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胃痛的不行,別忘了艾灸!一次把胃痛說個清楚!

小小胃疼,大有來頭!

還是天氣的原因,在這濕氣夾雜著夜間寒氣的清明之後,今天很多灸友留言胃痛,而關於胃痛,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毛病,裡面大有學問!今天我們就一次把胃痛說個清楚!

其實我們常說的胃痛,中醫又叫做胃脘痛,具體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癥狀的病證,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

胃痛,胃痛,那麼當然,胃是胃痛的主要病變髒腑,但也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係。又因為胃氣鬱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調理以理氣和胃為主。

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於《內經》,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內經》首先提出胃痛的發生與肝、脾有關,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說。

2、唐宋以前古醫書多把屬於胃脘痛的心痛和屬於心經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代李杲《蘭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門說法,將胃脘痛明確區分於心痛,使胃痛成為獨立的病證。

3、明清時代進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療大法,《醫學正傳》說:「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醫學真傳·心腹痛》還提出了要從辨證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之法。

西醫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於中醫學胃痛範疇。

引起胃痛的四大病因!

1、病邪入胃

外感寒濕熱諸邪,侵犯於胃,都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此前咱們也有文章介紹過這點。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尤其是各種節假歡慶之時高發。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引發胃痛,所以要注意控制情緒。

4、脾虛犯胃

脾胃是對兄弟,同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胃痛。

胃痛辨證要點!

就如前幾天咱們講的艾灸要分陰陽一樣,調理胃痛最好還是要會分辨虛實寒熱!

胃痛的實症多痛劇,固定不移,拒按;虛症的疼痛多為徐緩,痛處不定,喜按。

遇寒則痛的不行,得溫則痛減,為寒證;胃脘灼痛,痛的很急迫,遇熱則痛不行,得寒則痛減,為熱證。

那麼我知道胃痛的虛實之後,如果來應對呢?很簡單的,如果我們是用艾灸調理它,實證熱證就多灸四肢,虛症寒症多灸軀幹。

插一句,要注意區別胃痛與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整個腹部疼痛為癥狀。而胃痛則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癥狀。兩者僅就疼痛部位來說,是有區別的。

但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因而在個別特殊病證中,胃痛可以影響及腹,而腹痛亦可牽連於胃,這就要從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來加以辨別。

止胃痛,護胃三劍客還不夠!

我們曾經介紹過,治胃病可以艾灸上、中、下脘三個穴位,他們為「護胃三劍客」,並且這個三個穴位中,中脘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可以說是胃病、胃痛必灸的穴位!

在腹部,肚臍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個穴,分別叫做上、中、下脘。

然而,胃痛時僅灸中脘往往是不能夠快速止痛的,所以,胃痛難忍是我們不妨再加上內關穴和足三里,同時艾灸這三大穴位,對於止胃痛來說往往更加快速!

這樣艾灸,通氣止痛!

額,別看咱們上面胃痛病因裡面提到各種情況,但胃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句話——氣機運化失常,不通則痛!請記住,經絡不通,才是各種疼痛包括胃痛的基本原因。

既然我們的胃痛基本原因是不通則痛,那麼我們艾灸調理胃痛時,可多灸中脘、內關、足三里,因為它們具有疏肝理氣、溫胃散寒、調補脾氣、健中和腸的功效,往往能夠快速的幫你緩解胃痛。

①詳細艾灸步驟:

懸灸:取舒適體位選准穴位後,一手拇食中如持筆寫字狀,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距離約1寸左右,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

艾灸盒灸:這個方法的話就簡單了,點燃艾條放在盒子里綁在穴位上就可以了推薦用木質艾灸盒,多買幾個艾灸盒可以同時灸,以節省時間,那麼在哪買呢?一般在大藥店就可以買到了!

時間:肢體每穴15~20分鐘,軀幹每穴30-40分鐘,如果是懸灸,按先左後右的順序艾灸,左內關→左足三里→中脘→右內關→右足三里→左內關的順序,每日一次,一個禮拜休息1-3天。

②足三里:調理脾胃的明星穴!

足三里堪稱人體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專家還是入門級的灸療愛好者,無不知其「大名」。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這和中醫常說的「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相通的。沒有了胃腸道的消化能力,五穀雜糧就不能轉化為人體的氣血,強身健體就無從談起。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說的就是,足三里專治胃痛胃病!那麼足三里在哪裡呢?足三里位於膝眼外下四橫指,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刺、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所以民間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一說。另外,足三里在健腦、改善心功能、調節內分泌方面,也都有效果。平時按揉或艾灸此穴,對保健大有裨益。

③內關穴乃止痛大穴!

內關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認為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

內關穴,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乃是止痛大穴。常按摩此養生穴位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宣肺平喘、緩急止痛、調補陰陽氣血、疏經脈等。

痛的不行,試試隔姜灸!

如果胃痛的實在不行,溫灸見效又慢,不妨試試見效更快的隔姜灸!

採用隔姜灸的方式,將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幣那種厚度一般,中間用牙籤穿刺數孔,處理好後放在穴位上,然後通過懸灸或者艾灸盒的方式來熏烤,通過熱度的傳遞,將生薑汁中的熱性成分滲入皮膚。

還可以把艾絨捏成艾柱,放在生薑上點燃,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灸每次灸5~10壯,這樣可以最快速地達到止胃痛的目的。

【隔姜灸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姜。

2、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胃病胃痛,重在「養」!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說現在做胃的健康方面的調查,不要調查誰有胃病,而是要調查誰沒有胃病,這足見胃病的高發率了。所以市面上各種胃藥也是層出不窮。但是面對這些奇奇怪怪的藥品,你能了解它治療的到底是哪種胃病嗎?

調理胃痛,重在調養,而不是治療。凡是有胃病的灸友,都要注意養成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勻;胃痛持續且劇烈的時候,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忌粗糙多纖維飲食,盡量避免食用濃茶、咖啡、煙酒和辛辣等,進食宜細嚼慢咽,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也是預防胃痛複發的關鍵!

ps:配穴查詢、穴位查詢可在公眾號右下角【課堂福利】里進行,具體進入步驟按①②③來點擊,如下圖:

關於艾灸名媛課堂

推薦閱讀:

半夜胃疼怎麼辦?
胃脘不痛了,認為自己的慢性胃炎就痊癒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腸胃不好的人是不是不應該跑步?
一到晚上就胃痛,到底是為什麼?

TAG:艾灸 | 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