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四個故事詮釋了什麼叫傳奇的人生……

國學晚自習

◆◆◆ ◆◆

國學知識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他的一生可謂傳奇!

劉邦取得天下後,曾把西漢建立的最大功勞歸於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其中張良是排在第一的。

張良何德何能,引劉邦如此推崇?這四個故事,告訴你張良跌宕縱橫精彩的一生!

第一個故事

公元前186年 ,張良輕輕地走了,享年64歲。

沒錯,這就是第一個故事,寥寥一句話。但這一句話的分量有多重,你可能不知道。我們首先列出一份名單:臧荼、韓信、陳豨、盧綰、英布、彭越、韓王信等。

這些是什麼人?

答:和劉邦一起創業的異姓小夥伴。

有什麼共同特點?

答:創業成功後都被劉邦誅殺,或死或逃。

而張良,沒有在這份名單上,這何其幸運!

事實上,張良是唯一得以善終的「漢初三傑」:韓信被殺,誅滅三族;蕭何被治罪下獄;只有張良平安地度過一生。榮膺劉邦心中第一等的大功臣、大能臣,在兔死狗烹的環境中卻能安享晚年,堪稱奇蹟。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或許從一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出些端倪。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張良獲得的封賞是「自擇齊三萬戶」,然而出乎意料張良卻謝絕了,他只要了「留」這個地方,成為留侯。

「留」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這是張良和劉邦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據說兩人一見如故,以前張良常與人解說兵法,沒人能懂,但對劉邦講的時候劉邦卻一點就通,並且樂於採用他的建議,張良覺得遇到了人生的伯樂,於是決定追隨劉邦。張良「辭漢萬戶」最後只選擇留地,一則表明自己並不貪戀功名富貴;二則可能是暗示自己永懷知遇之恩,盡守君臣之道追隨劉邦之意,可謂大智慧。

張良一定深諳當時的形勢,洞悉劉邦的為人,於是他選擇功成不居,激流勇退。

到這裡你可能會暗暗欣賞張良的深謀遠慮和低調持重。沒錯,但這是以後的張良,若與年輕的張良對比,你會有判若兩人之感。不信請看第二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

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

公元前218年,32歲的張良為報秦滅韓之仇,物色了一位大力士,打造了一個重達120斤的大鐵鎚,在秦始皇東巡經過之地——博浪沙,意欲錘殺秦始皇。不料計劃失敗,大鐵鎚只砸中了副車,秦始皇安然無恙。

在這裡,血性冒失的張良讓人難以和後來富於韜略的張良聯繫起來,對於張良的這一次錘秦舉動,後人形容是 「一擊震天下」,「子房一椎,宇宙生色」。雖然稍顯誇張,但從後來秦始皇惱羞成怒大索天下來看,當時的場面一定非常慘烈。

這還是劉邦形容的「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嗎?當然是,只是此時的張良還too young。事實上,生活在豪俠興盛,戰爭頻仍的戰國時代,年輕的張良沾染了一些魯莽的遊俠習性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最後是怎麼轉變,以至成為「謀聖」的?

這就得說第三個故事了。韓信刺秦未遂後,遭秦始皇全國通緝,於是「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更名隱姓,逃亡到了下邳。第三個故事就發生在下邳。

第三個故事:

沂水圯橋頭遇老翁,經受考驗賜天書!

老人腳輕輕一甩,鞋「嘭」的一聲掉到了河裡。「小夥子,幫我撿一下鞋唄!」老人朝張良喊道。正要過橋的張良眼一睥睨,「老頭子你是故意扔的,你以為我沒看見嗎?」準備離開但轉念一想,媽媽從小教育我尊老愛幼,這樣不太好吧。

張良警覺地看了看四周,算了,看這老頭也挺可憐的,於是悻悻地到了河裡把鞋撿了上來。「諾,你的鞋。」張良轉身要走,老頭又說話了:「別走啊,小夥子,跪下來幫我穿上吧!」張良一聽火氣大了,什麼?幫你撿就不錯了,還要我跪下給你穿上?我秦始皇都敢錘,憑啥給你穿鞋!

