朴」、「德風」和尚不僅佛學造詣深,文學修養也甚好,所以能與洪昇長期保持友誼。在《盤山志》中保存了三人此期間的大量酬唱贈答詩篇。這個「青溝禪院」,按諧音應是《紅樓夢》中「青埂峰」的出處。 青溝寺何以又稱為「青埂峰」呢?說起來更是令人不可思議。原來盤山的「盤古寺」、「青埂寺」的匾額,都是康熙皇帝御筆親題的。盤古寺原名「盤谷寺」,康熙誤題為「盤古寺」,由於是皇帝欽定的名稱,從此就這麼將錯就錯叫下去了。康熙皇帝為青溝寺題匾「戶外一峰」,從此文人學者就稱呼這裡為「青溝峰」。 「青埂峰」下那塊被女媧遺棄的「補天石」,就是以盤山「搖動石」為原型的借指形象。據《盤山志》記載,洪昇在《駁名勝志》文中說,曹能始雲「上盤頂有巨石,以指搖之輒動。今搖動石在千相寺後,與上盤無涉」。盤山「搖動石」形體巨大,因無根基,以手指便能搖動此石,歷來為遊客喜愛。在盤山確有此石是女媧煉後未用的「補天石」傳說,《盤山志》對此有記載。洪昇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這塊巨石自況,寫出不朽名著《紅樓夢》,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么! 筆者推斷,洪昇初創《紅樓夢》的念頭,就是在盤山青溝禪院「逃禪」時產生的;對《紅樓夢》創作的整體構思,也是在這裡完成的。在盤山尋求解脫的「旬日」里,恰是洪昇剛剛經歷了人生最慘痛打擊之後,撫著身心傷痛,靜對清泉白石,前半生中的所有「新愁與舊愁」,一齊湧向心底。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來說,此時向佛門尋求解脫,是必然的選擇。《盤山志》記載的洪昇在此地所作的詩篇中,就有大量看破紅塵、嚮往空門的表述:「積歲墜塵網,靈襟坐迷惑。久思訪名僧,人事苦羈勒。」「苦為塵情累,蹉跎逾半生。」「世俗憎兀傲,遂為禍所嬰。」「冀垂慈悲念,鑒茲歸依誠。眼膜籍金鉍,回光豁我盲。」「決計深山獨住,喧囂怕殺浮名。」「始信今古高士,超然不列儒宗。」「形神都已敝,身世竟無成。不學空門法,真為負此生。」「似是功名末路心,英雄末路多歸此」等等。 洪昇在盤山佛門禪定靜思的「旬日」里,撫今追昔,確實意識到了自己前半生的種種「荒唐」,友人王澤弘說他「晚抱知非嘆,追悔多內愧。避戶日窮經,先探羲文密」。這正是《紅樓夢》中「作者自雲」「背父母」、「負師兄」、「無能」、「不肖」的思想根源。此時,洪昇在痛悔自責之餘,也必然想起妻子之賢,姐妹之慧,「因空見色,由色生情」,下決心創作《紅樓夢》,不使「閨閣中歷歷有人」湮沒無聞。追憶昔日人間花柳繁華的「色相」,對比今天自己的悲慘下場,更加重了「色空」觀念,正可謂「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洪昇的後半生始終虛無主義思想嚴重,但此次在盤山卻沒有出家,「妻兒待米難淹留」,「明日風塵下界行」,不得已又回到「煙火寒朝昏」的貧苦生活現實中。 回到家中的洪昇,據友人吳雯詩中記載:「牛衣腫目垂涕痕」,「骯髒亦不登朱門」,哭腫的雙眼中還在淌著辛酸的淚水,破衣爛衫蹲在家中羞於見人。下山後的洪昇做什麼呢?「坐對孺人理典冊」,翻閱過去自己和妻子、姐妹們的作品,開始了《紅樓夢》的初期創作。妻子黃蕙確實賢惠體貼,儘管生活達到揭不開鍋的地步,黃蕙不僅沒有牢騷埋怨,反而「拔釵沽酒相慰勞」,讓身心交困的夫君一醉解千愁。有賢妻若此,難怪洪昇在《紅樓夢》中對情人的描寫表現出了極大的尊敬和終生不渝的愛戀。第二年,洪昇攜家返回杭州故鄉,直到康熙四十三年洪昇逝世,似乎一直沒有中斷《紅樓夢》的創作修改。康熙三十八年,洪昇還對友人褚人獲(古典小說《隋唐演義》的作者)說,打算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筆之成帙」,但由於「性懶善忘」,「忽忽暮年,迄無就緒」,可見洪昇五十五歲時還沒完成創作。直到死前,大概才最終定稿,並帶到江寧織造府,把「行卷」交給曹寅看,曹寅看後寫下了「稱心歲月荒唐過,垂老著書恐懼成」的詩句,並答應為此書「問世」。