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降血糖並非「越快越好」,「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編者按

在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諸多危險因素當中,高血糖的危害首當其衝。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併發症而危及生命;長期慢性高血糖則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變、腎臟損害、視網膜病變以及神經病變等諸多慢性併發症。

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無不對高血糖膽戰心驚,許多患者甚至到了血糖一天不降,終日寢食難安的地步。不可否認,嚴格控制血糖對防止和延緩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是不是血糖降得越快越好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例子中探尋答案。

【案例介紹】

案例1:反應性低血糖

患者,男,40歲,體胖,某公司業務員。前不久單位體檢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2.0 mmol/L,餐後2 h血糖16.0 mmol/L,確診為2型糖尿病。自此之後,患者開始嚴格控制飲食並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幾天後複查時,空腹血糖6.5 mmol/L,早餐後2 h血糖9.0 mmol/L,午餐前血糖7.0 mmol/L,均接近正常。但他本人感覺乏力、頭暈,午餐前心悸、出汗、面部陣陣潮熱。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查出糖尿病之前,還沒覺得哪兒不舒服,現在血糖降下來了,反倒渾身不適。」

分析 該患者血糖控制得比較滿意,也沒發生低血糖,為何會出現這些不適癥狀呢?這是由於患者此前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機體對這種狀態已經比較適應了,一旦血糖在短期內快速下降,患者反而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於是就會出現輕度頭暈。

此外,隨著血糖進一步下降,還會誘發交感神經興奮,使患者出現心悸、乏力、出汗、手抖、面部潮熱等不適。臨床把這種具有低血糖癥狀但血糖值正常的現象,稱為「反應性低血糖」。這是機體對內環境劇烈變化不適應的一種表現,癥狀輕重也因患者年齡、基礎血糖水平、自我調節能力、機體敏感性等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上述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事實上,循序漸進地降血糖,完全可以避免上述癥狀的發生。

案例2:視物模糊及下肢水腫

患者,女,58歲,退休教師,有10餘年的糖尿病史,長期口服格列齊特等降糖藥物。近1年來,降糖藥效越來越差,加大劑量也無濟於事,血糖長期居高不下,於是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像她這種情況屬於口服降糖葯繼發性失效。在醫生的建議下,患者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短短兩三天血糖就降至正常。可是隨著血糖的降低,王女士卻出現了視物模糊、雙下肢輕度水腫、手腳麻木。眼底檢查排除了糖尿病眼底病變,那麼患者的這些癥狀是怎麼回事呢?

分析 血糖升高導致房水滲透壓相對降低,房水滲入晶狀體內,晶狀體屈光度增加表現為「近視」;當血糖下降較快時,房水滲透壓相對升高,晶狀體脫水,晶狀體屈光度降低表現為「遠視」。此外,伴隨著血糖快速下降,血漿滲透壓也隨之降低,血液中的水分向皮下組織轉移可以引起下肢輕度水腫。而末梢神經周圍滲透壓的改變,則可導致手腳麻木。當然,這種由血糖波動引起的視力模糊及下肢水腫往往呈一過性,經過短期的適應,一般會自行消失,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

案例3:低血糖昏迷及腦水腫

患者,男,65歲,患糖尿病多年。日前,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有昏迷2 h急診入院。急查隨機血糖24.0 mmol/L,尿酮體(++++),確診為肺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值班醫生立即給予快速大量補液,靜脈滴注胰島素,3 h後患者意識逐漸恢復,但隨後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急查血糖為1.2 mmol/L。經內分泌專家會診,考慮此次昏迷是由於胰島素用量過大、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引發的嚴重低血糖昏迷及腦水腫。經過靜脈補充葡萄糖、甘露醇脫水治療後,患者轉危為安。

分析 在搶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這類危重患者時,雖然要求儘快地把患者血糖控制下來,但對降糖速度也有一定限制,需要加強血糖監測(每1~2 h測1次血糖),每小時血糖下降速度不宜>5.6 mmol/L,否則,由於血液滲透壓的改變,患者很容易發生腦水腫,從而加重意識障礙。此外,快速降糖還可能出現矯枉過正,導致嚴重低血糖,並誘發嚴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目前,臨床上多採用持續、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的方法。胰島素以0.1 U/(kg·h)的速度靜脈滴注,使血糖濃度逐漸平穩下降至正常範圍。而對於非急症糖尿病患者,原則上不採取靜脈滴注胰島素快速降糖的辦法。

【經驗總結】

欲速則不達,應安全平穩降血糖

通過以上幾個病例可以看出,降糖治療並非越快越好。如果血糖降得太快,不僅患者身體難以適應,而且很容易矯枉過正引起低血糖,患者輕則出現心慌、出汗、手顫、全身癱軟無力,重則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低血糖還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誘發心肌梗死和猝死。不僅如此,低血糖還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不利於對血糖的平穩控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老年人由於機體各臟器調節功能下降、神經感覺衰退,比年輕人更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無癥狀性低血糖症發生率較高,因此危害更大。有鑒於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宜適當放寬,即空腹血糖<8.0 mmol/L,餐後2 h血糖<10.0 mmol/L,目的是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持續高血糖固然有害,但降糖速度過快同樣對患者不利。凡事欲速則不達,降血糖也並非越快越好。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治療方案,循序漸進地調整藥量,實現安全平穩降糖,避免因血糖下降過快而導致低血糖或其他嚴重事件的發生。

作者: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 王建華


推薦閱讀:

體檢查出血糖高,這六種蔬菜輪著吃
餐後一小時血糖正常值
食療輕鬆降血糖
降低餐後血糖有技巧
不吃藥就能降血糖?這幾種常見食材,幫助你扔掉「藥罐子」

TAG:降血糖 | 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