「別怕啊,小夥子,我不是碰瓷的,就是腳有好幾年沒洗而已,來啊~」老頭精神矍鑠,不似凡人,向張良招手。張良牙咬的咯咯響,要不是官兵四處通緝我不好發作,我哪能忍得了這恥辱。張良一手捂著鼻子,一手把鞋給老頭穿上。

老人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5天後來這裡見我吧,有大禮相送。」5天後的早上,張良如約到橋上,誰知老人已早早等候在此,不高興地說:「跟老年人相約,你怎麼遲到?太沒禮貌了,5天後再來吧。」

5天後雞鳴之時,張良趕到了橋頭,一看老頭又等在那裡了,老頭說5天後再來吧。張良想你是不是有意在整我啊!第三次張良深更半夜就出發,摸著黑燈瞎火來到了橋頭,這次比老頭早了。老人很高興:你已經通過了種種考驗,我送你一本書。張良一看,是《太公兵法》。「趕緊回去看,看透了你就成為武林高手啦。」

張良後來果然成為了高手!這件事看起來非常奇怪。但你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世高人出來考驗張良呢?張良有蓋世之才,卻不學伊尹、姜尚那樣安邦定國的謀略,反而學荊軻、聶政行刺的宵小之計(指博浪沙刺秦),因為幸運才沒有死掉,這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地羞辱他。他最後能忍受得住,說明他可以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孺子可教也。」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已經足夠,但擔心他的度量不足,因此藉機羞辱以挫他年輕氣盛的銳氣,教給張良做人的度量和忍耐的智慧,使他能忍得住小怒而去成就大謀略。

老人和張良之前並不認識,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恥辱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面不改色,這就是秦始皇不能嚇倒他和項羽不能激怒他的原因。思考漢高祖之所以成功而項羽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忍耐和不能忍耐的區別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雖然百戰百勝但最後已經耗盡了他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存自己完整的鋒銳的戰鬥力,等到對方疲敝再給予致命一擊。

漢高祖的忍耐,是張良教給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第四個故事:

劉邦臨門挨一腳,賺得韓信西漢興。

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在滎陽一帶戰事膠著,而北方的韓信卻勢如破竹連克趙國、齊國。一天,韓信派使者捎來一封信給劉邦,信中說齊人狡猾,反覆不定,而且南邊靠近楚國,所以我想做個假齊王,穩定局勢。

劉邦看完信後大怒,破口大罵:我被困在這裡,正想你來助一臂之力,您倒要挾我做齊王。劉邦的脾氣正待發作,不知誰在背後踢了一下,劉邦一看是張良和陳平,張良附耳言道:「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老大啊,現在開撕你是韓信的對手嗎?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利用他對付項羽。劉邦懂了,繼續「大怒」: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的,做什麼假的。於是派張良為特使前去封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項羽。

劉邦的「大方」賺得了韓信的信任和支持,為最後翦除項羽奠定了最為關鍵的基礎,在這裡張良居功甚偉,是他及時向劉邦傳遞了忍的信號,這就是為什麼說漢高祖的忍耐,是張良教給他的。

張良輔佐劉邦逐鹿中原的過程中,計謀疊出,比如疏通項伯在鴻門宴中暗中保護劉邦;賄賂項伯讓他勸項羽把漢中地區封給劉邦;建議劉邦進漢中時燒棧道麻痹項羽;提出聯合英布、彭越和韓信對楚戰略包圍的方針等等。第一大功臣的美譽實至名歸。

傳奇哉,張良!


來源:讀史閱世(ID: dushi828):笑談歷史風雲,戲說野史軼聞,以史為鑒,豐富閱歷!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的傳奇人生
楚漢傳奇有什麼幕後製作?
挖掘被隱沒的「清代傳奇詩人」黃仲則
名葯傳奇
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她被害不能生育,他45歲不幸離世!

TAG:人生 | 故事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