把洪昇的經歷同《紅樓夢》對照看,洪昇從盤山開始直到暮年筆耕不輟、長時期辛勤創作的,不是《紅樓夢》又能是什麼?! 綜上所述,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同作品《紅樓夢》和作者洪昇的依存關係,而同曹雪芹沒有任何聯繫。曹雪芹是否到過盤山,未見任何記載。曹雪芹似乎也會吟幾句有點「魏晉風度」的鬼詩,從今天僅存的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看,水平似乎也不怎麼樣。但以《盤山志》收羅之詳,不論水平如何,只要是游盤山吟留的詩,一般不會略過不錄。最大可能是曹雪芹一生未與「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謀面。那麼,《紅樓夢》中「青埂峰」下的那塊「自述行跡」的頑石,只能是洪昇自況。至於曹雪芹的著作權么,大概真是「荒唐」、「無稽」了。 第四節 兩淮鹽政《紅樓夢》書中,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父親,第一男主人公賈寶玉的姑夫林如海,是「鹽課林老爺」。所謂「鹽課」,就是皇帝欽派的「巡鹽御史」的簡稱。在封建社會,鹽稅是朝廷的主要收入來源,皇帝自然對管理鹽務的官員格外重視。明清兩代,朝廷設兩淮、兩浙、長蘆等鹽課,皆是肥缺,其中尤其是兩淮鹽課,更是肥得流油的美差,是官員們趨之若鶩的角色。 據紅學家們考證,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曾輪流擔任兩淮鹽課十幾年時間,期間搜颳了大量民脂民膏,過著極端窮奢極欲的生活。所以,紅學專家們推斷,這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間接證據之一。 此說表面上看似有理,但細細思考起來,卻又大謬不然!為什麼呢?兩淮鹽課確是美差,曹寅、李煦當的也是美差,可是《紅樓夢》中,「鹽課林老爺」當的似乎並非美差,簡直就是個苦差、窮差、濫差! 朋友們如若不信,可細細品味書中的描寫:堂堂鹽課老爺,只有一個妻子賈敏,並無三妻四妾,這在封建士大夫階層是極不正常的;妻子病死後,連續弦的能力也沒有,父女二人苦苦度命;家裡不要說沒有田產美宅,恐怕制錢也沒有幾文,連幾個像樣的丫鬟都養活不起,心愛的獨生女兒林黛玉去依附外祖母家生活,只可憐兮兮地帶一個不懂事的小丫鬟雪雁,隨身也沒有為女兒帶一點零用銀子,在賈府中受盡勢力小人的白眼,與寶釵的闊綽形成鮮明的反差。父親死後,黛玉回去奔喪,回來時沒見到帶回一點遺產,只買了一點不值錢的土特產送禮。生病吃一點燕窩,還得靠寶釵施捨。與寶玉盤算結婚時的嫁妝,林家是一點也沒有,完全靠賈家的錢財。 天底下果真有這樣的窮鹽課么?整個大明王朝沒有,整個大清王朝也沒有!紅學家們找不到生活原型,便毫無來由地說是《紅樓夢》作者筆下疏忽。如果《紅樓夢》作者的文筆疏忽到了這分天地,還稱得上偉大的文學家么?真不知這些紅學家是在讚美《紅樓夢》還是在醜詆《紅樓夢》! 這樣的窮鹽課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的紅學家考證錯了地方!明清兩代確實沒有窮光蛋鹽課,但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期間,兩淮鹽課卻真的是個既窮得叮噹響又苦不堪言的糟糕差事!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南明小朝廷賣官鬻爵,名器廝濫,兩淮鹽課本是個美差,但朝廷一放就是好幾個,誰也不是專差,誰也沒有真正的權利,結果一個美差變成了一堆濫差! 二是當時兩淮地盤上為軍閥「江北四鎮」盤踞,這些軍閥不僅每年向朝廷逼索大量軍費,還視駐地為禁臠,自己設關收稅,朝廷派去的官員根本無法執行公務,當然也收不到鹽稅。 