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攝影人,你必須要了解的世界攝影發展史
一 史前攝影
公元前四世紀,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墨子不僅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對現象進行了科學的解釋。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西方關於「針孔成像」的記載最早見於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美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15世紀義大利人L·B·阿貝爾第(Leon Batisti Alberti)研製出最初的暗箱。
二 攝影的誕生
在攝影的最終發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創始者。
1.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成功的拍攝者
約瑟夫.尼塞費爾.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國發明家。尼埃普斯:把用日光將影像永久紀錄在玻璃板和金屬板上的攝影法,稱作日光蝕刻法。1793年就已從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留影像的試驗,1822年曾用塗有柏油的玻璃板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畫,置於陽光下暴晒成像。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牽馬的孩子》
△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
2.達蓋爾——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攝影術的發明人
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藝術院聯合會議上,由法國巴黎國立天文台台長阿拉貢作攝影術報告,宣布攝影術誕生。
達蓋爾法的器材包括:照相機和顯影箱、化學藥品、磨製金屬版的工具等等,一共有50公斤重。售價是400金法郎。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8個月的工資。
△達蓋爾在攝影室內用自然光拍攝了《畫室》。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達蓋爾銀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靜物照片。
3.塔爾博特——由負像到正像,現代派攝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製出了第一張相紙負像。用來印製正像。1839年1月向法國和英國的皇家學院申報失敗。而他的由負像到正像的發明卻為現代負片工藝開創了新起點。
三 感光材料和相機的發展
1.攝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
1851年,英國雕塑家F·S·阿徹爾發現火棉膠是很好的膠合劑,可以將感光化學藥品附著於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樣會變黃或乾裂。這是攝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膠「濕板」攝影法。
濕版法的優點是光敏度高,感光快。拍風景約需10秒至1分種,拍人像只要2至20秒。再用蛋清相紙,便可以印出無限量永久性的照片,且影像、紋理清晰,層次豐富,景物優美真實,價格低廉。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機
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攝影普及的曙光
19世紀70年代,攝影在技術上又發生了一個重大變革。1871年,英國的一位醫生馬多克斯發明了另外一種以玻璃為感光版的攝影方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質量很穩定,攝影時比「濕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陽光下曝光時間可縮短到1/25秒。
3.第三次大革新——膠捲的發明
1888年,當時的伊斯特曼干板公司(現柯達公司)利用塗布機將感光乳劑塗在透明的軟片片基上,用於拍照的膠捲由此誕生。與此同時,干板公司還研製出了使用這種膠捲的「柯達」相機,無疑,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膠捲的相機。從此,照相底片以干板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感光材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1900年,柯達公司推出普及型照相機白朗尼。至此,攝影真正普及於老百姓。這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使用不同類型的膠捲相機開始充斥市場。相機的發展因此開始向小型化和輕量化方向演進。
△1913年,德國萊茲廠的一位工程師巴納克按35毫米電影膠片的規格設計出一種小型照相機,取名萊卡(Leica)。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直到1925年才問世,它標誌著35毫米照相機(又稱135照相機)的誕生。
4、第四次大革新——從銀鹽到電子數碼相機的發展
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
△1975年,柯達於1975年開發世界第一部數碼相機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2003年,佳能EOS 3OOD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2011年,尼康 D4
數碼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具有更多功能和人類視覺更加接近包括超越視覺極限的器材會不斷推陳更新。除此之外還想了解更多的話,小海在這裡推薦一本《世界攝影史》,裡面有更豐富的內容在等著你呢。
推薦閱讀:
※了解女人才能獲得女人的芳心
※媳婦們,你們了解婆婆嗎?
※做激光祛斑需要提前了解哪些問題?
※寧夏銀川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那些常用的保胎葯,你都了解嗎?