三是當時兩淮地區是軍事上的割據區,南明軍隊、李自成殘餘軍隊、清朝軍隊,「你方唱罷我登場」,「江北四鎮」之間又經常打內戰,地方几乎沒有一天寧靜!什麼朝廷的錢糧鹽稅,根本無法徵收。 這樣一個「兩淮巡鹽御史」,你說是不是一個苦不堪言的差事!林黛玉的父親,當的就是這樣一個鹽課!林如海之所以甘願忍受父女骨肉分離之痛,把心愛的女兒送往外祖母家去「寄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女兒躲避戰亂,反正自己也沒有妻室、沒有家產、沒有奴僕,一個人在戰亂的揚州苦熬吧!封建社會的官員,是絕對不可以擅自逃離職守的,林如海除此還有什麼辦法? 《紅樓夢》作者之所以要描寫這樣一個「鹽課林老爺」,其目的不外是要交代作品的南明背景。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書中描寫林如海的死期有矛盾,有的紅學家考證,書中原來交代林如海死的日子,就是清軍攻克揚州、開始「揚州十日」大屠殺的日子,這難道僅僅是偶合么?第五節 太虛幻境嚴格說,太虛幻境並非地名,而是作者虛構的神話地點。所謂「太虛」,在古典文學中是「月宮」的別稱,太虛幻景,就是月宮幻境。《紅樓夢》作者虛構的太虛幻境,就出自他的另一部作品《長生殿》中的月宮仙境。我們不妨對兩部作品進行一下比較研究。 首先,兩部作品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一致。《紅樓夢》為了情節描寫的需要,採取寫「夢」寫「幻」與「循蹤躡跡」「不敢穿鑿」的虛實相結合的手法,在天上創作出一個「太虛幻鏡」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真人」為道士,「大士」為僧人,「跛腳道士」與「癩頭和尚」應為「茫茫」、「渺渺」之幻身)以及「警幻仙姑」等;在人間創作出一個「大觀園」作為「兒女私情」的樂園,寫寶黛二人為「神瑛侍者」、「絳珠仙子」歷劫;這一點與《長生殿》幾乎有剿襲之嫌。《長生殿》在明皇與玉環生愛與死戀過程中,「夢」與「幻」的情節佔了很大篇幅,在現實愛情生活描寫中,則「止按白居易《長恨歌》、陳鴻《長恨歌傳》為之」,「及《天寶遺事》諸書,既不便刪削,故概置不錄焉」。作者在天上也創作出了「月宮仙境」和「蓬島仙山」,借用了「牛郎」、「織女」二位仙人,創作出道士楊通幽及織女侍兒仙女「引情」撮合。在地上,作者也借用了「華清池」、「長生殿」作為「定情」、「盟誓」的場所。寫明皇、玉環為「孔升真人」、「蓬萊仙子」譴住人間(這個「孔升真人」很有意思,大概是作者杜撰的一路神仙,但「孔升」二字系號稱「南洪北孔」的洪昇和孔尚任之姓名中各取一字,當非巧合)。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描寫中,「太虛」與「月宮」,「青埂峰」與「蓬島」,「牛女」與「大士真人」,「大觀園」與「華清池」「長生殿」的意義相通或相近。《紅樓夢》中描寫了「金陵十二釵」冊子,《長生殿》中亦有「一本宮嬪冊,歷朝妃後編」。《紅樓夢》描寫寶玉「神遊太虛境」時,遇到「萬丈迷津」,「迷津內水響如雷,竟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寶玉一驚而醒。《長生殿》描寫明皇夢尋楊玉環時,也遇到了「曲江池」上「驚濤沸騰」,「大水中間又湧出一個怪物,豬首龍身,舞爪張牙,奔突而來」欲拖明皇下水,明皇夢中高呼「唬殺我也」,因驚嚇而醒。這兩個情節明顯存在因襲的痕迹。 我們還應注意到,明末清初,傳奇界流行奇幻式的情節構思方式,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對後來作品影響極大。吳偉業的《秣陵春》傳奇中,徐適與黃展娘相識於玉杯和寶鏡的幻影之中,展娘的魂魄離開真身半載有餘,追隨徐適冥間遊盪,最後又回到陽世,與真身複合。當時文壇盛行「夢」和「戲」一致的觀點,如趙士鱗評《江花夢》傳奇時就曾說:「夢之為言幻也,劇之為言戲也,即幻也,夢與戲有二乎哉」?「列公不以戲為戲,而以為天下事惟戲最為真;不以夢為夢,而以為天下事惟夢最為實。故能識夢也,戲也,幻也,能形諸詠歌也」。夢就是戲,就是幻,也就是最真最實,這種創作觀念在明末清初最為流行,到清中葉的乾隆朝,便不甚流行了。《長生殿》被時人目為「一部鬧熱的《牡丹亭》」,《紅樓夢》也是「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作品,他們的創作背景,皆應是清初而非清中葉。 《紅樓夢》中有一組相對獨立的故事: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賈天祥正照風月鑒。這組故事遊離於全書故事主線之外,採用象徵性手法虛構人物和情節,與全書的風格不甚協調。紅學界研究《風月寶鑒》故事,截至目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推測:一是《風月寶鑒》是《紅樓夢》的前身,是曹雪芹「增刪五次」的過程之一;但從內容上看,《風月寶鑒》的故事顯然演變不出《紅樓夢》的主要內容,此推測應屬無稽之談。二是《紅樓夢》是由《石頭記》和《風月寶鑒》二書合成的,是曹雪芹在創作中納入的另一組故事;但書中「紅樓夢曲」本身就是在《風月寶鑒》故事中描寫的,此推測似亦難成立。三是劉心武先生獨創的「秦學」,推測秦可卿是什麼「失勢王爺」的女兒,是廢太子寄養在民間的後代,此說匪夷所思,無任何可信證據支持,凡嚴肅學者幾乎都嗤之以鼻,無須辯駁其正誤。 紅學界對以下結論爭議不大:《風月寶鑒》的故事並非真實故事,就像寓言童話一樣,只具有象徵性意義。因此,無須探討秦可卿、秦鍾、賈瑞等人是否實有其人,更無須推測他們的身份地位。那麼作者在描寫《紅樓夢》的主要故事情節前,為什麼要描寫這樣一組與《紅樓夢》主旨並無必然聯繫並且顯然是虛構的故事呢?當你明白了《紅樓夢》的初創者是康熙朝大文人洪昇之後,這個疑問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知道,《紅樓夢》是洪昇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的,洪昇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是《長生殿》,《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創作手法都刻意模仿《長生殿》。洪昇因創作《長生殿》而聞名,又因演出《長生殿》而罹禍。《長生殿》這部令洪昇終生刻骨銘心的作品,描寫的主要內容是「佔了情場,彌了朝綱」,正面看是「紅顏」,反面看是「枯骨」,其主旨是警勸風月,正是一部所謂的《風月寶鑒》。梁清標曾稱讚《長生殿》是「一部鬧熱的《牡丹亭》」,梁清標正是大名鼎鼎的「棠村首相」,脂批中透露的「棠村」就在這裡。 《長生殿》是一部典型的描寫「意淫」「為閨閣增光」的著作,洪昇正是「獨得意淫二字」真諦、「於世道中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情種」;《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隱指的就是《長生殿》中的「蓬萊仙境」;「太虛幻境」中的那個「兼美」的「可卿」,就象徵著《長生殿》主角楊玉環;寶玉不肯睡在掛「燃藜圖」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對聯的房間,而睡在可卿那充滿淫蕩氣息的房間內,就曲折表達了洪昇不務仕途功名、「耽擱花箋彩紙」、創作《長生殿》的人生歷程;「榮寧二公」囑託「警幻仙姑」勸導寶玉,「警幻仙姑」不忍寶玉「獨為閨閣增光」而「見棄於世道」,勸導寶玉「留意孔孟之間,委身經濟之道」,正是洪家對「略可望成」的繼業者洪昇的最後期望;「痴兒」寶玉最終未「悟」,不肯「作速回頭」終於「墮落」於兇險的「迷津」中,正是洪昇於康熙二十八年遭遇人生最慘痛打擊的真實寫照。 《紅樓夢》中描寫了一個可憐、可恨又可厭的賈瑞,由於「正照風月鑒」而悲慘地遭人戲弄,最終齷齪而死。對這個賈瑞的不堪描繪,應是洪昇對當朝皇帝玄燁的曲折鞭笞!康熙二十八年中秋,洪昇因在「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被「震怒」的皇帝革去了「國子監生」的功名,並被「枷號」下獄,受盡了人生屈辱。因此,洪昇必然對處分他的當朝皇帝恨之入骨。洪昇獲罪的理由,表面上看是由於「非時演出」,沒有遵守「國喪」期間禁止娛樂活動的規定,實際上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長生殿》描寫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因驕奢淫逸而失去江山的真實故事,《紅樓夢》中把秦可卿的判詞描寫為「宿孽總因情」,把她的圖畫描繪為「一張弓上掛著香櫞」,「一個美人懸樑自盡」,這正是《長生殿》中楊玉環的真實下場。據史籍記載,康熙皇帝看了《長生殿》之後,以為「意存諷刺」,內心震怒,又不好坐實罪名,因此以「演出非時」為名,把創作者、演出者、觀看者一網打盡。當時的文人,早已看出了這一點,「皆因朋黨怒,乃在伶人戲?」「慎勿浪傳君傳之」,就是當時文人提醒洪昇的詩句。由此可見,康熙皇帝確實是沒有看清「風月鑒」反面的勸懲意義,而是「正照」了「風月鑒」!《紅樓夢》中把賈瑞的表字取名「天祥」,讓他齷齪地「淫死」,應該有暗諷並詛咒當朝皇帝的潛台詞。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應是隱寫康熙二十八年洪昇因「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受到嚴厲懲罰的故事。「天香樓」未必是東府的閨閣香樓,而是隱指演出的「戲樓」,康熙年間北京確實有「戲樓」名為「天香」。秦可卿大出殯,隱指的是《長生殿》在佟皇后「壓地銀山」般大出殯時受到懲處。「箕裘頹墜皆從敬」,隱指世人譏刺洪昇「箕裘頹墜」,原因在於「敬」;洪昇「國喪」期間「聚演」的罪名正是「大不敬」!「造釁開端實在寧」,說的就是洪昇倒霉的真實原因就在於此。聯想到《紅樓夢》中焦大的臭罵:「爬灰」和「養小叔子」,就更加發人深省:《長生殿》中的李楊愛情正是唐明皇霸佔兒媳「壽王妃」,康熙年間,關於清宮廷中「太后下嫁攝政王」、攝政王納侄媳為「側福晉」的傳言漫天飛,洪昇如此寫來,正是指斥朝廷指斥皇帝才是「箕裘頹墜」的罪魁禍首! 《紅樓夢》中用特筆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北靜王」「路祭」,並接見稱讚賈寶玉的情節,紅學界迄今也無人能說清作者描寫這一情節的真實意義。據史籍記載,洪昇在京期間,由於惺惺相惜,與「庄恭親王」世子(乃帝清年下江南之豫親王多鐸之孫)往來密切,洪昇創作《長生殿》,就是受到小「庄恭親王」的慫恿和鼓勵才進行的。洪昇因《長生殿》罹禍,小「庄恭親王」內心之愧疚可想而知,所謂「路祭」,不過是對洪昇出獄後加以安慰的隱寫而已。 《紅樓夢》這個書名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古漢語中,「紅樓」既有富家閨閣的意思,也有皇宮內苑的意思,還有青樓楚館的意思,另有佛寺道觀的意思。為這部小說取名《紅樓夢》,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因為書中主題,與「紅樓」代表的這些概念都密切相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本地理青囊經之二
※最让你失望的国内旅游城市或者景点是哪里?
※為什麼近日山西省運城市的鹽湖變為紅色?
※印度的首都、邦與城市
※14億中國人的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